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稻麦轮作土壤养分利用和酶活性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79

李其胜 赵贺 汪志鹏 杨凯 李辉信 焦加国 《中国土壤》 2020年7期

摘要:
基于等量养分原则,设置全量化肥(CF)、60%化肥+商品有机肥(CFM)及60%化肥+蚯蚓粪有机肥(CFV)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CK),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稻麦周年产量、土壤理化性质、碳氮磷循环相关酶活性以及养分利用的影响。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较全量化肥处理(CF)相比,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处理(CFM和CFV)稻麦周年产量增幅为10.06%~19.39%;有机肥施用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增幅4.17%~25.73%;β-葡糖苷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等相关碳循环的酶活性也显著增加,增幅12.99%~60.90%。相比全量化肥处理(CF),有机肥替代处理(CFM和CFV)的水稻各部位养分含量和累积量显著增加,肥料贡献率,农学效率,以及氮肥和磷肥的偏生产力和利用率增幅为3.82%~66.67%。两种有机肥在改善土壤养分和养分利用效率的作用基本一致。总之,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能够保证作物产量,又可以提升土壤质量,提高土壤养分利用效率。

食管鳞癌中CD151、ERK1/2及血管生成拟态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下载:45 浏览:330

刘玉1 王子安2 《肿瘤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研究组织分化抗原151(CD151)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表达与血管生成拟态(V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存档石蜡包埋ESCC组织标本作为观察组和50例癌旁(≥5cm)正常食管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法检测ESCC中CD151及ERK1/2的表达,运用CD34/PAS双染检测食管癌中VM存在情况;并用Kaplan-Meier法分析VM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CD151(82%)、ERK1/2(75%)蛋白阳性表达率及VM存在率(2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36%、8%)(P均<0.05)。CD151蛋白表达与ESCC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ERK1/2蛋白表达与ESCC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ERK1/2在CD151阳性组的表达明显高于CD151阴性组,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451,P<0.001);CD151和ERK1/2表达均与VM存在呈正相关(r=0.299,P=0.002;r=0.318,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有VM组与无VM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3%和50.7%(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浸润深度、临床分期、VM存在是食管鳞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CD151、ERK1/2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及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通过VM的形成,影响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

俄苏时期“非哥萨克化”历史解读 下载:75 浏览:367

杨素梅 《历史教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哥萨克是俄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军事阶层,在400多年的发展中经历了阶层的分化、"哥萨克化"和"非哥萨克化"。17至19世纪的"哥萨克化"基于俄国政府对外殖民扩张的需要,其结果是哥萨克阶层不断壮大。到19世纪末基于多种因素开始出现"非哥萨克化"现象。20世纪初期以前"非哥萨克化"是一种客观必然的现象,但自1917年转化为一个主观强制性的大运动,最终导致哥萨克阶层不复存在。

汉字分化的三种内涵析论 下载:39 浏览:186

陈青 《国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本文从既有的研究中归纳出"汉字分化"的三种不同内涵,即沈兼士代表的"右文"孳乳的汉字分化,唐兰代表的形体衍生的汉字分化,和裘锡圭代表的职能分散的汉字分化。文章揭示了三者各自的历史来源和理论背景,阐述了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相关讨论有助于汉字分化概念的明晰化,为汉字分化的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甲金文中“反”“返”分化过程及相关诸字研究 下载:53 浏览:258

朱生玉 《国学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对汉字的分化过程的研究对于汉字断代、了解分化的具体原因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反—返"是一组分化字,其中"反"首见于晚期甲骨文和金文,西周至战国时期"反"的用法较为繁多,而"返"在商代晚期既已出现,但并未通行,直到战国时期才专用以表示"返回、归还"义。战国时期还出现了"■""■""(言反)"等字用以分化"反"字的用法。

整体向好与异质性分化——基于CGSS2013的当代中国工人群体阶层认同特征研究 下载:23 浏览:432

侯博文1 尹海洁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9期

摘要:
历经40年的社会变迁,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日渐孕育了一批"从事劳动技术复杂程度相对较低工作的被雇佣劳动者",即当代中国工人群体。本文以中国综合调查CGSS2013数据为样本来源,对工人群体社会阶层的认同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当代中国工人群体阶层认同呈"中层认同"特征;与客观社会阶层地位相比,主观阶层呈"向上认同"特征;在时间维度上,主观阶层认同呈"不断上升"趋势;工人内部并未形成一致的阶层认同,更未形成"自为"的意识,呈现内部异质性和碎片化特征。对不同入职时期工人而言,户籍和单位类型之于他们的阶层认同影响也各不相同。

β-catenin在小鼠雄性激素源性脱发模型毛囊分化发育中的作用 下载:73 浏览:480

张俊霞1,2 王利3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旨在构建雄性激素源性脱发的小鼠毛囊分化发育及周期的模型,并研究雄性激素对雄性激素源性受体(AR)、β-catenin等毛囊发育周期中关键性调控因子在脱发模型小鼠毛囊分化发育中的作用机制的影响。[方法]小鼠皮下注射高浓度睾酮(5 mg/kg)后进行背部皮肤毛发脱毛的同步化处理,通过HE染色观察毛囊发育情况,并利用qPCR、免疫组化检测AR、β-cateni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睾酮组毛囊首个毛囊兴盛期的发育时间推迟5 d且提前进入休止期,休止期毛囊的毛干与真皮之间间隙增大。睾酮组与对照组相比,AR在毛囊发育早期减弱,第7 d对照组表达下降而睾酮组开始均匀分布于除毛乳头处的整个毛囊。22 d时,对照组毛囊已经进入休止期,AR基本不表达,而睾酮组在外根鞘和连接组织鞘仍可看到有少量表达。睾酮组第5 dβ-catenin在新生的内根鞘、皮质区与毛母质区有较高的表达,随后表达差异与对照组不明显。qPCR结果 AR基因表达与免疫组化趋势基本一致,但雄性激素对β-catenin基因表达的抑制一直持续到了兴盛期后期。[结论]通过建立雄性激素源性脱发的小鼠动物模型,发现雄性激素对毛囊发育分化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AR和β-catenin等毛囊发育关键调控因子来实现的,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下载:68 浏览:449

武鑫锐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7期

摘要:
新冠疫情从需求和供给两侧给中国经济带来了直接的负面冲击,这些冲击既有消费端的直接损失,也有因复工复产延迟而引致的产能利用不足而产生的间接损失,更有因疫情蔓延所带来的全球供应链部分环节受阻以及外部需求萎缩造成的逆向冲击。即便如此,疫情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冲击是暂时的、短期的,它一方面消耗着真实的社会财富,另一方面又创造着GDP;加上中国经济所固有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疫情的冲击难以逆转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当然,疫情向全球的扩散和蔓延,的确给2020年和2021年的中国经济增长格局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同时,疫情也加速了处于转型升级进程中的中国经济的结构分化趋势。最后,基于CQMM的预测表明,在乐观、中性和悲观的三种情景设定中,疫情冲击下的中国GDP实际增速可能落在4.0%~5.3%的区间之内。

我国东部地区县城(区)宜居性的层次分化研究 下载:71 浏览:451

桑秋1 朱家钰1 薛磊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2期

摘要: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宜居县城建设已成为发展的新风向标。本文以我国东部地区9个省的29个县城(区)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居住舒适性、公共服务方便性、市政设施支撑性、交通便捷性、环境健康性、保障安全性、城市特色性七个方面对县城宜居性进行评价,从能力属性、保障属性、阶层属性三个方面对居民属性进行归纳,分析三个属性与宜居性评价结果的关系,以及不同居民组群对宜居性评价的差异,得出结论:我国东部地区县城宜居性已呈现分化与升级的特征,既有以保障为导向的初级县城宜居性,也有以舒适为导向的高级县城宜居性。进而,本文提出东部地区29个县城(区)的宜居性差异化发展建议。

城乡关系转型中的乡村分化与多样化前景 下载:68 浏览:391

张尚武1 孙莹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9年6期

摘要:
传统的乡村人居环境是人地关系决定的,对应了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关系,而在城乡社会转型过程中乡村发展出现分化是城乡关系演化带来的。本文分析了城乡关系演进带来的乡村发展分化现象,总结了影响乡村差异化发展的城乡关系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乡转型视角下乡村地区多样化的前景和面对的挑战。提出从中观层面地域差异性认识乡村发展多样化前景的分析框架,将乡村地区对应的农村、农业、农民关系的改变,划分为乡村整体转型地区、农村功能转型地区、农业生产转型地区及传统农业农村地区。认为乡村发展问题必须置于城乡转型的地域性环境中寻求应对方案,因地制宜地探索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学氮肥对春小麦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下载:76 浏览:388

刘亦丹1 迟凤琴1,2,3 谷思玉1 张久明2,3 张一雯1 匡恩俊2,3 宿庆瑞2,3 《土壤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对土壤养分及小麦(籽粒、秸秆、颖壳)养分吸收、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寻求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的合理范围,以期在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小麦产量的同时减少土壤过量施用化肥的负面作用。田间试验设不施肥(CK)、有机肥替代100%化学氮肥(N0)、有机肥替代50%化学氮肥(N0.5)、有机肥替代25%化学氮肥(N0.75)及100%化学氮肥(N1)5个处理;其中,100%化学氮肥处理为当地化学氮肥常规用量。结果显示:小麦收获期N0.75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N0和N0.5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较CK处理下降,而N0.75处理和N1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较CK处理增加,但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处理可影响小麦籽粒、秸秆(叶和茎秆)、颖壳中N、P2O5、K2O养分含量,小麦生物量和籽粒产量随施用化学氮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施用氮化肥比例与小麦籽粒氮素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小麦秸秆和颖壳中N含量均以N0.5处理较高,P2O5含量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K2O含量以N1和N0.5处理最高、且处理间差异显著。小麦产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以N0.75处理最高,分别为5274.0 kg hm-2和53.3%。综上,在东北春小麦种植区域,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减少化学氮肥投入25%~50%,可以在提高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同时,增加土壤养分含量。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学氮肥对春小麦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下载:48 浏览:362

刘亦丹1 迟凤琴1,2,3 谷思玉1 张久明2,3 张一雯1 匡恩俊2,3 宿庆瑞2,3 《土壤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对土壤养分及小麦(籽粒、秸秆、颖壳)养分吸收、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寻求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的合理范围,以期在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小麦产量的同时减少土壤过量施用化肥的负面作用。田间试验设不施肥(CK)、有机肥替代100%化学氮肥(N0)、有机肥替代50%化学氮肥(N0.5)、有机肥替代25%化学氮肥(N0.75)及100%化学氮肥(N1)5个处理;其中,100%化学氮肥处理为当地化学氮肥常规用量。结果显示:小麦收获期N0.75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N0和N0.5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较CK处理下降,而N0.75处理和N1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较CK处理增加,但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处理可影响小麦籽粒、秸秆(叶和茎秆)、颖壳中N、P2O5、K2O养分含量,小麦生物量和籽粒产量随施用化学氮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施用氮化肥比例与小麦籽粒氮素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小麦秸秆和颖壳中N含量均以N0.5处理较高,P2O5含量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K2O含量以N1和N0.5处理最高、且处理间差异显著。小麦产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以N0.75处理最高,分别为5274.0 kg hm-2和53.3%。综上,在东北春小麦种植区域,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减少化学氮肥投入25%~50%,可以在提高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同时,增加土壤养分含量。

NAA、6-BA和KT对烟草叶片不定芽和不定根分化的影响 下载:74 浏览:490

张凌云 孙娟 刘艳秋 《生物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以烟草叶片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NAA、6-BA和KT对其不定器官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MS+0.1 mg/L NAA+0.25 mg/L 6-BA浓度配比下,烟草叶片出芽率为100%,且不定芽生长旺盛;MS+1.0 mg/L NAA+0.1 mg/L KT浓度配比下,烟草叶片生根率为100%,并且每个叶片的不定根数较多。当NAA浓度一定时,培养基中添加6-BA比KT更利于叶片不定芽的分化。

中国律师分布不均衡的表现与影响——从北京刑事辩护市场切入 下载:36 浏览:370

侯猛 《法学学报》 2018年6期

摘要:
中国律师数量地区分布不均衡的重要表现是,例如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较之其他地区的律师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职业分化更加严重。在刑事辩护市场中,越来越多的外地律师进入北京执业,转而又以北京收费标准去外地办理案件,由此引发种种问题。而要改善律师分布不均衡的状况,应当有针对性的出台司法政策加以引导调控。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设立6个巡回法庭,越来越多的本部案件改交由巡回法庭审理。这样的政策变化,会激励律师资源由北京向沈阳、深圳、郑州、南京、重庆、西安这6个中心城市流动,从而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律师分布的均衡。

双组分化学灌浆在引汉济渭岭北TBM施工中的应用 下载:25 浏览:373

辛国庆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陕西引汉济渭岭北TBM施工段在TBM掘进至K51+570时发生塌方、冒顶事故,导致TBM出现卡机被迫停工。后经多方案的比选决定采用双组分化学灌浆材料充填固结塌腔冒顶区域,介绍了TBM不同位置的注浆孔位的选择和注浆参数的控制。化学灌浆材料在开敞式TBM施工中的成功尝试,为今后TBM的隧道开挖支护开拓了思路。

岱衢洋鱼类索饵场仔稚鱼的生态位及其分化研究 下载:24 浏览:162

樊紫薇1,2 蒋日进1,2 徐开达1,2 张琳琳1,2 印瑞1,2 王好学1,2 《海洋研究》 2022年2期

摘要:
为掌握重要鱼类索饵场仔稚鱼的生态分布,促进海洋渔业的发展,文章基于2011—2012年岱衢洋海域4个航次的定量采样,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该海域仔稚鱼群落与海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岱衢洋海域仔稚鱼的生态位宽度可分为广生态位、中生态位和窄生态位,其中广生态位种对资源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且分布范围较广,而窄生态位种对资源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且分布不均匀;生态位宽度与相对重要性指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仔稚鱼群落生态位重叠指数大于0.6的种对占总种对数的24.24%,生态位重叠程度较低;仔稚鱼分布存在明显的生态分化现象,仔稚鱼的生态位特征和生态习性受温度、盐度、悬浮物和叶绿素a等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

分化型甲状腺峡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下载:62 浏览:454

何玉书 《现代康复医学》 2018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峡部癌(DTI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DTIC患者80例,其中接受甲状腺全切术者43例记为观察组,接受甲状腺大部切除术者37例记为对照组,进行1年随访后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治疗结果及生存率。结果:两组乳头状癌及滤泡状癌的病理切片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侵出腺体包膜外癌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腺内型癌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侧淋巴结的复发转移率为2.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22%(P<0.05);两组治疗后喉上/喉返神经损伤及短暂性/永久性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1年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论:DTI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中,侵出腺体包膜外癌的发生率较高,甲状腺全切术的疗效较好且生存率较高,值得推广。

高等教育研究的起源与演进——基于学术期刊增长的视角 下载:36 浏览:513

沈文钦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5期

摘要:
分析29个国家275本高等教育研究期刊的创办信息后发现,高等教育研究期刊的发展经历了专业化、次学科分化和研究主题分化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各国高等教育研究学会相继成立,学会期刊的出现标志着高等教育研究专业化阶段的到来。20世纪80年代后,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政策、大学教学与学习、高等教育评价、大学史等次级研究方向相继有了专门的研究刊物,高等教育研究走向了学科分化。与此同时,以主题为形式的分化开始出现,学术自由、教师发展、留学与教育交流、种族与多样性等重要的研究议题拥有了专门的研究期刊。此外,国际化趋势对高等教育研究期刊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基于两种对虾参考基因组的中国明对虾性别分化区域初步探查 下载:70 浏览:463

王琼1,2 李健1,2 何玉英1,2 《水产研究进展》 2023年6期

摘要:
中国明对虾是我国最重要的养殖虾类之一。性成熟后的中国明对虾在生长和体色上表现出性别二态性。为了探查基因组上潜在的性别分化相关区域,对中国明对虾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研究。分别使用中国明对虾基因组和其近缘物种凡纳滨对虾的基因组作为参考基因组,计算了雌雄中国明对虾之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以筛查基因组上的性别分化相关区域。当使用中国明对虾参考基因组时,有约89%的中国明对虾测序读段全部或部分比对到中国明对虾参考基因,覆盖度大约为84%。基因组上Fst出现较多杂乱的峰,其中LG5的Fst值整体呈升高的趋势,另外LG13、LG17及LG35均有Fst指数相对较高的区域。而当使用凡纳滨对虾参考基因组时,有约60%的中国明对虾测序读段全部或部分比对到凡纳滨对虾参考基因,覆盖度约为52%。Scaffold2550和Scaffold3683上分别有2个最显著的峰。将雌雄中国明对虾转录组测序数据与凡纳滨对虾的参考基因组比对后,获得了中国明对虾的粗略表达谱,挖掘出了丰富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了前述2个Scaffold上的基因表达情况。在Scaffold2550上,有2个肌肉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有3个性腺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在Scaffold3683上,有4个性腺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全部都是雄性高表达,且都位于Fst峰值区域,其中2个基因编码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相关蛋白1(peripheral-type benzodiazepine receptor-associated protein 1),参与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推测这两个雄性高表达基因参与了雄虾的性别特异性生理机制,与雄性生殖功能相关,在性别分化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本研究初步筛选到了与中国明对虾性别分化相关的区域和基因,为中国明对虾性别二态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耐药结节细胞分化超家族介导鲍曼不动杆菌替加环素耐药机制研究 下载:83 浏览:492

张心宇 杜雪飞 邹桂玲 姜晓峰 《国际检验医学》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分析耐药结节细胞分化超家族(RND)外排泵介导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对替加环素敏感性降低的机制。方法收集2015—2018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替加环素不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21株及MDR-AB替加环素敏感株39株。以微量肉汤稀释法为标准方法,以替加环素不敏感菌株[最小抑菌浓度(MIC)≥2μg/mL]为实验组,替加环素敏感菌株(MIC≤1μg/mL)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鲍曼不动杆菌替加环素敏感性降低相关的RND基因adeB、adeG和adeJ,及其上游调控基因adeS、baeR和baeS,并对adeS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查找插入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外排泵adeABC、adeFGH、adeIJK、adeRS和baeRS的转录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微量肉汤稀释法确证有12株MDR-AB为替加环素不敏感株,与替加环素敏感性降低相关的RND基因检出率为100%,且在2株菌株中发现了adeS的ISAbaⅠ插入序列。实验组有3株菌株adeABC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分别为标准菌株鲍曼不动杆菌(ATCC 19606)的3.3、3.5和2.7倍;有1株菌株adeFGH表达量升高明显;adeIJK、adeRS和baeRS表达量在部分菌株中稍有上调。结论 RND外排泵介导的MDR-AB对替加环素敏感性降低与adeABC和adeFGH高表达密切相关,adeABC高表达可能与其上游调控基因adeS中存在ISAbal插入突变有关,但不排除其他替加环素耐药机制的存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