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智慧医疗发展路径探索研究——以赣州地区老年群体为对象 下载:125 浏览:1251

张海金 柯丹丹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5期

摘要:
随着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不断加强,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迅速,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强大的经济实力也逐渐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一方面表现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与互联网的巧妙结合,使得国人的健康医疗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就医的服务质量以及相关的感受体验都有了巨大的优化提高与升级;另一方面,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国民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当前随着老龄社会的加速到来,政府开始逐渐重视并不断的加强国家的智慧医疗建设。本文通过分析智慧医疗在我国的实施情况,以及智慧医疗的宣传效果等现状,以老龄人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针对人口老龄化,注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原则,老人看病难,行动不便等问题,提出了区域医疗信息的提升模式、家庭医生实施方案,以及通过公众号、小视频促进信息扩散的规划策略,并以赣州市为例,给出了政策参考,为提高区域医疗信息化,促进国家的智慧医疗建设等方面做出贡献。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胡桃夹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下载:125 浏览:1349

杨莎 刘小军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3期

摘要:
目的:探究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胡桃夹综合征诊断价值。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择取我院收治的31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一组,另选同时期体检健康者31人作为研究二组,均接受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对比左肾静脉影像征象以及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并进行对比。结果:经过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发现研究一组左肾静脉影像征象明显,同时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距离与夹角低于研究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直观观察左肾静脉受压迫情况,分析有无胡桃夹综合征影像征象,临床诊断价值高。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观察 下载:117 浏览:1180

唐转钧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2期

摘要:
目的:探究针对上肢骨折患者的最佳麻醉方案。方法:从我院近三年收治的所有上肢骨折患者中筛选出124人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参照组),两组患者所使用的麻醉药物一致,但需要分别接受两种不同的定位技术(超声引导、体表异感)进行神经阻滞。记录患者围术期间的各项临床指标,并根据观察所得指标来评价两种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结果:第一两种麻醉手术所花费的时间间有明显差异,第二试验组患者在手术开始20min、手术结束、拔管后10min这四个时间段内的MAP变化以及RP变化情况都较参照组患者而言更加平稳;第三在术后试验组患者2h、6h、12h以及24h这四个时间点的VAS测评结果均要明显低于参照组;第四试验组患者在术中使用舒芬太尼的含量以及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均要明显少于参照组;第五试验组患者在麻醉期间发生的不良症状人次要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利用超声引导对上肢骨折患者实施臂丛神经阻滞,不仅可以有效稳定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还能够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量以及术后镇痛泵使用量,提升患者舒适感,镇痛时间更加持久,有利于促进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值得推广运用。

观察奥硝唑治疗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厌氧菌盆腔感染的临床安全性 下载:124 浏览:1163

刘晨浩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2期

摘要:
目的:探究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使用奥硝唑治疗厌氧菌盆腔感染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妇科肿瘤术后厌氧菌盆腔感染患者10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奥硝唑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替硝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更显著,组间差异突出,P值<0.05;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代表临床安全性更高,组间差异明显,P值<0.05。结论:妇科肿瘤术后厌氧菌盆腔感染患者采取奥硝唑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血常规及降钙素原检查对感染患者诊断的价值分析 下载:126 浏览:1230

文亚平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血常规及降钙素原检查对感染患者诊断的价值。方法:从本院中选取2018年6月-2019年7月期间接收诊治的32例细菌感染患者,将其称之为细菌感染组,再选取相同时期32例病毒感染患者,将其称之为病毒感染组,并将在我院做体检的健康患者选取32例,将其称之为健康组。对全部患者实施血常规以及降钙素原检查,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中患者的WBC比健康组的高出许多,具备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与病毒感染组的WBC没有较大区别,因此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中PCT比健康组高出许多,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PCT比健康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PCT方式诊断感染患者比血常规的准确度高,但是单使用一种检测方式也有些许不足之处,所以应当对两者共同进行诊断,能够加强对感染患者的诊断正确概率,也能够为后期治疗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血常规检验对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的鉴别价值 下载:114 浏览:1310

文亚平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1期

摘要:
目的:地中海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区分时采用血常规检测,观察该种检测效果。方法:将我科2018年1月--2020年1月的地中海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检查14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一组与二组,一组为地中海性缺血患者,二组为缺铁性贫血患者,对比两组血常规检测存在的差异。结果:(1)一组和二组MCV、RDW、RBC对比中,一组分别是64.73±7.25(fl)、11.06±2.31(%)、3.65±0.74(x1012L-1),二组分别是77.59±8.41(fl)、20.57±3.09(%)、5.86±1.33(x1012L-1),(t=8.249,p=0.000),结果有差异。(2)一组和二组MCHC、MCH指标对比中,一组分别是336.71±33.89(g.L-1)、114.48±15.07(pg),二组分别是271.64±28.63(g.L-1)、80.69±9.26(pg),(t=10.015,p=0.000),结果有差异。(3)一组和二组SF指标对比中,一组为293.74±30.79(μg.L-1),二组为5.54±1.06(μg.L-1),(t=23.719,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在地中海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患者血常规检测过程中有很多差异,可以根据检查差异区别两种不同贫血病症。

生长抑素联合内镜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分析 下载:127 浏览:1272

蔡毅峰 韦慧妮 唐运东 秦小玲 李弘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生长抑素联合内镜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止血成功概率和再次出血概率、治疗前后SAAG、平均动脉压以及中心静脉压指标以及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患者止血成功概率45(90.00%)高于对照组36(72.00%),再次出血概率2(4.00%)低于对照组8(16.00%),p<0.05;治疗前,两组间,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SAAG、平均动脉压以及中心静脉压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4.00%)低于对照组9(18.00%),p<0.05。结论:运用生长抑素联合内镜方式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指标,降低并发症出现概率。

综合气道护理干预用于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中的临床分析 下载:61 浏览:676

熊苏幸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8期

摘要:
分析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在综合气道护理的干预下的恢复情况。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来自于2023年1月-2024年3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脑出血患者,从中择取的62例研究对象依据随机的数字编号分为两个人数相同的组别,常规气道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综合气道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症状评分,生活质量,情绪的变化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症状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的评分都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96.77%)高于对照组(77.42%),P<0.05。结论 综合气道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的作用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缩短治疗的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双镜联合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 下载:57 浏览:679

朱强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2期

摘要:
探析双镜联合同期治疗方案用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予以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腹腔镜分期治疗(方案A),另选我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纳入观察组,并采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同期治疗(方案B),160例患者均符合相关疾病诊断标准,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方面,组间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镜联合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在优化手术指标、控制术后并发症、减少治疗成本方面均有显著优势,具备借鉴和推广价值。

动态增强MRI与CT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下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下载:51 浏览:670

刘咏梅 梁景红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1期

摘要:
分析在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下原发性肝癌时,应用动态增强MRI与动态增强CT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39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了动态增强MRI检查和动态增强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病灶包膜边缘强化表现、影像学表现及大小肝癌病灶检测出率。结果:(1)本次研究中的39例患者共检出52个病灶,其中有16例为小肝癌,检出19个病灶,23例为大肝癌,检出33个病灶。(2)动态增强MRI检查显示病灶包膜完整环状强化率高于动态增强CT检查(P<0.05);两种检查方式显著病灶包膜无明显变化和不完全环状强化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3)动态增强MRI检查动脉期高信号率高于动态增强CT检查(P<0.05),两种检查方式门脉期和延迟期影像学表现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4)动态增强MRI对小肝癌病灶的检出率高于动态增强CT(P<0.05),两种检查方式对大肝癌病灶的检出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比较而言,动态增强MRI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下原发性肝癌的价值优于动态增强CT,尤其在诊断小肝癌方面更具优势。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