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录用
腕踝针镇痛对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膀胱痉挛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下载:110 浏览:1140
围手术期护理对于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影响分析
下载:321 浏览:3839
摘要:
目的:观察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方法:研究对象为50例接受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研究时间为2020.8-2022.11,研究方法:双盲法;组别与方法干预组(n=25,围术期护理)、对照组(n=25,常规护理)。观察护理后组间患者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干预组膀胱冲洗时间和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干预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实施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过程中采用围术期护理,可缩短患者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助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普及。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冷刀切除术治疗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对照分析
下载:63 浏览:637
摘要:
目的:对照分析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冷刀切除术治疗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将于2022年8月-2023年8月之间就诊于本院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设为观察对象,共计70例,结合单双号分发法将这7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35例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的常规组以及采用宫腔镜下冷刀切除术治疗的研究组,并设置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子宫内膜厚度与子宫螺旋动脉血流状态、生活质量、应激反应指标以及舒适度等指标作为评价标准。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测评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子宫内膜厚度与子宫螺旋动脉血流状态的测评结果显示,研究组子宫内膜厚度与子宫螺旋动脉血流状态优于常规组(P<0.05);生活质量的测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较高(P<0.05);应激反应指标的测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各项应激反应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舒适度的测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舒适度指标评分较高(P<0.05)。结论:对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来说,应采用宫腔镜下冷刀切除术治疗,这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应激反应指标以及子宫螺旋动脉血流状态,提升其舒适度与生活质量,对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子宫内膜厚度具有积极影响。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在局限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治疗中作用分析与探讨
下载:232 浏览:2634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与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比较
下载:248 浏览:2776
摘要:
目的:比较临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治疗中选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与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PKRP)的价值。方法:试验病例共80例,疾病均为BPH,就诊于2020.01~2022.10内,按双盲法均分为40例/组,以2组展开对照。甲组治疗术式为TRUP,乙组治疗术式PRKP。对照临床指标、手术项目及并发症。结果:对照术后最大尿流率(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甲组数据更差,而乙组数据更优(P<0.05)。对照出血量及住院、手术、冲洗膀胱、留置尿管等用时,甲组数据更差,而乙组数据更优(P<0.05)。对照并发症总占比,甲组数据更差,而乙组数据更优(P<0.05)。结论:临床BPH治疗中选用PKRP的价值更高,可改善患者症状,减少出血和创伤,且并发症少,利于术后快速恢复,术式安全可靠,可积极推广研究。
冷刀宫颈锥形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245 浏览:2946
摘要:
目的:探究宫颈CINⅢ选择冷刀宫颈锥形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2019年7月至2022年3月)宫颈CINⅢ患者资料,从中选出120例进行对比研究,其中60例资料为其他医院门诊手术患者,手术方式为LEEP组(60例,宫颈环形电切术)和CKC组(60例,冷刀宫颈锥形切除术),选择不同指标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CKC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比LEEP组更多(P<0.05);两组并发症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CKC组锥切面积相对更小,锥高则明显高(P<0.05);CKC组术后复发情况更少(P<0.05);两组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在术后3个月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6个月和9个月,CKC组持续感染率比LEEP组更低(P<0.05)。结论:LEEP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比CKC术少,但CKC术可有效控制锥切组织大小、降低术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率,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应用。
研究循环改进护理对膀胱癌患者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应激状态、心理状态以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下载:247 浏览:2451
摘要:
目的:观察膀胱癌患者实施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期间予以循环改进护理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实施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将常规护理及循环改进护理应用于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中,对以上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术后应激状态予以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应激指数NE(去甲肾上腺素)、E(肾上腺素)及Cor(皮质醇)均较比对照组更具优越性,P<0.05;与对照组患者情绪评分(SAS焦虑评分及SDS抑郁评分)相比,观察组患者分数明显较低,其差异检验P<0.05;比较组间生活质量评分(物质生活,躯体健康还有心理健康,以及社会评分)的差异,数据更具有优势的为观察组,且P<0.05。结论:循环改进护理对改善膀胱癌患者实施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效果,提升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予以临床推广和实施。
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下载:129 浏览:1243
摘要: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5月医院收治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60例,按随机方式分组,对照组30例予传统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手术治疗,研究组30例予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治疗相关指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43.58±7.83)min、留置导尿管时间(5.66±1.01)d与住院时间(8.52±1.48)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46.62±8.83)ml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中应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的效果理想,能够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并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值得推广。
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和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表浅层膀胱癌的疗效比较
下载:590 浏览:3659
摘要:
对比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RBT)与膀胱肿瘤电切术(TURRT)两种不同疗法治疗表浅层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于我院泌尿外科选取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表浅层膀胱癌患者,采用抛硬币法将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TURRT治疗,观察组使用HOLRBT治疗,对比两种不同疗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5.37±4.17)ml,膀胱冲洗时间(19.17±8.14)min,尿管留置时间(20.18±6.57)d,住院时间(8.27±2.35)d;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5.29±7.01)ml、(36.24±9.18)min、(37.10±8.12)d、(14.69±3.57)d,观察组手术指标较之对照组更优,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观察组IL-6指标为(15.03±5.68)pg/ml,IL-8(9.32±6.26)pg/ml,IL-10(16.12±7.32)pg/ml,TNF-α(8.45±4.86)μg/ml;对照组分别为(28.53±6.05)pg/ml、(18.19±6.07)pg/ml、(121.03±7.34)pg/ml、(16.46±4.89)pg/ml,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最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1例尿路狭窄,1例膀胱穿孔,并发症发生率(6.45%);对照组出现2例膀胱穿孔,3例尿路狭窄,2例闭孔神经反射,并发症发生率(22.5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能够对表浅层膀胱癌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HOLRBT安全性更高。
比较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与前列腺电切术及等离子电切术的疗效探析
下载:623 浏览:3707
摘要:
目的:比较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不同手术方案干预的疗效差异以寻求对患者更具推广价值的方案。方法:取本院2016年3月-2019年3月间收治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群体为分析对象,分别在应用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前列腺电切术、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患者中各随机抽取30例并设为A组、B组、C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下患者的临床数据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A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B组、C组患者(P<0.05);在术后血红蛋白、血钠指标下降幅度比较方面,A组患者显著优于另外两组患者(P<0.05);在导尿管留置以及住院时间方面比较,A组患者时间显著短于B组、C组(P<0.05);术后随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在拟定外科治疗方案在整体舒适性及远期疗效保障方面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更值得推广。
经尿道电切术联合髂内动脉灌注治疗高危浅表性膀胱肿瘤临床疗效分析
下载:212 浏览:2446
摘要:
目的:研究高危浅表性膀胱肿瘤使用经尿道电切术联合髂内动脉灌注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接诊的50例高危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以奇偶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5例/组,对照组接受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接受经尿道电切术联合髂内动脉灌注治疗,对比两组高危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身体功能(82.42±5.36)分、心理功能(79.84±5.47)分、社会功能(87.67±5.73)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8.00%)小于对照组(36.00%),(P<0.05);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20.33±3.41)pg/L和纤维生长因子水平(7.64±1.87)pg/L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危浅表性膀胱肿瘤使用经尿道电切术联合髂内动脉灌注治疗效果确切,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临床观察
下载:226 浏览:2287
预防性护理在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深静脉血栓防控中的效果分析
下载:123 浏览:1615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早期膀胱癌的效果研究
下载:380 浏览:3326
针灸与穴位贴敷联合情志护理治疗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
下载:184 浏览:843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针灸与穴位贴敷联合情志护理在治疗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尿潴留(PBR)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鉴于前列腺增生在成年后期的男性人群中是一种普遍的健康问题,而且在接受电切手术后出现尿潴留是一种频繁发生的副作用,本研究旨在为这些患者提出一套更加柔和同时具备疗效的治疗计划。方法:本实验采用了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测试方法持续期间自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累计招募了96位接受前列腺增生电切手术后遭受尿潴留问题的病人。依据疗法的差异把病人随机划分成双分队:观察组施行针灸和穴位贴敷相结合的情志护理疗法,而对照组则采纳标准的照护手段。两批受试者的初始资料呈现一致性涵盖了诸如年纪、疾病持续时间、术后尿潴留量的严重水平等因素。主要的评估标准涵盖了尿潴留量的波动、排尿能力的复原状况以及日常生活品质的增进。结果:观察组在尿潴留量减少、排尿功能恢复以及生活质量提高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观察组中尿潴留的量显著降低,排尿难题有了显著的缓解,并且在治疗结束后的生活质量评估中也超过了对照组。再者观察组受试者的心理感受和休息状况同样得到了提升,这表明综合心理支持在增进病人全面幸福感方面具有可能性。结论:采用针灸和穴位贴敷相结合的情绪支持疗法对于处理前列腺增生电切手术后遗留的尿潴留问题证明了其为一种行之有效且风险较低的疗法。这个疗法方针能够显著增进病人的排尿功能降低尿潴留量的数量,并且提升病人的生活水平。鉴于其显著的疗效和高度的安全性建议在医疗实践中普遍采用。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防治探讨
下载:142 浏览:1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