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后的承包地法权配置 下载:84 浏览:494

高圣平1,2 《中国法学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的重要方面,也是修改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基本出发点。在"三权分置"政策的指导下,2018年农村土地承包法将承包地的产权结构确定为"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其中前者派生出后者;原农村土地承包法中"以其他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被重构为土地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具有身份属性的用益物权,承包方可以出租(转包)、入股或者以其他方式为他人派生土地经营权。土地经营权是市场化的财产权利,在性质上属于债权,经登记的土地经营权具有类似于物权的效力。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经营权均可充任抵押财产,但土地承包经营权上之抵押权实现时,抵押权人仅得以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价款优先受偿,不得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变价受偿。

“三权分置”背景下土地养老的信托模式研究 下载:58 浏览:431

杨建海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土地是农民重要的生产资料,对农村养老一直发挥着补充作用。在当前"三权分置"背景之下,如果能创新土地流转的体制机制,可以更大发挥土地的养老保障作用。文章通过对农地制度改革的分析,认为农地流转已是大势所趋;和现有流转方式比较,认为土地信托以其权属清晰和金融属性具有比较优势;而土地信托养老则可以利用其金融属性,以反向抵押的方式,用未来较长期限的土地经营权换取当下所需的养老资金,从而发挥土地的资本作用,放大土地资源价值,为农村养老提供更大支持。

宅基地使用权的制度困局与破解之维 下载:86 浏览:493

陈小君 《中国法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宅基地使用权的制度困局,源于宅基地承载的社会保障功能和经济价值功能间的冲突加剧,而流转开禁下的制度因应设计亦难点众多。破解之维,一是完善宅基地使用权取得规则,在取得条件上坚守宅基地使用权的身份属性和基本原则,肯认不同情形下的权利分野,丰富宅基地的申请与重新分配制度并完善配套法定程序;二是照应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开禁的现实需求并预设规制,其中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的边界、宅基地法定租赁权的制度设计、农房买卖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的实现路径为其重点;三是补全宅基地使用权消灭机制,完善宅基地使用权收回制度和自愿退出机制,积极探索以保障宅基地资格利益为核心的宅基地使用权回复路径。民法典物权编应以"得丧变更"为主线完整展开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构建。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宅基地权利制度重构 下载:86 浏览:468

宋志红 《中国法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现行法下的宅基地权利制度运行失灵,实践中于宅基地继承、内部转让、跨村配置、移民安置、市场化利用、经营性使用等情形,存在大量"法外"运行的宅基地利用样态。这些利用样态在主体、功能、用途上呈现出分化。宅基地法定租赁权的设想无法涵盖实践中丰富的宅基地利用需求,以体系化思维融合多种举措分类重构宅基地权利制度成为必要。以"三条底线"和"体系化分类设计"为指导思想,在总结各地实践探索经验和多方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扩权+转权+分权"为核心内容的宅基地权利制度重构方案,可以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深化改革和完善立法提供借鉴。

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入法的公法基础——以《土地管理法》第62条之解读为线索 下载:62 浏览:433

高飞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入法应当以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等公法规范为基础。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政府管理农村宅基地时应当以助力宜居乡村建设、确保土地合理利用和营造地权实现环境为追求目标,这些目标也构成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之法律表达的公法限制。以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应然目标检视新《土地管理法》可以发现,该法所涉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在具体内容方面存在政府权力运行越位、政府管理职责弱化和政府行为边界模糊的缺陷。以乡村振兴为目标,明晰政府权力与宅基地权利之间的界限,细化政府管理农村宅基地权力清单,从不同规范层次对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予以体系化建构,必将为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入法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公法基础。

三权分置制度在农村土地中的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载:87 浏览:519

​陈鹏 《农业研究进展》 2019年2期

摘要:
"三权分置"制度改革在我国农村的推行,有利于在不影响承包权的前提下,解放经营权,对于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三全分置"在我国农村的实施还存在着承包权与经营权权力关系和土地经营权能否抵押土地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文主要是对"三权分置"在我国的农村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三权分置"实施问题的相应策略,以期推动"三权分置"制度在我国农村的顺利实施。

农村土地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研究综述 下载:86 浏览:508

王凯汐 郭若男 向小倩 刘文泽 张远索 《农业研究进展》 2019年2期

摘要:
近年来,农村土地"三权分置"这一相关研究逐渐受到各界学者的重视,本文旨在更好的渗透三权分置相关理论,并对其进行宏观的掌握。登录中国知网检索相关关键字,将文章从检索现状分析;三权分置的起源与发展;三权分置的意义;三权分置的防范机制四个方面进行梳理,接下来,"三权分置"的相关研究可以更多地从微观个体(如土地流转的交易双方等)、流转意愿等主观因素、地域发展不平衡等客观因素对"三权分置"的影响这几方面入手。

基于产权理论的土地基于产权理论的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原因分析 下载:87 浏览:485

​黄延芳 《农业研究进展》 2019年1期

摘要:
目前政策确认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是将原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的格局。本文基于制度经济学角度,运用产权理论来分析此次农村土地改革的原因,使得农户在明确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同时,促进农地的有效流转和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浅析土地经营权流转问题 下载:292 浏览:2391

王亚美 《中国土壤》 2022年1期

摘要:
三权分置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将土地经营权作为一项独立的权利,使得土地流转方式更为灵活,解决农村闲置土地过多问题,农村发展迈向新阶段。在本文中,通过对土地经营权流转进行分析发现,主体范围扩大、主体功能发挥不当,权利性质界定模糊、风险防范措施不完善、立法保障滞后等问题仍有待完善。

乡村振兴下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 下载:327 浏览:2937

任心怡 《中国城镇》 2022年9期

摘要:
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与推进,大部分土地都得到了最高效率的使用。城市里越来越多的建筑高楼林立,经济迅速发展,中国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国,这背后不仅有我国领导人的功劳,更存在着许多关于土地使用权方面的法律制度的更新换代。就比如最经典的“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对“三农”工作所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为实现我国人民的美好生活以及推进乡村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此背景之下,关于乡村宅基地使用权的问题随之浮出水面。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对宅基地使用权的概述以及其发展历程,为以后更好的流通此权利所进行的准备必要工作,提出问题并进行分析,在实践中进行探索以便权利更好地行使。
第一部分,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之下形成的我国国内学者对于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情况的评析,提出完善这一制度的建议,更好地促进其流转,保障农民合法的财产权益;第二部分,阐述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权利性质,学界对此权利的不同观点和看法,宅基地使用权的演进过程和每种学说的优缺点;第三部分,介绍我国关于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立法现状,存在的一些制度和实践性的棘手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包括法律并未落实“三权分置”、流转登记制度不够明确等问题;第四部分,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通过实践和学说进行优化该权利制度,使得更好地保障农村经济的发展,更好的保障农民基本权利。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研究——基于马克思地租理论的重要启示 下载:199 浏览:2019

吴春垒 臧姗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2年1期

摘要:
当前,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热点。基于马克思地租理论的重要启示,需要在明晰土地产权主体、完善流转市场机制、建立土地经营机制三个方面深入推进改革进程,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