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甲基丙二酸尿症生化 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 下载:24 浏览:252

韩连书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11期

摘要:
甲基丙二酸尿症(MMA)是中国最常见的有机酸血症,其生化诊断指标为血丙酰肉碱、丙酰肉碱与乙酰肉碱比值、尿甲基丙二酸及甲基枸橼酸水平增高,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合并型MMA)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已知导致MMA的基因突变主要包括MUT、MMAA、MMAB、MMACHC、MMADHC、LMRD1、HCFC1、MCEE、SUCLG1、SUCLG2及ABCD4,检测到致病变异具有诊断价值。MMA产前诊断主要通过孕妇羊水细胞或胎盘绒毛膜细胞基因突变检测。如果胎儿为MMA,母亲羊水丙酰肉碱与乙酰肉碱比值增高、甲基丙二酸及甲基枸橼酸增高,可以作为此病产前诊断的辅助方法。羊水总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可作为合并型MMA的产前诊断方法。

浅谈牧场关注产前健康对产后高峰奶量的影响 下载:12 浏览:433

魏勇1,2 王德志3 何宏2 杨一鸣2 齐亚银4 《当代畜牧兽医》 2019年2期

摘要:
本文在北疆牧场通过对比产后高峰奶量,阐述产前饲喂优质燕麦草与霉变麦秸前后差异,旨在为北疆牧场能更关注产前健康,重视霉变粗饲料对产后奶量的影响、加强日粮制作水平减少挑食,从技术角度突破产前营养瓶颈、提高产后高峰奶量。

产前护理门诊对孕产妇孕产期健康认知及行为依从性影响 下载:69 浏览:403

梁进锦 许秀兰 朱彩霞 何凤喜 《医学研究前沿》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评价产前护理门诊在孕产妇中的应用价值,探究其对孕产妇孕产期健康认知与行为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7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建立档案的孕产妇1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孕产妇分为对照组75例与观察组75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产前护理门诊,对比两组孕产妇健康认知情况及行为依从性。结果:护理前,两组孕产妇健康认知度及认知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孕产妇健康认知度及认知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者孕产妇行为总依从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护理门诊对孕产妇孕产期健康认知有显著提升作用,且能够影响孕产妇相关行为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我国农作物绿色食品的生产瓶颈和生产前景 下载:36 浏览:534

王欢 李敬 郭春英 《农业研究进展》 2020年1期

摘要:
生产农作物绿色食品是农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世界范围都要引起重视的普遍课题,我国更需迫切重视。使用一般的无公害杀虫剂是不能生产出绿色食品的,而目前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还不成熟,现在可用于绿色食品生产的高效无毒的杀虫剂在我国已首先研究出来了,当前缺少的仅是农产品市场完备的农药残留检测机制,解决这个瓶颈问题可给绿色食品创造存在的空间,从而实现农业绿色产业大发展,这一天的到来已为期不远。

两种破膜方式结合导乐陪伴分娩对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下载:75 浏览:403

曾碧兰 刘丽群 曾新梅 邹秀香 《中国护理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探讨两种破膜方式结合导乐陪伴分娩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接收的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人工破膜结合导乐陪伴分娩,观察组采取自然破膜结合导乐陪伴分娩。比较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情况及新生儿产瘤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第一、二与三产程及产后2 h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 <0. 05);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羊水污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新生儿产瘤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 <0. 05)。结论在导乐陪伴分娩基础上于产程进入活跃期实施人工破膜未对产程产生影响,却提高剖宫产率,增加新生儿产瘤发生风险。故不建议在正常产程活跃期实施人工破膜。

81例强直性肌病的临床、病理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下载:86 浏览:491

​沈宏1 锐靳2 陶然3 孟雁欣2 赵哲2 邴琪1 胡静3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探讨强直性肌病的临床、病理和分子生物学特点,为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肌肉病科自200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1例强直性肌病患者的临床、骨骼肌活检病理特点,以及其中55例患者经分子生物学方法明确的致病基因。结果 (1)81例患者中强直性肌营养不良(DM)47例,非萎缩性肌强直(NDM)34例。(2)DM患者切片病理染色中多见特征性的中心核、核聚集和肌浆块,伴纤维变性、坏死;NDM缺乏特征性病理改变。(3)基因分析患者中DM1型患者32例,DM2型患者3例;先天性肌强直(MC)9例,先天性副肌强直(PC)5例,6例未能明确分型。共发现7个CLCN-1新发致病突变位点和3个SCN4A新发致病突变位点。结论 (1)强直性肌病是一组复杂的单基因遗传病,肌强直为共同特征性表现,可出现多系统受累;(2)骨骼肌活检病理分析是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基因分析是其诊断和分型诊断的金标准。

91例同型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产前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下载:87 浏览:507

余夏1 石明芳1 王双杰2 周元圆1 梁秀云1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回顾分析91例同型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基因携带者的产前基因检测结果,以提供有效的遗传咨询。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常规产前检查或优生遗传咨询的孕妇及其配偶,确诊受检夫妻双方均为α-地贫基因携带者74对,均为β-地贫基因携带者13对,一方为复合α-、β-地贫基因携带者4对。抽取羊水样本,并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跨越断裂位点聚合酶链反应(Gap-PCR)和聚合酶链反应反向斑点杂交(PCR-RDB)对羊水样本进行缺失型和突变型检测,并同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在74对α-地贫基因携带者夫妻中--SEA/αα的比例最高(36.5%),其次为--SEA/--SEA(14.9%)、-α3.7/αα(9.5%)、αWSα/αα(6.8%)。13对β-地贫基因携带者夫妻中杂合子突变占61.5%,双重杂合子突变占23.1%,纯合子突变占7.7%。4对复合α-、β-地贫基因携带者夫妻中均检出复合α-、β-地贫基因型胎儿。15例重型地贫胎儿均进行了引产。结论对地贫高发地区育龄夫妻进行孕前地贫筛查和产前地贫基因检测是防止重症地贫患儿出生的关键。

两种破膜方式结合导乐陪伴分娩对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下载:21 浏览:165

曾碧兰 刘丽群 曾新梅 邹秀香 《临床医学杂志》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两种破膜方式结合导乐陪伴分娩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接收的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人工破膜结合导乐陪伴分娩,观察组采取自然破膜结合导乐陪伴分娩。比较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情况及新生儿产瘤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第一、二与三产程及产后2 h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 <0. 05);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羊水污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新生儿产瘤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 <0. 05)。结论在导乐陪伴分娩基础上于产程进入活跃期实施人工破膜未对产程产生影响,却提高剖宫产率,增加新生儿产瘤发生风险。故不建议在正常产程活跃期实施人工破膜。

胎儿超声心动图应用于高危妊娠产前筛查中的价值与作用 下载:146 浏览:1340

撖晓英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7期

摘要:
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应用于高危妊娠产前筛查中的价值与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收的高危妊娠产妇258例为观察组,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9.52±3.58)岁。再选择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收的无高危妊娠症状的产妇258例为对照组,年龄:23~37岁(30.11±3.72)岁。对比两组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并对此进行观察、分析;同时对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进行详细观察。结果:观察组诊断分析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具体检查结果,包括室间隔缺损22例、肺动脉狭窄15例、法洛四联征7例、单心房单心室8例、三尖瓣闭锁6例、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11例、房室间隔缺损5例。具体见表2。12例左室腔内强回声,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存在单发回声结构,其部位在胎儿左心腔内,呈条索状强回声,其大小范围为2~4mm;2例三尖瓣轻度反流,产后检查结果提示无异常;1例心包积液,产前随访显示消失。
结论:针对高危妊娠孕妇产前筛查过程中,胎儿超声心动图可行性较高,可有效观察胎儿心脏情况,利于降低生育风险,达到优生优育,临床应用推广价值较高。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肾脏发育异常临床效果观察 下载:61 浏览:847

马云 《诊断医学》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对胎儿肾脏发育异常诊断中产前超声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疑似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产前超声检查,与分娩后随访、引产结果进行对比,计算产前超声对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的诊断符合率、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度。同时观察、分析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产前超声对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的诊断符合率、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度分别为99.17%、99.12%、100.00%,与分娩后随访、引产结果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产前超声诊断出多囊肾70例,超声图像显示全肾区或者部分肾区囊状物。多发性囊肿21例,超声图像中可以观察到边界清晰的囊性包块,形态规则,内部有肾实质回声,无血流信号。肾脏缺如21例,均为单侧肾缺如,超声图像显示为一侧肾不显示,发育正常的肾呈代偿性增大。结论:产前超声在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的诊断中应用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可以准确诊断、鉴别,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血红蛋白电泳结合血常规检验筛查产前地中海贫血的诊断价值研究 下载:156 浏览:1683

周利娟 《国际检验医学》 2023年8期

摘要:
研究分析筛查产前地中海贫血采取血红蛋白电泳结合血常规检验对该病诊断作用。方法:疑似产前地中海贫血孕妇43例,就诊时间2022年10月至2023年12月,对孕妇实施血红蛋白电泳、血常规检验,诊断作用分析。结果:产前地中海贫血检出率,联合检验具备较高检出率(P<0.05),诊断效能,联合检验相比单一检验有更为良好的诊断效能(P<0.05)。结论:筛查产前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电泳结合血常规检验,对于产前地中海贫血具备诊断效能。

浅谈妇产科的常规护理 下载:147 浏览:1926

吴美华 《国际护理学》 2022年7期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临产前乳房护理中的孕期正常妊娠待产期护理、妊娠前期剧吐妊娠的乳房护理方法和妊娠胎膜异常早穿破妊娠的乳房护理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同时重点对临床产后康复护理技术中采用的各种产后康复标准的护理原则及其用于哺乳期孕产妇的日常乳房康复护理方式进行开展了理论探讨,为哺乳期妇产科及护理行业人员进一步提供技术借鉴信息和技术参考。

实施孕期保健护理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下载:191 浏览:2347

卫秀 《护理研究杂志》 2021年11期

摘要:
目的:分析孕期保健护理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100例医院产科收治产前检查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孕妇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孕妇采取孕期保健护理。比较两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P<0.05)。结论:孕期保健护理能够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在孕妇产前保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分析超声诊断在出生缺陷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下载:214 浏览:2726

申海芳 《诊断医学》 2023年12期

摘要:
目的:在产妇进行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中,采取超声诊断的检查方式,观察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我院自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入住的新生儿有出生缺陷的产妇患者中,选择120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对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采取超声诊断,以产妇分娩或引产后的结果为标准,观察患者在产前不同时期的检出率。结果:符合结果的病例有112例,占总体的93.33%。其中在怀孕第18周之前的检出率为17.50;第18周至第24周进行检查的检出率为48.33%;怀孕第32周以上进行检查的检出率为6.67%。且患者年龄在35岁以上的,胎儿出现缺陷的概率为69.17%;而年龄在35岁以下的,胎儿出现缺陷的概率为30.83%。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用超声诊断对产妇进行产前的出生缺陷检查十分有效,能够检查出大部分的出生缺陷胎儿,有助于患者及时发现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值得推广。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产前诊断胎盘血管前置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288 浏览:2381

张燕芬 《诊断医学》 2023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产前诊断胎盘血管前置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资料选择本院于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的孕产妇12762例,经妊娠结局明确胎盘血管前置发生共20例,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及漏诊情况。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出胎盘血管前置准确率为90.00%,漏诊率为10.00%,与妊娠确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孕产妇中合并帆状胎盘12例,合并副胎盘6例,合并多叶胎盘2例。彩超特征为宫颈矢状切面图像显示伴随条状血管跨越宫颈内口上方,血管搏动频率与胎儿心率一致,胎盘脐带入口在胎盘边缘,可观察到脐带血管跨越或接近宫颈口。结论:产前加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可实现对胎盘血管前置的尽早检出,可明确宫内胎盘血管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但该方法仍存在漏诊,需注重定期检查,研究价值较高。

产前定量超声诊断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价值研究 下载:286 浏览:2736

赵炜娟 《诊断医学》 2023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产前定量超声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检查中所发挥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8月~2019年3月产科检查确诊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43例设定为研究组,并同期选择产前正常的胎儿43例设定为对照组,采用产前定量超声检查测量胎儿的足长、足宽和足长/足宽比值指标差异。结果:研究组患儿足长、足长/足宽数据小与对照组,足宽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足长与足宽与正常胎儿相比具有明显差异,通过产前定量超声检查足长和足宽可诊断先天性马蹄内翻,具有非常高的超声检查价值。

胎儿静脉导管异常的产前超声诊断 下载:267 浏览:2903

赵炜娟 《诊断医学》 2023年2期

摘要:
目的:研究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异常的声像图特点,分析产前超声的临床检查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6月确诊为胎儿静脉导管异常(缺失或行走异常)11例进行研究分析,分析产前超声图像特点和临床诊断价值。结果:产前超声检查结果提示8例诊断为胎儿静脉导管缺失;3例诊断为胎儿静脉导管走行异常,其中2例汇入肝静脉,1例汇入冠状静脉窦。结论:采用产前超声检查可诊断胎儿静脉导管异常,根据其畸形严重程度和染色体等相关检查可评估胎儿预后,保证胎儿的健康发育。

超声产前筛查在出生缺陷产前诊断中的价值 下载:283 浏览:2714

方圆 《诊断医学》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探究超声产前筛查在出生缺陷产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引产或者分娩的126例出生缺陷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产妇全部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且全部接受超声产气筛查,对超声产前筛查的诊断符合率、孕周不同的出生缺陷检出率及不同年龄产妇出生缺陷发生率。结果:126例先天缺陷新生儿中,超声产前筛查检出120例,漏诊6例,超声产前筛诊断符合率95.2%,其中孕周32周以上检出率最低2.5%,19周到24周检出率最高59.1%;35岁以下产妇超声产前筛查出生缺陷率90%明显高于35岁以下产妇超声产前筛查出生缺陷率30.0%。结论:产妇接受超声产前筛查,可较早发现新生儿出生前缺陷,但是存在漏诊问题,临床上应当加紧对该筛查技术的研究,以便进一步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准确率。

产前超声监测对双胎妊娠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选择的影响分析 下载:288 浏览:2914

柳柳 《诊断医学》 2022年12期

摘要:
目的:评估产前超声监测,对双胎妊娠并发症诊断、治疗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75例双胎妊娠并发症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孕妇均接受产前超声监测,重点分析孕妇绒毛膜性检查结果、不同绒毛膜性下胎儿并发症、胎儿丢失情况。结果:绒毛膜性中的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DCDA、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MCDA、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MCMA检出率分别为:49.33%、44%、6.67%。绒毛膜性中DCDA并发症发生率、胎儿丢失率均为5.41;MCDA并发症发生率、胎儿丢失率分别为:21.21%、27.27%;MCMA并发症发生率及胎儿丢失率分别为:80%、20%。结论:超前超声监测在双胎妊娠并发症中应用,对于诊断、治疗的选择影响较大,并且可明确孕妇绒毛膜性、胎儿丢失情况,值得予以应用和推广。

产前超声检查诊断前置胎盘植入的临床疗效评价 下载:288 浏览:2707

董舒仪 《诊断医学》 2022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索产前超声检查诊断前置胎盘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疑似前置胎盘植入患者为本次实验对象,均实施产前超声检查,以产后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诊断价值(特异性、敏感性、误诊率、漏诊率),并对比胎盘植入和非植入的影像特征。结果:超声诊断敏感度为98.08%%,特异度为93.75%,漏诊率为1.92%,误诊率为6.25%。胎盘植入胎盘附着处子宫肌层厚度(1.58±0.36)mm、胎盘增厚度(5.86±1.25)mm薄于非胎盘植入(P<0.05),胎盘内部回声不均匀率(55.77%)、胎盘后部间隙全部消失率(92.31%)高于非胎盘植入(P<0.05)。结论:在诊断前置胎盘置入时,运用产前超声检查,可提高诊断正确率,及时发现异常之处,加以处理,以免产生严重后果。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