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红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下载:55 浏览:754
摘要:
中华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要义,其中红色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动力,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密联系,有着内在的契合,表现为二者有着共同的价值理念,共同的历史文化纽带,共同的民族使命感。甘南的红色资源不仅是甘南地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做出独特贡献的历史见证,也承载着地区各民族之间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对甘南红色文化内容与精神内涵进行挖掘,剖析红色文化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有助于发挥甘南地区红色文化凝心聚魂的作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毛泽东思想在新时代大学生纪律意识建设中的革新与发展 下载:95 浏览:1041
摘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目标,提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全面深入推进大学生纪律意识建设是培养高质量、全方位发展的新时代建设者的重要举措。目前部分高校在大学生纪律意识建设过程中仍有德育偏缺、举措匮乏、观念不深等问题。需要教育者明确纪律意识对于大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利用党史学习氛围,鼓励在校大学生根植革命前辈精神,围绕思政课堂、学生活动、榜样示范等举措,构造大学生纪律意识培养体系,引导通过毛泽东思想学习,将纪律意识植入科研、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自然资源的利用中培养大班幼儿实践能力的策略研究 下载:243 浏览:2499
摘要:
在自然资源的利用中培养大班幼儿的实践能力是一个多方面的过程。通过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环保意识的培养,可以让幼儿更好地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可以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起良好的环保意识,成为未来的环保行动者。
如何在初中理化生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意识研究 下载:247 浏览:2386
摘要:
理化生课程作为初中课程体系重要的核心部分,其与人类的社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新课标提出的新型教育环境中,初中理化生教学目的不局限于基础知识传授,还要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才能为新时代的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输送合格的人才。鉴于此,本文在阐述社会责任意识的内涵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初中理化生教学中社会责任意识的渗透路径,旨在为教改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培育的时代意义与科学内涵 下载:154 浏览:1760
摘要:
新时代大学生代表了国家积极向上的形象,是提高综合国力的核心因素。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关系青年身心健康发展,影响国家民族的前途。对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培育的时代意义进行剖析,论证了心系祖国、志在报国,服务社会、造福人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培育的内涵要求及践行这一奋斗精神的实践活动的科学内涵。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社会责任培养策略探究 下载:135 浏览:1536
摘要: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分析 下载:53 浏览:590
摘要:
体育不仅是高中阶段的基础课程,还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在高中阶段,体育教师应该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寻找体育教学的创新点,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点,设计不同的活动,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运动,并引导他们了解更多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实践技能,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奠定扎实的基础。
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及其在提高社会文物保护意识的价值 下载:153 浏览:1835
摘要:
文物是历史遗留的珍宝,是历史文化的见证,更是一个民族文明的象征。做好文物保护宣传工作,可以有效增强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是坚定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因此,文章在全面分析文物保护宣传工作的重要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增强社会文物保护意识的可行路径,以期为新时期文物保护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信息的哲学本质探究 下载:80 浏览:909
摘要:
随着信息科学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信息”概念广泛渗透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中,而有关信息问题的哲学探讨更是引起了哲学界的普遍关注。如何揭示信息的哲学本质?如何理清信息与物质、意识等哲学基本范畴的关系?如何以信息思维方式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信息时代每一个哲学工作者都应该时刻关注与思考的时代性课题。
浅谈《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的法律基本精神 下载:155 浏览:1638
摘要: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并分析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及主要特征,在了解研究中国古代法律时,我们应当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只有充分了解产生某一种法律的社会背景,才能了解这些法律的意义和作用。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家族主义和阶级概念上。两者是儒家意识形态的核心,和中国社会的基础,也是中国法律所着重维护的制度和社会秩序。本书共分为六章即为家族、婚姻、阶级、阶级(续)、巫术与宗教、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下载:43 浏览:656
摘要:
为了能让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学习环境具备全新的光彩,教师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考量,积极利用课下时间与本班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切实了解学生实际存在的学习问题,这样才可以构建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数学知识教学环境,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数学知识教学效率。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初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下载:58 浏览:655
摘要: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教育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技能为核心。正是在初中化学中,要培养创新意识和教育的适应和发展,既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前提,也是科学研究的结果。培养学生化学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是每一位化学教师的关键任务之一,并对这个任务进行了思考和研究。鉴于初中化学的现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技能,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创新实践技能。
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哲学意蕴与时代价值的深入研究 下载:132 浏览:1498
摘要: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思想与核心价值理念对于中国梦有着深刻而广泛地指导意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较深的哲学意蕴,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至关重要。因此,本文首先论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及特征,分析其哲学意蕴,然后多维度分析了其时代价值,旨在充分发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助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质量建设。
培养数学建模意识,促进学生思维 下载:368 浏览:1571
摘要:
随着深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我国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的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因为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抽象性,而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未得到完全开发,并且尚未形成思维认知力,因此这一时期的数学教学对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有着较大的难度。大多数学生的思考只停留在表面,容易造成思维僵化,从而导致学生无法深入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建模意识的养成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是提高学生数学知识水平的基础。本文围绕数学建模意识的培养方式,研究小学生数学建模意识养成的策略。
在哲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下载:151 浏览:1740
摘要:
法治意识是当前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由于教材的局限,我们要挖掘现行教材内容,并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导丰富体验,以哲学的理性思辨精神渗透法治精神,感悟法治的意义和尊严,从而把法治精神和法治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哲学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能够站在理论高度和实践角度理解我国的法治建设与法治。
柳州螺蛳粉企业构建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哲学思考 下载:168 浏览:1880
摘要:
认为柳州螺蛳粉要做强做大做久光是从产业、技术、营销、标准等层面发力是必要的但还是不够,必须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哲学元素。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五个认同、哲学诠释学的历史流传物和效果历史原则视角尝试去培育和构建柳州螺蛳粉民营企业命运共同体意识,为这一产业高质量长久发展注入源源不断地内生动力。
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研究 下载:469 浏览:2038
摘要:
数学建模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模型的建立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通过规律的推导和总结并利用数学语言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因此,高中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符合数学教学特征的。但是,由于教学意识比较欠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明显不足,导致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应该加以重视。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研究 下载:154 浏览:1800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始终根基于马克思主义等政治理论,面对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意识形态安全威胁的发展格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应运而生。加强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可以为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及法治体系的完善提供基础保障,但还需社会多种力量的支持,促使制度逻辑进路的逐步拓展。
加快推进航空装备维修保障模式转型建设的思考 下载:153 浏览:2012
摘要:
通过分析不同历史阶段航空维修保障理念的发展对航空维修模式的影响,总结新时期我军航空装备维修保障面临的困难,提出了从提升航空装备设计阶段的保障意识、利用高新技术提升综合保障水平、加强维修保障人才的培养三个方面,加快推进航空装备维修保障模式转型建设的对策建议,为促进我国航空装备维修保障模式不断创新发展鉴定基础。
抗战时期毛泽东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下载:146 浏览:1946
摘要:
本文从抗战时期国内意识形态的历史背景出发,分析了毛泽东意识形态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以民为本”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儒家意识形态观,为抗战时期毛泽东意识形态理论产生提供了思想源流;而《新民主主义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推动了抗战时期毛泽东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抗战时期毛泽东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对当前发展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