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结核病的临床效果 下载:52 浏览:774
摘要:
探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结核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收治的72例结核病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36)采取常规药物加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n=36)采取常规药物加莫西沙星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值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症状指标(症状缓解、心理健康、并发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值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统计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值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采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结核病患者效果显著,且采用莫西沙星药物治疗更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得到改善,生活质量也得到提高,值得推广与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卡格列净治疗冠心病伴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下载:49 浏览:773
摘要:
分析讨论卡格列净治疗冠心病伴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2.01-2023.12所接收的60例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卡格列净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将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控制和心功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1.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水平[FBG为(5.65±0.23)mmol/L,2hPBG为(8.23±0.24)mmol/L,HbA1c为(5.12±0.13)%]比对照组低,(P<0.05);2.治疗后观察组血脂指标水平[TC为(3.12±0.26)mmol/L,LDL-C为(2.24±0.32)mmol/L,TG为(1.43±0.25)mmol/L]比对照组低,(P<0.05);3.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58.31±4.25)%,血浆NT-proBNP(1.59±0.12)ng/mL,6分钟步行距离(227.07±21.05)m,左心室舒张末径(46.13±4.17)mm]均比对照组更好一些,(P<0.05)。结论: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采用卡格列净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临床医学检验中的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效果 下载:48 浏览:770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效果,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条件下的检验过程,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误诊和漏诊率。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液细胞检验的志愿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优化后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血液细胞检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检验流程。通过比较两组在血液稀释比例、标本放置时间、抗凝剂使用、储存条件及检测仪器校准等方面的差异,评估质量控制效果。观察指标包括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和血红蛋白(HGB)的计数及形态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血液细胞检验的准确性上显著优于对照组。具体表现为:观察组WBC、RBC、PLT和HGB的计数变异系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后的质量控制措施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血液细胞检验中表现出色,有效提高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
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57 浏览:724
摘要:
探讨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化疗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中医症状积分、毒副反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毒副反应,具有应用价值。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 下载:54 浏览:812
摘要: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100例。采用标准化数值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临床相关指标(PaCO2、Raw、体征缓解时间、治疗时间、呼吸频率、Gaw、PCT、PaO2、CRP)。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临床相关指标改善(P<0.05),治疗效果高(P<0.05),不良反应没有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
心理干预应用于急诊科患者对心理应激改善及效果研究 下载:254 浏览:2803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急诊科患者心理应激改善的情况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躯体性、精神性焦虑情况,临床效果。结果:经过相应方式心理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躯体性、精神性焦虑评分明显更低(P<0.05)。结论:心理干预应用于急诊科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应激情况,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