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中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初探——以《兰亭集序》为例 下载:275 浏览:3403
摘要:
课堂导入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以高中课文《兰亭集序》为例,对课堂导入的艺术进行初步探究,主要探讨课堂导入的“四性”,即时间性、互动性、灵活性、针对性。
浅析哲学教育对大学生人格塑造的作用 下载:162 浏览:1686
摘要:
哲学教育作为当代所有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学科,对于我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塑造、正确认识、化解冲突、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等都有着重大影响,也可以培养我们的自尊自信,有助于我们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本论文从人格倾向塑造和大学生自我调节等方面对哲学教育的作用进行具体阐述。
废墟之诗——浅析李沧东诗意现实主义的电影哲学 下载:152 浏览:1815
摘要:
韩国导演李沧东的电影以其冷峻的现实主义风格在作家导演中独树一帜,他的作品中聚焦于边缘化的底层人物,注入对于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困境与情感经历的关照,对时代和社会的审思。2010年上映的影片《诗》荣获第63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李沧东以文学性双线并行的叙事逻辑架构影片,以辩证的眼光和平静克制的讲述方式去捕捉生命中的美好与恶。《诗》不同与以往的五部作品,影片始终呈现出一种诗的韵律和节奏,通过诗意的镜头语言,将孤独和痛苦的悲剧性主题与这种意蕴交织在一起,力图挖掘残酷现实中的美好,同时照应出导演诗意现实主义的电影哲学。
孔子“共享式”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下载:196 浏览:3651
摘要:
本文将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当代共享教育思想结合观照,探究“共享式”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并在国家大力推动教育改革的今天提出自己的建议。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域下新闻传播学科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下载:62 浏览:761
摘要:
从2018年起,课程思政在全国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作为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新闻传播学学科,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引领,坚持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为导向,在专业课程中传授学生正确的新闻观、舆论观。在具体实践中,要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具体课程实践入手,构建完整的课程思政体系。本文以内蒙古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课程思政具体实践为例,探讨高校新闻传播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
融媒体时代新闻学教育“第二课堂”实践探索 -----以NMZU新传坊公众号为例 下载:124 浏览:1313
摘要:
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需求倒逼高校新闻学专业进行锐意改革,加强学生融媒体作品生产能力的培养,在校内打造专业实践育人体系。其中,微信公众平台成为近年来各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校内实践的有效平台。本文以内蒙古民族大学新闻学专业微信公众平台“NMZU新传坊”公众号近一年的实践为切入点,探索融媒体时代新闻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路径,以期给国内同类型高校以启发作用。
短视频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影响力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下载:215 浏览:2727
摘要:
本文以短视频与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特征为基点,探究两者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存在的联系。从传播学角度研究发现,短视频在此次疫情中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媒体通过短视频平台对公众进行议程设置,公众对媒体发布在短视频的疫情信息又带有“第三人效果”。至此本文浅析了以上两种现象,并对短视频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相关的解决方法。
基于新文科背景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堂教学研究 下载:75 浏览:919
摘要:
新文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高素培养质的实用型人才,让以往就业创业较为困难的文科学生,也能拥有与国家发展水平相当的就业职业技能与就业创业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世界性发展的重要举措。新文科教育理念下,努力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社会市场上的实用性与复合型人才竞争力。这是未来文科发展的必然方向和必由之路。
[1/1]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