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健康教育路径在体检中心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下载:54 浏览:593

王丹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7期

摘要: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体检中心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3年3月-2024年3月,体检中心收录接受体检的受检者76例。运用数表法随机性分2组,对照组(38例)常规干预、观察组(38例)健康教育路径。分组探究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各项体检情况相比对照组更优,结果比较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更高,结果比较P<0.05。观察组健康保健知识评分相比对照组较高,结果比较P<0.05。观察组配合度94.74%,对照组配合度78.95%,结果比较P<0.05。干预前SAS、SDS评分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降低,结果比较P<0.05。结论:在体检中心开展全方位的健康宣教,不仅能大大提高提交的效率,增强体检者的健康意识,也促进了体检者积极参与到自身的健康管理中,有效加强了对疾病的预防措施。

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54 浏览:590

秦宪超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6期

摘要:
针对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用多重实时荧光PCR法联检对呼吸道病原体进行检测。方法:本次研究共选择了400例进行呼吸道疾病治疗的患者,都采取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使用方法为深部疾液样本盒采集咽拭子,分析呼吸道疾病病原体核酸检测结果,由济宁市兖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测。结果:从400份呼吸道样本中,检测到病原体的共354份,检出率为88.5%。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检出率为75.0%,占比最大的是乙型流感病毒,占比达到了44.64%;其次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占比为28.5%。下呼吸道感染检出率为90.60%,占比最大的是肺炎链球菌,占比达到了34.44%;其次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占比为29.63%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中,检出率前三名为。结论:对呼吸道疾病常见病原体进行核酸检测,采用多重实时荧光PCR法可以 对病原体快速定位,对感染类型及时明确,为早日诊断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门诊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观察 下载:54 浏览:589

丁密 安冉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5期

摘要:
观察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门诊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门诊冠心病患者30000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15000例,使用常规护理)和试验组(15000例,使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对比。结果:试验组的健康知识掌握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的心理状态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门诊冠心病患者使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加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知,在临床应用中有重要价值。

PDCA循环护理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的研究 下载:49 浏览:599

朱昱璇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5期

摘要:
分析讨论PDCA循环护理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的研究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22.01-2023.12所接收的9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PDCA循环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将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与胃肠激素水平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1.观察组心理状况(33.6±2.1、40.32±4.43)比对照组好(P<0.05);2.观察组胃肠激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生活质量[躯体功能(78.32±7.23)分,角色功能(76.31±8.15)分,情绪功能(79.85±6.43)分,认知功能(82.82±9.58)分,社会功能(81.56±8.37)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患者护理中的PDCA循环护理实施的效果明显,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下载:45 浏览:670

何小英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5期

摘要:
分析CPR联合血常规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4月-2024年4月本院5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CPR、血常规检查,根据检验结果,将观察组再分成两组,包括病毒性感染组和细菌性感染组,探讨联合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中有20例为病毒性感染,占比40.00%,有30例为细菌性感染,占比60.00%;三组的CPR、中性粒细胞比例和白细胞计数均有明显差异(P<0.05);联合检验的病毒、细菌性、总感染检出率、准确率、特异度和灵敏度均明显高于单一检查(P<0.05)。 结论 同时检查CPR和血常规,能有效检出感染性疾病,同时可以区分感染类型,具有推广价值。

护患沟通技巧的使用对特需门诊病人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 下载:54 浏览:677

叶雨潇 冯丽 张新萍 蔡吉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4期

摘要:
探讨针对特需门诊护理进行优化的方向,尤其是护患沟通技巧方面,然后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特需门诊病例100人进行护理方面的研究,分组之后各50人,一组开展护患沟通技巧为研究组,一组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结果:护理后较两组SDS及SAS为研究组更低,护理方面的满意度分值则更高,以上数据统计P<0.05;较护理前两组的SDS及SAS为P>0.05。对比对照组,研究组特需门诊工作量明显更少,P<0.05。结论:本文探讨针对特需门诊护理进行优化的方向,尤其是护患沟通技巧方面,然后评价其应用效果,得出明显更优,不良情绪呈现为显著缓解,而且护理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性激素六项检验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下载:54 浏览:675

邓世吉 陈世相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3期

摘要:
观察临床对妇科疾病患者诊断中开展性激素六项检验的作用。方法: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本院妇科疾病患者中选择8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80例在本院常规体检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针对两组开展性激素六项检验,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组间对比以及组内对比。结果:通过检查,观察组雌二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孕酮卵泡雌激素、睾酮、孕酮、促黄体生成素以及催乳素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内对比,不同疾病患者在性激素六项检验结果上同样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对妇科疾病患者诊断过程中开展性激素六项检验,可以较为直观反应患者病症,可以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促使患者可以迅速进行确诊。

外固定技术在四肢骨折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下载:54 浏览:565

张有文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3期

摘要:
为了有效提高四肢骨折急救患者的治疗效果,深入探究对患者采取外固定技术的重要意义。方法:从我进修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诊的四肢骨折急救患者中选取90例参与实验研究,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内固定治疗以及外固定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展现了更为突出的治疗成效,其治疗有效率高达43/45,与对照组的35/45相比,优势显著。此外,观察组在多个维度的功能恢复上均超越对照组:生理功能平均得分85.64±6.03,心理功能为87.03±4.15,躯体疼痛缓解至86.18±5.32,社会功能恢复至85.62±5.09,这些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2±4.37、80.47±4.06、79.62±5.07、78.13±4.93。这一系列数据充分体现了外固定技术在促进患者全面康复方面的卓越效果。并发症方面,观察组的状况更为乐观,仅记录1例延迟愈合事件,而对照组则面临了更为复杂的并发症情况,包括1例畸形、2例骨不连、1例延迟愈合并2例感染,总计6例。这一对比凸显了外固定技术在减少并发症风险上的优势。在患者主观感受层面,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达到了44/45,再次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45。所有这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技术在四肢骨折急救治疗中不仅在临床疗效上表现优异,还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及增强患者满意度方面具有显著成效。

负荷深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高血压患者饮食护理中的作用 下载:55 浏览:642

鄢弦 李晶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3期

摘要:
探讨负荷深呼吸训练联合饮食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6月-12月期间收治的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纳入对照组,予以常规呼吸训练+饮食护理(护理方案A);另选我院2024年1月-2024年6月期间收治的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纳入观察组,予以负荷呼吸训练+饮食护理(护理方案B);152例研究对象均伴有高血压,比较两种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肺功能、血压水平、营养状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方案B的实际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在改善患者肺功能、高血压,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显著优势,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

C反应蛋白结合血常规检验应用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下载:47 浏览:633

苏盈莹1 赵俊鹏2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2期

摘要:
分析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运用C反应蛋白结合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病例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我医院接收的疑似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100例,对所有患者均采取C反应蛋白结合血常规检验。并且将单独血常规检验结果与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最终对比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结果的疾病类型诊断检出率显著高于单独血常规检查结果,两种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运用C反应蛋白结合血常规检验方案,可使临床疾病诊断准确性得到进一步提升,为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使患者能够尽早接受有效治疗,降低疾病危害性。

卡格列净治疗冠心病伴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下载:49 浏览:676

罗梅晓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2期

摘要:
分析讨论卡格列净治疗冠心病伴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2.01-2023.12所接收的60例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卡格列净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将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控制和心功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1.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水平[FBG为(5.65±0.23)mmol/L,2hPBG为(8.23±0.24)mmol/L,HbA1c为(5.12±0.13)%]比对照组低,(P<0.05);2.治疗后观察组血脂指标水平[TC为(3.12±0.26)mmol/L,LDL-C为(2.24±0.32)mmol/L,TG为(1.43±0.25)mmol/L]比对照组低,(P<0.05);3.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58.31±4.25)%,血浆NT-proBNP(1.59±0.12)ng/mL,6分钟步行距离(227.07±21.05)m,左心室舒张末径(46.13±4.17)mm]均比对照组更好一些,(P<0.05)。结论: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采用卡格列净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下载:53 浏览:572

康利丽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2期

摘要:
探究分析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方法 时间: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对象: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102例,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神经功能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效果、生活质量以及神经功能状态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状态以及生活质量,且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值得推广与应用。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合并室性早搏临床疗效分析 下载:55 浏览:680

汪海燕1 王健宇2 孟凡鹏2 赵鹏2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1期

摘要:
探讨联合使用胺碘酮和美托洛尔对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合并室性早搏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与单独使用胺碘酮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HFrEF合并室性早搏患者患者9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46)与对照组(n=46)。实验组患者每日给予胺碘酮,初始剂量400-600mg/d,1周后减量至200mg/d维持,维持时间≤8周。同时联合使用美托洛尔,初始剂量25mg/d,1周后增量至50mg/d长期维持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胺碘酮,剂量及方法同实验组。随访2个月,入组后第2周、5周、8周常规行Holter复查,第8周复查心脏彩超,化验肝功能、甲状腺功能。结果:实验组室性早搏治疗有效率在第2周(69.6% vs 56.5%,P<0.05)、第5周(71.1% vs 52.3%,P<0.05)、第8周(79.1% vs 58.1%,P<0.05)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心动过缓病例,肝功能不全例数、甲功异常例数、LVEF、左室舒末期内径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HFrEF合并室性早搏患者,联合应用胺碘酮和美托洛尔较胺碘酮单药治疗,短期内控制室性早搏疗效更佳,且并未增加潜在风险。

以时机理论为中心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51 浏览:670

肖媛 王文娟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1期

摘要:
探讨以时机理论为中心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纳入60例抑郁症患者,结合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以常规护理为对照组,以时机理论为中心的延续性护理模式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满意度、定期复查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降低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提升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定期复查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时机理论为中心的延续性护理模式用于抑郁症临床护理效果确切,其提升了患者复查的依从性,提高了其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对改善抑郁有帮助。

心理干预应用于急诊科患者对心理应激改善及效果研究 下载:254 浏览:2686

陈云飞 魏长江 《心理学研究》 2021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急诊科患者心理应激改善的情况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躯体性、精神性焦虑情况,临床效果。结果:经过相应方式心理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躯体性、精神性焦虑评分明显更低(P<0.05)。结论:心理干预应用于急诊科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应激情况,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