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约束条件探析 下载:62 浏览:365

杜静 宋杰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4期

摘要:
随着2016年发改委2698号文下发,具有拓宽融资渠道、完善退出机制、盘活存量资产等作用的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开始兴起,目前已有多单产品成功发行。约束条件设置的本质是为了筛选PPP项目,降低资产支持专项计划风险,以保证现金流的持续、稳定且可预测,从而筛选出合格产品供投资者选择。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研究了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研究现状和落地情况,归纳梳理了不同文件中的约束条件,得到了较为清晰的约束体系,指出了现有规定及成功发行的案例中需进一步规范完善的问题,认为在当前理论与实践结合阶段仍需以积极的态度、稳健的步伐推进PPP项目资产证券化。

风挡上的进阶革命:AR-HUD车载信息系统的界面设计探索 下载:42 浏览:318

徐禕青 《设计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利用AR-HUD可实现的图像信息与实景融合的效果进行界面设计研究,以拓展驾驶员的环境信息感知和优化驾驶注意力资源分配。分析AR-HUD车载交互界面的发展现状,研究并综合驾驶者注意力分配模型和用户心智模型提出未来AR-HUD设计中的信息架构和潜在机会点。AR-HUD的界面设计须尊重驾驶过程中不同级别任务对于信息的需求,并且结合视觉注意力分配的规律来合理适宜得增强相关信息。后续设计中考虑利用服务设计的方法基于场景提供增强的信息类型。

基于个体需求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与平台设计 下载:65 浏览:356

黄伟1 袁竞峰2 李灵芝3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11期

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以及养老服务需求的增长,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问题日益突出。物联网、大数据分析、智慧城市等新技术与新理念的发展为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效率与效度开辟了新路径,即智慧养老的理念应运而生。从收集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出发,定位智慧养老服务内容,从服务需求、服务内容、智慧实现手段与服务供给机制4个维度构建了基于个体需求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设计智慧养老服务系统平台以支撑服务体系运转,为落实多层次需求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智慧化路径。

基于历史中标数据的投标价合理性识别模型研究 下载:50 浏览:381

张倩 陈光冲 郑磊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3期

摘要:
招投标过程中,中标价常常是以投标价为基础的,因此投标价的合理性对中标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为识别投标人投标报价的合理性,在分析国内外对投标价合理性识别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工程量清单项为合理投标价判别单元,并在历史中标数据的基础上,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当前工程量清单项投标价进行合理性判别的投标价合理性识别模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确立了工程量清单项投标价影响因素聚类指标体系,为当前工程量清单与历史中标工程量清单的归类提供了基础。同时,基于模糊K均值聚类法和层次聚类法相结合的聚类分析方法,建立并确立了投标价合理性识别模型,并通过实证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基于居民理性购房意愿的住房需求结构分析——来自江苏省小城市的实证 下载:27 浏览:279

杜静1 杨一帆2 何川3 吕冰4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1期

摘要:
洞察居民的住房需求结构是科学制定住房市场供给政策的前提。不同城市住房市场差异化现象日趋显著,"因城施策"成为住房市场调控的主导原则。为弥补当前对小城市住房市场关注度的不足,将居民理性购房意愿与住房需求类别分析相结合,采用排序多元Logit模型刻画居民的购房心理,基于此应用多类别Logit模型推测合理的住房市场需求结构,并以江苏省小城市作为实证对象。实证结果可为相关决策部门合理制定住房供给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古代艺术接受理论的构建:基于命题的视角 下载:31 浏览:321

陈仕国1,2 王廷信3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中国古代艺术接受理论存在大量的命题,因而可以对其建构起以命题进行理论阐释的模式。命题对于古代艺术接受理论的构建举足轻重,具有独特的阐释功能。因此,将方法论切入命题层面的思考,针对"夫乐有适""心亦有适"的接受心理命题、"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接受方法命题、"以我观物""以物观物"的接受思维命题、"澄怀味象""神与物游"的接受境界命题予以梳理与阐释,不仅可以呈现古代艺术接受理论的一些新概念,而且体现了对古代艺术接受理论批评方法的某种新思考。这些命题的内涵与功能虽各存差异,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即均与艺术接受主体的"心"相关。因此,这项居于命题视角的研究,对构建古代艺术接受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自体游离内界膜移植联合消毒空气填充治疗大直径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51 浏览:375

刘刚 吴芳芳 赵孝贵 姚帮桃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自体游离内界膜移植及消毒空气填充治疗大直径黄斑裂孔的手术疗效及其视功能预后。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就诊的大直径黄斑裂孔患者13例(13只眼),常规微创玻璃体切除后,均采用自体游离内界膜移植联合消毒空气填充。患眼在术前及术后10 d、1个月、3个月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扫频相干光层析成像术(SD-OCT)检查黄斑中心凹结构,分析比较随访时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 BCVA的变化。结果术后SD-OCT发现所有入选患者的大直径黄斑裂孔均完全闭合.术后10 d LogMAR BCVA平均值上升至0. 70±0. 22(0. 4~1. 1),与手术前Log MAR BCVA平均值1. 09±0. 13(0. 9~1. 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术后3个月LogMAR BCVA平均值0. 68±0. 22(0. 4~1. 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游离内界膜移植及空气填充对治疗大直径黄斑裂孔有良好疗效,患者术后裂孔闭合,视力提高。

智能化改造对我国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下载:26 浏览:278

韩会朝 徐康宁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12期

摘要:
智能化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但企业在智能化改造中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实证研究表明,人力成本压力越大、行业竞争性越强、国际化程度越高的企业越有动力摘取智能化这一新技术"低垂的果实"。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企业智能化改造使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8.5%,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解决"反事实"与内生性问题后,企业智能化改造的这一效应为3.9%。分样本回归结果表明,智能化改造对非国有企业、大企业与东部地区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更明显。本文研究揭示了新技术革命在微观层次上对企业的复杂性影响,在政策含义上,我国制造业智能化的发展不能单纯依靠财政政策刺激,更需要培育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

2018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讨论的焦点与热点 下载:67 浏览:408

方李莉1,2,3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2018年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的热点与焦点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许多学者不约而同地发表有关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反思及理论总结的文章,其标志着中国艺术人类学正在从快速发展阶段进入到逐步成熟的阶段;但通过梳理我们看到民族志写作还是艺术人类学研究的主流,即使许多新的理论也是来自于扎实的民族志研究。其次,出现了一批发掘历史文献与文物资料重新认识和利用中国传统的艺术资源研究中国的文化基因的论文,并形成了重要的研究趋势。第三,研究紧跟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传统工艺复兴、乡村振兴等国家的重要战略成为研究的焦点与热点。最后,关注国际前沿的研究热点,开拓了许多新的研究空间和主题。

周期协同视角下的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时变测度与决定因素 下载:47 浏览:214

刘嘉伟 岳书敬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9期

摘要:
基于1996-2016年长三角核心城市群样本及改进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方法,本文从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视角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演变动态进行了时变测度,并实证分析了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基本保持稳定,在部分时段出现了小幅提升,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一体化程度显著下降。同时,研究结果也表明,较高的经济开放度、相同的语言属性是一体化进程最为稳健的正向推动因素,产业差异度与高铁相连是最为稳健的负向影响因素,官员交流具有相对较为稳健的正向推动,而财政收支状况差异则会产生相对较为稳健的负向效应,空间距离、发展程度差异、市场化程度差异等变量的影响效应缺乏稳健性等。

中国艺术理论之源:《二十四史》“艺术列传” 下载:62 浏览:411

李倍雷1,2,3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二十四史》"艺术列传"是中国艺术理论之"源"而不是"流",是立本之源;西方的"Art"是"流"而不是"源"。同时,艺术学与其他人文学科之间也存在着源流的问题。在不少艺术理论的研究中,源流不分,乃至把流当作源,如此一来便偏离了艺术理论的研究方向。倘若艺术学理论不以艺术本身为基础和逻辑起点,不是建立在音乐学、美术学、舞蹈学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整体的和宏观的艺术理论研究,而是把艺术外围学科或理论作为基础或作为"源",从概念到概念的推论便会形成所谓的"概念游戏",表面上看理论性很强,实则早已偏离了艺术本身,成为无源之流。不仅如此,还使"艺术学理论"这个一级学科本身受到不应有的质疑,诸如解决不了艺术问题,回答不了艺术现象,深入不到艺术规律中去探讨艺术的共性问题和艺术原理问题。因而,弄清"源""流"问题是中国艺术理论建设的先决条件。

从观念出发思考早期艺术史 下载:90 浏览:501

王廷信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考察人类早期艺术史应从观念入手。娱乐观念是人类的本能,这种观念要走向艺术,须从人类的生产观念和生活观念中去寻找。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因物赋形、形为用设"的造物原则。这种原则先从生产观念中开始,逐步延伸到生活领域。人们也借助这种原则来创造早期艺术。随着人类精神生活的丰富,因物赋形之"物"日渐多样,成为人类创造艺术的丰富资源;形为用设之"用"越来越远离生产和生活之用,而追求基于娱乐观念的审美之用。这种变化体现出早期艺术从实用到审美的变化趋势。

汉语委婉语语言资源建设 下载:32 浏览:419

张辰麟1 王明文1 谭亦鸣2 肖文艳1 《中文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委婉语是语言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交际手段,委婉语研究一直是语言学界的热门话题之一,但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尚未有委婉语相关研究。该文借助现有纸质词典,基于语料库检索和专家人工判别的方式,初步构建了规模为63 000余条语料的汉语委婉语语言资源;并根据自然语言处理的相关任务需求,结合词典释义对委婉语进行分类。该文提出了利用同类委婉语的上下文语境辅助进行标注的方法。经过实验,对简单语义委婉语的语义判别准确率达89.71%,对语义复杂的兼类委婉语的语义判别准确率达74.65%,初步验证了利用计算机辅助人工标注构建委婉语语言资源的可行性。

面向知识库问答的实体链接方法 下载:58 浏览:355

赵畅 李慧颖 《中文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面向知识库问答的实体链接是指将自然语言问句中实体指称链接到知识库中实体的方法。目前主要面临两个问题:第一是自然语言问句短,实体指称上下文不充分;第二是结构化知识库中实体的文本描述信息少。因此,该文提出了分别利用候选实体的类别、关系和邻近实体作为候选实体表示的方法,弥补知识库实体描述信息不足的问题。同时,通过语料训练得到问句指称的相似实体指称作为其背景知识。最后,结合实体流行度,共同作为实体消歧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提到所有特征的线性组合在数据集上高于单个特征的结果,表现最佳。

基于深度学习和迁移学习的领域自适应中文分词 下载:30 浏览:411

成于思1 施云涛2 《中文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为了提高专业领域中文分词性能,以及弥补专业领域大规模标注语料难以获取的不足,该文提出基于深度学习以及迁移学习的领域自适应分词方法。首先,构建包含词典特征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双向长短期记忆条件随机场(BI-LSTM-CRF)分词模型,在通用领域分词语料上训练得到模型参数;接着,以建设工程法律领域文本作为小规模分词训练语料,对通用领域语料的BI-LSTM-CRF分词模型进行参数微调,同时在模型的词典特征中加入领域词典。实验结果表明,迁移学习减少领域分词模型的迭代次数,同时,与通用领域的BI-LSTM-CRF模型相比,该文提出的分词方法在工程法律领域的分词结果F1值提高了7.02%,与预测时加入领域词典的BI-LSTM-CRF模型相比,分词结果的F1值提高了4.22%。该文提出的分词模型可以减少分词的领域训练语料的标注,同时实现分词模型跨领域的迁移。

马克思对“商品的社会形式”之内在危机特性的探讨——一种超越抽象同一性维度的思考 下载:65 浏览:369

翁寒冰 《哲学研究进展》 2020年10期

摘要: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发现,货币的出现所导致的买卖的时空分离蕴含着经济危机的形式上的可能性。而马克思对于李嘉图等人的批判则试图表明,否认这种普遍经济危机的可能性的根源,在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没有发现商品的特殊的质的规定性,这种商品的特殊的质的规定性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是通过"价值形式"概念充分表现出来的。从经济危机的视阈中理解商品的特殊的质的规定性,我们发现商品的社会形式并不是一种作为"社会劳动"的抽象同一性,而是对于这种抽象同一性的否定性实现。更进一步,商品的社会形式不仅是一种矛盾形式,也是一种危机形式。

从“名”看《老子》的哲学突破 下载:65 浏览:448

周晓露 《哲学研究进展》 2020年7期

摘要:
刑名新思潮对礼乐老传统的冲击和挑战动摇了周代政治的权力论证体系,新旧两套系统急需对权力-秩序体系进行重新诠释或建构,作为秩序建构的工具——"名"的问题就此提出。"名"可用来表征春秋中期以降的社会危机,对"名"问题的回应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诸子的"哲学突破"。从"无名"到"常名"揭示了《老子》对"道"的建构过程,即反对本质是"以智治国"的礼、法符号系统,并经由"无知"开启形上之"道"的建构。《老子》继承了"名"的秩序意义和"德"的话语,使"名"突破了作为权力符号的限制而成为一种普遍秩序,并将"德"的价值意味赋予"道",使之成为价值本体。至此,《老子》将西周以来"天命有德"的思想收束于"道",完成了对前"轴心时代"思想的继承式突破。

污泥干化焚烧技术研究及应用 下载:60 浏览:282

张天琦1 杨宏伟1 袁琦1 周尤超2 《装备技术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污泥处理一直是环保领域的重要课题,焚烧是污泥处理的最终途径。阐述了污泥间接干化设备和主要焚烧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干化机和焚烧炉的应用现状,同时介绍了现有的污泥干化焚烧一体化工艺流程及成功案例。

论道德偶然性 下载:68 浏览:406

庞俊来1,2 《哲学研究进展》 2020年1期

摘要:
道德是偶然的吗?道德偶然性理论何以可能?回答它们需要回应"道德的偶然性""道德内偶然性"与"道德间偶然性"三个基本问题。"道德的偶然性"通过对道德与偶然性关系的历史梳理,呈现人类道德认识中的偶然性谱系,揭示道德偶然性世界观的出场;"道德内偶然性",在道德偶然性世界观中,阐释道德偶在、道德偶性与道德偶然的道德哲学范畴,探究道德偶然性理论话语体系;"道德间偶然性",说明道德成为偶然之后,个体的道德行动与社会的伦理准则如何可能,回答道德偶然性的实践问题。道德偶然性理论将为后现代语境中的道德认知、道德行动与道德治理敞开全新的理论视域。

疏水表面的冷凝传热实验研究进展 下载:14 浏览:325

江志杰1,2 顾聪1 孟昊飞1,2 王文楷1 张程宾1 《装备技术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冷凝传热作为一种高效相变传热方式,在化工、机械、制冷、发电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冷凝表面做疏水改性处理后可使材料表面实现珠状凝结,能有效提高其传热能力。综述了疏水表面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制备方法,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疏水表面珠状冷凝的多相流动和换热特性,最后总结了疏水表面冷凝传热特点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