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高精度位移测量系统硬件在环仿真优化设计 下载:41 浏览:401

杨松1,2 张文涛1 熊显名1 王献英1 《中国仪器》 2020年7期

摘要:
设计了一种基于多核DSP的高精度位移测量系统硬件在环仿真平台。本平台拥有以下优点:数值计算板卡内嵌多核DSP计算核心;多个计算核心并行处理测量模型;一块板卡同时输出多组位置信息。本平台采用了多核DSP特有的共享内存机制,从而缩短了模型内部数据通讯时间,最终缩短了单次多组测量模型的运算时间。实验结果表明,本仿真平台模型计算精度达到0.431nm,整体单次运行时间为14.242us。经优化设计后的硬件在环仿真平台模型计算精度提高了0.359nm,系统运行时间缩短了17.110us,所以该平台具有更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复合土钉墙支护在花岗岩地区基坑加固的应用 下载:76 浏览:476

赵群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10期

摘要:
以温州市某项目基坑工程为背景,详细诠释了典型的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方案在花岗岩层地区的工程应用,同时分析研究此类地基事故的处理方案。花岗岩地区基坑在施工过程中部分区域由于多方因素产生了较大的变形和沉降,对变形产生的因素进行详尽分析,采用复合土钉墙加固处理方案可使基坑处于安全可控状态。加固基坑后监测结果表明,分析研究的思路正确、此加固方案可行。

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下载:84 浏览:496

刘喆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7期

摘要:
对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抗震问题进行研究,对于降低地铁结构在遭遇强震作用时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大型岩土工程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TS建立了地下3层车站结构的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分别采用反应位移法和动力时程分析法对车站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建模过程中考虑土体与地下车站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机理,得到了结构在真实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变化规律。研究得出结论:车站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在规范限值要求的范围内,结构抵抗侧向变形能力良好;车站结构中柱与顶底板连接节点处、侧墙与各层楼板相交处、结构顶底板与侧墙相交位置附近、顶底板边跨跨中等出现了较大内力响应,为抗震薄弱部位,需加强抗震措施以提高结构整体抗震能力。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抗震分析提供借鉴。

嘉盛大厦项目结构抗震设计 下载:84 浏览:475

谢杰文1 张小良2 《中国土木工程》 2018年7期

摘要:
嘉盛大厦结构高度175.2 m,属超B级高度高层建筑,采用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层设置于2层楼面。项目存在扭转不规则、楼板不连续、竖向构件不连续三项不规则,且高宽比为8.65。采用YJK及MIDAS BUILDING软件进行了小震弹性计算,并采用YJK、SAUSAGEH和ABAQUS软件进行了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由于剪力墙需严格控制厚度,故风荷载下的位移角较大,通过加厚关键处楼板、合理调整梁墙截面等措施,各项计算指标均显示结构是安全可靠的。此外,针对本项目超限情况,底部加强区采用了新型带螺栓连接的分离式双片钢板剪力墙,对钢板、钢筋、混凝土之间使用耳板加强连接,在保证结构刚度的前提下,有效减小结构自重,并具有施工快、抗震性能好的特点。

基坑支护位移对土压力的影响 下载:84 浏览:468

戴明恺 宿文姬 《中国土木工程》 2018年5期

摘要:
基坑支护设计中,准确计算土压力是保障基坑支护安全的前提。而经典朗肯极限土压力计算,其支护结构所对应的极限位移值往往较大,超过了基坑工程实际所允许的最大位移量,故而采用极限土压力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采用横向受荷载桩的P-y曲线进行推导,并假设支护结构的位移按倒三角形分布,得到简化的位移土压力计算方法。通过与工程实际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该计算方法能更准确的分析基坑支护土压力,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意义。

深圳某基坑变形监测应用技术分析 下载:84 浏览:474

赵庆强 《中国土木工程》 2018年5期

摘要:
结合深圳市某项目基坑特点及周边环境,制定了有针对性的监测方案,对桩体深层水平位移、周边沉降、支撑轴力等进行了跟踪监测。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基坑变化受土体蠕变、地下水位升降以及基坑边附加荷载等因素综合影响,监测信息为施工期间进行设计优化和合理组织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为施工开展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造价,提供有效决策依据,确保整个支护体系及周边建筑的安全。

基于UG对卧式聚丙烯储罐壁厚设计的校核 下载:50 浏览:330

邱伟平 姚吉飞 许淳建 《装备技术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基于卧式聚丙烯储罐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根据力学原理计算罐体厚度,核算许用应力,并调整其壁厚来满足设计要求。同时采用UG软件,根据静力学原理对罐体上各处的最大位移量进行数字化分析,再根据标准进行判定,结果说明了设计计算与UG分析的一致性,从而保证设备的机械强度和应用的安全性。

盘管机卷制金属螺旋盘管时进给辊位移参数的计算 下载:42 浏览:387

黄生庆 石艳 张聪华 《装备技术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通过对盘管机的工作原理和传动机构的运动轨迹进行分析计算,总结出盘管机在进行冷弯卷制金属螺旋盘管时进给辊快速进给至准确位置的位移计算公式,该公式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

煤层倾角对采煤工作面围岩力学效应的影响 下载:88 浏览:460

王杰 《中国能源进展》 2019年3期

摘要:
以庞庞塔煤矿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三种倾角煤层俯斜开采时工作面围岩的力学效应,发现倾角从0°增大到30°时,工作面煤体出现间隔式剪切破坏区,煤壁内移量降低12.5%,顶板下沉量增加114%;煤体水平应力峰值增大25%,垂直应力峰值增大16.7%。鉴于此,指出开采大倾角煤层应着重加强工作面前方5 m~10 m范围回采巷道的超前支护强度。

大型水轮发电机中性点接地装置对中性点位移电压的影响 下载:66 浏览:506

刘云平1,2 梁得亮1 罗永刚2 徐杨2 《中国电气工程》 2019年3期

摘要:
大型水轮发电机接地电容电流较大,为限制接地点故障电流,一般在中性点接地装置中引入感性电流以抵消部分容性电流。近年来,部分大型水轮发电机发生了明显的中性点位移现象,且在接入中性点接地装置后有放大趋势。本文对中性点接地装置补偿电流及参数设定、中性点位移电压的成因以及中性点接地装置对其影响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

基于EMD-ARIMA模型的边坡位移分析与预测 下载:12 浏览:152

王江荣 刘硕 靳存程 刘静芳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针对波动性大、规律性差且含噪声的高速公路边坡位移监测时间序列,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技术(EMD)和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相结合的预测算法,基本思想为"数据分解-数据预测-数据合成"。通过对重庆奉云高速公路247 d边坡位移监测数据的预测和分析,表明EMD-ARIMA具有较高的精度,好于单一ARIMA模型,可为工程建设及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指导。

张家口市某基坑边坡沉降及水平位移与数值模拟比较研究 下载:90 浏览:470

薛晓峰 刘晶磊 刘航 李凯 温孟瑶 《交叉科学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以利用全站仪及水准仪测量得到的基坑沉降量及水平位移为条件,利用ABAQUS软件建立在建场地基坑整体三维模型,分析地基沉降后基坑边坡变形情况,通过与现场实测的应力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采用ABAQUS软件分析开挖后基坑边坡变形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整体基坑稳定性分析及后续建设过程中的沉降隐患消除提供理论据.

基坑开挖对既有道路路基变形的影响分析 下载:64 浏览:348

樊金山1 程伟2 《交通技术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为了探究基坑开挖对邻近道路路基变形的影响,依托软土地区某典型基坑工程,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ABAQUS对此开挖工程进行建模,研究基坑开挖时的不同开挖深度和不同支护系统对路基变形的影响,并对比不同工况下路基表面的沉降量和水平位移值。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路基顶面竖向变形量和路基边坡水平变形量都随之增加;同一开挖深度、同一支护系统下路面的水平位移受与基坑水平距离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减少每次开挖的深度,避免对路基影响过大。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基坑开挖工程设计提供计算依据,推进基坑开挖对道路影响的研究。

基于金刚石色心自旋磁共振效应的微位移测量方法 下载:48 浏览:345

王磊1,2 郭浩1,2 陈宇雷1,2 伍大锦1,2 赵锐2 刘文耀1,2 李春明1,2 夏美晶1,2 赵彬彬1,2 朱强1,2 唐军1,2 刘俊1,2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基于压电陶瓷精密微位移系统的扫描探测技术是目前精密测量仪器进行微纳区域/结构性能测试的核心系统,但压电陶瓷材料存在迟滞、非线性问题,限制了对微位移分辨能力的提升.本文以金刚石氮空位色心为敏感单元,利用电子自旋效应对磁场强度的高分辨敏感机理,结合永磁体周围不同位置对应的磁场强度变化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金刚石氮空位色心电子自旋敏感机理的微位移检测方法.通过建立电子自旋效应与微位移的关联模型,搭建了相应的微位移测量系统.经实验验证,该系统对微位移测试的灵敏度为16.67 V/mm,检测分辨率达到60 nm,实现了对微位移的高分辨率测量.并通过理论分析,该系统的微位移测量分辨率可进一步提升至亚纳米级水平,为新型微位移测量技术提供了发展方向和研究思路.

多尺度模拟方法在材料位移损伤效应研究中的应用 下载:96 浏览:477

贺朝会 唐杜 李奎 《物理进展》 2018年7期

摘要:
介绍了材料位移损伤效应研究中的多尺度数值模拟方法,包括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和动力学蒙特卡罗方法,举例说明了3种方法的作用和模拟结果,指出了半导体材料位移损伤多尺度模拟研究中待研究的问题,为半导体材料的辐射效应研究提供参考。

携带荧光素酶基因肝癌细胞株的构建及在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中应用 下载:87 浏览:499

翟向明 雷川 梁芷冰 李红卫 杜红延 《生物技术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构建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人肝癌细胞株,建立可实时观察的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方法]构建含有萤光素酶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利用慢病毒三质粒系统磷酸钙共转染HEK 293T细胞,收集纯化病毒感染肝癌细胞SMMC7721,嘌呤霉素(puromycin)结合有限稀释法筛选稳定转导细胞株,将细胞原位注射裸鼠肝组织,建立原位肝癌动物模型。[结果]包装纯化的慢病毒悬液的滴度为8.4×106TU/m L,感染肝癌细胞后成功筛选到稳定表达的肝癌细胞株。利用该细胞株成功建立原位注射肝癌裸鼠模型,经活体荧光成像系统观察到肝癌细胞在活体动物体内的分布情况。[结论]荧光素酶肝癌细胞株的成功构建及利用该细胞株建立的原位移植瘤肝癌动物模型为肝癌的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一种基于PCB工艺的平面绝对式角位移传感器研究 下载:10 浏览:450

景欢1 汤其富1 王阳阳1,2 刘洋1 《传感器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文中研究的平面绝对式角位移传感器采用PCB工艺制造定子和转子。定子PCB包含正弦形平面激励线圈和环形感应线圈,转子PCB包含改变激励线圈和感应线圈耦合系数的铜箔阵列。传感器共有2个传感通道,2个通道的重复结构周期数相差为1,共同实现绝对角位移测量。文中对该传感器进行了有限元仿真,验证了其原理可行性。样机实验表明,在0°~360°范围内传感器的原始测量误差为-104.2″~28.8″。这种基于PCB工艺的平面绝对式角位移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厚度小的特点,非常适合机器人关节臂等对传感器体积要求苛刻的工作场合。

一种双边传感型电磁感应式直线位移传感器 下载:14 浏览:408

谷星莹 汤其富 彭东林 翁道纛 《传感器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由于现有直线位移传感器的动尺一般只在定尺一侧安装,所以传感器的测量性能不免受动尺与定尺间的间隙变化、平行度差等装配问题的影响。为了使传感器达到较高的测量性能,传感器的安装和运行轨迹往往需要满足苛刻的要求。针对该问题,文中开展了一种双边传感型电磁感应式直线位移传感器的研究。该传感器采用2个动尺实现了双边同时传感,以求减弱装配问题对传感器测量性能的影响。介绍了传感器的仿真实验和样机实验。仿真实验结果显示,双边传感型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质量明显优于单边传感型传感器。样机的实验结果显示,传感器在双边结构下的测量误差比单边结构下小40%。文中提出的双边传感结构不仅弥补了单边传感结构的不足,而且为直线位移传感器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基于高弹性聚合物全息传感器的位移响应特性研究 下载:12 浏览:431

焦新莹 王蕊 王保华 刘鸿鹏 《传感器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目前的光子学传感器很难对聚合物弹性形变与位移做出传感响应。为了改善光子传感器的缺陷,研制了基于高弹性聚合物的全息传感器,并对传感器在拉力作用下的微形变与相应的微位移传感响应进行了表征。获得了微位移与光栅衍射光谱间的定量线性关系。证实波长红移的主要诱因是全息光栅间距的增大。多次反复测试结果证实了全息位移传感器的可逆性。

半工字型的光纤光栅位移计设计及应用 下载:10 浏览:393

刘畅 张院生 马华 强小俊 《传感器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光纤光栅测量技术逐渐成为光纤通信和传感测量领域中最重要的器件之一。通过总结以往光纤传感器设计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半工字型的光纤光栅位移计,该光纤光栅位移计通过试验台位移测试,测试到的位移拉伸曲线较为稳定,且误差满足精度要求,仅0.05 mm;通过位移计拉伸称重测试,所测量的称重误差也满足要求,拟合系数达到了0.997。可见,所设计的位移计具有精度高、高稳定性、多功能用途等特性,可为光纤光栅传感设备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设计思路。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