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102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和病原学分析 下载:43 浏览:607
摘要:
探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bacterial meningitis,BM)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病原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广西妇幼保健院儿童神经内科住院诊断的102例BM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数据。结果 所有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61:1.00。临床特征: 发 热98例(96.1%),颅内高压症状67例(65.7%), 惊 厥 40例(39.2%), 意 识 障 碍30例(29.4%),脑膜刺激征 27 例(26.5%)。病原学检查:血培养阳性率为26.5%(27/102),包括肺炎链球菌 8例,大肠埃希菌8例,无乳链球菌4例,流感嗜血杆菌4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鲍曼不动杆菌1例,斯坦利沙门菌1例。 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5.5%(26/102),包括肺炎链球菌12例,大肠埃希菌9例,无乳链球菌3例,流感嗜血杆菌2例。所有病例中有 12 例血和脑脊液培养同时阳性,其中 6 例为肺炎链球菌,4例为大肠埃希菌,2例为无乳链球菌。结论 研究表明本院儿童神经内科收治BM中最常见临床症状为发热、颅内高压表现及惊厥。肺炎链球菌是BM的主要病原体。
102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和病原学分析 下载:53 浏览:634
摘要:
探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bacterial meningitis,BM)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病原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广西妇幼保健院儿童神经内科住院诊断的102例BM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数据。结果 所有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61:1.00。临床特征: 发 热98例(96.1%),颅内高压症状67例(65.7%), 惊 厥 40例(39.2%), 意 识 障 碍30例(29.4%),脑膜刺激征 27 例(26.5%)。病原学检查:血培养阳性率为26.5%(27/102),包括肺炎链球菌 8例,大肠埃希菌8例,无乳链球菌4例,流感嗜血杆菌4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鲍曼不动杆菌1例,斯坦利沙门菌1例。 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5.5%(26/102),包括肺炎链球菌12例,大肠埃希菌9例,无乳链球菌3例,流感嗜血杆菌2例。所有病例中有 12 例血和脑脊液培养同时阳性,其中 6 例为肺炎链球菌,4例为大肠埃希菌,2例为无乳链球菌。结论 研究表明本院儿童神经内科收治BM中最常见临床症状为发热、颅内高压表现及惊厥。肺炎链球菌是BM的主要病原体。
儿童大环内酯类耐药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解析 下载:211 浏览:2121
摘要:
探讨大环内酯类耐药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患儿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在儿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耐药重症组和耐药非重症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分析影响SMP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224例大环内酯类耐药MPP患儿,耐药重症组132例,男65例、女67例,中位年龄7.0(5.0~9.0)岁;耐药非重症组92例,男46例、女46例,中位年龄7.0(5.0~9.0)岁。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发热时间延长,D-二聚体水平升高及肺实变是预测大环内酯类耐药SMP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乳酸脱氢酶、IgE水平升高,可能与耐药SMPP发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发热时间、乳酸脱氢酶、D-二聚体对于预测大环内酯类耐药SMPP的发生均有中等诊断价值(AUC>0.8,P<0.05)。所有耐药MPP患儿经治疗后痊愈出院。耐药重症组住院天数为7.0(6.0~9.0)天,显著长于耐药非重症组[6.0(5.0~7.0)天];耐药重症组住院费用12 283(10 836~15 012)元,明显高于耐药非重症组[9 769(8 756~11 642)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环内酯类耐药SMPP发热时间及住院天数长,炎症指标明显升高,肺部影像学改变重,给患儿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更沉重。
急性脑血管并发症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分析 下载:293 浏览:3387
摘要:
急性脑血管病作为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危急重症,其临床特点主要为发病突然、病情发展变化快、病死率高、预后差等,而中老年人则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患者群。在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剧的过程中,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数也越来越多。对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来讲,疾病演变中常常并发脑心综合征,而且漏诊率和误诊率较高,诊疗效果不理想或不及时,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让猝死危险增加。脑心综合征是指急性脑血管意外导致的类似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一系列体征、症状、心肌酶谱异常和心电图改变。
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落的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 下载:129 浏览:1388
摘要: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病人随意划分成两组,一组接受风险因素防控,另一组接受常规护理。我们将密切关注两组病人在接受这项治疗后,是否出现了视网膜脱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96.00%相对更高(p<0.05),而视网膜脱离发生率6.00%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4.00%相对更低(p<0.05)。在10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中,8例患者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情况,出现率为16.00%,其中孔源性视网膜脱落6例(伴有黄斑裂孔2例),牵引性视网膜脱落3例(合并脉络膜脱落1例)。借助视网膜脱离手术后,一次复位成功8例,二次复位成功2例。结论:根据白内障术后的病理变化,我们应该及时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视网膜脱离的可能性,并最大限度地缓解它的威胁,从而给予病人更好的恢复和治愈。
浅谈小儿科肺炎的临床特征 下载:236 浏览:2475
摘要:
在婴幼儿中,肺炎属于高发性疾病,在得不到及时治疗的情况下,将会加剧婴幼儿死亡率,对家庭而言,影响十分严重。因此,本文主要以小儿科肺炎作为研究方向,针对其种类进行分析,进一步完成对临床表现的探索,提出具体治疗措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临床特征分析 下载:368 浏览:4077
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临床特征。方法:将我院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侧支循环分级为2、3级患者分成良好组,侧支循环分级为0、1级患者分成不良组,将两组患者冠脉造影情况比较。结果:不良组病变血管LAD、LCX、RCA情况明显高于良好组,病变血管支数大于良好组,均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冠脉侧支循环形成与患者梗死前心绞痛病程以及冠脉病变支数有着显著关系。
儿童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征与治疗研究 下载:274 浏览:2400
摘要:
探讨儿童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医院自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58例儿童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58例儿童脑卒中后癫痫中,早发性癫痫32例(55.17%)、迟发性癫痫26例(44.83%)。早发性癫痫在服药6个月,随访6个月后,有2例仍有发作,其余患者未发作。迟发性癫痫患儿在服药12个月后,随访期间,4例患儿病情未得到控制,仍发作。结论:儿童脑卒中后癫痫有着较高发生率,多为早发性癫痫,通过抗癫痫药物治疗,可改善预后。
猪中暑的发生原因、临床特征与综合防治措施 下载:120 浏览:1277
摘要:
中暑是猪夏季生猪养殖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一种急性疾病,任何年龄的猪都可能发生。猪中暑是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异常而引发的一系列病理现象,主要是由于外界环境中的某些物理因素(如热,光,湿度等)损害机体而发病,导致机体产热量大,但散热减少,造成体温过高,循环衰竭,会导致机体减少采食,生长发育缓慢,繁殖能力降低,甚至会发生死亡。
牛流行热的防治分析 下载:128 浏览:1468
摘要:
牛流行热是盛夏季节发生流行率相对较高的一类病毒性传染性疾病,也是热性急性接触性传染疾病,病毒传播速度相对较快,但危害相对较轻,一般高热症状持续 3 ~ 5 天之后就会逐渐消退。但是,大面积感染会引发牛群生产发育不良,出现较严重的经济损失。应掌握和了解流行热的发病流行特点,不断加强流行病学调查,提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发病后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确保病害不发生流行。
神经内科急诊室急性头晕/眩晕临床特征及病因探讨 下载:168 浏览:1310
摘要:
目的:分析与研讨神经内科急诊室急性头晕/眩晕临床特征及病因。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集中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7月期间来我院神经内科急诊室就诊的182例患者;对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全面对比,开展床旁检查,应用头颈部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开展分析。结果:182例患者中眩晕症状占比最多共134例,占73.63%,且男性患者的眩晕数量大于女性患者;此外,行走不稳、不典型头晕问题分别占总数的28.57%和26.92%;50~59岁、60~69岁的患者发病几率更高。患者头晕眩晕病因主要体现为BPPV、前庭性偏头痛、神经症、PCI等多种症状。结论:神经内科急诊中,急性头晕/眩晕症状尤为常见,医生需详细询问病人既往病史、伴随症状,开展全面检查和辅助检查,减少疾病误诊、漏诊因素,提高对头晕/眩晕患者病因及疾病特点的深入化分析与专题研究。
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障碍患者临床特征的比较分析 下载:169 浏览:1653
摘要:
目的:探讨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的临床特征,以便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单相抑郁患者与28例双相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调查研究两组临床资料,比较观察差异性,归纳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双相抑郁组患者与单项抑郁组比较,首次发病年龄早、发作史高、病程长(P<0.05);双相抑郁组患者HAMD-17自知力因子分、合并精神病性症状均高于单相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的临床特征存在较明显差异,后者起病相对较早,发作较为频繁,认知功能损害相对更严重,多伴精神病性症状等,以后需要加强其心理干预治疗。
膜性肾病患者特异性血清标志物的表达及临床特征分析 下载:49 浏览:675
摘要:
探索膜性肾病患者特异性血清标志物的表达及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接受肾穿刺活检,并且病理诊断结果为膜性肾病的380名患者为基本研究对象。首次入院均空腹采集静脉血样本,展开后续检查。对比穿刺对象的血清PLA2R标志物阳性情况与病理切片PLA2R表达的一致性与临床特征。在380名研究对象中,除50例患者没有实施血清检测或病理PLA2R检测外,其余330例患者均展开统计分析。结果 223例(67.58%)膜性肾病患者血清学PLA2R呈现阳性,284例(86.06%)膜性肾病患者病理切片PLA2R表达阳性。双阳性病例216例,双阴性病例29例。且就临床特征而言,双阳性患者生理年龄大于病理切片PLA2R表达阳性血清学表达阴性的患者((P<0.05);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胱抑素C、血清甘油三酯、24h尿蛋白高于病理切片PLA2R表达阳性血清学表达阴性的患者(p<0.01),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值均、免疫球蛋白 IgG、Igk、Igλ均低于病理切片PLA2R 表达阳性血清学表达阴性的患者。结果 双阳性患者的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Igk、Igλ值更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更高。
[1/1]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