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究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uble interlukin-2 receptor, sIL-2R)对儿童狼疮性肾炎活动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50例狼疮性肾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相关临床指标,并检测血清sIL-2 R,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清sIL-2 R水平,以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价狼疮性肾炎sIL-2 R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同时,将观察组细分为活动组和非活动组,对比两组的临床指标,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狼疮性肾炎活动度的预测因素,以ROC曲线来评价狼疮性肾炎患儿的疾病活动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经对比,活动组在WBC、24 hUTP、anti-dsDNA、Scr、sIL-2 R等指标方面显著高于非活动组,在C3显著低于非活动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nti-dsDNA、sIL-2 R与狼疮性肾炎的疾病活动具有显著相关性,属于狼疮性肾炎疾病活动的独立预测素因素,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狼疮性肾炎在发病过程中,血清sIL-2 R水平伴有明确的升高现象,提示血清sIL-2 R水平与狼疮性肾炎活动密切相关,可作为狼疮性肾炎的有效预测指标使用,联合anti-dsDNA指标,能充分预测狼疮性肾炎的疾病活动度,为临床诊治本病提高可靠的依据支持。
目的:探讨米库氯胺联合喉罩全麻方案在高原地区老年患者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5年8月在我院接受支气管镜检查的高原老年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常规组采用咪达唑伦+舒芬太尼镇静镇痛,米库氯胺组采用 丙泊酚+米库氯铵+瑞芬太尼+喉罩全麻。对比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生命体征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米库氯胺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及检查总耗时均短于常规组,且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米库氯胺联合喉罩全麻应用于高原老年支气管镜检查,能缩短麻醉操作及苏醒时间,维持术中生命体征稳定,降低并发症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高温合金因其卓越的高温性能,在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制造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热端部件的核心材料[2]。激光增材制造技术以其逐点快速熔凝、逐层累积堆叠的特点,为复杂形状高温合金构件的一体化制造提供了革新途径[2]。然而,该技术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度梯度和残余应力,易导致裂纹形成,同时微观组织的非均匀性也影响构件性能。因此,裂纹控制与微观组织优化对提升高温合金构件的力学性能、可靠性至关重要[1][3]。裂纹主要源于热应力、材料特性及工艺参数的影响,可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引入预热或后处理工艺、控制材料成分等策略加以控制。微观组织优化则可通过调整合金成分、外场辅助及热处理工艺实现。本研究旨在为高温合金激光增材制造领域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推动该技术更广泛应用于关键领域。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不断提高,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已成为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这一趋势也带来了电力系统惯量降低的问题,对系统稳定运行构成严峻挑战。本文针对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下电力系统惯量评估与优化配置展开深入研究,首先阐述了传统基于同步发电机参数的惯量评估方法,并详细介绍了适用于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场景的基于频率响应、PMU量测等评估方法。在优化配置方面,探讨了提高系统频率稳定性、降低运行成本等优化目标,以及设备容量限制、线路传输功率限制等约束条件,并研究了粒子群算法、遗传算法等在惯量优化配置中的应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验证了所提评估方法的有效性以及优化配置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研究成果为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促进新能源消纳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复杂机电系统作为现代工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稳定运行对保障生产效率与安全性至关重要。然而,由于系统复杂性和运行环境的多变性,故障的发生难以避免。本文综述了复杂机电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方法,探讨了传统方法与先进技术的应用及效果,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趋势与挑战。首先,介绍了传统故障诊断方法,如基于物理模型和信号处理的技术,并指出了其在复杂机电系统中的局限性。随后,详细阐述了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先进故障诊断技术,包括神经网络、模糊逻辑以及智能诊断技术在大数据中的应用。接着,论述了容错控制的基本原理和策略,包括硬件冗余容错和软件容错技术,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在应用案例部分,以某船用发动机为例,展示了基于Elman网络和ECOC-SVM的故障诊断方法以及优化自适应阈值的容错控制策略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这些方法显著提高了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系统的稳定性。文章还讨论了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如成本控制和技术兼容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最后,展望了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方法的发展趋势,包括与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融合,以及向更高智能化水平的发展。本文为复杂机电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提供了全面的综述和展望,对提升现代工业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在提升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方面发挥着日益关键的作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作为自动化控制领域的核心技术,以其安全、通用、灵活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各个环节。本文介绍了PLC的基本原理,包括其结构组成与工作流程,阐述了PLC在生产流程自动化控制、设备间协调联动等应用场景中的具体实践。同时,详细探讨了PLC在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中的调试流程,涵盖硬件调试、软件调试及整体系统联调,并分析了调试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最后,展望了PLC应用与调试对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化升级及与新兴技术融合的积极影响,为自动化生产线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