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录用
应用PDCA循环促进儿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体会
下载:57 浏览:790
基于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在过敏性紫癜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下载:322 浏览:3564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本院儿科8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研究纳入研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冠脉损害发生率、再住院率、按时复诊率,并比较两组家长的心理状态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3.10±1.02)d、(2.41±0.76)d、(3.60±1.18)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关节损害发生率、再住院率分别为3.33%、0%,均低于对照组的20.00%、13.33%(P<0.05),观察组患儿按时复诊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护理后,观察组家长SAS和SDS评分分别为(40.74±4.93)分、(42.16±5.07)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护理总满意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可促使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家长按时带患儿复诊,有利于促使患儿症状尽快缓解,降低关节损害和再住院风险,还可改善家长心理状态,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使其更加满意于儿科护理服务。
抗生素在儿科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136 浏览:1389
摘要:
目的:分析抗生素在儿科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该100例患儿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统计,并罗列出抗生素常用种类。结果:分析统计得知,在1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口服头孢菌类的患儿共48例,占比48%,口服青霉素类的患儿共23例,占比23%,口服大环内酯类的患儿共15例,占比15%,口服林可酰胺类的患儿共8例,占比8%,口服其他类的患儿共6例,占比6%;分析统计得知,在1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静脉输液2代头孢患儿共30例,占比30%,静脉输液3代头孢患儿共52例,占比52%,静脉输液大环内酯类患儿共18例,占比18%;分析统计得知,在1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单联用药患儿共40例,占比40%,二联用药患儿共32例,占比32%,三联用药患儿共28例,占比28%;分析统计得知,在1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咳嗽例数23例,所占比例23%,咳嗽患儿中,单用抗生素10例,所占比例43.46%,联用抗生素13例,所占比例56.52%;发热例数34例,所占比例34%,发热患儿中,单用抗生素14例,所占比例41.18%,联用抗生素13例,所占比例56.52%;咽喉肿痛例数15例,所占比例15%,咽喉肿痛患儿中,单用抗生素5例,所占比例33.33%,联用抗生素10例,所占比例66.67%;鼻塞流涕例数28例,所占比例28%,鼻塞流涕患儿中,单用抗生素12例,所占比例42.86%,联用抗生素16例,所占比例57.14%。结论: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一定抗生素治疗,有利于促进患儿恢复身体健康。
儿科护理中实施多元化中医辨证护理管理的成效分析
下载:203 浏览:2301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元化中医辨证护理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3年4月-2024年4月收治的150例儿科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要求和随机原则分成两组,即对照组(n=75)与观察组(n=75),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多元化中医辨证护理管理,针对两组护理质量、患儿依从性、患儿家属满意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依从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两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对比区别较大,其中观察组的94.67%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的81.33%(P<0.05)。结论 多元化中医辨证护理管理的作用显著,有利于提升儿科护理质量,缓解患儿依从性较差的问题,使患儿家属对儿科护理工作更加认可。
中医药治疗儿科领域临床优势病种的探讨
下载:226 浏览:2282
儿科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安全管理与护理策略研究
下载:46 浏览:648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重症肺炎临床治疗观察
下载:45 浏览:607
摘要: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重症肺炎临床治疗观察。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入住我院儿科的重症肺炎患儿58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并将全部患儿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研究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其中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的西医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医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和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重症肺炎患儿在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后,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重症肺炎患儿在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后,体征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重症肺炎患儿进行治疗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的增加患儿的治疗有效率,缩短患儿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X向阴影消失的时间以及肝脏肿大消失的时间,促进患儿体征改善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在小儿川崎病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58 浏览:641
摘要:
观察小儿川崎病护理工作中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的具体措施以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月接诊的小儿川崎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法将其分组,一组应用临床常规护理干预,共35例为对照组,另一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接受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干预,共35例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疾病症状缓解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家长的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临床中为小儿川崎病患者提供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改善患者家长的不良心理。
优质护理在儿科肺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39 浏览:550
摘要:
分析对于儿科肺炎患儿运用优质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样本抽取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8月,地点为我院儿科,疾病确诊结果均为小儿肺炎,样本数量7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病例数量均为37例,对照组患儿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对于2组患儿的康复进程、治疗总有效率、治疗依从性以及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等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患儿进行组间横向对比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喘息以及肺部啰音等消失所用时间均为观察组较短P<0.05;患儿病情康复效果总有效率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达到97.30%、对照组86.49%,P<0.05;患儿治疗依从性优良率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达到97.30%、对照组81.08%,P<0.05;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100.00%、对照组86.49%,P<0.05。结论:在儿科肺炎患儿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能够取得更为满意的护理效果,有利于患儿的病情康复,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并可显著提升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分析人文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47 浏览:578
抗生素在儿科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36 浏览:579
摘要:
分析抗生素在儿科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该100例患儿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统计,并罗列出抗生素常用种类。结果:分析统计得知,在1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口服头孢菌类的患儿共48例,占比48%,口服青霉素类的患儿共23例,占比23%,口服大环内酯类的患儿共15例,占比15%,口服林可酰胺类的患儿共8例,占比8%,口服其他类的患儿共6例,占比6%;分析统计得知,在1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静脉输液2代头孢患儿共30例,占比30%,静脉输液3代头孢患儿共52例,占比52%,静脉输液大环内酯类患儿共18例,占比18%;分析统计得知,在1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单联用药患儿共40例,占比40%,二联用药患儿共32例,占比32%,三联用药患儿共28例,占比28%;分析统计得知,在1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咳嗽例数23例,所占比例23%,咳嗽患儿中,单用抗生素10例,所占比例43.46%,联用抗生素13例,所占比例56.52%;发热例数34例,所占比例34%,发热患儿中,单用抗生素14例,所占比例41.18%,联用抗生素13例,所占比例56.52%;咽喉肿痛例数15例,所占比例15%,咽喉肿痛患儿中,单用抗生素5例,所占比例33.33%,联用抗生素10例,所占比例66.67%;鼻塞流涕例数28例,所占比例28%,鼻塞流涕患儿中,单用抗生素12例,所占比例42.86%,联用抗生素16例,所占比例57.14%。结论: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一定抗生素治疗,有利于促进患儿恢复身体健康。
观察儿科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措施与临床疗效
下载:37 浏览:607
探讨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措施与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33 浏览:708
持续护理在儿科门诊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46 浏览:748
摘要:
儿科是医院重点科室,主要诊疗对象为小儿,与成年人不同的是,小儿年龄小,生理发育不足,在患上各种病症后可能存在表述不清晰的情况,进而较大程度的影响诊疗,并形成了安全隐患。目的:在儿科门诊护理风险管理中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应用及效果。方法:研究开展时间为2019年10月-2022年10月,研究期间选取84例中心医院儿童门诊患儿进行分析,使用计算机软件录入患儿的相关资料同时使用分组软件将患儿划分为两个小组,其中42名分到研究组,另外42名分到参照组。两组使用的护理方法不同,分别使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常规护理,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法护理的过程中,统计两组所产生的相关数据,将护理风险、纠纷、缺陷发生率以及风险管理质量等项目作为本研究中的主要分析内容。对组间所产生的数据详细统计,完成两组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记录两组风险问题、纠纷及缺陷发生率并对比,研究组(2.38%)、(2.38%)、(0.0%)比参照组(7.14%)、(7.14%)、(4.76%)低,存在明显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管理质量统计后进行比较,遗研究组比参照组有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在儿科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能够有效地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还能够促进风险管理质量的提高,可在今后加大推广和借鉴力度。
人性化护理在中医儿科内病外治护理中的运用及体会
下载:241 浏览:2227
摘要:
目的:探讨对于采取中医内病外治法的儿科病患,经人性化护理方式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收治88例采取中医内病外治法治疗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方式,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是各组患儿44例。对照组的患儿应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儿则是应用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的治疗依从性、患儿安全事件发生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患儿的治疗依从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77.27%的依从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儿发生安全事件占比4.54%,对照组占比18.18%,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安全事件占比(P<0.05);观察组在患儿家属的满意度95.45%比对照组满意度79.55%更高(P<0.05)。结论:针对儿科予以内病外治法的患儿护理干预,实施人性化护理方式有助于提高患儿的依从性,降低相关安全事件发生率及提高家属满意度。
优质护理在儿科肺炎护理中的作用分析
下载:47 浏览:577
摘要:
探讨优质护理在儿科肺炎护理中的作用。方法:从我院随机抽取2022年1月份-2022年12月份收治的94例肺炎患儿,并将这些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细致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措施,每个小组中分别有47例患儿,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的发热、气促、咳嗽、肺啰音症状消退时间分别为(1.67±0.24)、(2.67±0.63)、(4.02±0.77)、(5.64±1.04),常规组分别为(2.78±0.46)、(3.38±0.38)、(4.09±0.82)、(5.69±1.37),研究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较短,可以对比(P<0.05)。研究组患儿的总体护理满意度为95.74%,常规组患儿的总体护理满意度为82.98%,研究组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肺炎护理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方法,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让患儿获得良好的医疗服务体验,建议临床实践中大范围推广和应用优质护理模式。
不同层级护理人员搭配管理在儿科住院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36 浏览:647
摘要:
分析在儿科住院部护理管理中执行不同层级护理人员搭配管理的价值。方法:纳入我院儿科住院部2023年1月~12月期间在岗护士30名,均行不同层级护理人员搭配管理,对比层级管理前(2023年1~6月)与层级管理后(2023年7~12月)的护士岗位胜任能力、护理质量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分析护士岗位胜任能力,管理后护士基础知识(97.27±2.03)分、专业技能(97.26±2.14)分、急救技能(96.48±2.05)分、语言交流(97.57±2.03)分、病历书写(96.45±2.48)分均高于管理前(t=11.522,8.322,11.189,11.079,8.176;P<0.05);分析护理质量,管理后护理服务(90.63±8.85)分、护理安全(92.48±6.32)分、护理文书(92.72±5.69)分、基础护理(92.88±6.57)分、健康宣教(94.02±5.42)分均高于管理前(t=4.230,4.135,5.738,8.318,7.065;P<0.05);管理后患儿家长满意度96.67%较管理前76.67%有明显提升(x2=5.192,P<0.05)。结论:不同层级护理人员搭配管理可显著提升儿科住院部护理管理质量及护士岗位胜任能力,同时可改善患儿家长满意度。
FOCUS-PDCA活动在降低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穿刺率中的应用
下载:58 浏览:604
摘要:
评估在降低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穿刺率中运用焦点管理循环(FOCUS-PDCA)活动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3年6月、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儿科开展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儿分别80例,将其定时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纳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增加FOCUS-PDCA活动,评价组间静脉留置时间、非计划拔管率、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家属满意度。结果:(1)护理后,静脉留置时间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2)护理后,统计非计划拔管率,即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3)利用自制量表,在护理后对比两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观察组穿刺护理、护理文书、健康教育、管道护理、应急事件解决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4)依据自制问卷调查表,对家属满意度实施评估,观察组护理操作技能、控制输液风险、提升患儿及家属维护穿刺依从性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降低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穿刺率,FOCUS-PDCA活动的应用,既能延长静脉留置时间,减少非计划拔管率,还能提升护理人员服务质量与家属服务满意度,值得推广。
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服务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下载:136 浏览: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