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录用
缩宫素、麦角新碱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用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136 浏览:2495
摘要:
目的:分析缩宫素、麦角新碱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用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3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缩宫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缩宫素、麦角新碱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用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产后2h、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停止时间、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2h、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停止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素、麦角新碱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用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且毒副反应少,是一种高效、安全的联合用药方案,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效果
下载:236 浏览:2044
摘要:
目的:对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06月至2022年4月之间收集的产后出血产妇110例进行研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采取缩宫素治疗的对照组和采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观察组,每组55例,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在产后不同时间段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不同阶段的宫缩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产妇的疗效理想,可减少出血量,改善宫缩,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缩宫素促足月妊娠产妇宫颈成熟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效果研究
下载:129 浏览:1527
摘要:
目的:探讨在促足月妊娠产妇宫颈成熟过程中,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缩宫素方案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足月妊娠引产产妇40例,根据护理措施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各有产妇20例,两组均接受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缩宫素干预,对照组实施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规范化护理配合,对比两组产妇宫颈成熟变化、产程时间以及分娩结局。结果: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宫颈成熟度Bishop评分分别为(6.25±1.36)分、(8.91±1.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顺产率分别为60.00%、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缩宫素方案可促进足月妊娠产妇宫颈成熟,而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更利于产程时间的缩短和顺产率的提升,值得推广。
孕足月水囊引产联合缩宫素试产的临床研究
下载:125 浏览:1322
缩宫素联合葡萄糖酸钙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下载:51 浏览:775
摘要:
分析缩宫素联合葡萄糖酸钙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我院于2021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90例,选择其中2021年1月-2022年6月内的产后出血患者为对照组(45例,采取缩宫素治疗方法);选择2022年7月-2024年1月内的产后出血患者为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葡萄糖酸钙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如患者的产后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与产后24h出血量)、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血钙、血红蛋白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进行对比与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而纤维蛋白原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钙、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产后出血患者实施缩宫素联合葡萄糖酸钙治疗取得明显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提高患者的血钙、血红蛋白水平,减少患者产后出血量,有较高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