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予以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室路径化护理+多模式疼痛护理的影响。方法:选择2024.4-2025.4本院6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数字表将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手术室路径化护理、观察组(n=30)手术室路径化护理+多模式疼痛护理;比较两组疼痛评分(VAS)、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评分(GQOLI-74)、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12h、24h 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恢复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GQOLI-74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行手术室路径化护理+多模式疼痛护理可减轻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风险,缩短患者康复时间,促进其生活质量与满意度提高,可行推广。
在智慧物流与教育数字化双重驱动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品牌课程需以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核心载体,实现“高阶性、创新性、行业性”建设目标。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与ADDIE教学系统设计模型,从“资源类型、建设机制、应用场景、评价体系”四个维度,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品牌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框架。结合20所高校国家级一流本科物流课程的调研数据,分析当前资源建设中“行业适配性不足、实践资源匮乏、动态迭代滞后”等瓶颈,提出“需求导向开发、校企协同共建、场景化应用、数据化评价”的四阶建设路径,并以某高校《供应链管理》品牌课程为例验证成效。研究表明,优化后的数字化资源可使学生物流系统设计能力提升42%,行业满意度提高38%,为物流管理专业品牌课程提质升级提供实践范式。
随着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化的不断推进,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房屋工程中的应用愈发广泛。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以其施工速度快、资源消耗少、施工环境影响小等优势,成为推动建筑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然而,装配式施工涉及预制构件生产、运输、吊装、拼装及后期养护等多个环节,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造成整体结构的质量隐患,进而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本文从施工质量控制的视角,结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特点,探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影响因素,系统分析各阶段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应的控制策略。研究表明,构件生产阶段的原材料与工艺控制、运输吊装阶段的安全与精度管理、拼装连接阶段的节点质量控制以及养护阶段的环境调控,均对最终结构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通过建立全过程、系统化、信息化的质量控制体系,可有效保障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推动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行高压氧辅助治疗时,精细化护理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DPN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症状评分、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度显著提高,临床症状评分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能显著提升老年DPN患者行高压氧辅助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数字化转型成为各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机电设备作为工业生产的关键组成部分,其运行效率与维护成本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益。5G和物联网技术因其高带宽、低延迟以及广泛连接的能力,为机电设备的远程诊断与维护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本文研究了5G+物联网技术在机电设备远程诊断与维护系统中的应用,分析了其技术原理,包括如何通过5G实现设备数据的快速传输以及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的广泛连接与数据收集。实际应用表明,该技术显著提高了设备运行效率,降低了维护成本。未来,随着5G+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其在机电设备远程诊断与维护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1][2][4]
在全球供应链不确定性加剧、我国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制造业升级的背景下,本文聚焦新质生产力赋能制造企业供应链韧性提升,结合政策与研究缺口,采用fsQCA方法分析10家代表性企业,从技术应用、数据共享、合作伙伴数量等维度展开研究。研究发现比亚迪、海尔等有深厚技术积淀、内部数据打通能力强的企业,适配“高技术应用×高数据共享”双轮驱动模式;格力、中国一汽等技术聚焦特定场景、需外部资源整合的企业,更适合“中技术应用×多合作伙伴”的生态协同路径。研究证实技术应用是制造企业供应链实现高韧性的必要条件,制造企业供应链的高韧性可通过不同组态达成,企业应依技术能力选差异化路径,为提升抗风险能力与全球竞争力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引。
机电设备在现代工业与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其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过热问题是影响机电设备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因此过热预警系统对于保障机电设备安全、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温度传感器作为过热预警系统的核心部件,基于不同原理,如热电偶的热电效应、热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等,实时采集机电设备关键部位的温度数据。通过在电机、齿轮箱等易过热部位合理布置传感器,并设定科学的数据采集频率与精准度,以及合理的预警阈值,实现精准的过热判断与预警。然而,温度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面临抗干扰能力、长期稳定性以及故障对预警系统影响等问题,可通过提高抗干扰设计、保证传感器稳定性以及采用冗余设计等策略加以解决。温度传感器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机电设备过热预警的准确性,对提高机电设备运行可靠性、降低故障损失具有重要价值。
露天煤矿土方剥离作业是煤炭开采的前置关键工序,其作业环境复杂、涉及设备多、工序交叉密集,安全风险管控难度极高。本文以露天煤矿土方剥离作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作业流程中存在的边坡坍塌、机械碰撞、人为操作失误等核心风险类型,结合行业统计数据剖析风险成因。研究引入智能监测、支护加固、机械管控、人员培训等多维度控制技术,构建 “监测 - 预警 - 处置 - 验证” 的闭环管控体系。通过数据分析表明,应用该体系后,露天煤矿土方剥离作业年均事故率从 1.2 起 / 百万吨降至 0.3 起 / 百万吨,设备故障率从 8% 降至 2.5%,综合安全风险降低率达 75%。研究成果为露天煤矿土方剥离作业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对提升矿山整体安全水平具有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