最新录用
海上风电单桩基础风机整体安装技术的探讨
下载:82 浏览:503
海洋强国视角下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教学创新
下载:95 浏览:556
双心护理模式对改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不良情绪及生存质量的效果
下载:82 浏览:1036
摘要:
目的 本研究围绕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医疗服务过程中实施双心护理模式干预的最终效果展开分析,望在治疗中提供辅助干预的有效依据。方法 本次研究样本:78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研究时间: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间,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整合分析两组不同护理方案的实践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得到明显缓解,且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各分值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达到P<0.05标准。结论 双心护理模式在临床的有效实施,针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预后康复中发挥了积极影响,可一定程度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从而加快患者康复速率,故建议临床大力推崇双心护理干预方案。
低氧胁迫和恢复对长吻鮠脑组织低氧应答基因、生理生化指标和食欲的影响
下载:76 浏览:555
摘要:
为了解长吻鮠脑组织应对低氧胁迫的调控机制,实验运用酶活性测定、H.E染色、qRT-PCR和TUNEL检测等方法,分析比较了低氧胁迫[(0.8±0.1) mg/L] 0、2、4、6 h(标示为H0、H2、H4和H6)和恢复[(7.3±0.5) mg/L]2、4、6 h (标示为R2、R4和R6)下长吻鮠脑组织低氧应答基因、生理生化指标和食欲基因的变化。结果显示,在低氧胁迫和恢复下,长吻鮠脑组织氧传感蛋白相关基因(HIFs、PHDs和Vhl)表达量整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呼吸代谢酶(HK、PK和LDH)活性在H0时显著升高,SDH和MDH活性在H6时显著降低,恢复溶解氧后,代谢模式由无氧呼吸逐渐转变为有氧呼吸;抗氧化酶(GSH-Px、CAT和SOD)和应激指标(MDA和LPO)在低氧2 h后逐渐升高,恢复溶解氧后氧化应激现象仍然存在。观察脑组织形态发现,在低氧胁迫下长吻鮠脑组织出现了神经细胞肿胀、空泡等受损现象,恢复溶解氧6 h后脑组织受损并未得到有效改善。随着低氧时间延长,脑组织细胞凋亡程度不断增加,凋亡相关基因(Bax、Caspase-3和p53)表达量显著升高,而Bcl-2基因表达量降低,恢复溶解氧后较对照组仍有显著差异。另外,在低氧胁迫0 h和2 h时,长吻鮠摄食率分别下降54%和98%,检测到低氧胁迫能显著抑制促食基因(NPY)和诱导抑食基因(PYY、CCK和NUCB2)表达。研究表明,低氧胁迫和恢复对长吻鮠脑组织氧传感蛋白、呼吸代谢、氧化应激、结构形态、细胞凋亡以及食欲等指标均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为阐明低氧胁迫和恢复下长吻鮠脑组织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今后开展该鱼集约化健康养殖和耐低氧新品种选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投喂冰鱼和人工配合饲料的中华绒螯蟹肌肉风味品质比较
下载:40 浏览:318
摘要:
为推动人工配合饲料在蟹养殖业中的使用,以体质量为(5.33±0.79)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为研究对象,比较了投喂冰鱼(TFG)和人工配合饲料(FDG)的中华绒螯蟹肌肉风味品质差异,并采用配对比较试验对蟹肉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与TFG组蟹相比,FDG组蟹的腥味较少,且味道更加鲜美、气味浓郁宜人;两组中华绒螯蟹肌肉中17种游离氨基酸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蟹肌肉中的5′-肌苷酸钠和5′-鸟苷酸钠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FDG组蟹的5′-腺苷酸钠(AMP)和鲜味当量(EUC)含量较TFG组显著升高(P<0.05);FDG组蟹的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显著降低(P<0.05),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TFG组蟹相比,FDG组蟹肌肉中的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酮和含氮化合物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FDG组蟹肌肉中的脂氧合酶(LOX)活性及其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TFG组。研究表明,人工配合饲料可提升蟹肉风味,提高其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AMP和EUC含量,更符合消费者对食物健康与鲜味的需求。
长江安庆段刀鲚的线虫感染现状及时间特征
下载:46 浏览:398
摘要:
为掌握长江刀鲚Coilia nasus感染线虫的现状,于2018年4—7月在长江安庆段进行72 d的调查,共采集1 658尾样本。结果表明:刀鲚的线虫感染率为96.32%,平均感染强度为(10.69±9.67)条/尾,平均感染丰度为(10.16±9.67)条/尾;感染的刀鲚中,52.53%的个体感染线虫数量为1~9条,感染数量大于30条的个体较少,仅占3.93%;线虫寄生于刀鲚腹腔内壁及各脏器,胃、幽门盲囊和肠道内及表面均有寄生,性腺和肝脏表面有附着或嵌入组织内,各部位线虫寄生数量以肠道和幽门盲囊最多,占比分别为41.26%和31.15%;线虫抽样鉴定结果显示,刀鲚共感染线虫2属6种,其中异尖属线虫2种,宫脂属4种,优势种为派氏异尖线虫Anisakis simples;不同规格刀鲚的感染强度有所差异,感染强度随刀鲚体长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280~300 mm体长组感染率最高,260~279 mm体长组平均感染强度和感染丰度最高;调查期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刀鲚的线虫感染指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6月上半月感染情况最严重。研究表明,刀鲚感染的线虫均为海水性寄生虫,感染情况较为严重,线虫的寄生对刀鲚肝脏等寄生部位产生了机械损伤,刀鲚感染线虫的情况与其规格和洄游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脊尾白虾隐花色素基因cry1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
下载:88 浏览:549
摘要:
为探究隐花色素基因(cry1)在甲壳类中的节律调节功能,实验根据脊尾白虾转录组序列,利用RACE技术获得了脊尾白虾cry1的cDNA序列全长并对其进行功能分析。脊尾白虾cry1全长2190bp,开放阅读框1845bp,5′端非编码区为241bp,3′端非编码区为104bp,共翻译出614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的分子质量为70.5ku,理论等电点为5.09。同源性分析显示,脊尾白虾cry1与凡纳滨对虾的同源性最高,为71.6%。荧光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脊尾白虾cry1在眼柄、鳃、心脏、胃、肝胰腺、性腺、肌肉、肠道和腹索神经中均有表达,其中眼柄的表达量最高,性腺和心脏次之;不同时段的表达结果发现,其表达量在日节律(24 h)中表现出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不同光色条件下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结果显示,注射小干扰RNA(siRNA)后3~6 h蓝光光照下脊尾白虾cry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白光光照,9~24 h蓝色和白色光照下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而RNA干扰组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此结果表明cry1可能主要响应蓝光周期节律。目前对甲壳类生物钟的研究较少,该研究为深入探究甲壳类生物钟基因的调控机制提供帮助。
坛紫菜膳食纤维的响应面优化超声复合酶法提取及其对鱼糜凝胶强度的影响
下载:66 浏览:434
摘要:
为促进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提高坛紫菜的综合利用率,以坛紫菜为原材料,利用超声波破碎仪结合α-淀粉酶(质量分数1.0%)、糖化酶(质量分数1.0%)及中性蛋白酶(质量分数1.0%)酶法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 SDF),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为响应值,选取酶解温度(A)、超声时间(B)、超声功率(C)设置3因素3水平进行Box-Behnken优化试验,并对添加SDF的冻藏罗非鱼鱼糜的凝胶强度及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优化得出的最佳提取条件为酶解温度50℃、超声时间40 min、超声功率为450 W,在此条件下SDF的提取率为23.96%±0.80%,与预期结果基本一致;测得坛紫菜SDF持水率为(4.68±0.08)g/g,膨胀力为(2.11±0.11)mL/g,持油率为(3.06±0.05)g/g,阳离子交换力为(1.28±0.13)mmol/g;分别以质量分数为0.1%、0.2%、0.3%的SDF添加至罗非鱼鱼糜中,0.2%添加量组罗非鱼鱼糜凝胶强度降幅为51.21%(空白组降幅为79.55%),且鱼糜凝胶空间结构最为致密均匀。研究表明,采用超声波辅助酶法能够显著提高坛紫菜SDF的提取率和品质,所得SDF可显著减缓鱼糜凝胶强度降低的程度。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急性心源性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下载:114 浏览:1408
产科家庭式分娩模式的应用研究
下载:20 浏览:834
摘要:
目的:对产科家庭式分娩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系统研究与探讨,以不断提高自然分娩率。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09月~2019年09月收治的90例初产妇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探究每组护理效果。对照组(45例):应用常规分娩准备;实验组(45例):应用家庭式分娩准备。对比两组初产妇新生儿1minApgar评分、疼痛得分、产时与产后2h出血量、自然分娩率。结果:实验组新生儿1minApgar评分为(9.62±0.46)分、疼痛得分为(7.03±2.24)分、产时与产后2h出血量为(158.47±30.16)mL,各项指标较之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自然分娩率为93.33%(42/45),比对照组高,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家庭式分娩模式在产科的应用,使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提高,且分娩疼痛感得以缓解,出血量少。
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研究进展
下载:21 浏览:117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对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
下载:273 浏览:2748
摘要: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结石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期间接收的110例胆结石患者临床治疗资料,将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的5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5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前后炎性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记录两组术后至出院当日并发症(腹腔感染、胆漏等)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两组CRP、IL-6、IL-8水平高于术前,观察组CRP、IL-6、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两组VAS评分低于术前,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期数据(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低于对照组的3.64%(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结石治疗中,相比传统开腹治疗较能够有效控制术中出血风险、减轻机体术后疼痛感及局部炎症反应,有利于保障治疗人群安全性,对加快其术后身体机能康复进程有积极影响。
中医护理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不良情绪的影响
下载:144 浏览:1448
摘要: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应用到胃癌根治术患者中,对胃肠功能及不良情绪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116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58例接受围术期常规护理,中医组58例加用中医护理方法,对比两组胃肠功能指标恢复情况、干预前后不良情绪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中医组的首次排气、肠鸣音恢复、首次排便和流食恢复时间均较常规组短(P<0.05);干预前两组不良情绪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中医组SAS和SDS评分均较常规组低(P<0.05);中医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组低(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接受中医护理干预方法,能够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更加快速地恢复,并且患者负性情绪和生存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明显降低,对于患者预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无刷励磁系统
下载:179 浏览:1966
试论微课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32 浏览:396
“软联通”机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的逻辑与路径
下载:36 浏览:424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伴其他病原生物感染研究
下载:51 浏览:1753
摘要:
目的:探究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伴有其他病原生物感染的状况。方法:在2019年3月到2020年2月开展研究,并以某医院接受诊治的支原体感染患者300例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支原体阳性标本中合并其他病原生物感染的情况以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支原体阳性标本当中合并表皮葡萄球菌的占比最高,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腐生葡萄球菌。药敏试验中对于常规抗生素的耐药率相对较高,最高为四环素。对于科比托、强烈米苏、美满霉素、交沙霉素的的耐药率相对较低。病原生物检定的药敏分析结果中耐药率最高的是红霉素、青霉素以及氧氟沙星,分别为86.00%、83.67%、63.00%。结论: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合并其他病原生物感染的临床危害风险较高,需提高对于泌尿生殖消系统患者的药敏试验,针对用药,从而提高临床综合干预水平。
基层疾控中心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探讨
下载:325 浏览:4077
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就基层疾控中心对突发公共卫生时间的应对方法进行了探究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2月期间,本基层疾控中心所处理的8例突发性卫生事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策略进行探究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的8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波及患者115例。其中学校内部事件4例,占比50.00%;社会性事件4例,占比50.00%。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进行分析,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缺乏应急管理保障基础、应急管理制度不完善、应急管理组织机构不合理,应急储备物资不够、技术设备更换不及时、检测仪器设备水平较低。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于社会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控制,还会导致严重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的发生。因此基层疾控中心还需要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防范与诊治工作,尽可能规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可能性。
大数据时代下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与实践
下载:25 浏览:511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策略探究
下载:36 浏览: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