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电针百会及神庭穴对抑郁小鼠行为学及不同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下载:50 浏览:340

邹天雨1 赵宇2 马莉3 程为平4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通过电针百会及神庭穴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UMS)模型小鼠的干预,观察小鼠行为学及不同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变化。方法:将48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和治疗组(电针组)各12只。建立CUMS模型,除空白组外的36只小鼠接受21 d慢性不可预知刺激,建模后对照组灌服氟西汀混悬液,治疗组采用电针百会及神庭穴治疗21 d,每天20 min。干预结束后,进行糖水消耗及旷场实验。取材前额叶及海马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5-HT、NE、DA的含量变化。结果:与空白组相比,CUMS模型可降低模型小鼠糖水消耗量和旷场运动参数,对照组和治疗组干预后可以改善以上指标。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前额叶和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5-HT、NE、DA的含量减少;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和治疗组则可显著改善以上指标(P<0.05)。结论:电针百会及神庭穴可以改善CUMS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增加小鼠前额叶和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5-HT、NE、DA的含量。

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兼杂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90 浏览:553

俞洁 丁珊珊 康洁 赖新梅 李灿东 《当代中医药》 2018年12期

摘要:
目的:观察围绝经期综合征(PPS)妇女肝郁及其兼杂特征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关系,探讨PPS肝郁及其兼杂特征的部分生物学机制。方法:以证素辨证判定189例PPS患者的肝郁及兼杂特点,应用ELISA等方法检测血液中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比较PPS肝郁组(128例)和非肝郁组(61例)神经递质差异,比较肝郁不同兼杂神经递质差异。结果:肝郁组的DA和NE较非肝郁组为低(P<0.05)。肝郁病位兼肾者DA和5-HT显著低于单纯肝郁者(P<0.01);肝郁兼痰者DA和5-HT显著低于无痰者(P<0.01,P<0.05);肝郁兼湿者5-HT显著低于无湿者(P<0.01);肝郁兼热者5-HT显著低于无热者(P<0.01);肝郁兼气虚者5-HT显著低于无气虚者(P<0.01);肝郁兼血虚者DA和5-HT均显著低于无血虚者(P<0.01);肝郁兼阴虚者DA和5-HT均低于无阴虚者(P<0.05)。结论:PPS患者DA和NE的降低可能是肝郁发生的生物学基础。PPS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与肝郁兼杂特点密切相关。

缰核及其对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调控作用 下载:529 浏览:3556

顾竟生 张继川 《神经科学研究》 2021年1期

摘要:
缰核在情感及学习记忆的调控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作为中介脑区连接了边缘系统与背侧脑干区域的信息交流,是一个在脑科学研究中值得密切关注的脑区。从解剖学可以将缰核划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外侧缰核与内侧缰核。目前在情绪、记忆、学习能力的研究中,缰核的作用越来越多地被探索与发掘。本文主要论述缰核的解剖结构、输入及输出神经通路、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对情感与认知功能的调控作用。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