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312 浏览:3092

​王玉鑫 《神经科学研究》 2021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对胸腰段脊柱骨折伴有脊髓神经损伤患者采用前后路减压方法进行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05月~2019年05月收治的4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伴有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治疗组(21例):采用前路减压手术方法展开疾病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后路减压手术方法展开疾病治疗;就组间Cobb’s角、伤椎高度、运动评分以及触觉评分展开对比。结果:手术前,治疗组胸腰段脊柱骨折伴有脊髓神经损伤患者Cobb’s角、伤椎高度同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手术后,治疗组Cobb’s角、伤椎高度均大于对照组明显(P<0.05);手术前,治疗组胸腰段脊柱骨折伴有脊髓神经损伤患者运动评分以及触觉评分同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手术后,治疗组运动评分以及触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前路减压疗法的有效运用,可使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有脊髓神经损伤患者Cobb’s角、伤椎高度有效增加,并同时将运动评分以及触觉评分显著提升,最终实现胸腰段脊柱骨折伴有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有效预后。

护理路径在脊髓损伤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163 浏览:1757

​周小琴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探究在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62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平均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常规组各31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压疮、呼吸道感染、排尿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且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HRQOL)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应用护理路径能够提升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脊柱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 下载:263 浏览:2813

李增超 《现代康复医学》 2021年5期

摘要:
脊柱脊髓损伤作为一种严重创伤,多是由于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造成的脊柱结构变化,产生脊髓受损或挤压,进而导致脊髓神经支配的相应器官的功能性障碍,严重降低了生命质量。康复治疗过程中,应该首先对损伤情况全面考察,迅速商定出个性化的治疗与康复方案,及时早期干预,最大程度减少脊柱脊髓损伤,阻止并发症,尽可能恢复神经功能。基于此,本文从脊柱脊髓损伤的治疗与康复等作出分析研究,以便对此类病症的改善有所帮助。

骨科康复护理在脊柱脊髓损伤术后的应用效果 下载:277 浏览:2877

​彭艳 《现代康复医学》 2021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骨科康复护理在脊柱脊髓损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外科收治的42例脊柱脊髓损伤术后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骨科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护理前两组FMA评分、ADL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前研究组FMA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骨科康复护理应用于脊柱脊髓损伤术后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脊柱外科手术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下载:176 浏览:2503

郭丹丹 《国际护理学》 2021年12期

摘要:
目的:分析脊柱外科手术实际的临床护理效果,积极完善外科手术的临床护理方法,提升术后护理康复训练的合理性。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30例脊柱外科手术的患者,低患者脊柱外科手术前的心理状态护理进行完善,加强体位锻炼,注重术后引流管的护理,对患者腹胀,脊柱液漏进行有效的护理,今早的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手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者经过有效的外科手术临床护理,整体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在临床治疗外科脊柱手术治疗中,采用有效的临床护理方式,可以提升整体护理效果,保证护理的治疗合理性。

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不同治疗方式及其疗效的对比分析研究 下载:179 浏览:2064

张勇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并对比微创、开放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效果。方法:对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48例采用手术治疗,其中26例采取分期微创矫形手术治疗(微创组)、另外22例采取后路开放矫形手术治疗(开放组)。对比两组治疗有关情况。结果:随访24个月,两组治疗后矢状面平衡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矢状面平衡改善情况并无差异性(P>0.05);开放组并发症发生率22.7%与微创组3.6%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能取得和开放手术相当的矢状面平衡恢复效果,同时严重并发症发生几率小。

影响桡动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下载:176 浏览:2594

姜勤 莫景 庄苏扬 马鹏燕 陈敏 丁梅静 《国际护理学》 2021年4期

摘要:
目的 提高桡动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满意度。 方法 取66例65~96岁患者桡动脉穿刺结果进行观察与认真分析总结。结果 患者的心里因素、操作时针头的选择减轻患者的疼痛和进针的角度都与穿刺成功有关。结论 通过有效的护理对策,桡动脉穿刺一次成功率达90%以上,护理满意度得到提高。

围术期多层次护理需求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中对其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下载:172 浏览:2896

周艳 祁金梅 李方琼 黄睿睿 盛时欣 《护理研究杂志》 2021年8期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围术期多层次护理需求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中对其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法作为本次研究分组方法,将2021年5月-2022年11月期间至我院手术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8例)分至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及观察组(围术期多层次护理需求干预)内,各组内人数均为54例,记录评价各组术后功能恢复情况(JOA评分:主观症状、临床症状和日常活动)、疼痛评分等指标。结果:接受干预前组间JOA评分数据对比可见虽现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JOA总分为(34.60±3.15)分,与对照组的(25.15±2.44)分对比形成明显数据差异(P<0.05);组间接受干预前的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接受干预后组间数据疼痛程度评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即p<0.05。讨论:围术期多层次护理需求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中,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良好,疼痛缓解明显,同时可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价,值得进一步推广。

正强化理论护理干预应用在颈椎病术后康复治疗患者中对其颈椎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下载:180 浏览:2377

李方琼 祁金梅 周艳 黄睿睿 盛时欣 《护理研究杂志》 2021年7期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正强化理论护理干预应用在颈椎病术后康复治疗患者中对其颈椎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数字法对2021年6月-2022年10月期间至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100例)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50例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50例接受正强化理论护理干预,记录评价组间颈椎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经不同康复护理方案干预,观察组颈椎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接受干预后,观察组颈痛发生次数为每周(1.52±0.27)次明显低于本组接受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接受干预后,其疼痛评分为(2.01±0.19)分,与对照组形成明显数据差异(p<0.05)。讨论:正强化理论护理干预应用在颈椎病术后康复治疗患者中可明显改善患者颈椎功能及生命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诊断及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评价 下载:197 浏览:2564

杨忠 《预防医学杂志》 2021年6期

摘要:
目的:通过对比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和常规开放手术针对急性脊柱创伤两种治疗方式,确定哪一种疗效更好、预后更佳,以提高急性脊柱创伤的治愈率。方法:选取本院自2019年3月始,至2021年2月的收治的急性脊柱创伤患者62例,将62例急性脊柱创伤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31例,甲组31例患者使用常规开放手术治疗,乙组31例患者使用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对比两者术后疗效。结果:常规开放手术治疗方式(甲组)的治疗有效率低于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方式,甲组有效率80.65%,乙组有效率96.77%(P<0.05)。结论: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比常规开放手术更适合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疗效更佳。

康复护理应用于脊柱微创手术患者中的效果及对患者疼痛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171 浏览:2089

张娜 《护理研究杂志》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应用于脊柱微创手术患者中的效果及对患者疼痛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2月,从本院收治的脊柱微创手术患者中选择96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2组,各48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康复护理,比较护理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83.33%,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组间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NRS评分低于护理前,SF-36评分高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组间对比,试验组患者NR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脊柱微创手术患者,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更好地恢复,减轻痛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骨科脊柱手术围术期血栓危险因素的Meta研究 下载:379 浏览:3227

梁磊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1期

摘要:
围绕骨科脊柱手术围术期展开Meta研究,探讨血栓危险因素,近而判断脊柱发病率及血栓成因。方法:选择相关期刊,通过计算机设备检索相关资料,找到脊柱手术围术期血栓成因。同时,根据研究文献查找涉及到的参考文献,达到一个补充资料的效果,检索词限定为英文,经过一系列的检索处理后,安排2名评价人员,负责筛选出适合的文献资料,要按照设计好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在筛选结束后,最后可以输入到Stata11.0软件,展开Meta分析。结果:经过Meta分析,共计纳入7个研究,样本数为859312个,经过统计调查后,得到发病率为0.464%。在骨科脊柱手术围术期期间,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时间、年龄、性别三大因素。结论:经过研究表明,骨科脊柱手术围术期,血栓形成最相关的危险因素分别为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如高龄、男性等,随着手术之间的增加,形成血栓的几率也会随之上升。

探究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 下载:101 浏览:1010

伍发1 伍婷婷2 《诊断医学》 2024年10期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分别予以X线、CT、MRI检查。结果:经X线、CT、MRI检查发现,三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存明显的差异,满足了统计学条件(P<0.05)。结论: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X线、CT、MRI均发挥着重要价值,对于轻度病变可应用CT,抑或是MRI,而细微病变则应优先考虑MRI。

核磁共振用于脊柱损伤诊断的影像特征及价值 下载:281 浏览:2660

王彪 《诊断医学》 2023年7期

摘要:
目的:本文调研的重点在于为脊柱损伤的病患进行临床医治的过程当中,使用核磁共振进行病症的诊断操作对病症医治产生的价值以及病症的影像学特征了解情况,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调研过程使用的是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8年12月份到2019年9月份之间到我院接收脊柱损伤的20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调研组各为100例。其中常规组的病患使用螺旋CT方式来进行病症的检查和诊断,而调研者病患就是使用核磁共振来进行病症的检查和诊断,最终对两组病患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除了神经根损伤,椎体容器改变情况之外,调研组病患最终的病症检出率都明显优于常规组的病患,特别是在骨挫伤,韧带损伤以及椎旁软组织损伤方面。结论:在对患有脊柱损伤的病患进行临床医治时时使用核磁共振的方法,诊断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因为这种检查方法对该病症的了解情况更加深入。

浅谈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新进展 下载:432 浏览:3598

李俊宽 《诊断医学》 2021年7期

摘要: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免疫性疾病,通常作用于患者的脊柱、中轴关节以及肌腱、韧带之处,使患者出现行动不便,部分患者的还会出现骨附着点发生炎症的情况。本病症发作后,患者的脊椎会逐渐出现自主融合现象,并且极易与其他骨质疾病合并,这会导致患者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的概率提升,进而使得其出现运动功能障碍以及肌力紧张等情况,造成患者颈椎、胸椎、腰椎骨折的概率提升,最为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让其出现部分肢体功能丧失和残疾(瘫痪)。因此,强直性脊柱炎一直是骨科乃至医学界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对于此病症的研究和诊断以及治疗报告较多,本文因此就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新进展进行总结分析,并进行综述以供相关行业工作人员进行参考。

中药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 下载:420 浏览:4243

杨悦 包智明 《中国中医药》 2023年9期

摘要: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风湿免疫系统中常见疾病之一,可使患者腰背疼痛及僵硬,各方活动均受限,严重者可能导致脊柱强直甚至畸形。AS属中医“痹证”范畴,又有“竹节风”“大偻”之称。AS的中医分型标准尚未完全统一,普遍认为肾虚督寒型是重要病机之一,属该病早期证型。
文章从治疗该证型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方剂进行介绍,以期对临床治疗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强直性脊柱炎的针灸康复临床进展 下载:179 浏览:826

杨昱乾 《中医研究杂志》 2024年4期

摘要: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的炎症性疾病,主要影响脊柱和其他关节。它会导致脊柱的生理弯曲改变,变得又直又脆又毫无弹性,同时也会引发脊柱和多个关节的炎症,包括骶髂关节、脊柱及外周关节,最终可能导致脊柱畸形和强直。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由“针”和“灸”构成,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针灸疗法具有很多优点:无副作用,疗效好且迅速,适应证广,经济实用等。本研究就对强直性脊柱炎的针灸康复临床进展展开了综述。

快速康复护理应用于脊椎侧弯矫形术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评价 下载:146 浏览:1277

覃艳 《中国护理学报》 2023年8期

摘要: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应用于脊椎侧弯矫形术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收治的接受脊椎侧弯矫形术患者中,随机抽选70例患者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快速康复护理,两组各35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负面心理状态方面,护理后,实验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脊椎侧弯矫形术围术期,给予患者应用快速康复护理,其效果显著。

中医特色护理应用于脊柱骨折围手术期患者对其中医症候的影响 下载:531 浏览:1887

张秋菊 孟妍 《中医研究杂志》 2023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在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中医特色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对患者中医症候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到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7例脊柱骨折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58,常规护理)与研究组(n=59,中医特色护理),对比中医证候积分、腰椎功能及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较低,P<0.05;研究组JOA评分较高,VAS评分较低,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对脊柱骨折围手术期患者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可缓解其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感,改善腰椎功能,可促使病情尽早康复,建议推广并应用。

整体护理在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效果 下载:153 浏览:2493

杨玉兰 《中国医学研究》 2022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52例,按数值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和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在护理方案实施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率达到23.08%,大大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是73.08%,显著低于观察组,并且差距在统计上是显著的(P<0.05)。结论:在脊椎骨折病人的手术后护理中采用整体的护理方法,可有效减轻手术后并发症并提高治疗满意度。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