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先秦儒家“中庸”思想的本体论与方法论研究 下载:96 浏览:977
摘要:
本文从概念、本质及应用来论述先秦时期儒家的中庸思想,以哲学视角进一步认识与分析儒家的中庸思想,从哲学概念中的本体论和方法论这两个不同角度理解“中庸”思想丰富内涵中所蕴含的有关矛盾观、发展观、系统观及量变和质变有关的哲学思想。
基于《先秦诸子选读》的高中生儒家“仁”思想认知研究 下载:87 浏览:984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高中生通过《先秦诸子选读》对儒家“仁”思想的认知情况,分析儒家“仁”学在历史语境下的内涵演变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研究围绕“仁”的思想渊源、核心内涵、实践路径及其对理想人格与社会治理的影响展开,采用文献分析法与理论阐述相结合的方式,力求揭示儒家“仁”思想在高中生群体中的认知现状与深度。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高中生道德认知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儒家思想渗透分析 下载:86 浏览:924
摘要: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地位非常重要,其被称作是我国古代教育的根基。因此,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很多小学教师都开始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儒家思想,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思想启迪。本文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发,分析了儒家思想的渗透策略,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浅谈保罗·哈丁《修补匠》中的家庭关系体现出的儒家要义 下载:35 浏览:608
摘要:
“《修补匠》是一曲有力的生命赞歌”、“为人们感知世界以及人们的宿命提供了新的视角”——这是评委会给保罗• 哈丁《修补匠》的评价。这部作品几乎没有通过任何的媒体包装,而仅仅是靠着读者们和评书人的口口相传而为大家熟知,进而获得了2010年普利策奖。作品勾勒了生活在二十世纪前后的新英格兰乡村小人物乔治的挣扎和欢愉,呈现出哈丁式的人文主义视野,体现出对普通人的关注,尤其体现出对在父亲缺席下,儿子成长的状况和对父爱的追寻,展现出父子之间的传承和灵魂的维系。
《神乌赋》对儒家思想功用的批判——兼论“乌”意象的谶纬意义 下载:121 浏览:1446
摘要:
《神乌赋》大量化用了儒家经典,但却在巨大的悲剧叙述中伸明了对儒家思想的怀疑。这与西汉儒家思想的文饰地位有一定的关系,也反映出了西汉中后期的方正倒置。此外,《神乌赋》以“乌”为题,用“乌”象征“仁”,用“乌”的陨落象征“仁”的失落,与谶纬思想的抬头有一定关系。
儒家思想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 下载:241 浏览:2605
摘要:
儒家注重道德教化,把修身作为塑造理想人格的重要途径,所倡导的学思结合、省察克己、慎独自律、知行合一等修身理论和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也能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需要认识到儒家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发挥的教育价值,以及积极探寻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方法,才能促进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断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儒家思想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
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殖民越南后对越南当地儒家思想的影响 下载:264 浏览:2584
摘要:
1858年法国殖民者进入越南,期间遭受了种种阻力,究其原因,与越南当地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密切相关,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与此同时,法国殖民者在文化上采取措施,限制儒家思想在越南的发展,以切断中越之间的联系,达到同化越南的目的。本文将以此为基础,挖掘法国在殖民越南期间在文化上采取的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对越南当地儒家思想产生的影响。
[1/1]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