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不同麻醉方法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皮质醇,IL-6影响程度分析 下载:322 浏览:3864
摘要:
目的:分析在宫颈癌根治术中采用不同麻醉方法对于患者血清皮质醇(COR)以及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情况。方法:病例抽取时间为2012年1月~2021年12月,地点为我院,诊断结果均为宫颈癌,术式均为择期宫颈癌根治术,病例数量60例,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为30例,观察组患者术中麻醉方式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术中麻醉方式为靶控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对于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苏醒情况以及围手术期的血清COR、IL-6水平等进行对比。结果:手术后1h、1d以及3d的VAS评分2组相比均差异甚微P>0.05;与对照组相比,患者呼吸恢复、拔管、呼之睁眼以及定向力恢复等各项时间均为观察组较短P<0.05;T0时2组血清COR、IL-6水平相比差异甚微P>0.05,与对照组相比T1、T2以及T3时血清COR、IL-6水平均为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在宫颈癌根治手术中给予患者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更有利于提升整体麻醉质量,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加快患者术后苏醒,且能够降低对血清COR、IL-6水平的不良影响。
宫颈促成熟球囊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临床研究 下载:236 浏览:3055
摘要:
目的:观察对足月妊娠产妇应用宫颈促成熟球囊对引产和宫颈成熟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选择于2022.3~2023.2在我院分娩的足月妊娠产妇60例,随机方法进行分组观察,30例予以缩宫素的产妇纳入对照组,30例予以宫颈促成熟球囊的产妇纳入试验组,对比和观察干预效果。结果:对比对照组产妇(10.00%、20.00%、70.00%),试验组引产效果(临床时间12h、1~24h、24h)(40.00%、50.00%、6.67%)明显更好(P<0.05);对比对照组产妇(73.33%),试验组促宫颈成熟效果(96.67%)明显较好(P<0.05);对比对照组产妇(658.50±70.30)min、(475.15±56.15)min,试验组产妇分娩情况(用药到临产时间、临床到分娩时间)(474.95±50.42)min、(239.75±48.90)min更佳(P<0.05),而产后2h出血量两组对比(P>0.05)。结论:对足月妊娠产妇应用宫颈促成熟球囊效果突出,可保证引产效果,促进宫颈成熟,保证良好的分娩情况,建议推广。
综合护理在慢性宫颈炎临床护理中的作用分析 下载:259 浏览:2983
摘要:
目的:探讨在慢性宫颈炎临床护理过程之中采取综合护理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2月,选取在这个期间在我院收治的24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分为实验组(综合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在疾病认知方面,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更高,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得到明显的改善,但实验组患者的更加优异,相比于对照组患者而言,实验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更短,P<0.05。结论:在慢性宫颈炎临床护理过程之中采取综合护理,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短,患者的炎症因子得到明显的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很高,临床护理效果理想,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不同保温措施对宫颈癌患者麻醉恢复期体温变化的效果分析 下载:327 浏览:3774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保温措施对宫颈癌患者麻醉恢复期体温变化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3月-2021年12月80例宫颈癌手术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棉被保温措施,观察组实施全方位保温措施。比较两组术中应激、术中平均体温、清醒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干预满意度、麻醉恢复期体温。结果:观察组术中应激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低体温、躁动、寒颤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中平均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清醒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干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麻醉恢复期体温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宫颈癌手术患者实施全方位保温措施效果确切,做好保温措施,有利于减少术中的不良应激,减少低体温的发生,提高麻醉恢复期体温,缩短清醒时间和复苏室停留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2012~2019年宫颈癌的发病状况及防控趋势 下载:144 浏览:1428
摘要:
宫颈癌作为一种妇科肿瘤性的疾病,在妇产科的相关检查中十分常见。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总体水平下降以及当代年轻人生活习惯的改变,近些年的临床数据显示年轻女性易患宫颈疾病。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表示,该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相较于以往有了明显的下降。尽管如此,宫颈癌相关的发病原因尚未破解,现有的证据资料中认定早婚、早育、多产以及性生活紊乱是该病症的致病原因。一般来说,宫颈癌发病源可能还会由性生活引起,主要是男性包皮中污垢会含有一些胆固醇,会因为性生活中的细菌而变质,成为宫颈癌发生的一种因素。从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的我国各地区肿瘤登记数据,全国各地的城市以及农村地区每年参与的登记人口为25543万人,城市和农村地区人口分别占总数的77.38%和22.62%。5年共有3199 例病例死亡,其中城市和农村地区分别为2169例和1030例。数据显示城市宫颈癌患者高于农村,这类疾病严重影响到女性身体健康。因此,针对近十年宫颈癌发病状况及发展趋势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冷刀宫颈锥形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245 浏览:2944
摘要:
目的:探究宫颈CINⅢ选择冷刀宫颈锥形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2019年7月至2022年3月)宫颈CINⅢ患者资料,从中选出120例进行对比研究,其中60例资料为其他医院门诊手术患者,手术方式为LEEP组(60例,宫颈环形电切术)和CKC组(60例,冷刀宫颈锥形切除术),选择不同指标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CKC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比LEEP组更多(P<0.05);两组并发症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CKC组锥切面积相对更小,锥高则明显高(P<0.05);CKC组术后复发情况更少(P<0.05);两组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在术后3个月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6个月和9个月,CKC组持续感染率比LEEP组更低(P<0.05)。结论:LEEP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比CKC术少,但CKC术可有效控制锥切组织大小、降低术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率,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应用。
阴道镜检查及活检诊断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下载:72 浏览:950
摘要:
目的:探究阴道镜检查及活检诊断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到2022年2月的40例受检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实施阴道镜检查(对照组)、阴道镜检查及活检诊断(观察组),对比两组的诊断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宫颈病变检出率等。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不同类型疾病的检出率、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受检者实施阴道镜检查及活检诊断,患者的宫颈病变诊断检出率、准确率明显提升,且减少误诊与漏诊。
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炎合并HPV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与研究 下载:282 浏览:2520
摘要:
目的:研讨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炎合并HPV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接治的64名宫颈糜烂合并HPV感染患者,进行系统抽样并随机分组,分为参照组(32名)和实验组(32名)。参照组行干扰素治疗+物理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同时使用保妇康栓治疗。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予以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88%、共计31例)高于对比组(87.50%、共计28例);观察组病患炎症因子TNF-α水平(4.51±1.43)μg/L、IL-1β(21.32±12.53)μg/L、CRP(3.39±0.32)g/L均低于对比组(7.61±1.13)μg/L、(55.75±24.84)μg/L、(8.83±2.83)g/L,表示观察组病患治疗效果更好;且观察组不良反应仅1例,占比3.13%,低于对比组的3例、9.38%。从各项实验数据的结果上能够明显观察到,观察组均优于对比组。实验组HPV感染临床有效率93.3%(28/30)显著高于参照组67.9%(19/28)。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妇康栓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患者效果显著,并发症更少,此种治疗方法应值得广泛推广。
宫腔电切镜治疗宫颈息肉的临床效果观察 下载:125 浏览:1678
摘要:
目的:观察对宫颈息肉患者实施宫腔电切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10-2022.1月,2年内收治的94例宫颈息肉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47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和实验组(47例,实施宫腔电切镜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息肉患者实施临宫腔电切镜治疗可取得明显更佳的效果,可显著减少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身体快速康复,有较高应用价值。
宫颈电灼术联合纳米银凝胶治疗慢性宫颈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下载:94 浏览:1073
摘要:
于慢性宫颈炎中宫颈电灼术+纳米银凝胶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方法:选2018年4月至2020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开展研究,双盲法分为乙组同甲组,各40例。乙组以宫颈电灼术治疗为主,甲组是在乙组基础上加纳米银凝胶治疗,比较甲乙两组并发症情况、临床疗效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甲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阴道排液时间、初步愈合时间都优于乙组(P<0.05)。结论:于慢性宫颈炎中,宫颈电灼术+纳米银凝胶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并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综合护理对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心理状况及预后的影响 下载:154 浏览:1654
摘要:
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对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心理状况及预后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我院接诊的49例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参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接诊的49例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实验组,使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心理状况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尿潴留、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抑郁、焦虑评分以及预后影响较参照组有明显降低,有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减少患者的预后影响,值得推广。
对宫颈癌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30 浏览:525
摘要:
目的:探究宫颈癌病人在接受护理期间,予以宫颈癌护理+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在2023.1-2024.5时间阶段中,提取出50名病人,将其实行划分,将医院日常护理运用在对照组,将心理护理运用在观察组,数值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逐步改善,P<0.05。结论:宫颈癌病人在实施护理期间,为其实行心理护理,以及对宫颈癌患者护理之后,病人的心理状态逐步改善,促进病人的预后。
聚焦心理护理模式用于宫颈癌放疗护理中的价值研究进展 下载:154 浏览:1964
摘要:
宫颈癌是现代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发生率仅次于乳腺癌,位居第二。目前宫颈癌治疗主要是采取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后、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放疗是宫颈癌治疗中的常用治疗方案,但是容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例如放射性皮肤炎、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负面情绪会对宫颈癌放疗患者产生恶性刺激,影响患者的疾病应对方式,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聚焦心理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方法,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聚焦于患者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发挥患者的主动性,促使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文章主要针对聚焦心理护理模式用于宫颈癌放疗护理中的价值研究进展展开探讨。
腹腔镜下保留神经宫颈癌根治术治疗对临床指标及术后恢复的干预效果 下载:15 浏览:279
摘要: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保留神经宫颈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和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月到2023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宫颈癌患者200例,患者均接受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根据患者自身的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的经腹根治术治疗,观察组进行腹腔镜下保留神经宫颈癌根治术。观察手术中的各项指标,例如手术时间、阴道切除的长度、出血量等;观察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如拔尿管时间、通气时间等;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和伤口感染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进行的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阴道切除的长度、宫旁切除的长度、手术中的出血量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去掉尿管的时间、手术后的排便时间、手术后的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对照组中,出现10例伤口感染的情况,发生概率在10%(10/100),观察组中,没有出现伤口感染的情况,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腹腔镜下保留神经组织的宫颈癌根治术,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可以使患者尽快地恢复,伤口感染出现的概率较低,具有比较高的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明显。
宫颈癌放疗患者营养状况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62 浏览:719
摘要:
目的 分析影响宫颈癌放疗患者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7月——2022年12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肿瘤中心放疗科进行放射治疗的12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收集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手术以及病理学资料,通过营养风险指数(nutritional risk index,NRI)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分为临界营养不良25例、轻度营养不良30例、重度营养不良65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分析影响宫颈癌放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因素。结果 临界营养不良、轻度营养不患者年龄、吸烟史、体质量指数(BMI)、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均优于重度营养不良患者(P<0.05);多变量回归分析揭示,影响宫颈癌放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因素主要为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以及FIGO分期。结论 宫颈癌放疗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状况主要受肿瘤直径 、FIGO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两癌筛查技术在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防治中的应用 下载:73 浏览:855
摘要:
目的:评估两癌筛查技术在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防治中的应用情况。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7月至2024年7月,研究对象为接受两癌筛查的600名农村妇女。通过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筛查结果、随访情况等数据,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不同年龄的农村妇女中宫颈癌和乳腺癌的形成概率和发现病例数。结果:在接受筛查的600名妇女中,宫颈癌筛查宫颈癌检出5例。乳腺癌检出3例。检出率分别为833.33/10万和500.00/10万,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的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检出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6-55岁宫颈癌检出率最高。36-45岁乳腺癌检出率最高。结论:两癌筛查技术在农村妇女中具有重要的预防和早期发现效果,能够有效降低宫颈癌和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提高早期治疗的成功率,值得在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应用。
早期活动联合个体康复护理在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影响 下载:75 浏览:997
摘要:
目的:探析实施早期活动联合个体康复护理在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目标对象。将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使用常规护理)和研究组(40例,实施早期活动联合个体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经过护理干预后均取得一定效果,且研究组术后首次排气用时、切口愈合用时以及住院用时均较对照组更短,差异在统计学层面上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实施护理时,早期活动联合个体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促进患者康复。
针对性护理在慢性宫颈炎护理中的有效性研究 下载:47 浏览:618
摘要:
目的:评析针对性护理应用于慢性宫颈炎护理中的价值。方法:2020.12至2022.12期间纳入78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处置,各39例。参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针对性护理。检验2组护理结果。结果:护理后,试验组ESCA评分、生活质量、不良心理等均更加优异,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的应用,利于减轻慢性宫颈炎患者的负面情绪,并且还可提高其自护能力、生活质量等。
系统规范化联合个性护理模式对早期宫颈癌患者的影响 下载:73 浏览:898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宫颈癌患者采用系统规范化联合个性护理模式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早期宫颈癌患者80例为研究的对象,均于2023年1月-202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按照双盲法分为两组,各30例,一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设为对照组,另一组采用系统规范化联合个性护理模式护理,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为评估的指标。 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Myin-Germeys情绪问卷评分比对照组低, 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宫颈癌患者采用系统规范化联合个性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生命防线:宫颈癌筛查,女性健康的守护神 下载:74 浏览:909
摘要:
宫颈癌作为全球妇女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其筛查工作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性、现有的筛查方法以及如何通过筛查提高女性健康水平。通过文献回顾和数据分析,本文指出了宫颈癌筛查在预防和控制宫颈癌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当前筛查方法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此外,本文还强调了提高公众意识和医疗资源分配对于提升筛查覆盖率和效果的必要性。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