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古风非古——古风歌曲的音乐分析与文化研究 下载:26 浏览:301

朱逸非 孟庆丰 徐安诺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近年来网络古风文化欣欣向荣,许多人赞许其为传统音乐的复兴;同时,也有人提出了"古风非古"的质疑。那么,古风歌曲与传统音乐究竟有怎样的关系?本文聚焦于古风歌曲的音乐本体及其相关音乐文化现象,运用音乐学分析、文化研究、调查问卷与访谈等方法,通过对古风歌曲概念的梳理与厘定,对古风歌曲类型的划分以及音乐形态分析,探讨古风歌曲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否存在关联,并进一步阐释古风歌曲被青少年群体视为传统文化的深层内因。

论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中国大陆摇滚乐演唱 下载:97 浏览:496

王韡1,2 《中国音乐学报》 2018年12期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中期,崔健创作并演唱的歌曲《一无所有》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大陆摇滚乐的诞生。大陆摇滚乐的诞生是社会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充分突显出当时社会亚文化的文化表征。歌曲《一无所有》属于中西融合的创作方式,崔健的呼喊式演唱也体现了摇滚乐的表现特点。另外,摇滚乐的出现与广泛传播,引起了社会很大反响。

当今中国音乐文化特征——一种交织共融呈动态的音乐文化多元景观(一) 下载:90 浏览:495

李韶 《中国音乐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本文论述宏观视野下的当今中国音乐文化多元景观,包括我国当今音乐文化的历史背景、存在现状、发展态势,将我国当今的音乐文化归置于斯洛宾音乐文化三分模式的理论框架内,在空间维度论述音乐文化景观的交织共融多元特征,在时间维度论述音乐文化景观随时间进行和其他景观的联通与互动而呈现的流动景观特征(动态)。

祛魅与超越:当代青年亚文化的融合发展 下载:57 浏览:397

罗红杰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新时代,青年亚文化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多元趋势,也衍生出多样的文化样态。粉丝文化、恶搞文化、御宅文化、佛系文化等新兴的文化样态隐喻着当代青年群体身份焦虑、理性袪魅、价值虚无的精神之域,也折射出承续性阶级固化、技术性时空重组、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症候。当代青年亚文化正发生着风格改写、空间扩展、意义模糊、归途嬗变的转向与重构。对于此,人们应摈弃冲突对抗的立场,以包容的心态、差异的视角,采用协商治理的思维模式和关系本位的治疗范式对待青年亚文化,以期探求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融合发展之道。

“锦鲤祈愿”:一种网络青年亚文化的社会学解读 下载:74 浏览:145

萧子扬 《当代艺术》 2019年10期

摘要:
"锦鲤祈愿"是一种新兴的网络青年亚文化,它是指当代青年在网络上广泛传播有关"锦鲤"的图片、文字等以期好运降临的行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传统和现代碰撞的结果,既传承了中国鱼文化的核心内容,又在网络时代呈现出新的特点,揭示了新时期中国网络青年社会心态和精神思想的变迁。因此,阐释"锦鲤祈愿"的内在逻辑和现实诉求有助于洞察青年文化和社会心态,从而促使我国当代青年形成健康的价值观。

日本对东南亚的联通政策构想及战略运作 下载:61 浏览:397

杨达1,2,3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以宏观、微观层面联通来拉拢东南亚国家并助力自身发展为目标,日本二战以来对东南亚实施联通政策,并进行了两个阶段的战略运作:二战后到21世纪初,依次侧重于经济、政治、制度和平衡类型实施联通战略;从21世纪初开始,着眼走廊联通战略,并凸显其中环境保护的"绿色"属性。走廊联通战略包括陆地和海洋,前者主要针对中南半岛的东西、南部经济走廊,后者主要涉及马来群岛的"东盟经济走廊"。同时,日本特别融"绿色"理念于"陆地走廊"联通,并通过依托日本企业、输出国内治理模式、设立环境关联中心等落实战略运作。针对日本战略运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需做好如下应对:找准"一带一路"与东盟地区相关走廊的联通机遇、深化"一带一路"的联通机制效应、落实"一带一路"多元联通的具体实践。

新媒体环境下青年亚文化现象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下载:190 浏览:2128

戎晶晶 《信号处理与图像分析》 2023年1期

摘要:
新时期媒体环境的形成,为青年亚文化的产生和流行提供了必要的社会环境。这些亚文化在满足青年多元需求的同时,也对青年群体的认知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因此,只有对青年亚文化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选择恰当的方式对青年亚文化进行引导,才能从最大程度上发挥亚文化的积极作用,为高校教育提供方向指导。本文主要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青年亚文化现象,并对后续亚文化的发展展开讨论。

网络亚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 下载:73 浏览:752

张奕雯 《中国教育探索》 2024年10期

摘要: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进步和传播模式的深刻变革,网络亚文化已经成为网络世界中一个异常活跃的文化现象。其可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方面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阻碍。基于此,高校应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形成引领力;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综合素质;推进第二课堂建设,创新社会实践活动。

新媒体环境下青年亚文化现象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下载:227 浏览:2376

戎晶晶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1期

摘要:
新时期媒体环境的形成,为青年亚文化的产生和流行提供了必要的社会环境。这些亚文化在满足青年多元需求的同时,也对青年群体的认知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因此,只有对青年亚文化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选择恰当的方式对青年亚文化进行引导,才能从最大程度上发挥亚文化的积极作用,为高校教育提供方向指导。本文主要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青年亚文化现象,并对后续亚文化的发展展开讨论。

新媒体环境下青年亚文化现象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下载:194 浏览:2138

周小帆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2年10期

摘要:
如今以青年人为主的亚文化在新媒体时代中不断发展,亚文化作为对主流文化的抵抗,其影响力具有一定的带动性,其中的青年具有一定的反叛精神。在现代信息交流方便快捷的背景下,亚文化的传播速度与对青年人的影响不容忽视。青年人在对主流文化的反抗中开拓了自己的文化领域,亚文化的发展力与传播力是越来越多青年人活跃的象征。亚文化是与主流文化不同的“圈”,而亚文化其中又含有不同的“圈”。本文将就在新媒体环境下青年亚文化现象所反映出的社会心理学进行初步分析。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