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南湖红船文创产品设计策略研究 下载:18 浏览:345

滕水生1,2 《设计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借用心理学中巴纳姆效应对红船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进行研究,探寻一种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产品设计策略。利用巴纳姆效应中的主观验证心理,以人的认知习惯为切入点,研究红船形态及文化特征,提出红船文创产品设计新策略,并通过具体设计案例进行验证。基于巴纳姆效应的设计策略有效提升了红船文创产品的创新效率,切实解决红船文化产业面临的问题,有利于传播和弘扬红船精神,并为其他地域的红色文创产品设计提供参考。

海外设计学科前沿人才培养模式趋势研究 下载:22 浏览:260

张弛1 陈洁2 《设计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传统产业必须进行相应的革新,这对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当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要做出相应改变,需要从人才培养方法、教学内容安排、大学文化的营造以及教师素质要求等多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本文通过整理当前设计学科教育模式相关的国内外政策和研究,结合设计学教育模式相对领先的海外高等院校的发展实践,总结出设计学前沿教育模式发展的四大趋势,为未来中国设计学的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基于金陵十二钗及花卉语义的团扇图案设计与研究 下载:30 浏览:215

侯洁郁 舒兰 《中国设计》 2020年11期

摘要:
文章以金陵十二钗及花卉语义的团扇图案设计与研究为目的。围绕《红楼梦》中的花卉文化进行全方位解读,以团扇产品作为载体,分析金陵十二钗与其对应的花卉种类。通过对资料进行整理和挖掘,确定产品灵感并根据当代设计视角进行团扇图案的设计。得到了金陵十二钗花卉语义文化及现代团扇图案的设计。为金陵十二钗所代表的花卉品种提供了参考依据,赋予团扇产品更多的文化创意内涵和地域特色。

苏州文化创意产业与农村社区营造融合发展初探 下载:68 浏览:453

宋晓真 《设计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基于社区营造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对于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社区总体营造的研究,从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苏州文化创意产业与农村社区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建议,希望跳出传统村庄规划思路,进一步研究新农村社区规划的创新方法,尤其归纳出一些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模式。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农村社区;营造;

基于感温感光变色技术在创意印花产品上的应用研究 下载:20 浏览:349

董洁 戴芳 罗中艳 《设计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不同纺织产品的属性、应用的场合、条件以及应用过程中的规律进行分析,利用感温感光变色染料所具有的特殊变色性能,挖掘该技术在纺织品设计中的创意性、趣味性设计方法,并针对现今市场的空缺,进一步对产品进行系列化图案设计,最后结合丝网印刷、手绘等印花手段,开发更具时尚创意性的感温感光变色印花系列产品,从而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使用及审美需求、开拓更广阔的消费市场。

图形创意中空白式思维的运用原则 下载:45 浏览:392

周丽洁 《设计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本文首先阐述图形创意中空白式思维的概念。那就是格式化大脑,使我们的意识恢复到最初的状态,就像一张白纸一样纯粹,用最直接的感受去表达积极的态度,让自己占据主动的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重新审视周围的事物,重新思考创意,重新设计。概念的引出是为了更好地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去,接下来再从空白式思维的四大运用原则来进行分别举例阐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让我们回到原点,重新审视我们的设计,将大脑空白化,以最朴素的心态对图形进行最合适的创造。

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下农村广告创意策略研究 下载:67 浏览:378

王留番 《新闻传播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乡村振兴广告先行,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大兴其时之际,农村广告中尚存在诸多背离广告创意的现象,本文从农村的实际出发提出农村广告的创新发展策略,一方面从广告学的角度提升广告本身的画面感和质量,促进广告学的发展;另一方面考虑到广告在引导消费的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以及农民广告素养的提升,提出农村广告发展的新策略,促进广告在农村的积极健康发展。

基于西周金文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下载:78 浏览:303

黄阳彦 俞柳艳 周月麟 《中国设计》 2019年2期

摘要:
作为当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品也随之逐渐成为满足人们生活层面以及精神层面的必需产品。但是在当前的现代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中,大多数都仅仅是对部分文化的相关特征元素进行生硬的套用与模仿,在这样的设计形式下创作出来的文化创意产品最终是没有办法自然而融洽地展现文化内容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文字更是丰富多彩。基于此,本文研究了中国古文字——金文的造型特征和形体规律,并把握其文字特征作相应的图形符号分析。尝试构建一种基于古典文化,融合了现代化设计发展的一种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体系,以提高现代文化创意产品的表现形式与文化元素融合的一致性,更精准地展示我国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价值和信息内容。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再设计研究——以中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为例 下载:63 浏览:241

王昭 《中国设计》 2019年2期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博物馆的文创产品的现状、困境及未来,结合现代美学、创新性设计等方面探讨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研究国内外优秀的文创产品案例,分析中国博物馆文创产品现状、困境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得到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未来设计思路。该研究对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了参考。

工作室制度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研究 下载:68 浏览:72

鲍艳宇 《中国设计》 2018年9期

摘要:
文章从工作室制度下带来的教学变化,对应用型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进行理论实践研究。近年来随着高校部分专业的转型,教学手段及方式都有了很多的不同,工作室制度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在文章中从工作室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工作室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工作室的培养方式适合应用型人才发展、工作室制度适合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提升等几个方面来对工作室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做出研究贡献。

电影工业美学视野下华语歌舞片类型建构的困境与策略 下载:27 浏览:322

刘祎祎1,2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21世纪以来,华语电影多种类型蓬勃发展,但歌舞片却反常地呈现出失语的态势。华语歌舞片存在着美学与工业双重维度下的缺陷与不足。与歌舞片发展态势良好的好莱坞歌舞片进行对比,当前华语歌舞片在类型演进过程中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就美学建构而言,华语歌舞片的制作应依循电影工业美学理论,遵循工业美学的几个重要原则:"常人之美"与"个性之美"共存、"类型化"与"作者化"共建、"制片人中心制"与"体制内作者"共谋。在中国电影向市场化和产业化转型的进程中,为促进华语歌舞片类型的发展,就应该如此进行其新形态与新机制的建构,从而发掘出歌舞片类型自身的潜在美学魅力、人文关怀和商业价值。

基于寄畅园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下载:68 浏览:426

郝珊 朱华 《中国设计》 2018年7期

摘要:
针对无锡寄畅园历史文化特色,提出寄畅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方法构架,丰富寄畅园文创市场。对寄畅园历史文化进行分类整理,调研分析寄畅园独特文化素材,提取寄畅园文化代表元素进行设计解读。根据文化元素与创意产品的关联度,结合消费人群定位,将设计元素融入到创意产品设计中进行设计实践。

格式塔意向下的设计创意——以室内设计思维与装饰材料运用为例 下载:87 浏览:442

邱海东 符红柳 《中国设计》 2018年2期

摘要:
从人类造物行为的开始到物质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室内设计的发展更加全面化、多元化,而每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心理学。人设计行为的本质是满足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的统一需求,二者缺一不可。在室内设计与心理学的关系中,室内设计中的"格式塔"现象比比皆是,格式塔理论中的"行为"与"意识"深深地影响着室内设计的过程,加深对这一过程的研究,无论在设计方法论上还是空间材质的应用方面,其意义与价值不可估量。

社会化创意下的城市化走廊空间环境设计研究 下载:84 浏览:492

赵世勇 李芷昱 《中国设计》 2018年2期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不断发展,城市化走廊空间成为了需要关注的一个功能性区域。设计的方法是将城市街道两边的剩余空间重新塑造,并且利用都市化的街景来造就一个城市化走廊空间。因此,文章研究以社会化创意为理论切入点,将城市化走廊空间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空间上的再生可能性和多变性;通过空间上的造型、平面流线上的布局以及环境上的体验等几方面着手,提出一个适合城市化走廊空间环境设计的应用方案。

基于日本广告创意的中国本土化广告创意发展探析 下载:54 浏览:367

曹文迪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2期

摘要:
面对当今中国眼花缭乱的广告市场,如何将中国传统艺术与当代创意审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将会是中国当今以及未来几年内持续探讨的话题。在亚洲文化中,日本设计一直作为一股独特的力量影响着这个世界,并受到来自全世界的青睐。因此,中国广告想要在世界舞台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就不可或缺对于日本广告设计的深入研究。文章将浅析日本广告设计的精髓,及其创意形成背后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思维模式以及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影响因素,并由此给出针对中国本土化广告创意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数字时代户外新媒体广告创意策略探析 下载:56 浏览:342

夏秋鸿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1期

摘要:
伴随着电脑计算机的科学研发以及迅猛发展,数字时代悄然而至。以数字形式作为传送信号、以数字技术作为信息传递规则是当下信息的主要传播方式,可以说数字时代的到来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为信息的储存搭建起了一个无限大的空间,越来越多的信息被储存起来,其可复制性很强,并可依照人们的意愿将信息很完整地保留下来,为人们今后的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提供便利。户外新媒体广告是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要,以向外延伸扩散的方式开展的一种广而告之的行为。一般以宣传各行各业的专业产品为主,意在对外扩大生产企业的形象,加深品牌影响力,从而宣传行业产品以达到为企业提升效益的最终目的。户外新媒体广告对信息传输的主动性很强,无时无刻不在迎合着人们的生活。当户外新媒体广告遇上数字时代风暴时,二者相互作用进一步强化了信息传输的效益,使得信息的传输不在单调、呆板以及极强的目的性,而是更形象生动地为人们的生活着色添彩,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引领着人们的消费理念,人们对数字时代的户外新媒体广告更是喜闻乐见。其好奇心催生出的广告效应也在不断地带动着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可以看出各行各业当前如果把握好市场需求,在数字时代信息爆炸的今天,做好户外新媒体广告创新,将是占据市场份额的重要抓手,其实现市场竞争优势的可能性更大。本文分析了当前户外新媒体广告发展背景、数字时代下户外新媒体广告的概念及特点以及提出数字时代户外新媒体广告创意策略。

视觉领先·电视公益广告的传播美学审视 下载:58 浏览:359

杨志强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1期

摘要:
电视公益广告的出现,通过将义务献血、安全出行、邻里关系等变成了画面明快并加入动听的音乐,在短时间内就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其追求的是一种社会效益,更高层次的是精神追求。本文将简要分析当代电视公益广告的传播美学审视方面的相关内容,以及媒体广告宣传中的政治敏锐和责任担当,旨在进一步促进电视公益广告的传播艺术的发展。

谁在定义未来——被垄断的科幻文化与“未来定义权”的提出 下载:72 浏览:468

吴福仲1 张铮1,2 林天强3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4期

摘要:
科幻文化是全球文化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已经展现出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强大的社会功能。本文聚焦当下全球科幻文化产业的现状,重点回答中国是否、以及为什么要深入参与全球科幻文化的生产这一核心问题。本文提出科幻文化的社会功能绝非止于单一品类的文化产品,而是在科技预言、社会批判与产业激活三个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现实的全球格局来看,当前的科幻文化生产被西方世界所垄断,创造力、传播力与影响力的失衡直接引致西方世界的"幻想垄断"。本文认为,从现实意义来看,中国参与全球科幻文化生产将推动科技创新、重塑核心价值并为人类共同面对的未来议题提供中国方案。因此,中国进一步激活科幻文化生产具有充分的重要性、紧迫性与必要性。沿此逻辑,笔者初步提出"未来定义权"的概念框架,用以分析参与科幻文化生产的重要意义、权力逻辑与现实指向。

重审艺术史及其方法论——论达弥施“云的理论”及其艺术史学意义 下载:61 浏览:490

柴冬冬 金元浦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1期

摘要:
20世纪后期以来,重新反思传统的艺术史书写成为艺术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达弥施"云的理论"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意在从方法论和观念两个层面去寻找一种新的艺术史阐释范式。就方法论层面而言,它以福柯的新历史观为依据,对传统的形式分析与图像学研究进行了深入反思,并将艺术史的潜力归结为符号学。就观念层面而言,它重新强调了物质性对绘画的重要性,进而打通了形而上的绘画性与形而下的绘画史,为打破艺术史书写中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提供了契机。

IT之外:文化科技分野与融合的实践与想象 下载:35 浏览:406

张铮1,2 吴福仲1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8期

摘要:
作为国家重大战略,"文化科技融合"的提出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而融合什么、怎么融合等关键问题亟须厘清和阐明。本文通过对2012年以来我国在"文化科技融合"领域相关国家政策进行语义网络分析,以探究国家顶层设计如何对其融合的对象与机制进行呈现与阐释。结果表明,信息技术这一技术门类在政策中得到了凸显,而其他技术类型处于相对弱势和缺席的状态;同时,科技扮演着支撑和驱动的角色,而文化扮演着引导和制约的角色;除此之外,政策还强调了文化与科技之间的双向融合的互动关系。鉴于此,笔者结合"文化科技融合"的前沿实践,对政策的局限和启示进行评价,并为进一步的政策制定提供了建议。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