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危重心血管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333 浏览:3557
摘要:
目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危重心血管病急救患者进行护理,探究更为高效和优质的护理服务方式。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到医院进行诊断的危重心血管病急救患者,利用随机的方式,抽取两组,一组是对照组(36例),使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另外一组是实验组,使用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运用常规护理模式患者进行对比,探究两组患者之间的护理时间和总体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抢救完成时间(28.1±13.14),明显的低于对照组(54.4±16.13),实验组护理质量总评分(94.4±7.75)分,明显的高于对照组(79.6±9.67)分,体现了可比性(P<0.05)。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16.67%,明显的高于实验组2.7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满意度97.22%,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总满意度83.3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的模式,不仅可以减少病情耽误的时间,还可以增强患者就诊的速度,以提高脑出血的患者的恢复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出现,让患者以良好的自信心,端正心态进行质量,为后续的质量提供良好的基础准备。
从ICAM-1/VCAM-1及RDW探讨冠心宁治疗冠心病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机制 下载:183 浏览:1700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冠心宁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机制,重点关注了ICAM-1(细胞间粘附分子-1)、V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RDW(红细胞分布宽度)这三个关键生物标志物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后的3个月内,冠心宁治疗使ICAM-1和VCAM-1水平显著下降,并导致RDW值的降低。这些发现提供了初步证据,表明冠心宁治疗可能通过减少炎症反应和改善红细胞生物学特性,有望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尽管进一步实验和研究仍然需要来确认这些机制,但本研究为未来的冠心病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深入研究这些生物学过程和更大样本规模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冠心宁治疗的潜在益处以及其在冠心病管理中的作用。
全科医生在老年人心血管病诊断中易发生的问题分析 下载:409 浏览:3639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越来越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诱发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其最终的临床病症表现具有类似性,因此,在实际诊断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误诊或者漏诊现象,以下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对全科医生在老年人心血管病诊断中易发生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相关行业工作人员提供些许参考。
预见性护理对心血管介入治疗老年患者发生反射性低血压的预防效果 下载:157 浏览:1683
摘要:
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中,对反射性低血压的护理应对方案进行分析,提高护理有效性。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74人,以护理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全面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临床指标,论证护理效果。结果:在不同护理干预下,患者的临床指标得到改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有35名(94.59%),对照组有29名(78.37%),观察组护理优势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反射性低血压症状,使患者的心率、血压逐步恢复至平稳,改善患者身体健康情况。
[1/1]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