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研究 下载:70 浏览:796
摘要:
目的:研究医护人员集成一体化护理服务对原发性肝癌病患癌因性疲倦及睡眠有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0月-2022年10月住院的30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150例,接受常规护理)和观察组(150例,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生存期及 SPIEGE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存期 PFS及 SPIEG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 RPFS总分和感觉、情绪、认知和情绪、行为和严重度在各个方面的评分都比对照组低(P<0.05)。 SPIEGEL量表的总分和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夜醒次数、睡眠深度、做梦次数和醒来感觉的分数都较护理前和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的护理模式能明显减轻原发性肝癌病人的癌因性疲乏,改善其睡眠质量。
放射性碘粒子植入联合TACE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下载:352 浏览:2607
摘要:
目的 探经导管动化疗(TACE)联合CT导下与TACE联合子人联合顺铂瘤内注射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一次或多次TACE治疗术后肝癌患者,术后行肿体积 AFP 值T巴亚群 CD3CD4、CD8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种植性转移随访生存期对比。结果 所有者均后12612个后复对照 0 例肿体积平均缩小27.4%,治疗组肿瘤体积平均缩小38.6%;两组血AFP值均下降治疗组下降明显;对照组发现7 例远处转移,治疗组3 例远处转:肝肾功能及巴细胞亚群检测。对照组与治疗组无显著差异:术后一年死于远处转移者,对照组8例治疗组2例对照组与治疗组对比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 粒子人+顺内注射治疗肝癌的疗效观察证明,TACE联合粒子植人及顺铂瘤内注射治疗肝癌较 TACE 联合粒子植入方法治疗更为有效。
优质护理在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下载:194 浏览:2401
摘要:
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效果,以为此病患者生活与心理改善提供支持。方法 纳入宣汉县人民医院收治70例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观察主体,采集时间2017年10月~2020年10月,将患者依据配偶设计法分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优质组(予以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1个月后护理满意度情况、患者心理状况、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前,优质组、对照组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比对(t=0.305、0.336),无差异(P>0.05);护理1个月后,优质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t=29.656、14.600),差异显著(P<0.05)。护理1个月后,优质组QLQ-C30各项评分、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40.436、9.142、5.680、8.352、9.025,=7.467),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可以采用优质护理模式,以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生活质量,使得患者对护理服务更满意。
CT和MRI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下载:269 浏览:2677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诊断方式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影响。方法 抽选来自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88例),按照抽签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CT实施诊断,观察组则使用MRI实施诊断,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诊断时间以及诊断费用。结果 观察组的疾病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诊断费用、诊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MRI实施诊断,可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避免不良情况出现,为临床治疗提供宝贵依据,帮助患者延长生命周期,在临床上成效显著。
核磁共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准确率观察 下载:283 浏览:2861
摘要:
目的:分析和探讨核磁共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准确率。 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 2019年3月)原发性肝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CT诊断,观察组患者采用核磁共振诊断,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诊断灵敏度均高于对照组(p值<0.05)。 结论:核磁共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诊断准确率高,适合在临床进行广泛使用。
AFP、AFP-L3%、DC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意义 下载:249 浏览:1808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L3比率(AFP-L3%)、异常凝血酶原(DC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的应用价值,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筛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山东某医院2021年8月至2021年12月确诊为原发性肝癌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50例为实验组,以同期5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均进行实验室检查,测定血清AFP、AFP-L3%、DCP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血清中AFP、AFP-L3%、DCP检测阳性率及AFP、AFP-L3%、DCP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诊断效能。结果: 实验组AFP、AFP-L3%、DCP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独检测相比,AFP、AFP-L3%、DCP联合检测的阳性检测率明显增高且AFP、AFP-L3%、DCP联合检测的特异性、灵敏度、准确度也均较优于单独检测。 结论: 血清中AFP、AFP-L3%及DCP的联合检测有利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和筛查,减少漏诊、误诊现象。
动态增强MRI与CT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下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下载:51 浏览:771
摘要:
分析在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下原发性肝癌时,应用动态增强MRI与动态增强CT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39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了动态增强MRI检查和动态增强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病灶包膜边缘强化表现、影像学表现及大小肝癌病灶检测出率。结果:(1)本次研究中的39例患者共检出52个病灶,其中有16例为小肝癌,检出19个病灶,23例为大肝癌,检出33个病灶。(2)动态增强MRI检查显示病灶包膜完整环状强化率高于动态增强CT检查(P<0.05);两种检查方式显著病灶包膜无明显变化和不完全环状强化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3)动态增强MRI检查动脉期高信号率高于动态增强CT检查(P<0.05),两种检查方式门脉期和延迟期影像学表现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4)动态增强MRI对小肝癌病灶的检出率高于动态增强CT(P<0.05),两种检查方式对大肝癌病灶的检出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比较而言,动态增强MRI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下原发性肝癌的价值优于动态增强CT,尤其在诊断小肝癌方面更具优势。
[1/1]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