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强制性分红:压力下移与盈余管理——基于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下载:79 浏览:499

闫丽娟1 何玉润2 张嘉硕3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5期

摘要:
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制度是一项强制性分红制度,这种政策带来的强制性分红压力会沿着企业控制层级往下转移。本文实证检验了强制性分红对中央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央企业会通过减少盈余的方式规避该政策带来的压力,尤其是,金子塔层级越低的中央企业这种规避行为越明显。进一步,中央企业面临强制性分红压力与业绩考核压力时,更注重业绩考核的影响。本研究有助于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价国有资本收益分配制度的实施效果,为政策优化提供经验证据。

客户型文化促进了企业创新吗?——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下载:72 浏览:465

毕晓方1 邢晓辉1 姜宝强2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4期

摘要:
客户型文化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重要的文化维度,是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组成部分,促使企业和客户之间的隐性契约得到较好地履行,有利于合作创新的开展。文章对客户型文化促进企业创新进行理论分析,并以2010-2017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客户型文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其中的中介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客户型文化对企业专利申请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降低大客户的波动性、增加客户的异质性和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是客户型文化促进企业创新的中介路径。

企业金融化、董事长金融背景与R&D投入——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 下载:53 浏览:375

武金莉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5期

摘要:
基于我国制造业企业金融化程度不断加重,严重挤出了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制造业发展前景堪忧的事实,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2009~2017年的数据,实证检验制造业企业金融化与R&D投入的关系,并进一步引入董事长金融背景这一中间变量。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金融化会抑制企业的R&D投入;当企业董事长具有从事金融相关行业的经历,即企业董事长具有金融相关背景时,会加重企业金融化程度对R&D投入产生的挤出效应;此外,中西部地区企业和国有企业相较于东部地区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来说,企业金融化对R&D投入的抑制作用更强。本研究有助于从微观视角去理解制造业企业金融化、董事长金融背景及创新水平的关系,并为政府合理引导制造业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金融化行为以及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以沪深A股区块链类上市公司为例 下载:44 浏览:424

原野 刘战伟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4期

摘要:
融资结构对上市公司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不合理的融资结构会对上市公司造成不利影响。本文选取2014~2017年沪深两市区块链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对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短期负债率和长期负债率与公司绩效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股权融资率与公司绩效呈现显著正相关,而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虽然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但不显著。

学者型独董与公司盈余质量——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下载:87 浏览:489

向锐 宋聪敏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12期

摘要:
学者型独董普遍存在于中外上市公司董事会中,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2005-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来考察学者型独董与公司盈余质量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学者型独董对公司盈余质量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学者型独董对民营企业盈余质量的正向影响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检验发现,学者型独董的声誉水平对公司盈余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本文的启示是学者型独董能够有效发挥治理作用,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

买方势力对上游厂商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下载:55 浏览:458

张赞 姜英伟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买方势力对上游厂商创新的影响研究,近年来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利用2008-2016年中国9个行业共247家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买方势力对上游厂商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买方势力对上游厂商技术创新的影响与卖方势力相关,卖方势力显著正向调节买方势力与厂商创新的关系。平均而言,买方势力对厂商的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这一结论在调试样本、更换变量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买方势力对上游厂商技术创新的影响因厂商初始创新水平、所在城市发展水平、自身规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表现为初始创新水平越高、城市发展水平越高、规模越小,买方势力对上

非高管员工股权激励与创新产出——基于中国上市高科技企业的经验证据 下载:78 浏览:499

郭蕾 肖淑芳 李雪婧 李维维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11期

摘要:
本文以2009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实施包括非高管员工股权激励的上市高科技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非高管员工股权激励与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非高管员工股权激励能够促进创新产出,且创新产出与激励比例显著正相关。经区分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模式的要素研究发现:激励差距与模式无关,差距越大越能促进创新产出;授予范围在两种模式下作用相反,范围较大(较小)的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更能促进创新产出;以及只在股票期权模式下得到,有效期较长更能促进创新产出,特别是发明专利;业绩考核较为严格更能促进创新产出,但过于严格会抑制创新。本文结论为上市高科技公司实施非高管员工股权激励及要素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管理层语调与权益资本成本——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说明会的经验证据 下载:79 浏览:490

甘丽凝1 陈思1 胡珉1 王俊秋2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10期

摘要:
管理层语调是否可以改善信息环境,保护投资者利益,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是最近会计学、财务学和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以2010-2015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文本信息视角实证检验管理层语调如何影响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研究发现管理层语调具有定价功能,提高管理层净积极语调比例,能够降低权益资本成本;进一步发现会计信息质量越高,管理层语调的定价效率越显著;最后发现当管理层有动机操纵语调信息时,比如企业大股东减持、增持或者增发股票时,管理层语调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显著弱化。该结论为完善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语调行为、改善资本市场信息环境、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提供经验证据、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中小上市公司违约风险评估研究——基于修正的KMV模型 下载:36 浏览:328

杨海平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1期

摘要:
国内中小上市公司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刺激而加速了其信用风险的暴露,然而目前相对缺乏一套成熟的用于违约风险评估的方法体系。基于KMV模型的优越性及国内中小上市企业的特殊性,本文指出利用GARCH修正后的KMV模型可以有效地为我国中小上市企业违约风险度量提供判断依据。并据此选取30只ST与非ST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股票为样本,对其2014~2016年的财务数据和股票交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修正后的KMV模型适用于度量经济新常态时期中小板上市公司违约风险水平。

我国化工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下载:84 浏览:496

于雯婧1 张艺鸣1 程雯萱1 顾莹2 《财会研究杂志》 2019年3期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激烈,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受到各方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沪深两市82家的化工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针对环境信息披露内容、披露模式、企业责任意识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我国化工行业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监管、法律法规、企业责任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议,进而推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影响—基于2009-2016年我国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检验 下载:80 浏览:503

周宏 何剑波 赵若瑜 田梓越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8期

摘要:
投资性房地产是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中唯一将公允价值计量运用于非金融资产的项目,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具有自主选择计量模式的权利,因此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选择非常具有特殊性。作为资金密集性行业,债务融资对于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也是防范风险的重要环节。本文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中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企业债务融资风险之间的关系,发现在投资性房地产中采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能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风险;同时,对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有不同的影响,即民营企业的债务融资风险相较于国有企业影响更大。

政府创新补助、小微企业创新与融资约束水平——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下载:41 浏览:503

刘亚楠 《金融研究杂志》 2019年12期

摘要:
本文使用2013年至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探究政府创新补助、融资约束与小微企业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与创新活动具有促进作用,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与创新活动具有阻碍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国有企业相比,小微企业面临融资约束时政府补助的作用和效果会减弱,即融资约束对政府补助效果的发挥具有抑制和阻碍作用。在控制了内生性问题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根据研究结论,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和市场对小微企业创新的投融资机制,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渠道、改善市场营商环境、充分发挥政府创新补助的激励引导作用以降低小微企业创新活动的成本。

内外融资对企业不同阶段创新投资的异质性效应——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 下载:51 浏览:490

刘家树1,2 范从来1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根据创新价值链理论,将企业创新活动分为研究阶段(R)与开发阶段(D),探究内外源融资方式对企业不同创新阶段投资的异质性效应,为企业选择创新活动的融资渠道和政府设计精准支持企业创新政策提供参考。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内源融资对企业研究投资有显著促进效应,对开发投资未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债权融资对研究投资和开发投资的作用均不显著;股权融资对研究投资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开发投资具有显著影响。内源融资对债权融资与研究投资、债权融资与开发投资的关系不具有调节效应;内源融资对股权融资与研究投资关系具有正向显著调节效应,对股权融资与开发投资的关系具有正向调整作用但不显著。

上市公司自愿信息披露与高管薪酬绩效敏感度 下载:76 浏览:486

朱春艳1 罗炜2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8期

摘要:
本文考察了自愿信息披露程度对高管薪酬绩效敏感度的影响。我们发现,自愿信息披露本身对高管薪酬无显著影响,但对高管薪酬绩效敏感度的影响显著为正。此外,在董事会有女性董事或者不存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自愿信息披露对高管薪酬绩效敏感度的影响显著为正。这说明公司治理较好的董事会可以更好的利用自愿披露的信息对高管进行评价,从而改善对高管的激励。

控股股东干预与国有上市公司薪酬契约有效性:来自董事长/CEO纵向兼任的经验证据 下载:71 浏览:495

潘红波 张哲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7期

摘要:
以董事长/CEO在非上市控股股东单位兼任为切入点,本文分析控股股东干预对国有上市公司薪酬契约有效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董事长/CEO纵向兼任会提高企业薪酬水平,降低薪酬—业绩敏感度。进一步的检验发现,董事长/CEO纵向兼任会显著降低高管薪酬、提高员工薪酬、降低员工薪酬—业绩敏感度,缩小高管-员工薪酬差距。本文的研究结果支持国有上市公司董事长/CEO纵向兼任的"和谐目标"假说,即纵向兼任增强了非上市控股股东的干预程度,导致上市公司承担更多的员工和谐目标,进而降低国有上市公司薪酬契约有效性。就监管政策而言,本文的研究结果意味着,我国需要同时进行非上市国有股东和国有上市公司的市场化改革,以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

中国上市公司送转动机研究:操纵迎合还是估值提升? 下载:76 浏览:502

胡聪慧1 于军2 高明3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7期

摘要:
中国上市公司的送转行为一直颇受争议,本文从相对估值角度重新考察了上市公司的送转动机及其经济后果。本文利用反映经理人估值预期与股价差异的指标,将送转动机划分为估值提升和操纵迎合两类。研究发现,平均而言,当经理人认为股价被相对低估时,上市公司更可能实施送转。进一步地,估值提升类送转的短期公告效应显著高于操纵迎合类;操纵迎合类送转的短期公告效应虽为正,但一年内便会反转。这表明投资者可以识别不同的送转动机。最后,送转企业送转后内部人减持的规模显著高于未送转企业,这一现象对于操纵迎合类送转企业更加显著。本研究对理解上市公司送转行为、制定与送转和内部人减持相关的监管政策具有重要启示。

Internet市场遵循“一价定律”吗?——来自天猫商城的证据 下载:56 浏览:423

艾文卫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8年11期

摘要:
根据搜寻理论,线上市场由于极大地降低了消费者搜寻成本,应当实现"一价定律",然而大量的证据表明线上市场存在显著的价格离散现象。文章选取了中国最大B2C电子商务平台天猫商城上高度同质化、标准化的虚拟产品——手机充值卡作为研究对象,发现确实存在价格离散现象。然后,利用固定效应向量分解模型和蒙德拉克模型,检验了哪些因素会影响价格离散程度,发现零售商异质性越大、商家数量越多,价格离散程度越大;商品越是畅销、商品价值越大,其价格离散程度越小。文章在数据上有较大创新,对已有文献形成有益补充;结论有助于增进对中国线上市场效率的认识,能够为Internet市场"效率悖论"提供一些线索和启示。

上市公司虚假陈述的产品市场后果 下载:81 浏览:486

辛清泉1 周静1 胡方2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6期

摘要:
本文针对上市公司因虚假陈述而遭受监管处罚这一现象,讨论和度量公司的声誉损失在产品市场上的溢出效应。使用2004-2012年间294宗处罚案件,研究发现,相比于控制样本,公司在受罚后三年内销售收入下滑了11.9%~17.1%,销售毛利率下降了2.4~2.8个百分点。进一步研究发现,来自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在处罚后下降幅度达到43.9%~55.1%,而来自小客户的销售收入在处罚之后并未遭受明显下滑。总体而言,公司虚假陈述导致的污名对产品市场有着实质性影响。本文的发现对于重新认识中国情境下产品市场的信任机制提供了帮助。

产品市场竞争与信息披露质量——基于上市公司年报文本分析的新证据 下载:72 浏览:500

任宏达 王琨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5期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上市公司面临的产品市场竞争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我们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2年至2014年年报中提取产品业务文本,借助计算语言学方法度量出公司年度(firm-year)层面的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研究结果显示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越好。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当企业所在行业的进入壁垒较高时,产品市场竞争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有显著下降。相比现有文献通过行业竞争环境来代替企业产品竞争程度的做法,本文将文本分析工具引入中文这个自然语言,为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度量及其对企业信息披露决策的影响提供了公司层面的实证证据。

会计软件采用与企业生产率——来自非上市公司的证据 下载:79 浏览:500

叶康涛 孙苇杭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2期

摘要:
现有关于会计信息化经济后果的研究主要关注ERP系统,而现实中大部分公司仍在使用相对简单的会计核算软件。本文利用企业纳税申报表信息,首次大样本实证分析了非上市公司中会计软件应用情况及其对生产率的影响。我们发现75%的非上市公司采用了功能不等的各类会计软件,但其中仅有6%为ERP。控制其他因素后,采用会计软件的企业生产率显著高于未采用会计软件的企业,且会计软件性能与生产率显著正相关。企业会计信息利用能力和增长机会强化了这一效应。本文采取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工具变量回归等方法缓解内生性问题。本文有助于更全面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经济后果,并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