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精神分裂症恢复期应用团体生物反馈疗法与心理护理的价值分析 下载:65 浏览:687

王秋菊 《中国护理学报》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恢复期应用团体生物反馈疗法与心理护理的价值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需要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间治疗的处于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择96例为探究对象,将其采取双盲法分为两组,各组均48例。采取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团体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心理护理指导的患者为观察组,分析两组间干预价值。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精神症状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下降(P<0.05);观察组生活希望指标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处于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团体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心理护理措施指导可改善患者精神症状,提高生活积极性。

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下载:78 浏览:446

陈晨 《中国教育探索》 2020年8期

摘要:
全国人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展现出来的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谱系中的崭新标识,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团结作风、奋斗精神和担当品格。高校应主动将抗疫精神融入课程体系、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中,引导大学生成长为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把工匠精神融入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基于烙印理论视角 下载:79 浏览:516

李玉倩1、2 陈万明1 蔡瑞林3 《中国教育探索》 2018年11期

摘要:
研究认为: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烙印理论的主客体系统,为工匠精神烙印产生奠定了前提基础;工匠精神印记的形成需要借助社会影响机制、激励机制和惩戒机制的建立,并且存在非正式的自由演进路径和正式的烙印建构设计路径两条并行的烙印路径。为了培养工匠型研究生或科研团队,应采取营造工匠培养的微观环境、科学引导印记演化方向、强化工匠精神的师徒传承、健全工匠精神的培养机制、探索工匠精神传承的路径等对策。

推动高职通识教育改革,培育学生工匠精神 下载:61 浏览:482

陈瑞达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7期

摘要:
高职通识教育对于我国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改革的阻碍主要集中在资源设置不丰富、实施条件不充足、评价机制不完善和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四个方面。针对这四个问题,我国高职通识教育改革应以高职通识教育委员会为载体,建立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以"翻转课堂"为理论基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翻转课堂"为契机,扩建"兼职教师"队伍;应根据高职通识教育模式的特点,制定相适应的课程评价机制,以高职通识教育政策制定为途径,完善制度建设

西路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 下载:85 浏览:508

王希 《中国教育探索》 2020年1期

摘要:
西路军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二者相互支撑共同作用于培育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西路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高校应积极主动将西路军精神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教育引导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

国外高校基于“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创业模式探析 下载:97 浏览:518

万是明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1期

摘要:
通过对英国的传统模式和互动模式、美国的磁石模式和聚焦模式以及德国的双元制和多元化模式等国外高校"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深入探究,基于我国国情,提出了构建"高校-政府-行业"生态网的双创教育体系、重视高校主导的"双师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成效和"课程-实训-项目"协同"双创"人才培养体系等建议,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借鉴方法。

乡村能人信仰宗教的现状及精神生活的引导——基于Z省H市的调查 下载:57 浏览:364

闫红果 《农业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运用实地调研法和个别走访交流法,以Z省H市部分乡村能人为调查对象,探讨乡村精英阶层的宗教信仰状况。发现乡村能人信仰宗教的人数有所增加、宗教选择呈现多样化特点、信教动机日益复杂化和功利化、信教途径多元化。宗教自身的积极作用、现实需求的使然以及个别宗教在乡村的秘密传播是促使乡村能人信教的主要原因。为此,有关部门要从引导乡村能人客观地认识宗教、及时帮助解决现实难题、坚决打击农村地区的秘密传教活动三个层面改善乡村能人的精神生活。

高职专业文化:符合“中国制造”要求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范式 下载:50 浏览:372

钱海军 《中国教育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通过问卷数据,分析了专业文化对符合"中国制造"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工匠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探讨了职业技能的构成与职业精神的内涵。结合高职专业文化的特征与内涵,提出以专业文化为导向、核心和载体,构建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的理念范式、框架范式和实践范式。

大学科研育人的价值意蕴与作用机理 下载:48 浏览:523

刘香菊 刘在洲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10期

摘要:
大学科研具有丰富的精神意蕴和道德价值。大学科研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训练是一种典型的"师徒模式",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以及学生的模仿和创新是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培育与传递的主要方式。学生的模仿是一个包括观察、学习、领会、体验和判断以及知识经验重构的综合过程。教师的科学品位和科研风格经

十九大精神引领下的高等继续教育转型发展——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委员会第二十一届年会综述 下载:43 浏览:485

曾德强1 孙烨超2 《中国教育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2017年12月,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委员会第二十一届年会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来自全国47家单位的173位代表参加了大会。年会分第四届研究会理事会工作报告、研究会理事会换届、大会主题发言和小组论坛四大板块。会议围绕"十九大精神引领下的高等继续教育转型发展"这一主题,以主题发言、分论坛研讨等形式从理论与实践层面进行深入交流,探讨了高等继续教育转型的新时代、新定位、新战略,呈现了高等继续教育现状、转型经验和理论研究。

构建中国特色教育伦理学的理论审思 下载:81 浏览:517

糜海波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2期

摘要:
从规范伦理学的视域来说,教育伦理学有道义论的教育伦理学、功利论的教育伦理学和美德论的教育伦理学三种理论形态,它们均具有各自的特点、优势和不足。基于对构建中国特色教育伦理学之实质和基础的考量,在方向上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为理论指导,这是中国特色教育伦理学获得科学性和价值合理性的思想保证;在理论构架上应超越教育伦理学三种理论形态的对立,实现理论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中国特色教育伦理学迈向更高层次;其中国特色包括彰显教育伦理学的理论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

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医学人文精神培育探索 下载:68 浏览:276

梅春英1 王晓波2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10期

摘要: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医务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奋战在抗疫的第一线,这是医学人文精神的充分体现。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医学人文精神是高度契合的,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用医学界先进人物的事迹感染和影响学生;其次,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作用;再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医学人文精神培育中的作用;最后,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协同推进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

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对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妊娠期铁缺乏状态的应用评价 下载:75 浏览:513

彭碧1 马永能1 杨渝伟2 曾覃平1 蒋伟1 万红芳3 《国际检验医学》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Ret-He)对轻型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孕妇妊娠期铁缺乏状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轻型地贫孕妇49例(轻型地贫组),以铁缺乏孕妇101例(ID组)和缺铁性贫血(IDA)孕妇55例(IDA组)作为疾病对照组,健康孕妇106名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和Ret-He与不同疾病风险的关联程度。以SF<20μg/L定义为缺铁,分析其他关联指标与患者贫血程度和缺铁状态的关系,及其对妊娠期铁缺乏的诊断性能。结果轻型地贫组、铁缺乏组、IDA组及健康对照组之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SF[比值比(OR)=0.563,P<0.001]与铁缺乏的关联密切;SF(OR=0.688,P=0.001)和Hb(OR=0.441,P<0.001)与IDA的关联密切;Ret-He(OR=0.243,P<0.001)和Hb(OR=0.515,P<0.001)与轻型地贫的关联密切。IDA组和轻型地贫组SF与缺铁状态相关[偏相关系数(rp)值分别为-0.640、-0.330,P值分别为<0.001、0.001];铁缺乏组、IDA组和轻型地贫组Ret-He与缺铁状态相关(rp值分别为-0.269、-0.289、-0.199,P值分别为0.025、0.017、0.036)。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et-He判断铁缺乏孕妇、IDA孕妇及轻型地贫孕妇缺铁状态的临界值分别为<27.6 pg、<27.2 pg和<23.3 pg,敏感性分别为54.0%、62.2%、88.2%,特异性分别为85.7%、87.2%、86.2%。结论 Ret-He与轻型地贫密切相关,或可作为妊娠期铁缺乏的筛查指标,但轻型地贫孕妇铁缺乏的判断界值不宜采用IDA孕妇标准。

培育高职院校教师“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 下载:63 浏览:411

李婷婷 唐智松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9期

摘要:
在全面推进"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背景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具有跨时代的价值和意义。当下高职院校的"工匠精神"教育,片面地强调对学生的培养,却忽视了培养者——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发展。本文抓住这一被忽视的问题,对其基础性、关键性因素进行研究,发现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存在着认识错位、工匠型教师偏少、培育"工匠精神"的体制机制缺乏等现实问题。为此,培育高职院校的"工匠精神"和加强师资队伍的内涵式建设,应着重从教育理念、课程教学、师资管理、职业培训和制度保障等方面入手,为打造高素质的工匠之师,提供实践路径。

志愿精神育人的基本特征及实践路径 下载:39 浏览:257

凌瑾1 熊平安2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2期

摘要:
志愿精神育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彰显,蕴含着服务学习的实践指向,有助于校园文化的品质提升。与其他的育人方式相比,志愿精神育人有着独特的基本特征,即在服务奉献中塑造优良品德、在人际互动中优化人际关系、在探索世界中促进个人与社会共同进步。志愿精神育人的实践路径有:大力弘扬志愿精神,以志愿精神引领校园风尚;促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壮大志愿服务队伍规模;挖掘志愿服务先进人物,以榜样力量发挥正能量。

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原因及对策 下载:58 浏览:684

李宇晗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11期

摘要:
目的:对临床检验工作中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对52例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发生误差的病例进行了总结,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归纳。结果:在52名病人中,有44例因采样问题引起的分析前误差,占比(84.62%);有26例是因为收集前的因素引起的分析前误差,占比(50.00%);有11例是收集中的因素引起的分析前误差,占比(21.15%);有7例是因为收集后的因素引起的分析前误差,占比(13.46%)。有8例因试剂问题而产生的误差,占比(15.38%)。结论:在样本采集前、数据采集中、数据采集后每一个环节开展严格的操控,能够有效地减少医学检验技术深入分析前偏差出现,切实保障临床医学诊断治疗的意义。

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系统性睡眠护理的应用效果 下载:59 浏览:679

李宇晗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11期

摘要:
目的:研究系统性睡眠护理在精神分裂症(SCH)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干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05月到2023年05月收治的SCH伴睡眠障碍患者60例,随机数字分组,命名为研究组、对照组,各组30例,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睡眠质量评分低,P<0.05。结论:SCH伴睡眠障碍患者接受系统性睡眠护理方式,可使其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值得运用。

浅谈中职学校如何通过学生社团培育学生职业精神 下载:67 浏览:402

韦鲲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目前国家大力倡导培养技术综合型人才,中职学校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但中职学生的素质较差,给中职学校培育职业精神带来了挑战。学生社团不但是学生展现自我才华的舞台,也是中职学校针对中职生职业精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一个平台。本文以社团为例,浅谈培育学生职业精神。

乡村教育生态回归平衡与重振:乡村教师留得住和本土化 下载:53 浏览:264

龚宝成 《国际教育论坛》 2019年4期

摘要:
办好人民满意的美好乡村学校,推进均衡有质量的乡村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呼声。当下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乡村教育的需求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日益凸显,乡村教师面临着放弃与坚守之间的矛盾。面对乡村教育的上述困境,探讨和解决乡村教师如何留得住和实现本土化培养等问题日益迫切,这样才能有助于回归乡村教育生态平衡与重振乡村教育生态,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均衡与公平愿景。

依法治国战略背景下法科研究生法治精神培养模式探究 下载:58 浏览:428

何嘉1 陈源2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的治国理政战略新高度,决议指明要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要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此外,决议同时指明将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因此,适应国家战略新要求的法治后备队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教育的难点、热点和前沿问题。我国法科研究生教育普遍存在实用知识储备型人才培养倾向,在课程设置和教育过程中以提升法科研究生法律职业所需执业能力为导向,缺乏对法治精神的系统培养和有效评估。加快推进法科研究生法治精神培养模式研究,极具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