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音乐律动教学在畲族民歌非遗文化教学中的应用 下载:40 浏览:588
摘要:
音乐律动教学是以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和素质为目标的音乐教学活动。在当前高校音乐专业发展趋势下,为了满足社会对学生音乐素养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传承与发展畲族非遗文化民歌的一种新思路。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畲族非遗文化民歌教学现状,进一步研究了音乐律动教学在畲族非遗文化民歌教学中应用,这一研究对于加强高校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了解与认识,提高其音乐素养,有利于调动学生对畲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培养其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加入难度适中、趣味性强的音乐律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初中音乐“拉德斯基进行曲”的教学案例 下载:32 浏览:595
摘要:
声势律动是音乐艺术与肢体动作相结合教学方式。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声势律动教学法的有效运用可以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力。本文将主要探讨声势律动教学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浅谈小学音乐律动教学应用方略 下载:39 浏览:760
摘要:
律动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灵魂和关键,音乐只有结合了节奏和旋律的起伏,才能使两个具有相同振动频率的物体相继振动起来。通过音乐的共振,使人产生共振,从而引起人情感的共鸣。音乐重要元素包括旋律、音符和节奏。缺少律动,音乐就会毫无章法,难以入耳。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律动教学的有效运用可以更好地诠释音乐作品,让小学生能够对音乐有最基础的理解。将节奏和旋律运用到音乐教育和训练中,带动学生肢体语言能力的发展,可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节奏感。
对于小学音乐体态律动教学的相关思考 下载:168 浏览:805
摘要: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的有效运用可以更好地诠释音乐作品,让小学生能够对音乐有最基础的理解。将节奏和旋律运用到音乐教育和训练中,带动学生肢体语言能力的发展,可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节奏感。让小学生能够在视听和身体律动的多种感官影响下,进行有效的音乐学习,提升音乐素养。
探索结合律动的小学音乐教学措施 下载:325 浏览:3344
摘要:
掌握好节奏,是小学生理解、熟悉和学习音乐的前提,也是小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一环。通过理解节拍和把握节拍,小学生可以理解和感受音乐真正的魅力和内涵,尤其能够对表演节奏准确把握。而所谓的音乐律动,又可以叫做音乐动作,简单来说就是结合音乐伴奏,按照音乐本身的特点、性质、节奏、强度和速度等因素,反复地做一些特定的动作,这些动作有些是单一的,有些是组合型的一套动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小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逐步增强,有利于他们综合音乐素质的完善,更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提升了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基于此,本文对小学音乐教育中律动训练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教学对策。
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下载:362 浏览:3720
摘要:
律动教学是适应当代学习理念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力,是汇集娱乐创作性、趣味能动性、实用艺术性等于一体,适合当代小学音乐课程的新要求、新理念,是教学改革的又一次创新。相较传统教学以灌输性为主,课堂气氛不够活泼明艳,容易抑制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律动教学的推进,能够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整体的教学效果。当代教学要根据现有学生的整体情况分析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以更精准的律动教学方式,更加完善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合理运用律动教学优势,提升现有教学质量。
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下载:467 浏览:1501
摘要:
音乐在初中审美教育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而声势律动作为人类表达感情的最直接、最古老途径,又是音乐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文章深入探究舞蹈元素融入初中音乐课堂中的价值,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初中音乐教学中舞蹈元素融入的策略,最大限度提升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实效性。
浅谈唱游与律动教学对智障学生的康复作用 下载:124 浏览:1666
摘要:
唱游与律动教学在智障学生的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智障学生在认知和社交方面常常面临困难,而唱游和律动教学正是通过音乐、节奏和动作等方式来激发他们的潜力,并促进他们的康复进程。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智障学生的认知能力,还能帮助他们发展语言沟通能力、培养社交交往技能。因此,唱游与律动教学被广泛应用于智障学生的康复教育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1]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