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一种X波段船舶雷达微带天线的设计 下载:60 浏览:329

刘冬1 高雪2 房少军2 李胃胜1 《无线电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针对中小渔船雷达天线的需求,提出了一种适用于X波段的圆极化船舶雷达微带天线。为了增加天线的辐射方向性、减小天线的尺寸并降低天线的复杂度,将20辐射单元交错位于馈电网络两侧;与贴片边缘相连的阻抗变换器采用蜿蜒型结构;馈电网络采用阶梯型阻抗变换器。设计的天线实物长度约26 cm,其工作中心频率在9.3 GHz,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具有良好的定向性和圆极化性。

短波信号数字化光纤传输方案设计 下载:57 浏览:223

柯有强 《光电子进展》 2020年4期

摘要:
针对短波射频信号光纤传输需求,设计了一种64路信号光纤传输方案,采用射频信号数字化变换技术和数据光传输技术,实现1~30 MHz短波信号高性能传输,同时还设计了同步时钟传输分配电路,保证传输的射频信号幅度、相位技术指标的实现。经系统指标测试,射频信号幅度一致性≤0.2 dB,相位一致性≤0.5°。技术指标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Ku波段双频双极化OMT平板阵列天线设计 下载:51 浏览:456

张耀航 《天线研究》 2024年4期

摘要:
本文设计了一种应用于12.25GHz-12.75GHz、14GHz-14.5GHz频段的双极化OMT平板阵列天线。天线单元为正交模耦合器加背腔的结构,以双层侧馈的方式实现了水平垂直交叉线极化的辐射模式,然后通过调整馈电对侧的辐射壁上脊的长度解决侧馈辐射相位不对称的问题,通过改变天线单元间槽的长度减小辐射的相互影响。天线的馈电部分通过两层一分六十四的介质集成悬置线功分网络分别对低频和高频极化进行馈电,结构更加紧凑并且减小了传输损耗,通过引入差分结构对中心对称的单元之间进行相位补偿。仿真结果表明,在所需的12.25-12.75GHz、14-14.5GHz频段内|S11|小于-15dB,增益大于26.7dBi,低频和高频的效率分别优于90%和87%,方向图稳定。所设计的天线阵列结构紧凑,高增益高效率,在卫星通信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一款2×2宽带高增益圆极化毫米波天线阵列设计 下载:55 浏览:464

刘继龙1 刘君1 魏建威2 苏琳2 《天线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本文基于顺序旋转馈电网,设计了一款宽带高增益2×2圆极化毫米波阵列天线。首先,设计并仿真分析了一款使用印刷脊缝隙波导馈电的圆极化磁电偶极子天线。然后,利用印刷脊缝隙波导在毫米波频段的低损耗特性,设计了一种紧凑的圆环形顺序旋转馈电网。最后,将所设计单元和馈电网络组成阵列,设计并仿真分析了一款宽带高增益2×2圆极化毫米波阵列天线。仿真结果显示,该天线阵列结构的-10dB阻抗带宽为30.3%(24.1GHz~32.6GHz),3dB轴比带宽为46.7%(22.9GHz~36.0GHz),阵列在整个工作频段上都具有稳定的辐射方向图,并在主射方向上的交叉极化电平低于-15dB。

基于可调反射式移相器的相扫缝隙天线阵 下载:55 浏览:455

林森 《天线研究》 2024年1期

摘要: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可调反射式移相器的一维相扫缝隙天线阵,天线单元采用单脊波导开缝的结构,使用脊波导大大减小了天线单元宽边尺寸,使得天线单元排列的间距减小,增大扫描角度。通过调整各个缝隙偏移中心的距离使得天线在水平面方向上的副瓣降低。天线的馈电部分包括可调反射式移相器和同轴功分网络,同轴功分网络将天线单元组成阵列来提高增益,通过可调反射式移相器控制天线单元之间的端口相位差实现天线阵列在E面的波束扫描。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一维相扫缝隙天线阵,在26.8GHz-27.2GHz频段内回波损耗优于-15dB,增益大于26.6dBi,H面的副瓣水平优于-20dB,E面波束扫描能达到±45°,方向图稳定。

基于SIW的W波段CTS天线阵列设计 下载:51 浏览:447

罗伟 《天线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基片集成波导(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SIW)的W波段连续切向节(Continuous Transverse Stub,CTS)天线。该天线采用SIW功分器结构,经过16组锯齿腔状的线源产生器直接激励CTS辐射槽,从而将传统全并馈CTS天线的纵向层数缩减为2层。这不但降低了天线剖面高度和成本,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天线的效率。从HFSS仿真的结果可以看出,该天线在75~80GHz的频段内,反射系数在-10dB以下的带宽1.31GHz,在中心频点处反射系数达到-22.2dB,其最高增益为22.22dBi。

一种宽波束毫米波引信天线阵的设计 下载:59 浏览:456

张雪佼 《天线研究》 2023年4期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引信系统的宽波束毫米波天线阵。该阵列天线应用于60GHz-64GHz,由四组两两正交布局的1×2波导辐射单元以及SIW(基片集成波导)缝隙耦合馈电组成。由微带线到SIW过渡,可用于与T/R模块连接。基于双脊波导结构以及拓宽的方形波导结构的特点来设计宽波束的辐射结构;设计高集成度,低复杂性的微带线到SIW过渡结构。由HFSS仿真结果表明,在60GHz至64GHz带宽内天线阵列反射系数小于-13dB,并且在增益掉落3dB内,该天线阵列在60GHz、62GHz和64GHz均能实现xoz面和yoz面±50°的波束宽度。

77GHz全金属车载雷达天线阵列设计 下载:53 浏览:442

沈书豪 《天线研究》 2023年2期

摘要:
本文设计了一种应用于77GHz的全金属车载雷达天线阵列,天线的辐射单元采用单脊波导开缝的形式,实现了水平极化的辐射模式,并且结构更加紧凑,然后通过调整各个缝隙偏移中心的距离来满足切比雪夫电流分布,使天线在H面方向上的副瓣得以有效降低。天线的馈电部分通过一个一分八的E面不等分功分网络将8个天线辐射单元组成阵列来提高增益,并防止能量泄露,对不等分功分网络的幅度和相位进行优化设计,使其满足天线阵列在E面上的低副瓣需求。仿真结果表明,在所需的76-77GHz频段内|S11|小于-10dB,增益大于24.7dBi,E面和H面的副瓣电平分别优于-25 dB和-20 dB,方向图稳定。所设计的天线阵列结构紧凑,易于加工,在车载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辐射零点可控的HMSIW滤波天线阵列 下载:57 浏览:451

纪真难1 华昌洲1 陈益1,2 《天线研究》 2021年5期

摘要:
本文利用单层半模基片集成波导(HMSIW)技术提出了一种增益响应具有多个频率可控的辐射零点的滤波天线阵列设计。该滤波天线的工作模式采用TE101模式的半模形式(即TE(0.5)01)。为了获得更好的滤波性能,利用源-负载交叉耦合效应,并加载一对开路枝节,在天线的增益响应中引入了多个辐射零点。设计了中心工作频率在4.86GHz的滤波天线阵列,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阵列在中心工作频率处具有8.8dBi的宽边辐射增益。同时,其增益响应具有多个频率可控的辐射零点,使得该天线具有边带选择性高的优点。

基于4GLET高增益微带天线阵列一体化 下载:59 浏览:446

黄杨 黄季甫 《天线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同轴馈电和高增益的阵列天线。提出的天线主要是由两层板构成,上面是辐射层,下层是功率分配器网络,由同轴馈电到辐射元,每个天线单元的方向图均朝上,可以产生大增益,实现覆盖LTE频段(1.7-1.9Ghz)的天线,该天线单元在通带内实现8.4dBi的平均增益,带外抑制水平超过21dB。

基片集成波导单脉冲缝隙天线阵列 下载:55 浏览:446

王思捷1 华昌洲1,2 《天线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结构紧凑的单层基片集成波导(SIW)单脉冲缝隙天线阵列。传统单脉冲天线的和差网络一般由魔T构成,结构尺寸较大,不易平面化、集成化。随着平面微带电路技术的发展,微带结构的和差网络被广泛应用。但是随着频率升高,微带结构的损耗会逐渐大,且功率容量较低,同时会引入寄生辐射。本文提出的单脉冲缝隙天线阵列的和差网络利用单层方形双模SIW谐振腔结构,通过激励起方形SIW谐振腔的一对正交简并模(TE120和TE210)实现天线系统的和差网络。与平面微带单脉冲天线相比,这种方法减小了和差网络的尺寸,降低了和差网络的损耗,提高了天线系统的整体效率。同时,由于采用了单层SIW结构,使得和差网络结构简单,易于与平面电路和天线集成。最终,设计了一款中心频率在13.8GHz的单脉冲缝隙天线阵列,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阵列在中心频点处,和波束的增益为10dBi,差波束的零深深度优于-29dB。

基于天线阵列的通信系统测量技术研究 下载:37 浏览:725

王卓 丁忞 李诚 《电气学报》 2024年7期

摘要:
天线阵列广泛应用于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 提高了通信质量和系统容量。本研究聚焦于基于天线阵列的通信系统的测量技术, 采用信道测量和算法设计等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和实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好的测量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无线通信中的多径干扰问题,有效提高信号的质量和系统的运行稳定性。此研究的开展不仅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的基于天线阵列的通信系统的测量方法,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基于仿真的天线阵面流量分配设计研究 下载:98 浏览:955

王国涛 张盛 《设计研究》 2024年4期

摘要:
天线阵面液冷散热系统,为实现冷却介质合理分配,需铺设合理的冷却管路,这直接关系到整个阵面的安全可靠及经济性。本文针对天线阵面热量分布方式合理提出一种理论计算与仿真分析相结合的设计方法。以热量大小分布为指导,提出阶梯流量分配的管路网络为例,经过理论计算与仿真分析相结合,设计的流量分配能够精准满足需要,对工程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