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袋鼠式护理在早产儿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下载:254 浏览:2573

李欢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2期

摘要:
袋鼠式护理是一种经济、简便且十分有效的早产儿护理方法。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袋鼠式护理在早产儿中应用的有关文献研究进行剖析和总结,包括起源和意义、效果评价、实施瓶颈、缺点及解决方式等,旨在为袋鼠式护理在我国早产儿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维生素D缺乏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相关性分析 下载:247 浏览:2602

郑雁芮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1期

摘要:
探究与分析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与维生素D的缺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抽取最近一年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215例早产儿为本次调查研究样本对象(胎龄小于36周)。以患儿是否产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为分组依据,将所有受调查样本分成两组,观察组为NEC组(11例),对照组为非NEC组(204例)。收集所有样本早产儿及其母亲的外周静脉血,并进行25-OHD水平检测,之后对比两组样本早产儿与其母亲血液中25-羟基维生素D的含量,确定早产儿患有NEC的影响因素。结果:对照组母婴血清中的25-OHD含量显然高于观察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母亲与婴儿之间的维生素D水平符合正相关性。两组早产婴儿维生素D的水平在不同层级的分布上均有统计学上的比较差异。NEC的影响因素可能与胎儿的胎龄、出生时候的体重,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长等有关。结论:母亲与早产婴儿体内血清中的较低25-OHD含量可能是导致婴儿发生NEC的重要影响因素,说明母体应在孕期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以预防早产儿出现NEC。

吞咽功能障碍训练在早产儿经口喂养过程中的应用 下载:255 浏览:2709

陈永芝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11期

摘要:
探讨早产儿经口喂养过程中应用吞咽功能障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胎龄小于34周的早产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鼻胃管喂养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用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比较两组经口喂养效果,以及禁食时间、完全经口喂养胎龄、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经口喂养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禁食时间、完全经口喂养胎龄、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儿应用吞咽功能障碍训练干预,可缩短禁食时间,促进其更快完全经口喂养,减少住院时间,并提高经口喂养效果,值得应用。

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285 浏览:3224

陈霞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11期

摘要:
分析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优势。方法:抽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案例作为对象,结合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的44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的44例案例进行的是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两组案例治疗后对数据分析。结果:研究和分析分析两组案例的NBNA评分,治疗前差异不明显,治疗后治疗组的评分低。对比分析两组案例的各项时间值,治疗组的各项时间少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5.4%和72.7%,高于对照组将近20%,治疗组的优势明显。结论:对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案例实施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可行性高,符合当前临床具体治疗要求,值得实施推广。

母乳强化剂在早产儿母乳喂养中应用的多中心研究 下载:258 浏览:2976

范颖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6期

摘要:
采取预见性研究手段,探讨在对早产儿进行母乳喂养时使用母乳强化剂可产生的临床成效。方法:从2017年2月~2019年12月出生并接受母乳喂养的早产儿中选取138例,以喂养方式区别分为两组,每组69例。采用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归为观察组,该组早产儿研究全程使用母乳,并使用早产配方奶作为母乳补充,保证喂养过程中母乳超过50%。全程使用配方奶、无母乳干预的早产儿归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基础表现,分析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的区别,比较早产儿合并症表现,观察两组早产儿发育情况。结果:从符合研究要求的早产儿中选取138例,对照组69例,观察组69例。观察组早产儿平均体重(1431.03±198.35)g,对照组早产儿平均体重(1433.12±187.96)g,该项以及早产儿其他基础信息无可比性(P>0.05)。7d肠内营养对比,观察组为26kcal/kg,对照组为49kcal/kg,观察组较低。2w检测早产儿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差异无可比性(P>0.05)。两组早产儿同期实现奶量150mL/(kg·d),同期实现总热卡120kcal/kg。对照组15d奶量实现120mL/(kg·d),观察组19天实现该指标。对照组14d实现总热卡100kcal/kg,观察组16天实现该指标。全面进行胃肠喂养之后,日均蛋白质摄入两组指标存在差异,但是无可对比性。体重恢复出生水平时,两组早产儿机体发育速度无明显差别,观察组日均体重增长17.13g,头围周变化0.72cm,身高周变化1.23cm;对照组日均体重增长15.82g,头围周变化0.59cm,身高周变化0.88cm,差别无可比性(P>0.05)。对照两组喂养不耐受情况与NEC情况,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不耐受发生次数相对较低,病症维持时间也相对较短。结论:使用母乳强化剂和未使用母乳强化剂进行早产儿喂养时,生长速度差别不明显,与正常胎儿在母体内生长的速度可持平,但使用母乳强化剂进行母乳喂养时(即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有所降低,早产儿喂养中的不耐受情况持续时间缩短,早产儿NEC出现概率也未提升。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新生儿早产护理中的效果 下载:105 浏览:1027

王慧 代雪菁 《护理研究杂志》 2024年5期

摘要: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新生儿早产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6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临床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每日进奶量高于对照组,每日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体质量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早产护理中予以优质护理服务可促进早产儿体质量恢复,增加其进奶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194 浏览:2319

戴佩娟 《护理研究杂志》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简要分析发展性照顾在应用后,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造成的影响。方法:择取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22年1月至翌年1月收治的55例早产儿作为参考样本,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对比组(n=28)与分析组(n=27),依次对2组行常规护理与发展性照顾护理,并对2组的生活质量、临床指标、发育情况以及家属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分析组患儿的住院及体重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比组,而组内患儿的其余研究指标则显著更高,组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将发展性照顾有效融入早产儿的日常护理中,可有效帮助患儿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其生长发育,改善家属认可度,值得在临床大范围推广。

自制水床式“鸟巢”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97 浏览:751

方丽芬 陈茹 《中国护理学报》 2024年10期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自制水床式鸟巢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创新应用。该技术通过模拟母体子宫环境,为早产儿营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的护理空间,不仅有助于维持其稳定的中性温度,减少能量消耗,还显著促进了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缩短了住院时间。同时,水床式鸟巢的使用有效缓解了早产儿的紧张情绪,提高了其睡眠质量,并显著减少了皮肤压红、擦伤及呼吸暂停等并发症的发生。文章全面总结了水床式鸟巢在早产儿护理中的积极作用,并展望了其未来的优化方向及在更广泛范围内的推广前景,为早产儿护理领域提供了新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早产儿精细化护理中的个性化护理策略研究 下载:92 浏览:820

吴静 《中国护理学报》 2024年6期

摘要:
对早产儿实施精细化护理,是保证早产儿健康发育的关键。因早产儿生理、心理的特殊需要,个性化护理策略的制定就变得非常重要。本文旨在探索早产儿精细化护理的个性化护理策略主要有强化护理人员培训、完善护理资源配置、实行母婴同室及门诊定时随访、加大早产儿发展性护理投入等。实施上述策略有利于促进早产儿护理质量提高和健康发展。

临床早产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394 浏览:2390

崔丹丹 段虹宇 徐红梅 崔赫南 李天慧 《临床医学杂志》 2021年4期

摘要:
目的:围绕妇产科患者展开研究,探讨诱发临床早产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近期住院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近一年内共计收治115例产妇,其中50例产妇为早产,作为对照组,剩余65例患者为足月生产,作为观察组,对照两个研究小组,找到早产危险因素。结果: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对照两组的年龄、孕次,发现两组无明显差异,接下来观察一些可能诱发早产的指标,包括流产次数、羊水过多、血压等,发现存在明显差异,对照组患者流产次数、羊水过多等患者人数更多。结论:针对产科患者,发现诱发早产的因素较多,其中比较关键的包括前置胎盘、流产、高血压、羊水过多等,为了避免出现早产,需要加强孕期知识的普及教育,告知孕妇注意事项,增加孕检次数,保持良好卫生条件,才能预防早产。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