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录用
鳡和翘嘴鲌精子诱导彭泽鲫雌核发育子代的异精效应研究
下载:71 浏览:574
摘要:
为探究鳡和翘嘴鲌精子在诱导彭泽鲫雌核发育子代中的异精效应,实验分别以鳡和翘嘴鲌精子激活彭泽鲫卵的胚胎发育获得子二代(F2)群体:P×G (彭泽鲫♀×鳡♂)和P×Q(彭泽鲫♀×翘嘴鲌♂),以P×P (彭泽鲫♀×彭泽鲫♂)F2为对照,比较各群体的染色体核型、DNA含量、形态学特征以及生长等。结果显示,P×G、P×Q和P×P的核型分别为3n=150=45m+66sm+27st+12t、3n=150=54m+51sm+39st+6t和3n=150=51m+48sm+45st+6t,与父本鳡的核型(2n=48=10m+24sm+12st+2t)和翘嘴鲌的核型(2n=48=16m+26sm+6st)明显不同;P×G和P×Q的DNA含量与P×P比值在95%的置信区间内(均为0.97);上述结果表明,P×G和P×Q的F2群体均为雌核发育子代。基于形态学参数的主成分分析显示,P×G和P×Q与P×P散点分布区域基本无重叠;P×G和P×Q与P×P间能通过判别函数进行初步判别(准确率达97.8%),即存在显著的形态学差异;这表明P×Q和P×G子代存在异精效应。与P×P相比,P×G和P×Q的F2群体各日龄的平均体重、平均体长、增重率和增长率均表现出优势,且P×G优势显著。综上所述,鳡和翘嘴鲌精子均能诱导彭泽鲫卵的雌核发育,且不同的精子源诱导对雌核发育子代的影响不同,存在典型的“异精效应”。
CgLOX4基因在长牡蛎幼虫发育中的表达特征
下载:29 浏览:320
摘要:
为研究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LOX4基因(CgLOX4)在幼虫发育中的表达特征,采用PCR技术扩增CgLOX4的全长cDNA序列,利用荧光定量PCR和整体免疫荧光技术检测CgLOX4在幼虫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CgLOX4的cDNA全长为1 862bp,开放阅读框为834bp,可编码277个氨基酸,等电点为8.36,预测其氨基酸序列只含有一个保守的HOX结构域;CgLOX4在长牡蛎成体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闭壳肌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肝胰腺、鳃、血淋巴、性腺和唇瓣组织(P<0.05);CgLOX4在所检测的早期胚胎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受精卵和4细胞期的表达量相对较高;CgLOX4阳性信号主要分布在担轮幼虫壳形成区、D型幼虫内脏团和壳顶幼虫消化腺中。研究表明,CgLOX4是长牡蛎早期发育过程中较早激活的转录因子之一,可能在调控幼虫壳形成和消化器官形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鳜仔稚鱼牙齿发育和矿化过程观察
下载:57 浏览:349
摘要:
为了解鳜(Siniperca chuatsi)牙齿的早期发育和矿化过程,采用解剖镜和光学显微镜技术观察了孵化后1~55d仔稚鱼牙齿出现时间、列数和数目变化,通过软骨-硬骨染色、Von Kossa染色观察了牙齿矿化时间,采用X射线能谱仪测定了牙齿矿化过程中钙、磷元素含量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碱性磷酸酶蛋白表达变化,并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3(Cx43)和钙结合蛋白-d28k(CaB)基因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孵化后3d时鳜颌齿出现,5d时咽齿出现,8d时腭齿出现,12d时犁齿出现;孵化后8d时下颌齿列数发育完全,11d时上颌齿列数发育完全;颌齿中,绒毛状齿先发育,犬齿孵化后18d开始发育;牙齿矿化时间为孵化后11~14d,矿化过程中钙、磷元素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钙/磷比值无明显变化(P>0.05);孵化后10、12d时,碱性磷酸酶蛋白在牙釉质、牙本质中呈阳性反应;Cx43和CaB基因相对表达量均在孵化后10、12d时有升高,仅CaB基因显著上升(P<0.05),14d时两基因均显著下降(P<0.05)。研究表明,鳜早期牙齿出现,能直接咬住、固定活饵鱼,防止其逃脱,而钙、磷元素和矿化相关蛋白均参与了牙齿矿化过程。
宽口裂腹鱼的人工催产、胚胎发育及早期仔鱼发育观察
下载:49 浏览:369
摘要:
为实现宽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eurystomus的人工养殖和资源增殖,2019年在新疆克孜勒河进行了该鱼(亲鱼体质量93.26~317.22g)的人工繁殖试验,研究了宽口裂腹鱼人工繁殖、胚胎发育及早期仔鱼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催产药物和水温条件对宽口裂腹鱼催产效果和孵化率有显著性影响,最适催产药物组合为鱼脑垂体(PG)10.27mg/k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300.00IU/kg+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A2(LHRH-A2)19.41μg/kg,最适孵化水温为16.0~17.0℃;宽口裂腹鱼繁殖期主要集中在4月下旬—5月中旬,受精卵吸水后卵径为(3.43±0.11)mm,历经胚盘、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和出膜7个阶段;受精至仔鱼孵出共经过145h48min,总积温为2 364.80℃·h;初孵仔鱼全长为(8.03±0.15)mm,出膜480h后卵黄囊被完全吸收,此时全长为(20.17±0.96)mm。研究表明,通过人为控制温度和催产药物种类、剂量,可实现宽口裂腹鱼规模化人工繁殖。
日本海神蛤人工繁殖及早期生长发育
下载:72 浏览:567
摘要:
为探究日本海神蛤规模化人工苗种繁育的可行性,在国内首次开展了日本海神蛤人工繁殖及早期生长发育研究。结果显示,日本海神蛤繁殖盛期为5月和10月,单次产卵量为300~500万粒/个,卵径为75~85μm。春季人工将水温升至18.6~19°C,6~9日龄和15~18日龄幼虫生长缓慢,壳长生长速率仅为1~3μm/d。其他各日龄幼虫壳长生长速率为9~15μm/d。日本海神蛤变态后再经过30~40 d培育,平均壳长可达(4.94±0.93) mm,稚贝壳长生长速率为50~167μm/d,平均苗种产量为2 695粒/m3。秋季水温17.4~13.2°C条件下,日本海神蛤幼虫相对春季生长发育较慢,经过148 d的培育,稚贝平均壳长可达(2.88±0.47) mm,平均苗种产量为6 666粒/m3,再经室外池塘中间育成后生长为平均壳长(13.22±2.39) mm的幼贝。通过比较发现,在我国北方秋季可培育出适于底播养殖的大规格苗种,且培育成本较低。本研究为我国日本海神蛤苗种繁育、高效养殖及资源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提高新生儿住院期间的母乳喂养成功率
下载:223 浏览:3374
摘要:
目的:探析提高新生儿住院期间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方法:在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的产妇中筛选研究样本,样本总数为106例。遵从随机抽样分组原则分为基础、研究2组,前一组执行基础方式护理,后一组执行精细化护理。比较2组护理后的首次母乳喂养时间、住院时长、生长发育情况(出院时)、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护理满意率、健康知识掌握水平、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从首次母乳喂养时间、住院时长分析,研究组护理后短于基础组(P<0.05);从生长发育情况分析,研究组护理后好于基础组(P<0.05);从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分析,研究组护理后高于基础组(P<0.05);从护理满意率分析,研究组护理后高于基础组(P<0.05);从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分析,研究组护理后高于基础组(P<0.05);从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研究组护理后低于基础组(P<0.05)。结论:将精细化护理执行在母婴服务中,可拓展产妇健康知识,缩短首次母乳喂养时间,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提高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减少新生儿不良事件,值得使用。
运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对蒙城县285例婴幼儿发育筛查结果分析及应用体会
下载:332 浏览:3557
摘要:
目的:了解婴幼儿综合发育情况,评估婴幼儿发育能力,分析发育落后相关因素。方法:通过随机分层抽样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1月于我院行健康检测的285例婴幼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运用《年龄及发育进程问卷第三版(ASQ-3)》进行评估,计算发育异常率(评分低于临界值),对儿童一般资料行单因素对比,并对发育异常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85例受检者中共120例婴幼儿出现1个或多个能区评分低于界值,整体发育落后检出率为42.11%(120/285)。不同能区筛查结果显示,沟通能区低于界值占比为29.47%(84/285),明显高于其他能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不同筛查对象中发育落后检出率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月龄(OR=0.223)和性别(OR=0.139)是儿童出现发育异常的影响因素。结论:婴幼儿发育落后检出率较高,沟通、解决问题和个人-社会是重点关注方向,受检者月龄和性别是儿童出现发育异常的影响因素
鳜视觉转变期视网膜感光细胞层的发育
下载:60 浏览:497
摘要:
为研究鳜Siniperca chuatsi视觉转变期视网膜感光细胞层结构变化,利用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技术与几何构型分析对鳜视觉转变期3个阶段(出膜后第28、42、63天,记为D28、D42和D63)视网膜中感光细胞数量增长方式和视锥细胞排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鳜视觉转变期视网膜各区域视杆细胞数量显著增加,D63时期已达4 500~6 000 cells/100μm2;单锥细胞(SC)数量上升缓慢,D28时期为20~40 cells/100μm2,而D63时为5~8 cells/100μm2,同时双锥细胞(DC)数量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单锥细胞,D28时期为70~100 cells/100μm2,而D63时期为100~150 cells/100μm2,视锥细胞中双锥细胞比例显著上升,D63时期DC/SC已接近50;视锥细胞在视网膜腹侧的增长均快于背侧,而增长的视杆细胞未影响视锥细胞排布的构建。研究表明,鳜视觉转变期视网膜感光细胞层在结构上发生了剧烈变化,视杆细胞在视网膜各区域均匀增长,视锥细胞腹侧增长速度明显快于背侧,鳜感光细胞发育特点为其底栖暗光生活的视觉转变提供了结构基础。
氨基酸配方粉治疗牛奶蛋白过敏婴儿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134 浏览:1267
摘要:
目的探析氨基酸配方粉在牛奶蛋白过敏婴儿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人数为60例,在我院接收诊断和治疗(牛奶蛋白过敏婴儿),时间范围为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治疗方式不同,对比指标相同,每组30名,治疗手段为常规治疗以及氨基酸配方粉治疗,治疗有效率生长发育指标、营养指标为本次实验的主要对比指标。结果:通过治疗有效率观察,对比结果显示,在提高婴儿治疗有效率方面采用氨基酸配方粉效果理想(P<0.05);针对生长发育指标进行分析,治疗前,两组无差异,治疗后,联合组较优(P<0.05);营养指标结果显示,氨基酸配方粉效果更加明显(P<0.05)。结论:针对牛奶蛋白过敏婴儿来说,采取氨基酸配方粉治疗,效果显著。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肾脏发育异常临床效果观察
下载:61 浏览:962
摘要:
目的:对胎儿肾脏发育异常诊断中产前超声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疑似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产前超声检查,与分娩后随访、引产结果进行对比,计算产前超声对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的诊断符合率、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度。同时观察、分析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产前超声对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的诊断符合率、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度分别为99.17%、99.12%、100.00%,与分娩后随访、引产结果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产前超声诊断出多囊肾70例,超声图像显示全肾区或者部分肾区囊状物。多发性囊肿21例,超声图像中可以观察到边界清晰的囊性包块,形态规则,内部有肾实质回声,无血流信号。肾脏缺如21例,均为单侧肾缺如,超声图像显示为一侧肾不显示,发育正常的肾呈代偿性增大。结论:产前超声在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的诊断中应用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可以准确诊断、鉴别,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矿区深部矿脉对矿山地质找矿的影响
下载:91 浏览:1184
标准化儿童保健干预对婴幼儿生长,神经及运动发育的影响研究
下载:45 浏览:632
规范性儿童保健护理在婴幼儿生长发育中的价值
下载:52 浏览:581
中医保健干预措施对脾虚体质儿童生长发育的效果分析
下载:224 浏览:2295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医保健干预措施对脾虚体质儿童生长发育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于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2例脾虚体质儿童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均分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保健措施,实验组应用中医保健干预措施,对比两组儿童的体格发育情况还有中医体质辨识评分等。结果 实验组儿童的身高和体质量数据显示优于对照组,而且组间差异显示有意义,P<0.05;实验组儿童的发病情况要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示也有意义,P<0.05;经过干预措施之后的实验组儿童中医体质辨识评分显示要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示有意义,P<0.05。结论 在脾虚体质儿童身上应用中医保健干预措施,更有利于积极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此外也能有效改善儿童的脾虚体质,值得推荐。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康复状况的影响分析
下载:182 浏览:1965
探究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在发育迟缓患儿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196 浏览:2065
象征性游戏测试在评估语言发育迟缓患儿中的应用探讨
下载:201 浏览:1983
摘要:
探讨象征性游戏测试在语言发育迟缓患儿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以语言发育障碍就诊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男49例(61%),女31例(39%),采用象征性游戏测试量表(SPT)、雷妮语言发育量表(RDLS-III)对所有患儿进行测试,将患儿实际月龄与象征性游戏测试月龄结果进行对比,并用雷妮语言发育量表与象征性游戏测试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80例患儿象征性游戏测试发育年龄明显低于其平均生理年龄,并且4个年龄段SPT发育年龄显著低于平均生理年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象征游戏测试原始分与雷妮语言发育量表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r值为0.848(p<0.05),且各年龄段两项评分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象征性游戏测试操作简便、易于被患儿接受,并且可帮助了解幼儿非语言象征性思考能力水平,合理判断其语言发育潜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新生儿脑室内出血的风险因素及其对神经发育的影响
下载:77 浏览:866
布地奈德在预防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应用
下载:230 浏览:1956
摘要:
探讨对早产儿予以布地奈德治疗后对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预防作用研究。方法:2022年7至2024年7月早产儿共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各40例。对照观察研究后取得的肺功能、血气指标、并发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P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2.50%低于对照组25.00%,观察组的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5.00%(P<0.05)。结论:对良早产儿予以常规治疗联合布地奈德治疗,便于积极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改善肺功能和血气指标,安全性较高,适合用于临床上推广。
早产儿体位管理对呼吸、循环及神经发育的综合影响:循证护理的最新进展
下载:206 浏览:2134
摘要:
早产儿由于生理发育不成熟,面临多方面的健康挑战。体位管理作为早产儿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呼吸、循环功能及神经发育具有显著影响。本文旨在综述早产儿体位管理的最新循证护理进展,分析不同体位对早产儿呼吸、循环及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并提出优化体位管理的建议。方法:检索PubMed、CNKI等数据库2015-2023年发表的相关文献,纳入符合标准的研究进行分析。结果:俯卧位可改善早产儿氧合,减少呼吸暂停;侧卧位有助于胃排空和减少胃食管反流;仰卧位利于神经运动发育。综合性体位管理方案较单一体位更有利于早产儿全面发育。结论:个体化、动态调整的体位管理策略是早产儿护理的重要发展方向,需要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可靠的循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