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企业战略、环境不确定性与产品市场势力 下载:16 浏览:187

戴书松 丁畅 《中国经济》 2020年5期

摘要:
本文以2009-2017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研究企业战略对产品市场势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战略与产品市场势力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且进攻型战略比防御型战略对产品市场势力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同时,现金持有水平在两者间起到了局部中介作用,企业战略可以通过影响现金持有水平进而影响产品市场势力;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战略与产品市场势力之间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近朱者赤”——论绩效反馈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同伴效应” 下载:10 浏览:181

孙瑜辰 《中国经济》 2018年4期

摘要:
创新投入是企业重要的战略决策,其不仅受到企业内部特征、外部环境、决策者认知等制约,还受到"同伴企业"影响。本文以2009-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同伴效应"理论试图从行业及地区层面对企业创新投入决策机理进行实证分析。

专利授权模式下OEM与再制造商的博弈决策:基于OEM的绿色创新视角 下载:67 浏览:330

赵晓敏 孟潇潇 朱贺 《当代管理》 2020年11期

摘要:
构建专利授权模式下原产品生产商(OEM)和再制造商之间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探讨OEM的绿色创新努力对决策双方以及供应链系统的影响。针对分散决策下的效率损失问题,设计固定费用T的协调机制,分析不同消费者认可度下的利益协调效果。研究发现,在分散和集中决策下,再制造业务的开展都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而OEM的绿色创新努力有助于降低再制造的启动条件。当满足再制造启动条件时,OEM的绿色创新努力能使再制造商获得更多利润,但OEM自身的利润与绿色创新之间却呈现较为复杂的关系,这种关系使得利益协调机制并不总是成立。具体而言,当消费者认可度低时,OEM和再制造商之间难以达成利益协调,再制造业务的开展受到限制;当消费者认可度较高时,OEM和再制造商可以签订固定费用T的契约合同来保障双方获益,并且随着绿色创新程度的提高,协调契约的效果越显著。

私募股权投资、制度环境与股价崩盘风险 下载:53 浏览:319

王晶晶 刘沛 《当代管理》 2020年7期

摘要:
本文选取2010-2016年我国深圳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私募股权投资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制度环境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私募股权投资参与的企业其股价崩盘风险明显低于无私募股权投资参与的企业,且随着私募股权投资持股比例的增加,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下降;从私募股权投资背景来看,外资或国有背景的私募股权投资更能显著降低被投资企业的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探究发现,在降低股价崩盘风险方面,私募股权投资与制度环境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因此,文章补充了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治理作用的研究文献,对企业与政策制定者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特大型城市具有需求流动性约束的急救中心设施选址优化 下载:36 浏览:461

王伟 张佳玮 李明琨 赵霞 《管理与科学》 2020年12期

摘要:
以我国特大型城市的急救设施布局为研究对象,探讨需求流动性约束下的设施点区位决策,决策过程充分考虑需求的阶段性变化、设施点的成本因素和急救点服务容量等多方面因素。为兼顾服务成本与服务效率的不同目标,提出一种两阶段决策方法,在第一阶段控制初期投入成本,同时在第二阶段通过合理的分配策略来提高服务急救点的效率。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急救点布局的真实案例,将两阶段模型应用于决策过程,获得的可行解决方案可有效提升城市管理者的决策水平与急救服务效率,在有效覆盖比率等指标上优于上海市政府规划的具体要求,高出近6个百分点。通过案例解读,验证了该方法是对选址问题理论方法模型的有效补充。

产能过剩与企业创新——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下载:32 浏览:374

颜恩点 李上智 《管理与科学》 2020年10期

摘要:
基于经济转型的制度背景,针对产能过剩这一重大课题,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2015年公布的各地区分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名单,构造产能过剩变量,考察了上市公司产能过剩对公司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和非产能过剩公司相比,产能过剩公司的创新能力更低。进一步的分析显示,产能过剩与企业创新能力的负相关关系在国有企业、管理层持股比例低、分析师关注度低的企业中更加显著。在稳健性部分,检验了产能过剩的作用路径,产能过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主要源于盈利能力下降、融资约束加强、转型升级困难和政府救济增加等渠道,替换了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指标,研究结论依然稳健。研究不仅对理解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创新难题和探讨制约企业创新的机制具有现实意义,而且为推动政府去产能、供给侧改革和经济转型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理论依据。

还贷压力与奢侈品消费:感知地位和理性的作用 下载:54 浏览:457

马天娇1 王汪帅2 厉杰3 《管理与科学》 2020年9期

摘要:
贷款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常态,然而当前文献却鲜有探讨还贷压力如何影响人们的消费,基于补偿性消费理论对此进行了研究。通过三个实验室实验,研究发现:(1)还贷压力对感知地位有负向影响;(2)感知地位下降会提升消费者的奢侈品消费意愿;(3)消费者的理性水平会调节还贷压力与奢侈品消费之间的关系。简而言之,研究识别出了还贷压力对于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发现了奢侈品消费的一个新的诱因,并找到了感知地位下降这一引发补偿性消费的心理机制。此外,研究对于奢侈品的营销实践,以及如何引导消费者进行适当消费也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移动视频直播对重复消费意向的影响机理研究 下载:54 浏览:367

董学兵 温馨 刘虹 李新宇 《管理与科学》 2020年9期

摘要:
随着近年来移动视频直播APP的快速发展,移动视频直播的用户迅猛发展,但是移动视频直播平台的最终成功取决于用户的重复消费意向。基于叙事传输理论,引入叙事传输体验的认知维度和情感维度为中介变量,细化内容特性的内涵和维度,探讨内容特征对用户重复消费意向的影响。通过调查问卷,共收集348份有效问卷,采用SPSS22软件和SmartPLS3.2软件对假设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移动视频直播通过提高直播内容特性(真实性、叙事性、有用性)和叙事传输体验进而影响用户的重复消费意向,内容特性各个维度通过叙事传输体验各个维度对重复消费意向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为移动视频直播平台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追加评论特征及其感知有用性的研究——基于京东网站真实评论数据 下载:23 浏览:252

俞军 备李明 《管理与科学》 2020年8期

摘要:
基于京东商城上6491对追加评论,运用情感分析对追加评论组按照情感效价、情感强度、时间距离进行分类,运用秩和检验等方法对不同类型追加评论的特征及其感知有用性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1)相对于一次性评论,追加评论能够带给消费者更多的有用性感知。(2)相对于追评为正组,追评为负组给消费者的感知有用性更大。(3)对于前后效价一致和"初正追负"的两次评论,追评情感强度强于初评,但对于"初负追正"组,追评的情感强度小于初评。(4)搜索品的时间间隔显著大于体验品;对于搜索品来说,时间间隔较长的追加评论感知有用性强于时间间隔短的追加评论,而对于体验品来说,时间间隔较短的追加评论感知有用性强于时间间隔长的追加评论。

责任型领导如何产生:领导尽责性、组织环境的共同影响 下载:44 浏览:335

赵红丹 俞心悦 《管理与科学》 2020年7期

摘要:
通过对浙江、上海、江苏等沿海城市企业253名员工及其直接上司的配对样本,研究了领导的尽责性对责任型领导的影响,同时基于特质激活理论,探讨了社会责任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social responsibl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SRHRM)实践和组织伦理气氛(organizational ethic climate)在领导尽责性与责任型领导的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领导尽责性对责任型领导的形成有正向影响,SRHRM正向调节领导尽责性对责任型领导的影响,组织伦理气氛的关怀导向氛围正向调节尽责性对责任型领导的影响。

产学协同创新知识网络的发展与演化——基于“双一流”高校的专利数据 下载:34 浏览:421

王海花 刘钊成 杜梅 孙芹 《管理与科学》 2020年5期

摘要:
以42所"双一流"高校产学联合申请的专利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探究我国产学协同创新的发展,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知识网络的时空演化规律。研究发现:产学协同创新经历了起步期、跃升期和平稳期三个阶段,且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分布特征,其中东部地区的高校及企业产学合作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中西部高校产学合作次数增多,西部企业厚积薄发,但中部企业参与产学活动的程度有待加强。产学协同创新知识网络规模不断扩大,但已被利用的知识不及全部知识的半数,未来仍有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性;知识网络密度随着时间的演化不断提高,但网络仍较为稀疏,知识元素间重组的潜力很大。

私募股权投资、内部控制与会计稳健性 下载:34 浏览:435

王晶晶1 李贞如2 曹利真3 《管理与科学》 2020年4期

摘要:
以2010—2017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私募股权投资、内部控制和会计稳健性的关系。研究发现,有私募股权投资参与的上市公司其会计稳健性普遍高于无私募股权投资参与的上市公司,且私募股权投资持股比例越高,被投资公司的会计稳健性越好,因此私募股权投资在我国发挥了一定的公司治理作用,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此外,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能显著降低私募股权投资对会计稳健性的正向作用,即内控较好的上市公司,私募股权投资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会削弱,因此私募股权投资和内部控制两者在提高会计稳健性方面存在替代效应。研究结论进一步补充了私募股权投资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作用的文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中国受控外国企业规则的建构——基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的再思考 下载:55 浏览:438

王晶晶 郑敏 李贞如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11期

摘要: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中国现行受控外国企业规则已落后于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本文在对中国受控外国企业规则的发展进行总体回顾的基础上,对内剖析现阶段"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受控外国企业规则的消极影响,对外探究美国、欧盟等在受控外国企业规则立法方面的国际经验,尤其联系2017年末特朗普税改关于受控外国企业规则的调整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受控外国企业规则,再思考中国现阶段受控外国企业规则的建构建议,以对监管层相关监管规则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TM视角下的上海可持续转型路径 下载:41 浏览:456

薛奕曦1 曹金烝1 毕晓航2 《管理与科学》 2020年4期

摘要:
可持续、低碳转型的复杂性决定其需要创新性、系统性的治理方法和工具。根据荷兰等国可持续、低碳转型的实践经验,将转型管理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上海可持续转型中。基于转型管理周期模型,探讨了上海可持续转型的发展路径:上海可持续转型需要从战略层、战术层、运作层、自反层四个层次和周期进行步进式布局,从建立可持续、低碳转型管理团队到构建转型愿景、从确定转型路径到开展转型试验,学习、监督和反思贯穿整个过程。

基于Wos核心集的价值共振要素研究 下载:54 浏览:432

王岑岚1 尤建新1,2 《管理与科学》 2020年3期

摘要:
价值共创的目标状态是"价值共振",即用户、企业和社会三方的价值目标趋同一致。以Web of ScienceTM(Wos)核心集合为数据源,对近20年有关价值共创的文献进行可视化研究,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价值共创研究领域的知识基础、知识演进、研究热点、研究拐点,以及研究前沿展开分析,从如何实现"价值共振"的视角对价值共创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提取,从用户维度、平台维度、企业维度、社会维度和服务生态系统维度这五大维度对"价值共振"进行界定,并且形成"价值共振"的融合点要素集合

跨组织管控机制如何影响企业突变创新?——基于管理控制“系统观”视角的实证分析 下载:39 浏览:239

娄祝坤1 张川2 殷文伟2,3 《当代管理》 2019年7期

摘要:
关于企业突变创新的影响因素一直是理论界与实务界积极探索的重大课题。本研究根据管理控制的系统观,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与供应商关系的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跨组织管控机制对企业突变创新的影响及其权变条件。研究发现,无论是跨组织正式控制机制(结果控制与行为控制),还是非正式控制机制(信任控制)都与企业突变创新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关联性。结果控制与行为控制对突变创新的影响存在替代关系;信任控制与行为控制对突变创新的影响具有互补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不确定性会减弱结果控制与突变创新之间的关系,但加强了行为控制对突变创新的作用效果,其对信任控制与突变创新之间关系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加强对组织间合作关系的行为控制更有助于推动企业突变创新。

职场负面八卦对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下载:53 浏览:433

张昊民1 康娜1 马迎霜2 《管理与科学》 2020年1期

摘要:
基于情感事件理论和印象管理理论,构建了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以考察职场负面八卦影响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中介机制及边界条件。运用SPSS 24.0和AMOS 22.0对404份问卷进行分析,实证检验职场负面八卦对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职场负面八卦与员工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关系为负相关;情绪衰竭在职场负面八卦和员工知识共享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面子观正向调节职场负面八卦与情绪衰竭之间的关系;面子观对情绪衰竭在职场负面八卦与员工知识共享行为间的中介作用具有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职场负面八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为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员工知识共享行为提供指导。

责任型领导对员工绿色行为的影响:道德反思的中介作用及同理心的调节作用 下载:51 浏览:429

杨晓彤 周琼瑶 《管理与科学》 2020年1期

摘要:
基于社会学习与情感事件理论视角,探讨了责任型领导对员工绿色行为的影响机制。通过对山东省、上海市多家企业317名人员的问卷调查,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责任型领导显著正向影响员工绿色行为,道德反思在责任型领导与员工绿色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同理心负向调节道德反思与员工绿色行为之间的关系,同理心越弱,道德反思对员工绿色行为的影响越显著;同理心还调节责任型领导通过道德反思影响员工绿色行为这一中介机制,同理心越弱,中介效应越显著。研究结果为责任型领导激发员工绿色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增加组织的环保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应用合作博弈论解决医疗机构SPD供应链实践中效用分配问题初探 下载:42 浏览:430

彭超婧1 曾晗1 史纪磊1 蔡蕾1,2 《管理与科学》 2019年11期

摘要:
SPD供应链是现代医疗机构采用的物资管理新方法,在提高效率、控制成本、节约人力资源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符合医药供应链的本质特点,是值得推广的现代医院管理模式。效用分配问题是SPD供应链在医疗机构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难点。目前,国内外对医疗机构SPD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方面,涉及供应链服务流程的优化方案设计、选择的研究较多,对合作收益或效用的分配机制研究较少;对SPD供应链短期面临问题的对策研究较多,对如何通过优化成本配置、激励分享的长期合作研究较少。基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一医院")与SPD供应商合作开展的SPD供应链改革实践,利用合作博弈论中的经典模型对所涉及的效用分配问题进行探索,讨论了利用有关模型进行效用分配对合作各方利益的影响,确定了适用于SPD供应链管理分配的方法。通过将合作博弈论理论方法与公立医院供应链实践应用联系起来,使合作各方得到共赢,从而保持合作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并指出使用合作博弈论模型进行计算时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该方法对于公立医院供应链管理改革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新生代员工频繁离职是“信仰”缺失吗?——一个双中介模型 下载:38 浏览:428

曹飞苑 《管理与科学》 2019年8期

摘要:
新生代员工"离职潮"引起了学术界和管理实践界的共同关注,职场精神力作为工作场所的"信仰",很可能会对员工离职倾向产生影响。基于社会认同理论,构建了一个双中介模型,探讨职场精神力对新生代员工离职倾向的作用路径。运用spss 22.0和Amos 22.0对198份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职场精神力对新生代员工离职倾向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工作满意度和员工敬业度在两者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职场精神力对新生代员工的影响机制,对新生代员工管理与降低离职率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