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与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教学的研究 下载:241 浏览:2360

田佳雨 《交叉科学研究》 2023年10期

摘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在2021年作为重要的必修内容正式进入课堂。站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的基础之上,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进行深层次的融合,进而提高整体的教学实践效果,对于促进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成长来说具有重要价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强国的行动指南。因此,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线来融合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其意义十分重大。

新时代将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研究 下载:94 浏览:969

张梦颖 《哲学研究进展》 2024年9期

摘要:
在新时代,红色文化的融入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具有重要意义。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时代特征和鲜明的思想价值。将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奋斗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核心价值观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策略 下载:159 浏览:1680

黄果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10期

摘要:
在核心价值观视角下,教师要深挖《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实际生活,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此来推动《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从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意义进行阐述,提出了几点有效策略,希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品质,增强小学生的法治意识。

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策略探究 下载:141 浏览:1705

代勤生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2期

摘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提升学初中生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的重要手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能够大幅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基于此,本文着重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策略,以期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

基于学科哲学思维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 下载:177 浏览:2034

刘正根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10期

摘要:
学科教学的有效性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有必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同学们运用哲学思维来关注道德与法治问题,分析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率的提高,才能够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才能够真正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获得。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家庭教育融合的路径探索 下载:83 浏览:857

白玉金 《中国教育探索》 2024年10期

摘要: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家庭教育的融合不仅是教育内容的相互补充,更是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深度融合。本文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探讨如何有效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家庭教育的有机融合,以期在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下载:97 浏览:771

刘万霞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期,初中生是国家的未来栋梁。道德素质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不可或缺。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实现核心素养与德育的有效渗透是一大挑战。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我,创新教学方法,以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道德与法治课增强时政教育有效性的探索 下载:137 浏览:1388

柯金伟 《中国教育探索》 2023年12期

摘要:
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时政教育,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培养学生政治素质等多方面的作用。教师通过时事融入教学过程、创设时政教育平台、对学生积极评价等方式,可以推动道德与法治课更好地贯彻“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下载:148 浏览:863

​热萨来提·达妮娅尔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4期

摘要: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阶段的必修课,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在品德与生活的延伸,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强调了在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法治教育的渗透,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法治意识与能力。因此,老师应该注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法治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治维权手段。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研究 下载:161 浏览:897

​李莹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本文提出了三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导入、课堂模式和开放式教学。这些方法均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培养其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本研究对于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德育整合的路径研究 下载:268 浏览:1679

​傅文琴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12期

摘要:
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的学科优势,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德育教学资源,把德育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人生理想,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德育教育探究 下载:244 浏览:1367

黄东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9期

摘要:
德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根本目标,要求学校教育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全体学生的德育思想意识。小学时期的学生思想发展不成熟,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利于学生的德育素养提升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德育方面的正确引导,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

初中学校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究 下载:146 浏览:1483

黄艳红 《中国教育探索》 2023年1期

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情操的主要途径,教师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让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形成自尊、自爱、自信的人生态度。因此,为了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质量,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基于此,本文旨在分析初中学校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究。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研究 下载:263 浏览:1545

​令慧娟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在新课程标准不断推进与落实的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性,积极地引入真实的生活化实例,展开生动丰富的情境教学,使学生置身于其中展开有意义的解析与问题感知,体会其中所展现出来的公民意识思想或者是原理等等。经历自主探究和分析的过程后,将公民意识这种意识与思想根植于学生的内心,强化教育的效果;教师也应积极地设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真正经历的过程中产生属于自己的判断,意识到自身在社会中应尽到的一些权利与义务,建立相应的公民意识等等。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社会情感学习融合的实践探究 下载:75 浏览:929

陶正军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4期

摘要:
小学阶段是儿童道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而社会情感学习则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感态度和人格素养的重要途径。融合这两者可以更全面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情感素质。本文探讨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社会情感学习融合的实践,分析了融合实践的重要性和意义,介绍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和社会情感学习的特点及融合的可行性,总结了融合实践的价值,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融合实践的建议。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深化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 下载:264 浏览:1773

刘群忠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2期

摘要: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学校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从树立劳动意识、锻炼劳动技能、构建协同机制三个方面,探讨劳动教育课程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渗透与落实,让劳动主题教育更加深入学生的心灵,为他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本》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研究 下载:144 浏览:1160

陶艳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4年1期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本》(以下简称《读本》)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重要论述汇编,具有很高的指导性。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读本》的主要内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需求,探讨如何将《读本》的相关内容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发挥其在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路径 下载:349 浏览:2605

​徐榕 《课程教育研究》 2022年11期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愈发强烈,让孩子上各种课外辅导班,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具有功利性的教育思想剥夺了学生快乐成长的机会,使学生承受来自学习、人际、特长等各方面的压力,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道德”与“法治”既是衡量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两个重要标准,也是开展德育实践的重要媒介。教师立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将正确的道德价值、法治观念传授给学生,还要通过道德力量、法治精神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利用“四养”校本课程资源的研究 下载:346 浏览:2554

蒋永生 2022年9期

摘要:
“四养”校本课程是霞浦八中的特色课程,资源丰富,可以拿来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服务。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利用早新闻、思齐课,坚持“养正”教育;利用综合活动课,坚持“养性”“养身”教育;结合心育课程,坚持“养心”教育。

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下载:356 浏览:2554

​沈光平 《课程教育研究》 2022年7期

摘要:
当前,学生的主要学习动力还是“要我学”,把学习当成必须完成的任务,没有从自身产生内驱力。学生对于课本内的理论断章取义,不能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也不能运用生活常识体验式学习,导致出现学习和体验相割裂的状况。而学习活动是一个自己体验、自己发现、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亲自投入情境,体验人物的感情,学生的综合素养就停滞不前。课堂教学处于一成不变的状态,也收不到预设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丧失。长此以往,学生会进入浅尝辄止的不良状态,不会批判性学习。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