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论后五四视域下的方东美 下载:23 浏览:229

闫淳纯 《历史教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学界对方东美是否属于现代新儒家曾有争论。根据他思想发展不同阶段,应分为30年代的前期方东美与60年代的后期方东美,其中只有后者才属于港台新儒家。30年代前期,方东美的思想是审美主义与古典主义的综合,审美主义是出于反对伦理中心主义,是对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古典主义是出于反对工具理性,是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抗。30年代的方东美是一个后五四的五四反思者。前期方东美主张向外的文化进步和诸文明的调和互补,后期方东美主张向内的人格超升和中国文化的本位凸显,这是方东美哲学的内在冲突。

钱玄同的思想革命论对章太炎“黜经为史”观的发展 下载:55 浏览:429

王小惠 《中国文学》 2020年9期

摘要:
钱玄同承接清末章太炎"黜经为史"的思路,以历史进化的眼光认识孔子、孔学,批判了康有为等发起的孔教运动。同时他将章氏的"黜经为史"转化为"黜经为史料"。从"史"降为"史料","六经"的纲领地位不复存在。这些成为"史料"的"六经"被钱玄同按不同性质,归属于文史哲等学科,终使经学"土崩瓦解"。钱玄同对"六经"的定义,从内部瓦解孔学,让旧道德、旧伦理丧失立足之基,促进了五四思想革命的生长,可在学术史上的意义还值得商榷。

“后五四”时期的青年与导师关系——以1920年代高长虹与鲁迅的争论为线索 下载:57 浏览:362

张学谦 《中国文学》 2020年4期

摘要:
本文以高长虹与鲁迅之间在1920年代的争论为线索,以两者在争论前后的心态变化以及争论后的差异性的反思情况为视角,探究在1920年代知识青年与青年导师之间由"你的就是我的"到"打杀"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不仅促使鲁迅重新审视了新文化运动后形成的知识青年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其促使一批知识青年完全重构了自己的思想意识、社会身份以及自己的人生道路。

新知识与旧传统的断续:章太炎与五四的一代 下载:85 浏览:410

陈学然 《历史教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章太炎与五四之间的关系既密切又多有对立。五四前后冒起的一代人虽曾深受太炎影响,但他们因应世变而亟欲摆脱太炎学术的影响,以新知识取代旧传统,透过怀疑古史、废弃汉字、重估一切价值企图实现"再造文明"之梦。本文以章太炎与五四那代人如鲁迅、钱玄同、胡适、顾颉刚及傅斯年的学思互动,观察他们如何审视和评价对方。在这过程中,可看见他们彼此间或断或续的学思关系,显示大家在同一的改造国家、社会目标下,于文化意识或学术方法上尽管有差异,但到国家危在旦夕时,学术畛域又不是那么壁垒分明。同时,本文亦将说明,在太炎逝世80年而五四迈向100年之际,太炎在清末民初形成的一些学术主张,不但未为五四那代人突破,直至今天仍有其前瞻性。

制造“新青年”:“五四”前后的郑振铎 下载:64 浏览:402

邱雪松 《中国文学》 2019年6期

摘要:
"新青年"登上舞台既是时代的产物,亦是个体从知识体系到心理结构巨变的结果。本文通过郑振铎讨论作为个体的"新青年"形成的内外动因。郑振铎北京求学之初,仅是一名嗜读古籍的普通学生。在目睹"五四运动"后,他的思想与行为发生了巨大变化。同年11月他受北京基督教青年会之邀,与朋友一道创办《新社会》,宣传基督教色彩的社会服务思想。以1920年8月创办的《人道》为起点,郑振铎开始寻求"社会问题唯心的解决",个人重心转向了文化批评与文学译介,成长为学生翘楚。在积累了足够人脉与资本后,1921年,郑振铎奔走倡导成立了文学研究会,并当选为书记干事,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实现了由"五四"前的"少年"向社会"提灯人"的角色转变。

路翎对“五四”文学的坚持与深化 下载:63 浏览:495

许诺 《文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作为在1940年代登上中国文坛的作家,路翎的创作在与"五四"文学的互文性关系中更能揭示其独特之处:一方面,路翎虔诚而坚定地沿着"五四"现实主义的文学方向前行,并在战争语境中反思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新文学的几个重要问题;另一方面,他将"五四"文学对"人"的关注带入他对1940年代人民解放道路和历史主体的追寻与建构之中,并在创作中不遗余力地予以回应。路翎对"五四"文学的坚持与深化,与他的精神导师胡风有直接关系,也同时体现了1940年代中国新生代作家对"文学向何处去"的思考与实践。

文化取向与“五四”新文学译者“直译”主张的形成 下载:49 浏览:345

陶磊 《文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晚清至"五四"时期经历了中国翻译史上的文学翻译高潮,翻译手法大体经历了意译为主到直译为主的变化。以思想史的视角观察,这一变化主要由两方面促成:首先,新文学译者对中西文化的价值判断,形成了一套西优中劣、二元对立的论述模式。其次,新文学译者显示出一种"文化整体意识",即认为文化作为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两种对立的文化无法兼容。基于"西"优"中"劣和文化整体不可拆分的判断,新文学译者显示出全面西化的文化取向;反映到翻译上,就是注重与原文对等的"直译"。将"直译"树立为翻译基本规范的同时,新文学译者还使用"意译"来指称严复、林纾等晚清译者调和中西的翻译,并在"直译"和"意译"之间也建构了具有伦理色彩的价值对立。

陈铨《恋爱之冲突》对思想启蒙的自我反省 下载:46 浏览:341

梁建先 《文学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新文学刚刚过去的第一个十年,陈铨的小说《恋爱之冲突》,通过充满逻辑悖论的情节设置、主张自由婚恋的艺术表现,以其尖锐而直白的语言文字,表现出了对"自由恋爱"质疑和否定的鲜明态度,由此引发对五四思想启蒙的沉重反思。文本展现与时代潮流相悖的思想风貌,是陈铨作为深受西方人文精神洗礼的现代知识分子,面对"西方"与"传统"的深刻认识和自觉反省。

朝鲜镜鉴与五四中国——现代东亚视角中的《牧羊哀话》 下载:57 浏览:429

韩琛 《文学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作为一个中国作者在日本书写的朝鲜故事,郭沫若创作于1919年的小说《牧羊哀话》,以文学形式勾勒出20世纪初期的东亚地缘政治状况,再现了"一战"后世界秩序重构引发的中国国家危机。以朝鲜为媒介,《牧羊哀话》的儒教中华想象反映了五四中国的传统面向,显示出儒教复兴运动在现代中国的持续存在,其目的是凝聚中国认同、再造中国意识,从而在时间轴线上建构起一个继往开来的永恒中国。实际上,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追求现代与传统复兴构成了五四中国的二重性格,并统摄于感时忧国、复兴家邦的中华民族主义话语之中。

20世纪初海派京剧中的外国戏与“五四”精神 下载:71 浏览:389

倪君 《当代艺术》 2020年6期

摘要:
20世纪初海派京剧中的外国戏是商业都市的产物,反映了商业背景下市民大众的审美趋向。这些蕴含着现实关怀精神的外国戏具有强烈的现代性诉求,不仅作为一种娱乐文化,还代表着一种酝酿"五四"精神的文化形式。外国戏作为一种新文化形式,所酝酿的"五四"精神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个体层面,对个体启蒙与解放的追求;二是在国家层面,对民族独立与强大的争取;三是在戏剧层面,对现代性的自觉追求。外国戏在这三方面的变革创新,既为上海民众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一种新的娱乐样式、开辟了一个新维度,又为中国现代性进程提供了必要的传播媒介,成为中国旧文化向新文化转变中、量变走向质变的一股重要力量。20世纪初海派京剧中的外国戏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对当下的文艺建设亦深具启示和借鉴意义。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学设计(附评课) 下载:67 浏览:405

武馨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18年11期

摘要:
<正>一、课标要求: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教学活动建议:观看《开天辟地》《建党伟业》等影片,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属于冀人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展开》,本课主要介绍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的爆发,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

小组合作学习对经典素读的良性影响 下载:48 浏览:459

李玉洁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正>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素读是日本人对我国古代私塾教学方式的定义,不追求投入理解,只是将传统经典反复诵读,烂熟于心,从而达到夯实文化根基的目的。近年来,西岗区积极落实小班化课堂的前提下推广传统文化进校园,广泛开展了经典素读活动。相对于几百年前的传统的私塾式教育,小班化理念下的合作学习对经典素读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于弘扬红色文化对当前统一战线工作的几点建议 下载:90 浏览:960

王子君 《哲学研究进展》 2024年3期

摘要:
红色是中华民族的底色,红色文化则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价值核心和精神主体。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若能很好地加以开发利用,将会使其在统一战线思想宣传工作更大限度地发挥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积极作用,从而聚人心、成合力,实现最广泛的团结。

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以《五四运动》一课为例 下载:151 浏览:1778

​江璇 《历史研究进展》 2022年2期

摘要:
历史核心素养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为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所应具备的必要品格和应掌握的关键能力。那么,如何将历史核心素养融入初中历史课堂?本文以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五四运动》一课为例,认为可以通过导学设疑、情境体验、问题探究和观照现实等教学策略,将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到课堂。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