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试论欧阳修的《周易》象数学 下载:58 浏览:275

顾永新 《国学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欧阳修明确反对宋初以来的图书之学,并且破除了汉代以降对《系辞》乃圣人之作的迷信,继承王弼《易》学的传统,解《易》虽以义理为宗,但不废象数,而且对于消息等卦变之法尤其是筮法等象数范畴颇有研究,摸索出筮占过程中"七常多而九常少""八常多而六常少"的规律性,进而对《周易》的性质及其成书过程做出更加合理的推寻和探索。

朱熹《周易》研究得失论 下载:63 浏览:382

周山 《哲学研究进展》 2018年6期

摘要:
宋代学者朱熹的易学研究不囿前人之见,认为孔子的《易传》是"孔子之易",程颐的《易传》是"程氏之易",均有别于"文王之易"。他不迷信权威,读易务循正经,所著易学著作,亦取名《周易本义》;在给学生讲易时,详析前贤解易之弊,要求先从读《周易》原典开始。他治学态度诚实,虽然对《周易》本义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但是面对学生提问,常作"不可晓"的回应。但他执着于《周易》本是占筮书、卦爻辞本为占筮所用的观念,在释读有些爻辞时难免为其牵累,反而有违文王本意。这是朱熹在《周易》研究中的一个失误。

《周易》对探索潜意识启示 下载:62 浏览:338

柳艳松 《心理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方式。《周易》是一套复杂的隐喻认知系统,"象"与"理"都是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潜意识通过心理表征以隐喻的方式呈现,精神分析师借助隐喻方法来分析潜意识。将潜意识的呈现形式(如梦、口误等)理解为某种"象",把"象"作为表征潜意识的符号与工具,通过"观象、取象、辨象、立象、尽意"这个认知过程,实现对"理"(潜意识)的理解。通过"象思维"来探索潜意识对中国人来说具有文化上亲和性,克服精神分析中的"无结构性"与"语言的限制"。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