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美学规律在汽车中控台造型设计中的体现 下载:30 浏览:468

许小侠 许牧云 《设计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中控台的设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物理按键到现在的触摸按键。很明显,这些变化带给了我们很多便利,但是,同质化的中控台液晶屏,一般都是方正的平板,很难带给人们美感。文章主要提出了美学规律在汽车中控台造型设计当中的应用,以具有代表性的汽车中控台造型为例,研究了美学规律在汽车中控台造型中的应用,探讨了美学规律在汽车中控台造型设计中的特殊意义和未来发展趋势。

现代景观的“无界”设计研究——以南通“沁园兰园”为例 下载:36 浏览:246

赵兴敏 汤箬梅 《中国设计》 2019年9期

摘要:
使得景观的设计更能适应现代的发展,可以更加开放、多元、融合地发展,也为中国传统意境景观发展寻求方向。在充分理解了界的基础上,通过对现实中空间的界限跨越、光影的无界发展和声音的自由传播等角度进行分析,景观的"无界"性设计已经成为趋势。现代景观更注重融合,是"无界"的设计,是对景观的无限延伸,是在有限空间中营造无限意境。

视错觉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38 浏览:292

宗嘉婷 晋洁芳 《中国设计》 2019年9期

摘要:
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分析视错觉艺术手法在展示空间中的应用。从色彩、形态、光线、材料四个角度对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要素进行分析,总结出整体与焦点、协调与对比、重复与渐变、比例和尺度四个方面的视错觉设计手法的特点,然后对视错觉艺术手法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运用原则进一步探讨分析,从而为越来越多的展示空间中的视错觉设计提供设计参考,避免视幻觉的形成。

浅谈电影中的空间艺术表达 下载:75 浏览:393

李俊源 《新闻传播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心理的空间是一种无法寄托的深邃遥远,它漆黑,它深远:等待的空间是一种望穿秋水的孤独宽广,它悲伤,它煎熬。空间,是一种立体的几何存在,是一种三维具象的画面。它将情感的饱满用一种更加立体的手段呈现,具有无法用语言陈述的视听包裹力度。空间的内存是无限的也是隐形的,各种情绪、感觉、思想却都可以填充其中。

“新常态”下娱乐养老服务的品牌策划与设计研究 下载:60 浏览:289

乐涵潇 周美玉 刘力 《中国设计》 2019年8期

摘要:
在新常态这个大背景下,探讨在上海地区新的养老服务模式——娱乐养老,并提出一套娱乐养老的品牌设计方案。融合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定位、理念、视觉、行为这六个要素,探讨了娱乐养老服务品牌设计理念与方法。这六位一体对娱乐养老服务品牌进行了一个深入探讨与设计,为娱乐养老的品牌设计研究提供了一个参考。

西雅图中央图书馆的设计语言探究 下载:43 浏览:378

杨若珊 朱华 《设计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兴起已成为大势所趋,在建筑行业,以库哈斯的西雅图中央图书馆为代表的数字化建筑横空出世,其突破了原有设计规则与理念禁锢,使人们在阅读模式和交流方式等方面有了新的时代体验。文章将设计学与语言学结合,运用设计语言的方法以最纯粹、最直观的方式分析西雅图图书馆的设计空间,引出了对当代数字化建筑空间的一些思考。

民宿室内设计中废旧材料的运用 下载:57 浏览:239

袁庆桐 李昌菊 《设计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近年来,随着国民对特色民宿关注度的提高以及对个性化旅游需求的增长,使民宿旅居成为丰富出行体验的新选择。民宿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整个室内设计行业的进步以及大众审美水平的提高,良好的民宿室内空间能够带给人们更深层次的居住体验以及情感上的共鸣。民宿原址中通常有许多可以再利用的废旧材料,通过对其合理的再利用能够保留原有的空间氛围,还原其特有的场所感,从而使废旧材料在民宿室内设计建造过程中重新发挥出更好的实用性及装饰艺术性。

功能在建筑空间里的叙事性——以山西经贸职业学院南校区规划方案为例 下载:39 浏览:331

李冬1 曹迪2 《设计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功能在建筑空间里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人行为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在设计建筑功能空间时,要充分考虑其复杂和矛盾的特性。而对于复杂和矛盾的事物,想要准确地去定义往往是徒劳的,只有叙事性的描述才能把握其全部内涵。为此在建筑功能性空间的设计中,采用叙事的方式去描述和理解其功能,指导设计时的思路,比单纯地用准确的定义去描述空间的功能更有意义。

传统盘扣手工艺的设计创新策略 下载:63 浏览:300

丁诺千 何佳 《中国设计》 2019年5期

摘要:
让传统手工艺制作、民族纹样元素与现代人的审美、功能性相结合,更好地传承这门民族手工艺。分析了盘扣的起源发展,并从手工盘扣制作复杂,成本高;传承人缺乏;应用局限较大;缺乏质量监管这几个角度来阐述现阶段盘扣手工艺的发展困境。提出盘扣创新设计的四个策略。结论:该策略可为盘扣手工艺创新设计提供参考。

唐代筝乐的情感表达类型及方式窥探——基于唐代涉乐诗的研究 下载:97 浏览:504

陈金鹏 《中国音乐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音乐与唐诗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筝乐与唐诗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交错联结。在唐代这个诗歌艺术和筝乐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中,唐诗记述着大量筝乐艺术的内容,记载着唐代筝乐情感表达的发展。从不同的唐代诗作中找寻关于筝乐艺术的记述,发现在唐代,筝的制作工艺不断地进步,演奏者对筝的要求也达到一定高度,并促进着唐代筝乐情感表达的发展,同时筝乐也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诸如"愉快""哀怨""愁苦""爱恋"等多方面的情感,并且包含着诸多特点。本文集中地从唐代涉乐诗研究的基础上看唐代筝乐在不同方面的情感表达,力争在一定程度实现对历史记述中筝乐艺术发展记录的补充,并探讨更正历史记述和理解的不足,供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发展筝乐艺术。

设计展览对中国现代设计发展的影响与思考 下载:36 浏览:310

袁芳 《中国设计》 2019年4期

摘要:
为了体现设计展览所具备的不同功能与价值。从"沟通交流"、"审美"、"人性化"的角度分析了设计展览在中国现代设计中的作用。深化了设计展览的精神文化价值与市场经济价值在大众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对其系统认识与深入研究,让更多有价值的设计作品为大众服务。

端砚的美学价值研究 下载:49 浏览:412

杨静楠 《中国设计》 2019年4期

摘要:
探讨如何在当代设计中再应用端砚的美学价值。在简述端砚发展概况与器物特点的基础上,从造型美、功能美、材料美、工艺美、文化美等五个方面分析其美学价值。端砚作为传统器物,其丰富的美学价值在当下仍然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在强调发扬传统文化软实力的当下,设计师应认真发掘器物美学价值,并将其更好地运用于现代设计中。

慢设计理念下图书馆景观设计研究 下载:65 浏览:399

杨威 丁山 《设计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过去,大多数读者通过书籍来获取知识。随着数字化资源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运用新兴的媒介进行阅读。这种阅读方式虽然提高了读者的速度与效率,但是严重忽视了读者的阅读情感,使人们变得精神浮躁,逐渐丧失对阅读的乐趣。怎样通过对图书馆的景观设计来引导人们健康阅读是文章研究的重点。文章提出将慢设计理念植入图书馆景观设计中的设想,通过深入研究慢设计理念的本质和现代阅读的现状,进一步分析图书馆景观设计的要素以及慢设计理念在图书馆景观设计中的植入方法,为新时代图书馆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知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慢阅读"。

有机现代主义座椅的意象美感研究 下载:65 浏览:279

丛扬帆 《中国设计》 2019年2期

摘要:
比较联系中西方设计思想,其中前者为中国传统的意象美学哲学思想,后者是关于以座椅设计为代表的有机现代主义风格思想。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包括对其"形"、"意"、"神"的探讨与研究。汲取到了具有象征、情感、文化价值的养料,对座椅的造型设计提出有关于意象美学的要求。将意象美学与有机设计有机结合,可以对现代座椅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并希望引起设计者对于追求可以传递情感意境的优秀设计作品的更多关注和思考。

基于西周金文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下载:78 浏览:308

黄阳彦 俞柳艳 周月麟 《中国设计》 2019年2期

摘要:
作为当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品也随之逐渐成为满足人们生活层面以及精神层面的必需产品。但是在当前的现代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中,大多数都仅仅是对部分文化的相关特征元素进行生硬的套用与模仿,在这样的设计形式下创作出来的文化创意产品最终是没有办法自然而融洽地展现文化内容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文字更是丰富多彩。基于此,本文研究了中国古文字——金文的造型特征和形体规律,并把握其文字特征作相应的图形符号分析。尝试构建一种基于古典文化,融合了现代化设计发展的一种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体系,以提高现代文化创意产品的表现形式与文化元素融合的一致性,更精准地展示我国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价值和信息内容。

铁路自助售票机界面设计参数对老年人感知的影响 下载:65 浏览:297

陈立德 汪颖 《中国设计》 2018年12期

摘要:
铁路已成为一种重要交通工具,铁路自助售票机也开始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车站,然而其用户界面却使多数老年人使用时感到困难。通过初步的可用性测试,发现老年人在操作地站点选择界面和日期选择界面时遇到困难最大。通过联合分析,得出界面各设计参数的重要性及其对应各水平的效用值大小。叠加各水平效用值,从而得出整体效用值,以确定界面的最优组合。最后将联合分析与绩效分析对比,前者能发现更多问题,并给出更为具体的设计指导。

关注老年群体的社区公园景观设计方法探讨——以山东省莱阳市黄海路公园为例 下载:56 浏览:283

温全平 赵柳依 《中国设计》 2018年12期

摘要:
在中国当前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营造关注老年群体的社区公园景观,是对社区公园景观设计提出的新要求,对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社区公园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老年群体对于社区公园的需求,提出了关注老年群体的社区公园景观设计应兼顾物态层、情境层、意义层三个层次,并探讨了相应的景观设计方法,最后进行了实证研究。

中国古代艺术接受理论的构建:基于命题的视角 下载:31 浏览:330

陈仕国1,2 王廷信3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中国古代艺术接受理论存在大量的命题,因而可以对其建构起以命题进行理论阐释的模式。命题对于古代艺术接受理论的构建举足轻重,具有独特的阐释功能。因此,将方法论切入命题层面的思考,针对"夫乐有适""心亦有适"的接受心理命题、"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接受方法命题、"以我观物""以物观物"的接受思维命题、"澄怀味象""神与物游"的接受境界命题予以梳理与阐释,不仅可以呈现古代艺术接受理论的一些新概念,而且体现了对古代艺术接受理论批评方法的某种新思考。这些命题的内涵与功能虽各存差异,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即均与艺术接受主体的"心"相关。因此,这项居于命题视角的研究,对构建古代艺术接受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艺术史的德语化:历史进程、思想奠基与逻辑构造 下载:30 浏览:327

刘毅1 许艳凤2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19世纪初,伴随德语国家的思想演进,艺术史学术中心发生转移,并开启所谓艺术史的"德语化"进程。这不仅促使德语成为艺术史的主要书写语言,而且,从最根本的层面上,更新了传统艺术史的知识系统、方法论基础与观念框架,塑造出具有现代学科属性的新德语艺术史范式。回顾艺术史德语化的进程,考察以艺术为根本的科学学科是如何通过理论示范、实践应用以及相应的修整与完善而逐步建设起来的,对中国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建设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电影工业美学视野下华语歌舞片类型建构的困境与策略 下载:27 浏览:330

刘祎祎1,2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21世纪以来,华语电影多种类型蓬勃发展,但歌舞片却反常地呈现出失语的态势。华语歌舞片存在着美学与工业双重维度下的缺陷与不足。与歌舞片发展态势良好的好莱坞歌舞片进行对比,当前华语歌舞片在类型演进过程中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就美学建构而言,华语歌舞片的制作应依循电影工业美学理论,遵循工业美学的几个重要原则:"常人之美"与"个性之美"共存、"类型化"与"作者化"共建、"制片人中心制"与"体制内作者"共谋。在中国电影向市场化和产业化转型的进程中,为促进华语歌舞片类型的发展,就应该如此进行其新形态与新机制的建构,从而发掘出歌舞片类型自身的潜在美学魅力、人文关怀和商业价值。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