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中国传统节日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研究 下载:18 浏览:498

曾梅 雷鸣 黄程 李洋 曹婧 《中国教育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思想精髓和民族记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高职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必要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本文从中国传统节日的价值内涵入手,探讨将其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路径与措施,以期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新媒体背景下江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遇与挑战分析 下载:70 浏览:392

李金辉 张志荣 《新闻传播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新媒体背景下,江西高校大学生习惯通过移动终端来获取知识信息和接受各种思想,导致使用传统课堂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将线上和线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到江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为了调查清楚江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我们选取南昌理工学院和江西财经大学两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理性分析了新媒体背景下江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下载:70 浏览:375

​夏小琛 《国际科技论坛》 2018年10期

摘要:
中国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接班人,肩负着祖国未来建设、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在注重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艰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人民的价值观、社会观有着极大的影响。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实践研究 下载:63 浏览:213

李娟维 沈元军 《航空航天学报》 2018年10期

摘要:
文章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入手,提出把积极心理学理念和方法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提出从形成积极认知、增强积极情绪体验、培养积极品质、培育积极环境四个方面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圈层化”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下载:67 浏览:470

徐海鹏1 罗楠2 叶建柱3 《中国教育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圈层化"是群体组成的一种基本模式,具有趋向中心的向心性与趋向分层的层级性,圈层群体的存在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学校中的特殊群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普遍存在的共性与特殊存在的个性。高校需要对圈层进行建构与重塑,直面其带来的交互关系层级化、思想传递模糊化、文化获取冲突化、信息传递封闭化等挑战,通过融入圈层、认同圈层、扩展圈层、建构圈层四种手段重塑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途径。

图像叙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隐忧与应对 下载:39 浏览:458

杨顺昌 《中国教育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以图像为载体是我党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时代,认知方式转变、技术进步带来的"装置范式"转换、新媒体释放的信息传播力、"原子化大众"背景下的个体兴趣联结等推动图像叙事成为一种新的信息传递模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主体话语方式转变、载体话语内涵提升、信息传递范式转向、传统话语优势传承等方式,可削弱图像叙事的"工具理性"渗透力。

社会交往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三重挑战与应对 下载:37 浏览:351

龙丽霞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5年4期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本文主要从大学生与国家、社会、家庭三大关系出发,探讨新时代大学生三大关系面临的挑战,围绕“两个结合”浅析新时代大学生三大关系的应对策略,从“国家认同”、“五常”“孝文化”着手来提高新时代大学生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下载:71 浏览:558

李红联 《中国教育学报》 2025年1期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教育模式必须与时俱进。文章分析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运用新媒体的优势,阐述了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体信息传播平台具备的特性,提出全面调整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知水平、探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新型方式、注重对教育工作者实践能力的提升等创新方式。

统战工作助推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下载:165 浏览:2701

叶宏 《中国教育研究》 2022年11期

摘要:
红色文化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文章对当前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现状、国内外学术研究动态、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原则遵循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抓好“三个渠道”、打造“三个平台”、突出“三个重点”的统战工作助推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路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提升研究——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思考 下载:165 浏览:2692

姚媛媛 《中国教育研究》 2022年8期

摘要: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走过了一百年的历程。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已有一百年的时间。一百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使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下载:163 浏览:1404

赵帅 《中国教育研究》 2023年8期

摘要:
在全国人民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孕育出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无私奉献,谱写了抗击疫情的伟大赞歌,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挖掘抗疫精神蕴藏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找出抗疫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探索将抗疫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引导大学生成为有担当、有责任、能奉献的当代青年。

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载:160 浏览:2775

孙晓光 《中国教育研究》 2022年5期

摘要:
随着经济和教育改革的快速发展,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主要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基于一定目的对特定社会区域或者社会群体施加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行为。在对于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遵循党和国家的政策,组织学生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养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形成较高的综合素质。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下载:283 浏览:1215

贺潇 《中国教育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当代大学生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接触到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这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呈现出新的特点。同时,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探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以期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高校及相关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策略建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下载:173 浏览:2666

尚宝莹 《中国教育研究》 2022年4期

摘要:
作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智慧的凝结及历史的沉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灵魂的根基,也是我国立国之本。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在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对其价值观的树立、人格的塑造以及内在精神动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从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出发,结合传统文化浅析中职思政教育的现状,深入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思政教育中渗透的措施,希望能够帮助中职思政教育更有效的开展。

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依托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方法研究 下载:177 浏览:2666

张昆 《中国教育研究》 2022年4期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由于近年来“中国文化”的热潮,一些学者开始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教育思想。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成为新的热点和难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教育思想,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教育思想和方法,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既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也是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期待。

新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策略 下载:169 浏览:2900

冷凤 《中国教育研究》 2022年3期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行为较以往呈现出新的特点,这对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对高校铸魂育人、建设和谐稳定校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受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运行过程中的原有逻辑理路逐渐被打破,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所缺失。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上着力,在教育理念、内容、方法、载体、责任等维度进行创新设计和进路重构,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新、做实、做精、做活、做细,使我国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逐步发展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下载:78 浏览:441

陈晨 《中国教育探索》 2020年8期

摘要:
全国人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展现出来的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谱系中的崭新标识,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团结作风、奋斗精神和担当品格。高校应主动将抗疫精神融入课程体系、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中,引导大学生成长为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下载:80 浏览:306

顾亚男1 王祥2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4期

摘要: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定位、过程管理、实施模式和教育者素质等方面存在一系列创新要求。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根据这些要求,采取必要的创新举措加以应对,即以运用新媒体平台为契机,推动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显性表达和隐形渗透;以高校思政课改革为抓手,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树立虚实互补、平等交互、复合主体的新理念,创新新媒体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模式;将新媒体技术教育纳入教师职业培训体系,不断提升教育者的媒介素养。

新形势下发挥高校资助体系育人功效探究——以平顶山学院为例 下载:72 浏览:441

李柯 单满菊 田占范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高校资助体系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家庭经济条件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促进我国教育公正、公平的有效途径,其育人功能无可替代。因此,各高校要以资助体系为抓手,与其它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以便更好地发挥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实践探究 下载:11 浏览:150

王玉 《中国教育探索》 2025年4期

摘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师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也成为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议题。由此,本文就着重探讨高职院校如何有效地将学生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进行协同育人实践。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