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录用
血常规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下载:26 浏览:929
摘要:
目的:研究血常规检验用于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18年6月-2020年2月本院接诊的贫血病患83例,包含缺铁性贫血43例与地中海贫血40例。本院同期接诊的健康体检者80名作为对照。所有受检者都实施血常规检验,并对其检验结果作出对比。结果:缺铁性贫血组RBC/MCV值(7.73±1.68),比地中海贫血组(3.49±1.16)和对照组(4.91±1.32)高,P<0.05。地中海贫血组RDW水平(23.15±1.69)%、RBC水平(5.15±0.48)*109,比缺铁性贫血组与对照组高,P<0.05。对照组Hb、MCV和MCH水平比缺铁性贫血组与地中海贫血组高(P<0.05)。结论:于贫血鉴别诊断时采用血常规检验法,可显著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建议推广。
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在临床孕产妇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249 浏览:2486
摘要:
目的:探究生化检验与常规尿液检验在孕产妇糖尿病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63例疑似孕产妇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实行生化检验以及常规尿液检验。以综合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上述两种检验方式检验结果予以判断,并比较三种检验方式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结果:对比三组患者检验结果,生化检验与常规尿液检验联合应用与综合诊断方式较为接近。对比三组患者检验结果阳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综合检验方式均较高。结论:对疑似孕产妇糖尿病患者实行生化检验与常规尿液检验联合检验方式,检验结果较为准确,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白介素6联合血常规检验在老年COPD患者诊疗中的效果研究
下载:152 浏览:1647
摘要:
分析在老年COPD患者诊疗中应用白介素6联合血常规检验的效果。方法 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100例我院老年COPD患者进行研究,期间将患者均分两组,目的是在患者诊疗期间行不同的检验方法,参照组行血常规检验,参照组行白介素6联合血常规检验,获取两组检验结果,包括:白细胞介素-6指标、血小板计数、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结果 白细胞介素-6指标对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血小板计数对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FEV1%、FEV1%/FVC各指标对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 白介素6联合血常规检验在老年COPD患者诊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依据。
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法在尿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下载:32 浏览:1132
摘要:
探讨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法在尿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2019年11月到2020年11月做尿常规检验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显微镜检测法。研究分析两组进行尿常规检验患者的检验效果和检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尿常规检验患者接受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法的效果明显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法在尿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提高尿常规检验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和治愈率,同时还能提高尿常规检验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医患关系和谐发展,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47 浏览:477
摘要:
探讨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以疑似尿路感染行尿常规检验的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向患者普及检查注意事项,让患者做好准备工作,次日清晨提供四份尿液样本,一份应用干化学法检验,一份应用尿沉渣法检验,一份应用干化学法及尿沉渣法联合(简称联合法)检验,一份应用显微镜法检验。以显微镜法为金标准,统计检出的阳性、阴性例数,计算五项检验参数。结果:显微镜法显示,阳性患者96例、阴性患者34例;干化学法显示,阳性患者77例、阴性患者53例;尿沉渣法显示,阳性患者82例、阴性患者48例;联合法显示,阳性患者93例、阴性患者37例。干化学法、尿沉渣法、联合法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比较,未见比值差异(P>0.05);联合法的准确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均大于干化学法、尿沉渣法,可见比值差异(P<0.05);干化学法、尿沉渣法的准确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比较,未见比值差异(P>0.05)。联合法的白细胞阳性率、红细胞阳性率均大于干化学法、尿沉渣法,可见比值差异(P<0.05);干化学法的白细胞阳性率小于尿沉渣法,可见比值差异(P<0.05);干化学法的红细胞阳性率大于尿沉渣法,可见比值差异(P<0.05)。结论:在尿常规检验中联合应用干化学法、尿沉渣法,可提高检验准确性与检验敏感性,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用于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
下载:37 浏览:1130
摘要:
在血常规检验中,通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验,对临床检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我中心在2019年10月到2020年1月,这一期间内,一共检查了58例健康体检者,其中23例感染性疾病,10例腹泻病例,15例妇科疾病,10例产科疾病,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通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从而对患者的静脉血以及末梢血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水平、平均红细胞体积、血小板水平以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的比较情况进行统计。结果:静脉血以及末梢血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水平没有明显差异,静脉血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与末梢血相比,静脉血更低,静脉血的红细胞压积水平、平均红细胞体积、血小板水平以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与末梢血相比,静脉血更高,两种血液比较,差异明显,经统计学计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常规检验过程中,通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查,静脉血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要高于末梢血,所以,临床检验血常规时,尽量采集静脉血液标本进行检验,从而提高检验准确率,改善诊治效果。
血常规检验在诊断鉴别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82 浏览:980
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分析
下载:78 浏览:562
摘要:
分析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进行尿液常规检测的90名患者,按照检测方法分为干化学组(30例)、尿沉渣组(30例)和联合组(30例)。干化学组的尿液样本用干化学法进行常规检测;尿沉渣组的尿液样本用尿沉渣法进行常规检测;联合组的尿液样本用干化学法和尿沉渣法联合进行常规检测。通过三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对红细胞定量和白细胞定量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误诊率和漏诊率,并计算出总误差率。结果:联合组检测定量红细胞阳性率23.33%高于干化学组的16.67%、尿沉渣组的6.67%,联合组检测定量白细胞阳性率43.33%高于干化学组的10.00%、尿沉渣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误诊率3.33%低于干化学组的13.33%和尿沉渣组的10.00%;联合组漏诊率0.00%低于干化学组的6.67%和尿沉渣组的10.00%;联合组错误率3.33%低于干化学组的20.00%和尿沉渣组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尿液检测中,将干化学法与尿沉渣相结合,可以显著提高常规尿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血红蛋白电泳结合血常规检验筛查产前地中海贫血的诊断价值研究
下载:156 浏览:1779
C反应蛋白结合血常规检验应用问题研究
下载:244 浏览:2485
摘要:
分析C反应蛋白结合血常规检验应用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本中心收治的81例感染性疾病患者(感染组)和同期的5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所有入选者均接受血常规检验(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和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对比分析感染性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水平和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同时对不同类型感染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水平和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比感染性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水平显示,感染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对比不同类型感染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水平和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显示,细菌性感染患者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病毒性感染患者组(P<0.05)。结论C反应蛋白结合血常规检验应用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可以检出感染性疾病,也可以鉴别感染性疾病类型。
血常规检验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儿童贫血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233 浏览:2656
糖尿病患者采用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的效果分析
下载:299 浏览:3050
摘要:
应用生化检验法和常规检验法,对糖尿病的最后诊断准确率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了100例糖尿病患者,经过商议,决定以这10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硬币法,将这10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各有患者50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检验,观察组使用生化检验,并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诊断结果的正确率高于对照组,漏诊率低于对照组,数值差异显著,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与常规检验相比,生化检验对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大便常规检验在季节性腹泻检验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下载:257 浏览:3084
摘要:
分析在季节性腹泻患者检验中,应用大便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60例2022年1月~2023年1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疑似季节性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大便常规对患者进行检查,对大便常规检验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并且对大便常规检验季节性腹泻的致病菌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60例疑似患者中,经大便常规检验,夏季腹泻患者确诊18例,秋季腹泻患者40例,常规腹泻患者2例,秋季腹泻患者人数,明显超过夏季腹泻患者。检验发现,夏季腹泻主要由沙门菌所导致,秋季腹泻主要由副溶血弧菌所导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季节性腹泻患者检验中,应用大便常规检验,可以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对了解患者腹泻的致病菌也具有重要价值,从而能为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准确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尿常规检验结果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参考价值研究
下载:331 浏览:3418
摘要:
探讨尿常规检验结果对尿路感染诊断所具备的参考价值。方法:以2019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尿路感染患者作为本组主要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本院接受常规体检的12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尿沉渣法检测、单独尿干化学法检测及联合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记录。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查后白细胞个数是(26.72±2.31)g/uL,尿沉渣法检测、单独尿干化学法检测及联合检测的准确率对比有一定差异,其中,尿沉渣法和单独尿干化学法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沉渣法、单独尿干化学法和联合检查法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受检者细菌培养情况,对照组的计数结果均为阴性,观察组的疾病类型阳性率均比对照组高,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尿常规检验,可以更好观察到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变情况,可以作为尿路感染的一个评价标准,从而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参考。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
下载:325 浏览:3334
CRP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疾病中的检验效果研究分析
下载:320 浏览:3598
摘要:
探讨CRP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疾病中的检验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纳入的40例肺炎和发烧患儿作为此次观察组,选择相同时期健康幼儿40例作为此次对照组,全部进行CRP血常规检验,比较两组的最终检查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来讲,观察组患儿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等均比较高,两组差异较大,具备较好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CRP血常规检验方法,最终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以及准确率明显高于CRP血常规检验,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感染性疾病检验环节,通过运用CRP血常规检验方法,不但可以取得准确数据,而且操作流程简单,更为便捷,值得大面积推广和运用。
妊娠期贫血孕妇的血常规检验及应用意义研究
下载:325 浏览:3653
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法在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对比研究
下载:408 浏览:4099
研究静脉血、毛细血管血血常规检验结果差异
下载:354 浏览:4027
摘要:
研究医院内常用静脉血及毛细血管血两种血常规检验的结果差异。方法:本次纳入对象为2018年10月~2019年5月进行常规体检的人员,将40例纳入对象其依照数字双盲法分为AB两组,采取A组纳入人员采集毛细血管血(末梢血),B组纳入人员则采集静脉血,全部采集完后行常规血液检查。分析常规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A组纳入人员静脉血检查中PLT、Hb、RBC、HCT检查结果高于B组末梢血检验结果,而WBC检查结果却低于B末梢血检验结果(P<0.05)。结论:两种采血诊断均有一定差异性,考虑到毛细血管在采血时可能会因挤压对血管造成损伤,影响血常规检查结果,故将静脉血采血方式作为血常规检验常规方法,但需考虑PLT、H b、RBC、HCT、WBC等数据的检查误差,提升血常规检验准确性。
病毒性肝病相关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研究
下载:398 浏览:4290
摘要:
目的 关注并评价孕妇特殊性群体执行病毒性肝病(viralhepatitis,VH)相关血常规检验及生化检验的效果。方法 设VH孕妇为观测组,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完成对照观测实验。两组各备50例个体,并接受血液常规生化检测,对不同组的常规检测四项指标和生化检测四项指标进行结果比对。结果 观测组与对照组相比,受检孕妇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等血常规检测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有差距,血常规检测中的淋巴细胞数较之对照组要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两组生化检测指标方面,前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两项指标均较后组要高;而前者的肝功能白球比例、白蛋白两项指标均较后者要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患病毒性肝病的孕妇在接受相关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后,各项指标水平与健康孕妇的检测结果有明显差异。可通过相关常规生化检验指标来辅助诊断或治疗孕妇的病毒性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