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政策文本:基于政策工具——科技创新链的二维分析框架 下载:88 浏览:448

田进 谢长青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8年6期

摘要:
创新政策是推动科技水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创新政策对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具有显著效果。构建政策文本分析框架,分析当前农业科技创新政策施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入法——一个立法学的分析框架 下载:33 浏览:462

王怡 《法学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全过程,是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立法工作的重点与难点。要完成此项任务,立法者需从立法理论中寻求指导,从以往的立法实践中汲取经验。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是一切立法活动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入法入规也应以此为基准。作为整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含着三个不同层面的价值观要求,不同层面的价值观进入权利义务性规范和影响个体行为的方式应当有所差异,并借助不同的立法技术予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的重点领域往往也是立法难点所在,为确保所立之法最大限度地实现立法目的,立法者应灵活运用"宜粗不宜细"的立法策略,借助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之间的街接转换,推动"立法修法规划"中部署的各项任务稳步落

我国农地污染的生成路径及发生机制——一个整体性分析框架 下载:59 浏览:414

朱佳蔚 杨倩 李中南 孙竹 维雪 《当代市场营销》 2019年9期

摘要:
农地污染是农村污染的重要表现形式,主要来源包括面源污染和点源污染。前者包括农业生产产生的化肥污染、农药污染、农膜污染、秸秆污染和农村生产生活垃圾污染,后者包括农村工矿企业非法排污、工矿废弃地及复垦污染和城乡污染转移。文章以从宏观、农户、企业的三重视角透视农地污染的发生机制,认为农地污染是我国宏观制度环境缺陷影响下农户和企业基于自身成本收益权衡而农地污染行为过度、农地保护行为不足的结果,即表现为宏观制度环境缺陷→农户和企业行为→污染生成的发生机制。

我国金融业综合统计分析框架研究 下载:43 浏览:328

赵建斌 原伟玮 《金融研究杂志》 2019年11期

摘要:
本文借鉴有关国际组织和部分国家金融统计和分析的经验,构建了我国金融业综合统计分析框架。在该框架下,设计了金融业资产负债表、金融概览、资金流量表及专项金融工具资金流动监测报表体系,定义了总量、结构、关联、动态及大数据分析等五类分析指标,探索了金融业综合统计在货币政策传导、金融风险监测、落实宏观审慎政策等方面的应用,为宏观调控和决策提供参考。

利润贡献损益确定模式的逻辑基础及其建构——基于收入与费用配比逻辑的分析框架 下载:74 浏览:484

马元驹1 林志军2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3期

摘要:
收入与费用配比是财务会计损益确定的逻辑基础。根据这个逻辑审视现行会计实务中的收入和费用相配比状况,发现营业利润损益确定模式存在着收入与费用不尽完全相匹配的局限,导致企业营业利润波动幅度过大,难以反映企业基本经营活动产生的真实经营业绩,特别是难以将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基本经营活动所创造的利润真实合理地反映出来。为弥补现行营业利润损益确定模式存在的上述局限,遵循收入与费用配比的逻辑,本文提出并界定了营业净收入、收入动因成本和利润贡献三个新概念,进而建构能够体现收入与费用配比逻辑关系的以利润贡献为核心指标的损益确定模式。利润贡献损益确定模式将为企业基本经营活动的业绩评价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既是对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的丰富,也是对现行营业利润损益确定模式的改进和完善。本文对于收入、费用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探讨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利润贡献损益确定模式对于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模式或评价指标的改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共同市场支配地位法律分析框架的建构 下载:44 浏览:365

侯利阳 《法学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共同市场支配地位是寡头市场中的重要垄断形态,但我国《反垄断法》第19条对其仅作出了三个基于市场份额之推定,未能揭示此概念之本质。在随后的执法活动中,法院和商务部虽对于共同市场支配地位的分析有所拓展,但却未能建立完整的分析框架。理论与实践的空白亟待填补,尽管经济学有关寡头垄断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及以非合作博弈论为基础剖析共同市场支配地位损害竞争的理论模型向我们成功展示了共同市场支配地位损害竞争的可能性,但无法阐释这种可能性的成立要件。基于对欧美执法经验的比较分析,可得出以高透明度、制约机制、无外部对抗力量等三要件为核心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分析框架的结论。

双重政府博弈下的大国海洋产业集聚: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下载:42 浏览:360

纪玉俊1 冯阔2 《中国海洋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海洋产业集聚是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发挥地区海洋产业集聚优势与政府行为有着密切关系。基于大国的经济分权特征,通过构建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模型,对我国双重政府博弈下的区域海洋产业集聚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在经济利益与政治晋升激励下,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博弈使得地区之间海洋产业集聚难以实现合意性,从而导致资源环境条件恶化,发展不可持续;另一方面,尽管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博弈中可以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实现海洋产业集聚度最优,但需要满足完备的信息传递机制、长期充裕的财政投入等苛刻条件。因此,产业集聚视角下的我国区域海洋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转变激励机制,加强综合管理与调控,通过集聚实现区域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黄河生态保护与单位财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构建 下载:72 浏览:1053

张艳 《财会研究杂志》 2024年12期

摘要:
黄河生态保护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众多单位参与到相关工作中。这些单位在履行黄河生态保护职能的同时,也面临着自身财务可持续性的挑战。单位需要投入资金用于生态保护项目、资源管理等,但资金来源与使用效率等财务问题影响其长期稳定运行。构建分析框架有助于深入探究二者关系,为实现黄河生态保护与单位发展的双赢提供思路。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黄河生态保护与单位财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构建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