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危重心血管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333 浏览:3570
摘要:
目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危重心血管病急救患者进行护理,探究更为高效和优质的护理服务方式。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到医院进行诊断的危重心血管病急救患者,利用随机的方式,抽取两组,一组是对照组(36例),使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另外一组是实验组,使用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运用常规护理模式患者进行对比,探究两组患者之间的护理时间和总体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抢救完成时间(28.1±13.14),明显的低于对照组(54.4±16.13),实验组护理质量总评分(94.4±7.75)分,明显的高于对照组(79.6±9.67)分,体现了可比性(P<0.05)。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16.67%,明显的高于实验组2.7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满意度97.22%,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总满意度83.3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的模式,不仅可以减少病情耽误的时间,还可以增强患者就诊的速度,以提高脑出血的患者的恢复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出现,让患者以良好的自信心,端正心态进行质量,为后续的质量提供良好的基础准备。
药物中毒的急救护理应用研究 下载:215 浏览:2339
摘要:
目的:研究药物中毒的急救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80例药物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急救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急救护理后,两组护理满意度有明显差异,研究组满意率为9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85%;研究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负面情绪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药物中毒患者实施急救护理效果显著,可提高护理满意率,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与系统化急救护理措施探讨 下载:121 浏览:1462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与系统化急救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72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脑出血的临床观察要点和急救护理经验。结果 72例脑出血患者除4例抢救无效死亡,其余68例患者通过及时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措施,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被收住院进一步治疗和护理。结论 护士掌握熟练的急救技术和规范化的急救流程,积极配合医生迅速救治,对脑出血患者进行严密观察与系统化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关键。
浅谈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间及死亡率的影响 下载:32 浏览:456
摘要:
研究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于死亡率以及抢救时间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1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由家属直接送入医院的对照组,这些患者并没有接受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共46例。以及接受急救护理由120接诊的观察组,一共4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各项指标以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给予及时的抢救,提供有效的急救护理干预患者能够得到宝贵的抢救时间,患者的住院费用减少,死亡发生率更低,值得在抢救过程中应用与推广。
急诊急救护理流程在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下载:50 浏览:614
摘要:
目的:探究急诊护理路径在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100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进行分组护理,通过随机分配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其基础上进行急诊急救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中进行急诊急救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规范儿科急诊急救护理行为中的应用 下载:277 浏览:2944
摘要:
综合分析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规范儿科急诊急救护理行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急诊患儿(共100例,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22年2月,截止时间为2023年2月)。按照急诊患儿的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纳入50例急诊患儿,应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和实验组(纳入50例急诊患儿,应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急诊患儿家属对护士的满意率、抢救室滞留时间、抢救医嘱执行时间、抢救处置行为正确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结果:对比两组急诊患儿家属对护士的满意率以及抢救处置行为正确率,结果表明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急诊患儿的抢救室滞留时间、抢救医嘱执行时间,结果表明实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结果表明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规范儿科急诊急救护理行为中的应用价值显著,与此同时能够缩短患儿在抢救室滞留的时间以及抢救医嘱执行时间,提高家属满意率。
急诊心肺复苏患者采取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抢救效果及预后研究 下载:64 浏览:823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采取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抢救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50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组后分别应用常规护理、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比两组结果。结果:心肺复苏率、存活率:研究组均更高(P<0.05)。结论:优化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急救护理流程效果显著,不仅利于提升抢救效果,还可改善患者预后,该护理流程值得推广。
探讨引导性反馈在高仿真急救护理模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449 浏览:2248
摘要:
目的:探讨引导性反馈用于高仿真急救护理模拟教学的实际效果。方法 以50名护理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设为两组,分别实施常规仿真急救护理教学(对照组,n=25)和引导性反馈下的仿真急救护理教学模式(观察组,n=25),通过学生考核成绩、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以及对教学模式满意度等指标,对不同的教学模式效果展开客观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理论及实操考核成绩均更高(p<0.05)。课程开始前两组CTDI-CV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课程结束后,观察组CTDI-CV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对教学模式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仿真急救护理模拟教学过程当中使用引导性反馈模式能提升护生的评判性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老年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87 浏览:1015
摘要:
目的 分析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老年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急诊收治老年脑卒中患者60例,根据护理方案差异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模式),观察两组院前急救情况、急救成功率情况。结果 分析两组出诊反应耗时、院前急救耗时、专科治疗耗时、抢救后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组均较对照组短/低(P<0.05)。分析两组急救成功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老年脑卒中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有效提高院前急救效率,提升患者急救成功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 下载:99 浏览:1132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结合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院前急救护理+常规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9例,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反应时间[(5.34±1.15)min<(6.79±1.22)min,t=5.401]、急诊等待时间[(29.12±5.43)min<(40.07±5.51)min,t=8.840]、急救时间[(31.54±3.58)min<(38.70±4.41)min,t=7.872]、ICU监护时间[(3.05±0.82)d<(4.17±1.26)d,t=4.653]及住院时间[(8.32±1.58)d<(10.67±2.06)d,t=5.653]比对照组更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13%<23.08%,χ2=5.186)、复发率(0<15.38%,χ2=4.514)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92.31%>74.36%,χ2=4.523)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能够及时、有效的控制病情进展,为临床急救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影响。
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在老年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95 浏览:1068
摘要:
目的:探讨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在老年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老年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件老年高血压患者分成对照组(n=40例)和观察组(n=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性护理,观察组进行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神经功能、肌力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出现中枢性高热、急性肺水肿、电解质紊乱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神经功能、肌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利于患者神经功能、肌力的恢复,值得借鉴推广。
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及护理措施研究 下载:117 浏览:1565
摘要:
目的:心血管病人紧急抢救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对我院53例急性心脑血管病病人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同时对病人的病情进行重点的护理。结果:该组病人在采取紧急护理措施后,成功率达到了98.1%,只有1例病人因抢救失败而出现死亡。结论:在对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急救护理后,对其在护理过程中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进行总结,可以不断提升护士的护理水平和整体的护理质量,从而提高临床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下载:135 浏览:1667
摘要:
目的 研究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统计2020年3月-2022年4月期间,在本院救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52例作为此次研究样本,依据电脑录入病例先后顺序分为2组,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则实施急诊急救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清醒时间、洗胃时间以及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等指标均较参照组明显缩短,统计间有较大差异(P<0.05)。同时试验组抢救成功率位96.15%较参照组69.23%提高,差异较大(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为7.69%与参照组42.3%相比较低,数据差距极大(P<0.05)。结论 针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采取急诊急救护理模式,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患者洗胃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预后疗效,临床推广价值极高。
针对心理弹性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180 浏览:2561
摘要:
目的:研究针对心理弹性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对照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针对心理弹性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方法,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并发症情况,分析针对心理弹性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并发症情况及总发生率调查结果分别为1(2.50)、0(0.00)、0(0.00)、1(2.50),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并发症情况及总发生率调查结果分别为2(5.00)、4(10.00)、4(10.00)、10(25.00),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心理弹性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预防具有积极影响,针对心理弹性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方法下患者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几率显著降低,因此针对心理弹性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方法适合在院前急救护理中进行大范围临床推广。
基于车祸伤患者的院前120急救护理与转运方法分析 下载:197 浏览:2141
摘要:
目的:对车祸伤患者的院前120急救护理与转运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以车祸伤患者急救干预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对本院接诊的90名车祸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对所有患者抢救情况进行分析,统计院前护理及转运期间未发生死亡且成功抢救患者数量,并计算其占比即抢救成功率,以评价本研究所采用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结果:90名患者经过经本研究采用的院前120急救护理与转运方法干预后,88名患者在送往医院后均未发生死亡,并成功得到救治,抢救成功率为97.78%,2名死亡患者中1名患者在转运途中发生肾功能衰竭而死亡,1名患者在转运途中发生急性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本研究采用的院前120急救护理与转运方法干预措施具有较好的急救效果,有效降低患者因院前护理及转运所致死亡的发生,适合进行推广应用。
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65 浏览:952
摘要:
目的:评价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对应急危重病人抢救中的运用实际效果。方式:挑选全院急诊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住院治疗72例急危重症病患,按随机分配可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按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按规范化紧急救护形式进行。对2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治疗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并对病人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在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上均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应急急危重症病患抢救中实行规范化紧急救护策略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减短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提升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
特大火灾后医护人员急救护理流程优化研究 下载:30 浏览:785
摘要:
特大火灾后救援工作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特大火灾后医务人员的急救工作流程。从应急预案的制定,科学分组,明确责任,划分救治范围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重点介绍了最关键的应急预案的制定,在应急预案中,包括了相关部门的信息管理,火灾应急报警信息管理,案例查询和登记,最优救援路线的查找,火灾案例数据库的管理,警戒范围的判定,受灾人员的疏散路径的查找,以及相关单位的调度。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将医务人员的急救护理程序进行了整合,从而达到了对特大火灾后医务人员的急救护理工作进行了优化的目的。提高急诊护士的预诊、预检查能力;在急救高峰期,对护理程序进行再造,优化资源分配,提高工作效率;建立专门的急救小组,实行轮班制,制定应急计划;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到急诊护理工作中。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下载:342 浏览:3299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8月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送医方式分组,其中对照组22例,观察组28例。对照组22例患者由家属送到医院,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28例患者是由救护车送到医院,护理人员在入院前采取了院前急救措施,入院之后给予急诊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急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急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与急诊急救护理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急救成功率,缩短急救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急救护理干预对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影响 下载:312 浏览:3824
摘要:
目的: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中,探究急救护理的护理效果,分析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分析结果在对比上具备有效性,本次参与研究的患者人数为86位,这86位患者收治时间在2019.01月~2021.1月之间,常规护理(对照组),急救护理(观察组)。对患者的急救总有效率进行对比,探究急救护理的效果。结果:对比分析整理试验数据,观察组的心理功能指标较对照组相比较为优异,p<0.05从统计学角度上来看,具有实际对比价值。结论:急救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体改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满足患者需求使其更为满意,可以进一步应用。
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 下载:322 浏览:3131
摘要:
探究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抢救阶段的急救护理流程优化对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在我院急诊科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的50例患者,拟定2020年7月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将患者分成每组人数25人的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研究组患者实施优化后的急救护理流程,对两组患者抢救流程时长、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流程时长、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流程时长、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数据分析结果,P<0.05。结论: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抢救阶段的急救护理流程优化对抢救成功率及预后情况起到显著的提高,应对其进行推广。
[1/1]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