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原发性青光眼病变机制临床实验研究进展 下载:71 浏览:496

马奕1 曹文俊1 孙兴怀2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1期

摘要:
青光眼是全球首要的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其发病隐匿,早期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很多患者就诊时已处于疾病中晚期。青光眼主要病理特征为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虽然原发性青光眼的病变机制十分复杂,但目前已发现若干与原发性青光眼病变密切相关的重要机制,如机械压迫、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氧化应激、炎症和免疫调节异常。近年来,关键通路和分子相关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临床实验研究也发现了若干与青光眼病变机制相关的、具有潜在临床价值的候选生物学标志物群,希望通过进一步研究使其成为未来临床诊疗的靶点。文章通过回顾原发性青光眼病变机制临床实验研究的进展,以期为临床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大脑中动脉不同病变部位脑梗死静脉溶栓的疗效分析 下载:95 浏览:526

​刘艳艳 张敏恽 文伟 周先举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比较大脑中动脉(MCA)不同病变部位脑梗死患者行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且于发病后4.5 h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MCA脑梗死患者75例,依据MCA病变部位分为起始部病变组(Ⅰ型组)、主干远端病变组(Ⅱ型组)及分支病变组(Ⅲ型组)。以溶栓治疗后24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下降≥4分或降至0分为早期症状改善。比较3组患者间基线临床资料、入院时及溶栓治疗后24h NIHSS评分、早期症状改善比例、出血转化比例、7 d内死亡率及发病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的差异,并进一步根据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MCA不同病变部位对预后的影响。结果75例患者中Ⅰ型组22例(29.3%),Ⅱ型组16例(21.3%),Ⅲ型组37例(49.3%)。Ⅰ型组早期症状改善比例(6例,27.3%)明显低于Ⅱ型组(11例,68.8%)和Ⅲ型组(25例,67.5%),且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7 d内死亡率及发病后90 dmRS评分均明显高于Ⅱ型组和Ⅲ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56例,74.7%)与预后不良组(19例,25.3%)在MCA病变部位、溶栓时间、入院时NIHSS评分及溶栓治疗后24hNIHS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CA病变部位(OR=2.633,95%CI:1.119~6.197,P=0.027)、溶栓时间(OR=7.603,95%CI:1.561~37.043,P=0.012)、入院时NIHSS评分(OR=3.622,95%CI:1.068~12.285,P=0.039)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MCA不同病变部位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的疗效不同,且MCA病变部位、溶栓时间及发病时病情严重程度可影响患者预后。

舒肝解郁通络汤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视力、眼血流动力学及PVEP的影响 下载:49 浏览:387

岳军 吴媛媛 李勤英 宋志刚 赵宪孟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舒肝解郁通络汤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的疗效及对患者视力、眼血流动力学及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AION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治疗,500 mL/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舒肝解郁通络汤治疗,每日1剂,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疗程结束后,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视力、眼血流动力学及PVEP的差异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视力指数0.1~0.3的患者占比降低,视力指数0.7~0.9与≥1.0的患者占比升高,且观察组视力指数0.7~0.9与≥1.0的患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振幅(AP100)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潜伏期(LP100)缩短,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MD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4/4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3/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肝解郁通络汤可明显改善AION患者血液流变学与PVEP,提高患者视力水平,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联合DWI在急性脑缺血病变中的应用 下载:52 浏览:480

庞坚信1 季文斌1 杨艳1 李杨飞1 王冬女1 樊树峰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pc ASL)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缺血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常规MRI、D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和3D-pc ASL序列检查;分别测量DWI高信号缺血区域与对侧镜像层面的脑血流量(CBF)值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对比分析,配对t检验比较两者间的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CBF和ADC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CBF及ADC两个参数对急性脑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患侧区DWI信号增高,ADC值较镜像健侧降低,患侧平均ADC值为(0. 55±0. 12)×10-3mm2/s,镜像健侧区域平均ADC值为(0. 87±0. 16)×10-3mm2/s(P <0. 05);患侧区ASL灌注减低,CBF值较镜像健侧降低,患侧平均CBF值为(9. 96±13. 56) ml/100g·min,镜像健侧区域平均CBF值为(28. 80±18. 71) ml/100g·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BF及ADC呈统计学正相关(r=0. 26,P <0. 05)。ROC曲线显示,联合CBF及ADC值两个参数对急性脑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最高(敏感度=98. 10%,特异度=85. 20%,曲线下面积=0. 98)。结论 3D-pc ASL联合DWI扫描有利于提高对急性脑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

生脉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急性脓毒性心肌损伤疗效观察 下载:58 浏览:475

明自强 俞林明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生脉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急性脓毒性心肌损伤(acute septic cardiomyopathy,AS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3例ASC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对照组左西孟旦静脉滴注,观察组左西孟旦联合生脉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7天后的急性心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变化、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改善情况,血清学指标肌钙蛋白I(c Tn I)、B型脑钠肽(BNP)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者患者的APACHEⅡ评分、LVEF、SV改善情况、c Tn I、BNP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亦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生脉联合左西孟旦较单用左西孟旦改善ASC患者心功能更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下载:66 浏览:486

吴申钟 益刚 许轶洲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药物涂层球囊作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中的后起之秀,可运送抗增殖药物以抑制血管内膜增生,并不增加金属支架层,降低了血管炎症反应及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目前在支架内再狭窄、小血管病变及侧支分叉病变等领域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就药物球囊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不同病变中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为其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以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82 浏览:383

张萍 罗丽霞 《中国护理学报》 2018年4期

摘要:
探讨以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CIN并行宫颈锥形电切术(LEEP)治疗的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字母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以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情绪状态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自我管理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角色、认知、情绪、社会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能够提高CIN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改善情绪状态与生活质量。

血流储备分数指导下功能性血运重建对SAP多支病变患者的临床意义 下载:84 浏览:512

陈倩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下功能性血运重建对稳定型心绞痛(SAP)多支病变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于辽宁省金秋医院就诊的SAP患者共88例。根据患者经皮冠脉动脉支架植入(PCI)过程中是否施行FFR分为两组,其中43例在FFR指导下接受血运重建,归为FFR组,余45例患者在单纯冠状动脉造影(CAG)指导下进行血运重建归为CAG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PCI术中资料及预后情况。结果 (1)FFR组患者人均植入支架数目及植入支架患者比例显著小于C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7.67,P <0.05);(2)随访FFR组患者心绞痛及心功能情况优于CAG组,同时FFR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比例显著低于C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2,P <0.05)。结论 FFR指导下的功能性血运重建减少了多支病变SAP患者支架植入数目及比例,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

非输血依赖性地中海贫血患者脑血管病变生物标志物S100和NSE水平观察 下载:75 浏览:492

付晓英 朱薇 吉莉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非输血依赖性地中海贫血(NTDT)患者脑血管病变生物标志物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的相关性。方法将NTDT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和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S100B和NSE蛋白水平;利用酶法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运用TCD检测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S100B、NSE分别与LDH和TCD血流参数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S100B、NSE、LDH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同NTDT表型血清S100B、NSE和LDH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TCD血流动力学参数平均血流速度(Vm)和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V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S100B与LDH、左侧大脑中动脉Vm、左侧大脑中动脉Vp呈正相关(均P<0.05);观察组NSE与LDH、左侧大脑后动脉阻力指数(RI)、左侧大脑后动脉搏动指数(PI)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TCD血流动力学特征与脑血管病变的生物标志物S100B和NSE相关。

TpP、Fg与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 下载:87 浏览:514

郭新响1 张勇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hrombosome precursor protein,TpP)、血纤维蛋白原(fFibrinogen,Fg)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CHD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SYNTAX积分将患者分为三组,低危组(SYNTAX积分为1~22分)54例、中危组(SYNTAX积分为23~32分)40例、高危组(SYNTAX积分≥33分)26例。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行常规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四组临床资料及TpP、Fg水平,并分析TpP、Fg与SYNTAX积分、Gensini得分相关性。结果四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HD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t=24.27,P <0.05)。四组Fg、Tp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高危组Fg及TpP水平>中危组>低危组>对照组(F=15.97、20.50,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Fg水平、TpP水平与Gensini得分、SYNTAX积分呈正相关(r=0.26~0.47,P <0.05)。结论 TpP和Fg水平与CHD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随TpP和Fg水平升高而增加。

以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42 浏览:281

张萍 罗丽霞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以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CIN并行宫颈锥形电切术(LEEP)治疗的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字母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以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情绪状态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自我管理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角色、认知、情绪、社会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能够提高CIN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改善情绪状态与生活质量。

《伤寒论》痞证、结证辨治思想在胃癌前病变中的运用 下载:74 浏览:516

张曼玲1 张书2 时昭红1,2 刘云1 彭洪姣1 艾望3 《当代中医药》 2020年12期

摘要:
现代医学目前对于胃癌前病变(PLGC)早期如肠上皮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以手术、对症治疗为主,中医通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并结合"治未病"思想,在PLGC的治疗中有独特优势。PLGC属中医学"痞证""结证"范畴。张仲景在《伤寒论》中阐述了痞证、结证之症状、病机,认为张仲景痞证、结证的辨治思想可运用于PLGC的辨治,但应审时度势,把握要害。结合PLGC的三个阶段,浅述张仲景痞证、结证的辨治思想在PLGC中的运用。

针刺联合滋阴活血通络方对非增殖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细胞因子VEGF、IGF-1的作用 下载:33 浏览:265

郭海叶1 陶钧2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滋阴活血通络方对非增殖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非增殖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滋阴活血通络方,观察组6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检测治疗前后患者VEGF、IGF-1、视力、黄斑中央区厚度(CMT),评价中医证候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EGF、IGF-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力高于对照组,CMT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85%,61/65)高于对照组(81.54%,5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联合滋阴活血通络方治疗非增殖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视力,改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IGF-1水平密切相关。

邵氏针灸组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下载:67 浏览:310

张珂珂 赵璐 邵素菊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9期

摘要:
目的:观察邵氏针灸组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治疗,研究组给予邵氏针灸组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血脂、血糖、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正中神经)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患者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的改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脂和血糖水平均有所改善(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42/45),高于对照组的71.11%(32/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邵氏针灸组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显著,可改善神经传导功能,且安全可靠。

从细胞自噬探讨“毒瘀交阻”的微观机制及其在胃癌前病变中的应用 下载:81 浏览:469

冉静纯 赵唯含 王捷虹 谢晓妹 刘力 《中国中医药》 2019年4期

摘要:
通过细胞自噬从微观角度探讨沈舒文教授所提"毒瘀交阻"之论,揭示胃癌前病变中"毒瘀交阻"的病机及"扶正解毒祛瘀法"的微观机制,阐明中医药可通过调节自噬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为胃癌前病变的临床诊疗和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蒙药珍宝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痰瘀互阻证54例临床观察 下载:89 浏览:528

易文明1 张芳芳2 王颖1 孙宏峰1 胡燕1 吴淑馨1 刘铜华3 《当代中医药》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评价蒙药珍宝丸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痰瘀互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糖尿病基础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药物控制血糖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口服珍宝丸,每次3. 0 g,每日2次,对照组口服硫辛酸胶囊,每次0. 6 g,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积分(MDNS)、双侧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以及血糖、血脂水平。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MDNS积分均明显降低(P <0. 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MDNS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NCV和SNCV明显提高(P <0. 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NCV和SNCV明显提高(P <0. 05)。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血糖、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蒙药珍宝丸能明显改善DPN患者症状,提高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神经的传导速度。

当归补血汤加减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血清ICAM-1、ET-1水平的影响 下载:94 浏览:511

​邓翠1李京2,3汤秀珍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2期

摘要:
探讨当归补血汤加减联合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及血清ICAM-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80只眼。均接受基础疾病适当降压、降脂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羟苯磺酸钙胶囊,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当归补血汤加减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炎症因子以及血管内皮因子水平的变化,检测眼底部病变情况,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CAM-1以及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血清VEGF、ET-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血管瘤体积、视野灰度值、出血斑面积以及黄斑厚度均显著降低(P<0.01),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临床疗效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当归补血汤加减联合羟苯磺酸钙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确切疗效,可显著减轻眼底病变,可能与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因子水平有关。

基于“脾胰同源”应用养阴益气活血法减少血糖波动干预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研究 下载:96 浏览:524

刘晓瑞1 刘桠2 张翕宇2 晁俊2 黄彬洋1 谢春光2 《中国中医药》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脾胰同源"应用养阴益气活血法观察参芪复方对糖尿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建立由高脂饲料喂养的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大鼠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参芪复方组,西药西格列汀组,各组灌胃8周。实验期间观察动物一般状况,在灌胃的第4周每周1次测定1日内5个时间点的血糖情况,并计算MBG、SDBG、LABG值。灌胃8周后处死GK大鼠,检测各组血脂水平、CRP、血清胰岛素、血清胰高血糖素、血清GLP-1,对腹主动脉及胰腺组织进行HE染色后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参芪组一般状况优于模型组,血糖波动方面,每日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和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值优于模型组。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以及C反应蛋白(CRP)较模型组降低,但与西药组无统计学意义。胰岛素(INS)与胰高血糖素(GC)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而GLP-1较模型组有显著的差异(P<0.01)。病理方面,参芪组腹主动脉和胰腺切片优于模型组和西药组。结论应用参芪复方可以改善糖尿病大血管病变GK大鼠的一般状态,提高GLP-1的浓度,控制血糖的波动幅度;且可以改善脂代谢紊乱,降低CRP,减轻模型GK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延缓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进展。

温通活血乳膏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背根神经节中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 下载:89 浏览:514

徐利娟1 冯程程2 岳薇薇2 沈玉国2 马丽2 《当代中医药》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观察温通活血乳膏外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53只Wistar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大鼠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一次性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后肢涂抹空白乳膏(0.8 g/只)和蒸馏水1 ml/100 g灌胃]、二甲双胍组[涂抹空白乳膏和二甲双胍片0.18 g/(kg·d)灌胃]、辣椒碱+二甲双胍组[涂抹复方辣椒碱乳膏0.2 g/只和二甲双胍片灌胃]、温通活血乳膏+二甲双胍组[涂抹温通活血乳膏0.8g/只和二甲双胍片灌胃]。每天1次,连续4周。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包括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HE染色观察背根神经节病理结构,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中蛋白激酶B(AKT)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潜伏期缩短;感觉神经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减慢(P<0.05或P<0.01);光镜下背根神经节中神经元胞体萎缩、胞质内尼氏体溶解、部分胞核溶解、消失;背根神经节中p-AKT蛋白表达降低(P<0.05)。温通活血乳膏+二甲双胍组较模型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加快,背根神经节结构改善,背根神经节中p-AKT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或P<0.01)。温通活血乳膏+二甲双胍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较二甲双胍组及辣椒碱+二甲双胍组加快(P<0.05或P<0.01)。各组大鼠背根神经节中AKT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活血乳膏可能通过上调背根神经节中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传导速度。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Hcy和UA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下载:30 浏览:350

侯方平 韩亚妮 《中国医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日至2019年1月20日本院收治的2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Gensini评分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高分数组(>60分,90例)、中分数组(30~60分,98例)及低分数组(<30分,92例),并选取120例同时期健康体检者设为正常组。比较不同Gensini评分及病变支数患者与正常组的Hcy及UA水平,以及分析Gensini评分与Hcy、U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高分数组的Hcy、UA水平高于中分数组、低分数组、正常组,且中分数组高于低分数组及正常组,低分数组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80例患者中三支病变61例、双支病变89例、单支病变130例。三支病变组的Hcy、UA高于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正常组,且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正常组,单支病变组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UA水平为Gensini评分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Hcy、UA水平升高,其冠脉病变... 更多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