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不同药物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疗效比较 下载:216 浏览:2194

师文 庄慧(通讯作者) 《中国眼科杂志》 2022年11期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药物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360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B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A、B两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聚乙二醇滴眼液进行治疗。治疗30天,统计各组治疗有效率、泪膜破裂时间、干眼症评分等指标。结果 三组中A组治疗有效率、泪膜破裂时间、干眼症评分指标均最优,其次为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的药物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有不同的治疗效果,本文两种方案使用的药物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的治疗均具有促进作用,其中玻璃酸钠滴眼液效果最为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脑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 下载:256 浏览:2614

卢浩东 黄任秀(通讯作者) 周新寓 谭英四 何雨珊 张兆萱 刘思航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5期

摘要: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过程中采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提高脑瘫患儿运动功能以及平衡能力,观察该种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脑瘫儿童设置为观察对象,观察开始时间段为2017年3月,结束时间段为2019年5月。并且根据分析需要将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果:分析两组患者GMFM-88的评分情况和Berg平衡量表评分情况,其中在D项和E项的评分中两组治疗前没有差异,(P>0.05),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治疗组的D项评分为37.25±11.31,E项评分为65.37±16.24,对照组D项评分为31.37±10.32,E项评分为50.21±15.32。两组数据有差异,(P<0.05);治疗组和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前评分为13.08±2.54,(p>0.05),无差异性;干预后,治疗组的评分为29.17±7.04,高于18.18±7.54,(p<0.05),实验组提升明显且高于对照组。结论:脑瘫儿童采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提高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改善平衡能力效果明显,该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荐使用。

共情体验培训对眼科规范化培训护士关爱能力的影响 下载:221 浏览:2245

杨瑞 李梦(通讯作者) 《中国眼科杂志》 2022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共情体验培训对眼科规范化培训护士关爱能力的影响。方法:筛选2017年2月~2019年5月我科规范化培训护理人员104名,对所有的护理人员的实施共情体验培训,观察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实施后的护理关爱能力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且各个学历的规范化培训护士在培训前后的理解差值和勇气差值也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讨论:共情体验培训的实施能够显著提升规范化培训护理人员的关爱能力,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与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下载:199 浏览:2015

王蓄杨 许卓珺(通讯作者) 《中国眼科杂志》 2022年10期

摘要: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每组的样本容量均为50例。对照组施行单纯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研究组施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视力恢复状况、脱离视网膜复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视力恢复状况、脱离视网膜复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而言,均有所改善,且数据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视力,促进脱离视网膜复位,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存在着较大的临床推广以及应用价值。

核医学在甲状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21 浏览:216

张金风 马成军 李继秀(通讯作者) 《医学研究前沿》 2025年6期

摘要:
目的 探讨核医学在甲状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22年9月-2023年9月期间收治的66例疑似甲状腺癌患者,都进行核医学治疗与治疗,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比诊断准确率与后续治疗后的甲状腺功能。结果 在良、 恶性甲状腺肿瘤检查结果上,核医学与病理学对比,无差异(P > 0. 05) ;与术前比较,术后 患者FT3、FT4和TG等肾功能指标更优,有统计学价值(P<0.05)。 结论 借助核医学对甲状腺癌进行诊断,准确性更高,可以结合诊断的结果,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实现对甲状腺功能的有效改善。

探析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前OCT检查的临床价值 下载:203 浏览:2054

周圆 张晓帆(通讯作者) 盛智超 《中国眼科杂志》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吸除术术前评估的应用和优势。方法:使用OCT对拟行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黄斑区扫描,判断有无黄斑病变。结果:在15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中,110例(73.3%)患者可成功通过OCT来检查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其中发现的黄斑区异常有22例(14.7%),主要包括各期黄斑裂孔、视网膜前膜、玻璃膜疣、硬性渗出、黄斑水肿和视网膜劈裂等。结论:通过OCT检查,可对大多数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术前进行详细准确的眼底特别是黄斑区检查,可及早发现并诊断黄斑病变,有利于对老年性白内障术前视力预后的判断。

机械通气儿童人工气道内雾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下载:236 浏览:3281

刘恬甜1 梁惠怡2(通讯作者)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3期

摘要:
通过回顾整理近年来关于机械通气儿童人工气道内雾化治疗的相关研究文献,从雾化对象、雾化方式、雾化时卧位、雾化器放置位置、雾化时模式的选择、雾化器的消毒、雾化药物以及雾化联合其他护理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发现雾化对象、雾化器放置位置、雾化方式、雾化器的消毒、雾化药物以及雾化联合其他护理方法等方面各类证据已趋向一致,护士在执行操作时可参考证据。但在对于雾化时卧位、雾化时模式的选择应用方面仍未根据形成统一的观点,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证明。

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基本病情和诊疗经过对感染风险的影响 下载:24 浏览:229

1文露 2李金萍(通讯作者) 《医学研究前沿》 2025年6期

摘要:
了解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化疗后感染发生情况,分析急性白血病并发化疗后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同时对感染发生危险因素进行归纳总结。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在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就诊化疗的150例AL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化疗期间是否发生感染具体分为感染组(32例)和非感染组(118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病情(包括AL类型、染色体、融合基因、基因突变、入院时候发热情况、峰热、粒缺时间、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合并肾病综合征、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等);治疗过程(包括化疗次数、化疗并发症、PICC置管操作、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院内使用抗生素时长、护理级别等)的统计学差异。 结果 感染组、非感染组患者入院时候发热情况、峰热、粒缺时间、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合并肾病综合征、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疗次数、化疗并发症、PICC置管、使用糖皮质激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院内使用抗生素时长、护理级别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有使用糖皮质激素、有施行PICC置管操作、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夏季期间住院、单次住院时间较长、院内使用抗生素时间较长、护理级别较高的AL患者,化疗期间发生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

前瞻性护理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内镜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24 浏览:236

赵连童 郭思明(通讯作者) 《医学研究前沿》 2025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内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择期行内镜手术的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64例,按照动态随机盲选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前瞻性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等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下地时间、出院时间更短(P<0.05),术中出血量、总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内镜手术中实施前瞻性护理,可促进手术顺利实施,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总出血量,缩短康复进程,还可降低并发症,改善预后。

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247 浏览:2506

葛蕾 杨辉(通讯作者) 李亚云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2期

摘要:
研究分析人文关怀应用于儿科门诊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依照随机原则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儿科门诊接收诊治的所有患儿中择取180例并任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患儿例数均为90,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患儿接受以常规护理为基础的人文关怀护理服务。调查总结护理实施后两组患儿的满意率和依从性以及两组护理过程中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并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7.78%,患儿对于治疗需要的配合情况即依从率为96.67%,治疗期间纠纷发生率为1.11%;对照组患儿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85.56%,患儿治疗依从率为83.33%,治疗期间纠纷发生率为13.33%;研究组的各类数据意义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在患儿门诊治疗期间为患儿提供人文关怀的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患儿对于治疗的配合程度,降低由于患儿不配合而导致的治疗难度,保障治疗措施能够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有助于取得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发展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的出现。

护理干预改善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 下载:26 浏览:336

郭莉 李辉(通讯作者) 《医学研究前沿》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探究在老年睡眠障碍患者中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3年2月——2024年展开本次实验研究,共选择此期间接收的60例老年睡眠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奇数的为对照组,偶数的为实验组,均有30例患者,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者给予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均较高,睡眠质量均较差,P>0.05。护理干预后,评分均下降,但是实验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更大,低于对照组,并与对照组结果形成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睡眠障碍患者中将护理干预法进行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肺结节定位过程中的人性化护理方法的研究 下载:27 浏览:352

宋美琪 赵菲(通讯作者) 《医学研究前沿》 2025年3期

摘要: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肺结节的早期筛查和定位成为肺部疾病诊治的重要环节。在肺结节定位的过程中,患者的舒适感和护理体验往往被忽视,实际护理效果无法满足患者在进行诊疗的需求。本文分析了肺结节定位过程中的护理要点,并结合人性化护理方法的实施,探讨了肺结节定位过程中人性化护理方法的实施策略,为提升肺结节定位过程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供建设性意见。

孕期保健教育对新生儿健康状况的影响评价 下载:285 浏览:3232

敖茂琴 陈甜甜(通讯作者)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11期

摘要:
探索孕期保健教育对新生儿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孕妇为试验对象,选择抓阄随机化分组,各60例,分别选择常规保健法、孕期保健教育,随后对比两组体重、头围、身长、Apgar评分(阿氏评分)、新生儿患病率。结果:观察组身长(48.46±2.65)cm、体重(3586.79±25.64)g、头围(32.59±2.64)cm、Apgar评分(10.86±0.48)分优于对照组(P<0.05),腹泻(1.67%)、脐部感染(0.00%)、新生儿肺炎率(0.00%)、黄疸率(1.67%)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孕妇孕期加强保健教育,能够降低新生儿患病率。

优质护理服务在全科护理的应用研究 下载:16 浏览:377

刘洋洋 刘红俊(通讯作者) 《医学研究前沿》 2025年2期

摘要:
现如今,我国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目前人们对自身身体健康十分关注,人们对医疗护理有着很高的要求,很多新型的护理模式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其中优质护理服务就是优势明显的一种护理模式。为了给患者提供最优的护理服务,尤其是在全科护理中,对患者实施护理要更加全面与有效,体现人性化护理理念,以不断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质量。本文通过对优质护理服务的特点进行简要的分析,得出具体的优质护理服务应用方式,将优质护理服务合理的应用到全科护理中,可以使得全科护理的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能够使得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提升。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能够为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新生儿病区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及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356 浏览:2417

王春霞 唐艳(通讯作者)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9期

摘要:
探究新生儿病房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儿科收入并治疗的88例新生儿,将其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每组各44例,常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护理干预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新生儿护理效果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新生儿护理效果,护理干预组发生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6.8%)明显小于常规护理组(31.8%);比较两组家属对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的满意度,护理干预组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结论:在新生儿病房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促进新生儿康复,进而保护新生儿生命健康。

探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269 浏览:3272

王春霞 唐艳(通讯作者)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9期

摘要:
研究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出生的8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和优质护理组,每组44例,常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优质护理组给予全程优质护理。对比护理后,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依从性的高低、新生儿风险发生率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优质护理组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良好,依从性较高;优质护理组出现1例护理风险患儿,发生率为2%,常规对照组出现5例护理风险患儿,发生率为11%;对比两组家属对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的满意度,优质护理组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结论: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而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患儿手足口病病原体 下载:288 浏览:2997

张悦 李明爽(通讯作者)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6期

摘要:
手足口病患者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检查病原体,从而对本地的病毒流行学特征进行了解,从而对手足口病进行防治。方法:我院在2019年2月到2020年2月,这一期间内,一共收治了60例疑似手足口病的患者,以患者的年龄作为分组依据,分别分为三岁以下组(n=37)和3-6岁组(n=23),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检查患者标本中的肠道病毒通用型、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判断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检查准确性。结果: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查后,肠道病毒通用型的阳性率:76.7%(46/60),三岁以下组的检查阳性率为86.5%(32/37),3-6岁组的检查阳性率为60.9%(14/23),三岁以下组的检查阳性率高于3-6岁组,肠道病毒通用型的阳性率为66.7%(40/60),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阳性率为18.3%(11/60)。结论: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手足口病患者的病原体进行监测,可以对手足口病患者的病原学进行有效诊断,帮助患者进行早期治疗,预测该区域的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方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住院化疗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研究 下载:223 浏览:2230

向启敏 周梅(通讯作者) 《肿瘤研究》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住院化疗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2017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所接收并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按照入院接收治疗的前后顺序进行分组,前30例为比对组,后30例为研究组,比对组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护理前两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差距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研究组的SAS评分、SDS评分皆小于比对组,P<0.05。结论:患者的心理情绪对病情以及治疗效果都是有影响的,在对恶性肿瘤进行治疗的同时,需要科学有效的护理进行配合,将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患者,使用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改善,能够将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降低,对病情有例。

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进展 下载:53 浏览:592

丁晶 杨凤萍 王岩 李一鸣 赵博智(通讯作者) 《当代中医药》 2025年1期

摘要:
冠心病心绞痛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患者群体逐渐年轻化。如今,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显著进展,深化了对疾病的认识,创新了治疗方法,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中医强调心脉痹阻、气血阴阳失调在冠心病心绞痛发病中的作用,多项研究表明,中医治疗在改善心绞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展现出独特的优势。文本将其中医疗法总结为分型论治、针灸治疗和其他中医疗法。

2型糖尿病早期白内障患者视力和屈光变化的观察 下载:266 浏览:2690

文海荣1 唐丽萍1(通讯作者) 宫路路2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8期

摘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早期白内障患者视力和屈光变化。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9年1月我院门诊随访观察的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白内障患者100例(200眼),对其眼部和屈光状态进行检查并矫正其视力,分析年龄与视力及矫正视力的关系。结果 裸眼视力随年龄的增长下降明显,通过散瞳验光,矫正视力≥0.6者与裸眼视力≥0.6者相比,矫正视力有显著提高。结论 2型糖尿病早期白内障患者视力下降,可通过矫正屈光不正来提高视力。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