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录用
3种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比较研究
下载:36 浏览:910
摘要:
此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三种手术策略在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疾病方面的疗效及其特性差异。方法:自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研究对108位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实施了三种差异化手术治疗,将其分为三个组别:A组接受前路颈椎融合手术,共36人;B组进行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手术,共24人;而C组采取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共48人。对三个组别的患者进行了综合评估,涵盖手术所需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患者住院期间的长度,以及手术后JOA评分的变化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 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为(135±25)分钟,术中出血量为(100±35)ml,住院时间为(5±2)天;B组的手术时间为(120±20)分钟,术中出血量为(200±40)ml,住院时间为(8±2)天;C组的手术时间为(70±20)分钟,术中出血量为(140±35)ml,住院时间为(7±2)天。术前JO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而术后A组、B组和C组的JOA评分分别为(9.28±0.92)(9±0.71)和(8.98±0.49),与术前相比,三组均有显著提高(P<0.05),其中A组提高最为显著。三组患者术后1年的神经功能均得到改善,其中A组约94.44%的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改善,但三组间差异不具统计意义。结论: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均有效,其中前路颈椎融合术,JOA评分提高最为显著,适用于前方压迫明显,需要稳定颈椎结构的患者;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手术,适合后方压迫明显,且颈椎较不稳定患者;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则适用于后方压迫明显,且颈椎较稳定患者。
关节镜下修复40岁以下青年患者肩袖撕裂的疗效分析
下载:191 浏览:1980
摘要:
探讨关节镜下修复40岁以下青年患者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8月至2020年11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接受关节镜下行肩袖撕裂修补的40岁以下患者23例(23肩)的临床资料,对比患者术前及随访时肩关节ASES评分、UCLA评分、VAS疼痛评分以及肩关节前屈上举、外展、体侧外旋角度。结果:23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6.17个月(18-33个月),患者术前肩关节前屈上举角度为(116.09±42.51 )°,随访时为(158.48±1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肩关节外展角度为(81.74±17.49)°,随访时为(153.26±1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肩关节体侧外旋角度为(42.61±16.30)°,随访时为(51.74±5.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肩关节ASES评分为(44.22±11.10)分,随访时为(89.30±5.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肩关节UCLA评分为(15.44±3.96)分,随访时为(33.48±1.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VAS评分为(7.39±0.94)分,随访时为(0.44±0.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7%患者自觉肩关节活动水平能够恢复到术前。结论:采用关节镜修复40岁以下青年患者肩袖撕裂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的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使大部分患者能够重返工作岗位。
循证护理在急诊下肢骨折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下载:131 浏览:1653
摘要: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下肢骨折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急诊收治的110例下肢骨折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36%,其中肢体肿胀疼痛4例,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褥疮3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3%,其中肢体肿胀疼痛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0例,褥疮1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3%,显著低于对照组16.36%(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急诊下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广泛应用。
舒适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护理中的价值分析
下载:174 浏览:1723
观察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临床价值
下载:651 浏览:5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