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两种输液针在新生儿动脉采血中效果比较 下载:57 浏览:402

张明华 张明娟 《现代康复医学》 2018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两种输液针采血对新生儿的影响,为新生儿动脉采血选择合适的采血针。方法:将2017年6~11月新入院的新生儿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7号输液针采血,对照组采用5.5号输液针采血,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长、加压止血时间、哭声持续时间、标本合格率以及血肿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血肿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标本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采血时长、加压止血时间及哭声持续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动脉采血可选用7号输液针采血。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止血方案的制订及应用 下载:21 浏览:465

滕燕萍 倪琴琴 巫永娟 徐凌燕 2019年1期

摘要:
通过制订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止血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规范护士桡动脉采血止血方法 ,提高按压止血效率,减少采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运用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就按压材料、姿势、力度和时间制订方案,采用纯棉非织造布片进行"三明治式点赞法"按压,基于收缩压的力度持续按压5 min。对护士进行培训后实施方案,采用一次止血成功率、掌部SpO2下降率、皮肤穿刺点失血率、皮下出血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应用方案后,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一次止血成功率由69.89%上升至97.80%、掌部SpO2下降率由18.28%下降至5.49%、皮肤穿刺点失血率由35.48%下降至6.59%、皮下出血率由33.33%下降至9.89%。结论新生儿桡动脉穿刺后应用本研究方案可有效止血。

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下载:274 浏览:2560

高鲜云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9期

摘要:
观察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外周动脉采血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于 2022年1月-2023年1月到本院接受诊治的新生儿作为样本来开展此次研究 ,样本采集例数为90例,将这90例新生儿按照单双号分发法进行分组处理, 其中45例单号新生儿被划分至一组,小组命名常规组,组内新生儿采用股静 脉采血法干预,另外45例新生儿被划分至另一组,小组命名为研究组,组内 新生儿采用外周动脉采血干预,之后对两组新生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不良反 应发生情况、哭闹情况、疼痛情况以及家属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经不同采血方式干预后,研究组新生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78%,常规组 新生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2.22% (P<0.05); 研究组新生儿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44%,常规组新生儿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0% (P<0.05);研究组新生儿的哭闹次数以及持续时间均低于常规组 (P<0.05); 研究组新生 儿的疼痛程度低于常规组 (P<0.05); 研究组新生儿的家属满意度评价指标评 分高于常规组 (P<0.05)。 结论:对于新生儿来说,应在其护理中实施外周动 脉采血干预,这种方式可以降低新生儿的疼痛感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改善其哭闹情况,并提升其家属满意度与一次穿刺成功率,应用效果显著。

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53 浏览:642

廖徐莉1 郑婉霓2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3期

摘要:
探讨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入院的66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33例)采用股静脉穿刺进行采血,试验组(33例)采用外周动脉采血,观察两种采血方式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新生儿穿刺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且穿刺后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两组研究对象数据间差异有显著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实施外周动脉采血,可以更好地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新生儿穿刺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缓解穿刺对新生儿造成的疼痛。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