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吉林省民办非学历艺术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 下载:92 浏览:504

聂卓 王琳 《中国音乐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当前,吉林省民办非学历艺术教育已进入发展瓶颈期——既有发展的新机遇,更有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实现民办非学历艺术教育社会公益性与营利性的双赢,必须找到问题的根源,并结合吉林省的实际情况,探索出可行的道路。

国内戏曲地理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下载:29 浏览:313

李砚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国内戏曲地理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者多来自音乐学界和文化地理学界,研究数量近乎百篇/部,研究主要围绕戏曲文化空间分布与区划、戏曲文化源地与扩散、戏曲文化整合、戏曲文化生态、戏曲文化景观这五大论题进行。两个学界的戏曲地理研究数量呈直线上升态势,研究专题也大致相同:空间分布、文化区、文化扩散(含文化源地)、文化整合、文化生态、文化景观,但同时也显露出受其学科专业知识所限而导致的不足。因此,建立学科交流平台、整合学科优势、弥补各自短缺就显得尤其必要。

约鲁巴地区的鼓、鼓法律及音乐社区 下载:92 浏览:508

白雪1,2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在约鲁巴人的传统文化中,鼓及其音乐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约鲁巴的鼓是"会说话"的,每一个约鲁巴鼓都被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与意义,这些内涵与意义在约鲁巴鼓的制造过程以及在其表演或仪式过程中均有所体现。这使得鼓在约鲁巴社区中成为某种符号,代表着某种乡规民约,千百年来一直被社区中的每一个约鲁巴人所认可和共享。在英国殖民统治期前后,约鲁巴鼓所在地区针对该音乐事象大都制订了相关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从侧面反映出了约鲁巴鼓的某些特性。通过将约鲁巴地区的鼓法律与非洲其他国家、地区在相近时期所颁发的法律文本进行比较,说明了"音乐社区"是通过音乐表演过程和政府管理过程共同构建和维持的统一体,它既是音乐制作过程的体现,也是社会生产与社会管理过程的体现,它的形成、维护与发展需要由一个社区内的全体成员来实现,并取得社会管理主体的支持。

汉魏皇帝征召的礼仪、程序与互动——以管宁为中心 下载:20 浏览:211

张仲胤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12期

摘要:
汉魏时期,皇帝征召作为皇权的延伸,既是一条选官途径,又是皇帝与士人的互动方式。皇帝通过礼仪等差、授官高低、授官程序表达对士人的优礼,传达政治意图。作为回应,士人则以应对征召的态度与方式,表达政治态度、处世立场。士人拒不就征反映其对皇权的反抗、对政治不满;而接受征召的内涵,则正与之相反。在接受征召与拒不就征之间,还存在着虚与委蛇的应对方式,反映士人既服从皇权又疏离政治的态度。而强征的存在,则反映了汉魏士人处于皇权控制之下的现实。

处于社会边缘的行医者——13至15世纪西欧的犹太医生 下载:16 浏览:219

高建红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12期

摘要:
在中世纪的西欧,存在着各种不利于犹太人行医的因素,但许多犹太人仍选择成为医生并取得巨大的成功。这并非一种偶然现象,而有其内在的必然性。犹太文化传统中对卫生保健的重视,犹太人掌握多种语言的能力,为犹太人进入医学这一领域提供了先天的优势条件;中世纪西方在医学发展上的长期滞后,使得医术高超的犹太医生更容易脱颖而出;社会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以及12世纪以后医生职业的日益世俗化,成为犹太人从医的一个良好契机;而医生职业在声望、地位上带来的诸多好处也对犹太人构成了极大的吸引力。

19世纪英国伤寒与公共卫生改革研究 下载:20 浏览:212

毛利霞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12期

摘要:
伤寒是19世纪英国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盛行于19世纪下半叶,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很长时间内,医学界把伤寒与斑疹伤寒混用。到19世纪下半叶,医学界认为伤寒存在两种主要的传染方式:水传染与牛奶传染。实际上,牛奶因水被污染而具有传染性,故而水污染是伤寒传染的主要途径,伤寒是一种水生传染病。为此,英国政府重视公共卫生改革,既加强对水源、供水、下水道排水的改革和调整,又重视对牛奶场和牛奶运输的监管,治理牛奶掺假。19世纪末,伤寒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成为"卫生革命"的结果之一。

“边缘之地”:19世纪俄属加利福尼亚殖民地的兴衰及影响 下载:20 浏览:178

梁立佳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11期

摘要:
19世纪前半期,俄美公司以罗斯河流域为重点,在加利福尼亚进行了40余年的探险和征服运动。罗斯拓殖以狩猎、贸易和土地为目标,并依沙俄政策与地区形势的变化而调整。在国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俄美公司最终放弃这块"边缘之地"。罗斯殖民不仅是俄美公司商业扩张的自然延伸,同时作为引发北美西海岸国际秩序震荡的重要事件,展现出近代美洲太平洋殖民历史中商业扩张与政治角逐的辩证关系。而围绕"边缘之地"的经济开发与政治交涉,从某种程度上,正是加利福尼亚融入正在形成中的现代世界体系的生动体现。

被放大的“民意”——基于近代中国民意调查数据的分析 下载:27 浏览:211

杨天宏 杨勉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11期

摘要:
1920年代初,随着社会学传入,民意调查在中国兴起并渐成时尚。近代中国始终未成立职业化的民调公司,民调主持人通常是报刊编辑和学校师生,调查对象虽涉及各阶层,但主体部分则是在校学生及报刊读者。由于未能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基于特殊群体的调查结论上升为总体民意,加之政党宣传的影响,近代民调揭示的民意存在明显的放大现象。不过被放大的"民意"也可能包含部分真实内容,将其缩小还原为特定群体民意,仍有认识价值。此外,若对若干非随机性质的民调作综合考察,可以扩大调查样本的数量,产生类似随机抽样的调查效果,修正单一民调结论被放大形成的偏差。

辅助科学:民国史学中的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 下载:30 浏览:223

毛曦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11期

摘要:
民国时期,在现代学科视阈下,史家已认识到地理学对于历史学具有"以地释史"的重要意义。史家们将地理学建构于历史学的辅助学科体系中并置于重要地位,认为人文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等地理学分支领域最能辅助历史研究。在史家们看来,历史地理学包括了沿革地理学,学科归属或是人文地理学分支,或是与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相携并肩;历史地理学虽为史学之辅助学科,但学科属性为地理学而非历史学。

《将鉴论断》作者与版本源流考——兼论其在东亚范围内的传播 下载:19 浏览:156

翟士航 董恩林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11期

摘要:
《将鉴论断》一名《历代将鉴博议》,其作者旧题为"戴少望"或"戴溪",然而通过对戴溪生平的考察,可以确知这一说法并不完全准确。包恢《敝帚稿略》所载《跋邓州通判饶公将鉴》表明,饶廷直才是此书的初撰者。《将鉴论断》中原无将领简传,朝鲜本《将鉴博议》中的传文系朝鲜世宗下令添加,现存朝鲜本并非直接翻刻自元至正本。《将鉴论断》在宋元明时期作为军事教育读本和武举考试参考书,得到较广泛的传播;在朝鲜王朝,《将鉴博议》更是被官方纳入武举考试范畴,备受重视;此书在日本也有流传。

犹太人的科学理念及伊休夫科技事业的发展 下载:24 浏览:216

李晔梦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10期

摘要:
犹太人是现代科学的推崇者与实践者,可以说追求科学精神与技术进步贯穿于犹太人复国以及以色列民族国家建构的整个历史过程中。本文追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犹太人的科学理念;聚焦于伊休夫时期巴勒斯坦科学研究工作的布局与专门人才的培养;分析了特殊的民族遭际给科技事业所赋予的特殊政治使命;强调伊休夫科技事业的发展不仅有力地保障了移民垦殖活动的顺利进行,也为以色列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必不可少的科学与智力基础。

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埃及参战立场的演变 下载:20 浏览:186

曹占伟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10期

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埃及的参战立场经历了消极配合作战、积极配合盟国作战和直接宣战三个发展阶段。战争初期,由于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埃及选择消极配合作战。1942年2月,埃及国内外局势危机重重,英国外交部最终决定支持华夫脱党上台执政。重新执政的华夫脱党积极配合盟军作战,为反法西斯联盟北非-地中海战场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945年2月,为了参加联合国制宪会议,埃及对德日法西斯正式宣战,加入反法西斯盟国阵营,使其顺利地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提升了自身的国际政治地位。

法国革命史学前沿热点问题巡礼——塞尔纳教授2019年末北大讲学述评 下载:32 浏览:213

高毅 马麟贺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10期

摘要:
法国革命史著名学者、法国大学研究院院士、巴黎第一大学法国革命史研究所所长皮埃尔·塞尔纳教授莅临北大历史系,做了六场有关法国革命史的学术讲座,为我们带来了许多重要的前沿学术信息,涉及大革命以来法国"极中派"政治文化的演进、法国革命"动物史"、法国革命中的废奴问题、督政府时期对外战争的影响、大西洋和全球视角下的大革命,以及1789年陈情书所反映的大众革命心态等热点问题,新见迭出,发人深思。

阳明后学赵志皋师承、讲学与思想考论 下载:30 浏览:139

吴兆丰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9期

摘要:
明代万历年间内阁首辅赵志皋是阳明后学和在朝王学代表。由其师承、讲学和交游考察可见,赵志皋是一位热衷于讲学的阳明学信徒。从其政治思想来看,他又是王学左派王畿"政学合一"论的信崇者和实践者。赵志皋的阳明学之路,体现了晚明阳明学发展变化的重要侧面,即从讲学走向结合个人身心修养和有益于家国方面,并朝着纵深方向发展。

贡比涅森林“停战空地”历史文化聚落的形成及其意义 下载:20 浏览:34

江天岳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9期

摘要: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停战协议在贡比涅森林的福煦元帅座车上签订。此后20年内,法国政府和民间持续在"停战空地"兴建纪念设施、举办纪念活动,以"停战车厢"为中心的历史文化聚落逐渐形成。随着二战法国败降的签字仪式于同一节车厢中再次上演,"主客易位"的戏剧性变化也投射到法、德两国的集体记忆和历史书写中。在经历了对战争的追忆与反思后,如今针对"停战车厢"的纪念,更多反映着人们面对过往的一种平和、包容、理性的态度;原本象征对抗与复仇的"记忆之场",也在朝着象征和解与共生的"记忆之场"转变。

新时代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聊城大学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建设与实践 下载:25 浏览:217

田肖红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8期

摘要: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部2012年本科专业目录增设了跨学科新专业——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基于近年来其世界史学科整体实力的提升与发展,聊城大学积极申请设置该专业,并于2015年招收首届学生。四年多来,聊城大学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积极探索,在本专业招生与培养管理模式、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外语课程设置与日常训练等方面取得了明确进展和一定成绩。对于专业建设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本专业师生团队秉持开放学习理念,致力于在探索实干中寻求更好的发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在各高校的发展将会进入新的历史际遇期。

美国城市垃圾管理的跨区域关联——以20世纪上半叶纽约市为中心的考察 下载:24 浏览:177

张凯成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7期

摘要:
跨区域关联是美国城市垃圾管理的重要维度。在美国联邦制下,城市相对自主地管理区域内垃圾收集和处理等卫生问题。与此同时,城市垃圾管理与诸多跨区域因素相互影响。20世纪上半叶,纽约市先后采用垃圾填埋、压制、焚烧等方法处理城市垃圾。这些举措看似地方政府的自主决策,实则受到欧洲舶来技术的形塑。海洋倾倒垃圾引发的纽约市与新泽西州的争端改变了纽约市处理垃圾的路径选择。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的人力和物力短缺,迫使纽约收缩卫生服务,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纽约市在20世纪上半叶管理城市垃圾的实践表明,城市垃圾管理不仅是地方事务,更应置于区域乃至全球网络中考察。

论西北抗战大后方的地位 下载:21 浏览:192

尚季芳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7期

摘要:
抗日战争爆发后,因着中国东部国土的沦陷,西部地区成为坚持抗战胜利的大后方。西北地区因历史悠久、国土辽阔、民风敦厚、资源丰饶,加之中国共产党到达延安,这里变成了抗战的重要一极。西北大后方是抗战理论的重要策源地,引领着中国的抗战前途和命运走向;西北国际通道是支持抗战胜利的重要生命线,将丝绸之路的合作共赢推向了新高度;西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蕴含着刚健自强和不畏强敌的精神,它又成了提升民气、鼓舞民力的抗战精神源泉;强烈的国家认同,使得外敌制造的分裂阴谋难以得逞,西北领土的完整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稳固的后方基础。

楚人、吴人与越人的自我与他者认同——以先秦至两汉间史书的记述为讨论对象 下载:20 浏览:153

戚裴诺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7期

摘要:
自先秦以来,王朝对于"天下"政治秩序的观念存在着一个丰富变化的过程。具体而言,楚人以文化特征的改变,一直在华夏和蛮夷两种称呼间摇摆;吴人对楚人的牵制作用,使得他们被赋予了周王室后裔的身份;越人在自身实力强大的背景下,逐渐摆脱了楚人的控制,为自己构建出大禹子孙的形象。伴随着国家的一统,楚人、吴人和越人所依托的政治体依次消失,但他们所蕴含的文化概念却持续存在。

丝路携香:考古所见宋代熏香的繁荣与丝路贸易 下载:36 浏览:161

霍巍 何沁冰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7期

摘要:
考古发现的宋代遗存中,有大量以熏香、闻香、礼香等香事为主旨的考古图像和各类设计精巧的香器、香具,展现了宋代文人士绅钟爱熏香雅事的社会风尚,相关材料散见于宋代砖石雕壁画墓和窖藏、瓷窑中。传世作品如宋诗、宋词、宋画中,描绘宋人用香之处亦多。宋人爱香,一方面与宋代社会生活的精细化和宋代文人倡导专修自身、务品尚德的思想以及广泛的佛道信仰相关,用香于敬神礼佛之中成为风俗。另一方面,宋代社会对香料的喜爱和广泛运用,更有赖于经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远销而来的域外香料所提供的坚实物质基础,丝路繁华的香料贸易也为宋代经济、文化发展带来了巨大推动力。
[1/14]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