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噻托溴铵辅助治疗对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血气指标的影响分析 下载:68 浏览:417

李琳 田丽晓 陈龙 《诊断医学》 2019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辅助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83例,按就诊顺序分为试验组41例和参照组42例。参照组给予舒利迭治疗,试验组给予噻托溴铵辅助舒利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血清炎症因子和血气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PH值、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F-α、IL-6、HMGB-1和PaCO2水平明显降低,PH值和PaO2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TNF-α、IL-6、HMGB-1和PaCO2水平低于参照组,PH值和PaO2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辅助舒利迭治疗COPD急性发作期,可有效缓解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

康复护理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状态及肺功能的影响 下载:128 浏览:1615

侯钱芳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状态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方式将本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诊治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78例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不同护理,观察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较低,肺功能指标较优,生活质量评分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肺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采纳。

标准化团队式早期康复护理对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ICU综合征的预防效果 下载:194 浏览:1276

夏礼慧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7期

摘要:
目的:分析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中采取标准化团队式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医院收治的危重症机械通气80例,采取抽签法分成参比组、考察组,各40例,考察组均采取标准化团队式早期康复护理,参比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ICU综合征发生率、康复效果。结果:考察组ICU综合征发生率相比于参比组更低,有对比意义(P<0.05),考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综合征症状持续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比组,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团队式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当中可减少ICU综合征的发生。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下载:63 浏览:714

魏星1 朱琳2 《中国护理学报》 2025年1期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导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党面对新情况所提出来的一项科学课题,它是我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内容,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应将核心价值观念渗透到教学之中,通过全面领悟:“大思政”建设,形成整体合力;“思政课程”与“急危重症护理学”齐头并进、落实的具体举措;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每一章中,“思政”都体现在思想中,我们要找出思政课与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相结合的切入点,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

联合救治模式下综合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房的护理管理 下载:20 浏览:429

冯梅1 王茜2 苏洁2 曹晓翼3 王文秀1 吴小玲1 吴颖1 朱晶1 张焱林1 李玲利4 蒋艳3 2020年11期

摘要:
探索联合救治模式下,综合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房中应急护理管理的方式和效果。方法通过对病房环境、医疗条件、患者病情和护士结构现状进行评估后,对武汉市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的隔离病房采用联合救治模式进行护理管理。通过重构三级责任制护理管理,进行护士优势组合排班、多形式规范培训、"两手准备"保障物资供应、"双保险"供氧、落实网格化督导防控措施等方式对隔离病房实施应急护理管理。结果在医护人员的紧密合作下,联合救治模式开展顺利。2020年1月27日—3月15日,病房共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97例,治愈出院84例(86.59%),病死1例(1.03%)。无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交叉感染发生。结论通过开展联合救治,实现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的人力资源、医疗物资和专业技术支援,为患者成功救治赢得时间,同时有效避免医护人员院内感染的发生。

基于时机理论的戒烟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 下载:2 浏览:410

向邱 张春瑾 徐素琴 李小攀 2020年8期

摘要:
探讨以时机理论为框架的戒烟干预对COPD患者戒烟效果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18年1月—10月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试验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接受基于时机理论的戒烟干预,对照组接受呼吸科常规护理,并依据《中国临床戒烟指南(2015版)》对其进行简短戒烟干预及定期随访,两组均于患者出院后1个月、6个月评定戒烟率、尼古丁依赖程度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试验组出院后1个月戒烟率为72.34%,高于对照组的戒烟率40.82%,试验组出院后6个月戒烟率为85.11%,高于对照组的戒烟率48.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尼古丁依赖程度分值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焦虑、抑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戒烟干预可有效提高COPD患者戒烟率,降低尼古丁依赖程度,尚未发现其对焦虑、抑郁情况的改善。

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构建 下载:11 浏览:370

薛友儒 郭丙秀 邵慧慧 张蔚 2020年2期

摘要:
构建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用于指导护理实践,为早期活动护理质量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以三维质量结构模型为理论框架,应用约翰霍普金斯循证护理方法进行证据综合,同时结合半结构访谈形成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31个三级指标的函询问卷初稿。通过2轮专家函询确定最终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4和0.870,专家意见协调系数为0.312和0.394。最终形成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是一套科学、可靠、可信度较高的评价指标,能够为制订针对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危重症性多发性神经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81 浏览:512

​张津华1 蔡慧敏2 赵燕3 张宁2 李江坤1 付志新3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危重症性多发性神经病(CIP)的发生率以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148例重症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1周内和1个月后各进行1次四肢EMG检查,观察并统计:(1)CIP发生率。(2)并发CIP的患者和未并发CIP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3)并发CIP可能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1)共有23例患者并发CIP(15.54%)。(2)并发CIP和未并发CIP的两组患者之间进行比较,在性别比例、基础疾病构成、入院时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昏迷、高血糖、静脉使用神经阻滞剂和静脉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并发CIP患者在年龄、并发脓毒症、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建立人工气道情况、有创机械通气、并发营养不良和使用肠外营养方面显著高于未并发CIP患者(均P<0.05)。(3)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CIP的危险因素有60岁以上、脓毒症、MOF、建立人工气道、有创机械通气、营养不良和使用肠外营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脓毒症、MOF、有创机械通气、营养不良是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CI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脓毒症、MOF、有创机械通气、营养不良是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CIP的独立危险因素。

3X团队活动模式对支气管哮喘成年患者的影响 下载:68 浏览:441

唐丽安 刘剑梅 王自秀 《中国护理学报》 2019年5期

摘要:
探讨3X团队活动模式对支气管哮喘成年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3X团队活动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GSES)评分,心理认知水平评分和哮喘复发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前两组心理认知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认知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哮喘复发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3X团队活动模式护理能够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效能感,提高患者心理认知水平,降低患者支气管哮喘复发情况,有助于患者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观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X团队活动模式对支气管哮喘成年患者的影响 下载:69 浏览:488

唐丽安 刘剑梅 王自秀 《临床医学杂志》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3X团队活动模式对支气管哮喘成年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3X团队活动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GSES)评分,心理认知水平评分和哮喘复发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前两组心理认知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认知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哮喘复发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3X团队活动模式护理能够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效能感,提高患者心理认知水平,降低患者支气管哮喘复发情况,有助于患者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观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在危重症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265 浏览:2546

冯焱丽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11期

摘要:
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在危重症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将2021年2月—2022年2月在医院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和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研究组)的两组,各34例,观察两组护理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心电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0.11±2.68)h、(2.85±0.76)d、(3.14±0.97)d、(11.87±2.68)d,短于对照组(14.83±3.45)h、(4.11±1.14)d、(4.38±1.25)d、(15.33±3.41)d,P<0.05;体征指标方面,护理后研究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最大通气量分别为(92.78±5.61)次/min、(19.64±4.28)次/min、(98.12±1.26)%、(91.67±5.29)mmHg、(89.81±4.12)L/min,与对照组(86.82±4.74)次/min、(22.63±4.87)次/min、(96.74±1.08)%、(87.22±4.83)mmHg、(85.61±3.47)L/min存在差异,P<0.05;心功能方面,研究组LVEF、CO、SV及6MWD水平分别为(51.25±4.88)%、(4.81±0.62)L/min、(58.68±5.45)mL、(348.62±28.97)m,高于对照组(46.64±4.19)%、(4.17±0.43)L/min、(52.32±4.96)mL、(298.23±32.51)m,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8%(2/34),低于对照组20.59%(7/34),P<0.05。结论:对危重症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采取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住ICU时间,提升患者预后,值得推荐引用。

急危重症护理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 下载:34 浏览:1547

曾晓爱 《中国医学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民众就医需求的不断提高,在新医疗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护理工作成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中的痛点和难点。急危重症患者的日常护理作为高等院校护理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成效的提升必须综合考虑急危重症患者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立足于护理教学大纲的内容设计与新时代发展导向下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在教学活动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新教学形式,让学生能够掌握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技能及护理素质。如此,才能为基层医疗体系的发展补上最为关键的一环。

华法林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肺功能指标的影响 下载:30 浏览:342

廖建军1 高焕2 《中国医学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分析华法林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7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37%(38/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82%(2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急性加重期发生率为11.63%(5/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18%(1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FVC、FEV1/FVC、D-D、Fib水平及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VC、FEV1/FVC、D-D、Fib水平及6 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华法林用于COPD患者中的疗效可靠,能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凝血指标水平,并增加6 min步行距离,值得推广... 更多

临床护理干预在老年慢阻肺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下载:152 浏览:1560

曹琼瑶 《老龄研究进展》 2024年4期

摘要:
研究老年慢阻肺(COPD)患者接受临床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影响与干预效果。方法:抽取60例本院于2023年04月-2024年04月收治的老年COPD,随机分组命名成研究组、对照组,各组30例,分析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依从性高,P<0.05;研究组心理状态评分低,P<0.05;护理后,研究组肺功能指标、生存质量评分低,P<0.05。结论:临床护理干预运用在老年COPD护理中,可有效优化患者心理状态,提升其肺功能指标、生存质量,使其满意度与依从性大幅度提升,可推广。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的效果分析 下载:154 浏览:1651

杜凤英 《老龄研究进展》 2024年4期

摘要:
探究老年危重症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采取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危重症患者下肢骨折患者40例,时间在2022年5月—2023年5月。按照随机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20例(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20例(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术前术后各时间点认知功能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在T0时间点血流动力指标比较(P>0.05),观察组在T1、T2时间点均较高(P<0.05),两组在CD3+、CD4+的TO和CD8+三个时间点比较(P>0.05),而观察组的CD3+、CD4+的T1、T2时间点均较高(P<0.05),两组术前、术后72h认知功能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较低(P<0.05)。结论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减少细胞免疫功能产生的损害,且术后患者恢复速度较快,不良反应较少。

多索茶碱联合氧疗在老年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肺功能的影响研究 下载:392 浏览:4025

王莉 高建全 郎华 《老龄研究进展》 2021年12期

摘要:
探析多索茶碱与氧疗对老年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7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将单一接受氧疗的患者纳入单一组,而在氧疗基础上加用多索茶碱治疗的患者纳入联合组,两组比例为35:35。对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存在(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均已提高,在升幅比较上发现联合组大于单一组(P<0.05)。结论 老年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接受多索茶碱与氧疗后,可显著改善与提高自身肺功能。

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的细致化护理效果及对不良心理应激的影响 下载:186 浏览:1296

陈付英 《心理学研究》 2022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究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细致化护理效果及对其不良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我院2022年1月至8月期间100例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各5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细致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容积(FEV1)、6min步行距离(6MWT)]、不良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B组FVC、FEV1、6MWT水平与A组相近(P>0.05);护理后B组FVC、FEV1、6MWT水平较A组高(P<0.05);护理前B组SDS、SAS评分与A组相近(P>0.05);护理后B组SDS、SAS评分较A组低(P<0.05);护理前B组SGRQ评分水平与A组相近(P>0.05);护理后B组SGRQ评分较A组低(P<0.05);B组护理满意度较A组高(P<0.05)。结论:对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实施细致化护理,可改善其肺功能指标,改善不良心理情绪及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小潮气量和传统潮气量机械通气在危重症患儿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安全性分析 下载:185 浏览:2020

李君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5期

摘要:
研究分析小潮气量与传统潮气量机械通气应用于治疗重危急性低呼吸衰竭患儿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期我院救治的12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 。其中对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潮气量机械通气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儿使用小潮气量机械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血气指标情况。结果:经不同治疗后,所有患儿呼吸频率、氧合指数、管外肺水指数水平、肺静态顺应性、显著得到优化 ,但是两组相比观察组优化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治疗后的血清IL-6、IL-8和TNF-a水平明显比治疗前低,且两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这两项指标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在治疗中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压损伤发生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小潮气量和传统潮气量机械通气应用于危重症患儿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比较 ,很明显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效果更为显著,治疗后能够明显减轻对机体损伤,从而减少了并发症出现,加快患儿疾病恢复,值得应用和推广。

人文关怀对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心理的影响研究 下载:264 浏览:2385

穆英 王倩 潘雅娟 郭华 《心理学研究》 2021年12期

摘要:
目的:主要论述人文关怀对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重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人文关怀的方式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护理,对两组进行比较和判断。结果: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者在人文关怀的护理方式下,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态,缓解心理压力和焦虑,使患者处于轻松自信的状态,有力地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危重症专职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下载:200 浏览:2028

王玉道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5期

摘要:
分析危重症专职护理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科接诊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n=60)。试验组采取危重症专职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关于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试验组3.33%,对照组16.67%,比较发现:试验组数据更低(P<0.05)。护理质量:试验组达到(98.74±0.82)分,但对照组却仅(92.19±1.71)分,比较发现:试验组数据更高(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用危重症专职护理,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病情恢复更快,护理质量也更高。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