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修改过程》:作为狂欢化叙事的现代寓言 下载:46 浏览:360

李东若 《文学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修改过程》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写实主义文本,而是具有复杂的狂欢化叙事模式的现代主义文本。小说借助于对"七七级大学生"人生沉浮的群像塑造,在小说叙事结构、文本间互文和语言特色等方面展现了精密构制的狂欢化叙事手法,展现了泥沙俱下的独特审美特质。《修改过程》凝聚了作者对历史巨变背景下当代中国三十年间个体生命生存状态的深切思考,以其隐喻—象征手法彰显了现代寓言的特色。

“临时建筑”理念与韩少功小说创作 下载:48 浏览:347

张棋焱 《文学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韩少功的小说始终萦绕着"不确定"的氛围,即作家在创作中对于主体感知的历史事实和现实存在之间关联的模糊和犹疑。这让他的创作被注入了一种"临时"的气质。"临时"是韩少功基于对真理的认知体验所逐步形成的创作伦理,是作家面对一个"想不明白"的精神空间的犹疑,它不仅体现在对欧式小说叙述形式拆毁的偏爱,更让这种拆毁把积压在文本最深处的创作本体观念和盘托出,而那些文本包裹不住的部分最终伸出手来拆毁了创造它的文本。韩少功在不断地拆毁与重构中形成了小说文本的"临时建筑"。本文以韩少功新作《修改过程》为基点,尝试对其"临时建筑"的创作方式进行文本细读,并尝试解读这一创作方式之于作家主体精神建构的影响。

中间状态:知青精神空间的流变与文化姿态——以韩少功的《归去来》与《日夜书》为例 下载:89 浏览:501

项静 《文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本文以韩少功两部知青题材的作品《归去来》和《日夜书》为例,知青一代作为城市和乡村的空间沟通者,穿越了共和国历史的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文学上所呈现的精神空间,激发了文学叙事中空间和时间层面上的中间状态。韩少功的知青叙事把知青从表现对象转变成认识中国的方法论,显示了一代人的文化姿态,也留下未完成的空间。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