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影响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分析 下载:88 浏览:491

蔡晓林 涂忠宇 倪荣 陆俊 王莉 闫萍 吴志伟 《诊断医学》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成功接受PCI手术治疗的160冠心病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支架内狭窄组(38例)和非狭窄组(122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经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干预对策。结果两组患者在吸烟、糖尿病、高血压、支架直径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糖尿病、高血压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架直径是支架内再狭窄的保护因素。结论吸烟、糖尿病、高血压是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架直径是其保护因素。

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治疗模式及依从性的研究概述 下载:97 浏览:517

田云1,2 郑艳3 黄玉兰4 邓平基5 《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1期

摘要:
冠心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在初级和二级预防中,采取相应的措施至关重要。常规治疗存在早期缺乏预防,治疗后缺乏干预等问题,而心脏康复可使患者体力和工作能力明显增强、有助于延缓和阻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心脏康复的临床重要性虽已得到多数国家认可,但患者依从性普遍偏低。为此,国内外学者对心脏康复的治疗模式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以提高患者依从性。本文就心脏康复的治疗模式及影响患者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期望为更多的冠心病患者从心脏康复中获益提供新的视角。

多样性护理改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糖水平和心功能状态的临床效果研究 下载:81 浏览:430

王佑 《医学研究前沿》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多样性护理改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糖水平和心功能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临床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给予多样性护理干预)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每组49例。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指标和心功能状态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率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样性护理能够改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升患者心功能状态,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具有推广意义。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下载:121 浏览:1504

王小红 高蕊滢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实施综合康复护理获得的效果。方法:分析对象是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不同的护理措施平均划分成常规组(常规护理)与综合组(综合康复护理),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结果:经护理后,综合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实施科学、全面的综合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意义。

心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中的进展 下载:112 浏览:1507

史芳 孙丹丹 任梦雅 赖斐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5期

摘要:
随着心脏康复在我国高速发展,心脏康复的出现,能积极改善患者预后、提高临床疗效。在心脏康复治疗期间心理评估和干预是不可少的,但是很多患者在康复期间出现依从性差,进而影响顺利康复。为此医护人员要加强对心理干预的认识,从而协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心脏康复治疗在心肌梗死后高危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复发率和再入院率上的作用 下载:118 浏览:1522

伊乐呼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2期

摘要:
心脏康复治疗是心肺康复治疗的主要形式,本文旨在探讨心脏康复治疗在心肌梗死后高危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复发率和再入院率上的作用,首先结合相关的实践案例展开探索,继而提出通过运动训练、心理干预和加强教育指导等综合干预措施,帮助心脏病患者提高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最后对心脏康复治疗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和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心脏康复治疗在心肌梗死后高危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早期集体心脏康复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 下载:58 浏览:962

郝恩刚 张桂中 王涛 马娜娜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集体心脏康复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接受的临床康复训练方法进行分组,接受早期集体心脏康复的患者纳入研究组(50例)接受常规个体康复干预的患者纳入参照组(50例),观察患者康复训练结果,分别记录患者心功能指标、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各项数据。结果 经数据统计,两组心功能指标、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各项数据对比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且以研究组具有优势性。结论 早期集体心脏康复的应用,有助于患者心功能水平改善,增强治疗依从性,缓解不良心理状态,并且可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提高患者满意度,应用效果理想,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心肺运动指导冠心病患者运动康复治疗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957

王丽裕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探析心肺运动指导下的运动康复治疗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纳入70例冠心病患者,均源自2023年1月-2023年12月区间本院收治,以随机单双号将入选患者分入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心肺运动指导下的运动康复治疗,比较两组心肺功能、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VEF、FVC、VE/VO2、6MWD评估结果均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测验所得CQQC问卷评分更高(P<0.05)。结论:相较常规康复治疗,心肺运动指导下的运动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提升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祛邪透毒化瘀复方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及作用 下载:58 浏览:690

余芝 周霖 黄伟 王兴波 周仕超 张红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祛邪透毒化瘀复方对冠心病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病例按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在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及14天均进行疗效评定及内皮细胞炎症因子IL-6、IL-8、IL-10、TNF-α、hs-CRP浓度检测,随访患者3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中医症状积分:中药治疗组症状积分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细胞因子:组间比较:中药治疗组IL-8、TNF-α、hs-CRP浓度随着时间延长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浓度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浓度两组之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组内比较:中药治疗组随着时间延长IL-10浓度增加(p<0.05),治疗组IL-10浓度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细胞因子随着时间延长浓度降低。3、中药治疗组随访3个月再发ACS患者低于对照组。结论:1、祛邪透毒化瘀复方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症状;2、祛邪透毒化瘀复方能够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中IL-6、IL-8、TNF-α、hs-CRP水平,使IL-10水平升高,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改善内皮细胞功能、防治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作用。

互联网+心脏康复护理冠心病患者的研究 下载:54 浏览:510

林凤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本文将针对互联网+心脏康复护理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开展分析阐述。方法: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作为实验时间,取该期间收治冠心病患者为纳入样本,共计人数80例,依据实验要求将所有患者分两组(借助奇偶数分组原理完成),分别行常规护理(对照组n=40)、互联网+心脏康复护理(观察组n=40),整理归纳不同干预后两组患者获得相关数据指标,分析比对结果变化。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生活质量数据、不良事件发生率数据皆优,P值均可见<0.05标准,说明有统计学价值。结论:互联网+心脏康复护理在冠心病患者康复中应用可明显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不良事件的预防、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纽曼系统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58 浏览:377

徐向静 徐文 《中国护理学报》 2019年5期

摘要:
探讨纽曼系统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纽曼系统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抑郁(SDS),焦虑(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不良行为、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应用纽曼系统模式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纽曼系统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80 浏览:381

徐向静 徐文 《临床医学杂志》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纽曼系统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纽曼系统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抑郁(SDS),焦虑(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不良行为、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应用纽曼系统模式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联合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在冠心病患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下载:79 浏览:457

晏彪 张思思 邓媛 陈华山 周万青 俞飞虎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分析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冠心病患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84例冠心病患者和非冠心病患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CIMT数据,由公式AIP=log[TG/HDL-C]计算出AIP数值,分析AIP和CIMT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相比于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患者AIP和CIMT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P和CIMT对冠心病的预测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心肌分层应变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功能 下载:39 浏览:463

彭玲耀1 朱江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心肌分层应变成像评估无心室壁收缩活动异常的可疑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心肌多层纵向应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心内科住院患者70例,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心室壁收缩活动异常,所有的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成两组,病例组39例,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 50%或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狭窄> 70%;对照组31例,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50%或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狭窄<70%。应用心肌分层应变成像测定上述病例的左心室心肌多层整体纵向应变(GLS),比较分析它们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取判断存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最佳截断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左心室各层GLS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ROC曲线显示判断存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时,心内膜GLS最佳截断值-22. 57%,敏感度82. 11%,特异度87. 13%;中层GLS最佳截断值-20. 01%,敏感度79. 48%,特异度80. 63%;外膜GLS最佳截断值-16. 78%,敏感度66. 74%,特异度90. 32%。结论存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心肌各层GLS均减低,心肌分层应变有助于识别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程度。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下载:232 浏览:3483

高洁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11期

摘要:
目的:分析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60例,将其进行分组对比观察(盲分法),其中3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命名为参照组,另外30例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命名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遵医行为、血压、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评分、遵医行为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2)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压低于参照组(P<0.05);(3)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4)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时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以及遵医行为,进而有利于降低患者血压水平以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患者对此护理模式满意度更高,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对冠心病患者远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下载:86 浏览:506

方仙 叶晓云 何显森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对冠心病患者远期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兰溪市人民医院诊断的冠心病患者174例,对其进行12个月的随访,根据随访期内MACE发生情况分为MACE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FGF21水平,使用Cox回归分析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预测效能。结果共发生MACE 62例,MACE组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高敏C反应蛋白(hs-CRP)、FGF2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045、3.828、9.859、11.610,P <0.05);高水平hs-CRP(HR=1.001,P <0.05)及高水平FGF21(HR=1.014,P <0.05)是MACE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FGF21、hs-CRP在最佳截点预测MACE事件发生的AUC分别为0.843及0.704,FGF21诊断敏感度高于hs-CRP。结论 FGF21对冠心病患者MACE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效能,最佳截点为286.72 ng/mL。

不同种族冠心病患者ABCA1基因R219K SNPs的分布及其相关性 下载:81 浏览:495

包美珍 袁托亚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种族(蒙古族与汉族)冠心病患者ABCA1基因R219K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布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53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疾病史及冠心病家族史等一般资料,以及相关生化检查指标,包括TC、TG、LDL-C、HDL-C等。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ABCA1基因R219K的各基因型。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基因多态性与种族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53例冠心病患者中蒙古族62例,汉族91例。两族冠心病患者一般资料中仅性别、BM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0、t=2.057,均P <0.05),ABCA1基因R219K多态性位点RR、RK、KK基因型和R、K等位基频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071、7.298,P <0.05/0.01)。在显性模型中,与汉族冠心病患者相比,蒙古族冠心病患者ABCA1基因R219K多态性位点RR基因型在校正其他因素前后均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校正前:OR=2.641,95%CI=1.340~5.201,P <0.01;校正后:OR=2.443,95%CI=1.172~5.093,P <0.05)。结论蒙古族人群和汉族人群中ABCA1基因R219K多态性位点RR、RK、KK基因型和R、K等位基因分布存在差异,蒙古族人群较汉族人群更易患冠心病。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重构的评估价值 下载:89 浏览:532

李静 朱芳 丁明岩 赵含 章矫妮 张慧慧 冀威 李颖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分析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重构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心脏彩色超声和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检测,观察两组对象左心室17节段心肌于圆周运动、径向运动和长轴运动内应变改变和心脏彩色超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期整体面积应变(global area strain,GAS)、左心室整体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lobal radial strain,GRS)、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左心室整体环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lobal circum ferential strain,GC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6~9.60,P <0.05);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 shortening,FS)、E/A低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diameter,LVDs)、A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12.05,P <0.05);观察组患者LVEF参数和整体心肌应变参数GAS、GCS及GLS呈负相关(r=-0.54~-0.70,P <0.05),和GRS为正相关(r=0.53,P <0.05)。结论临床冠心病患者左心室重构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有可重复追踪、方便、可靠、无痛苦及快捷等优势,且对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变的评价敏感性较高,节约了社会资源、缩短了患者就诊时间,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多元协同一体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研究 下载:193 浏览:1133

王鑫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7期

摘要:
目的:探究对于冠心病患者,多元协同一体化护理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2022.9-2023.9收治入院)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常规护理措施)和实验组(n=20,多元协同一体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冠心病患者的健康行为、生活质量、对护理人员总满意率和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变化。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II)评分基本一致,P>0.05,护理后其均有提升,但实验组升幅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显示,实验组总体依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总体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SAS和SDS评分两组对比实验组更低,P<0.05。结论:多元协同一体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增加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改善其生活质量和焦虑、抑郁情绪,提升其对护理人员的总满意率。

系统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 下载:123 浏览:1546

陈芬安 张青霞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目的:研究系统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158例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时间段为: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用随机排列的方法随机抽取79例作为护理组,剩下的则分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采用系统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八周后,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中生理健康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角色限制评分结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生理健康各方面的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角色限制评分均有所提高,且护理组的护理效果高于观察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冠心病患者采用系统心脏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理健康水平,具有推广价值。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