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护理中有效的护理对策研究 下载:54 浏览:822

倪雯 巴倩玉 张丽萍 陈仁先 《护理研究杂志》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 探讨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的血糖控制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抽取我院收治的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分析,根据护理方案分为两组,比较观察组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结果 观察组经系统性护理干预后血糖控制以及并发症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的血糖控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合并报表的利弊对经济监管规则的潜在影响研究——以江山制药并表权纠纷为例 下载:78 浏览:437

周华 吴晶晶 戴德明 莫彩华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本文运用华源制药和丰原集团争夺江山制药控制权和并表权的典型案例,说明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缺乏合理的判断标准,这意味着,合并报表所包含的信息缺乏明确的边界,因此,合并报表的可靠性及其对经济监管的有用性值得怀疑。本文提出,经济金融监管和国有资产管理应当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从信息真实性出发优化证券信息披露制度和国有资本收益评价规则,进一步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监管理论和制度体系。

新型雷电防护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下载:59 浏览:374

刘世宇1,2 高攀亮1,2 《中国仪器》 2019年9期

摘要:
为解决传统防雷不能有效地进行全方位雷电防护的弊端,对由雷电预警仪、接闪器发射井、接闪器自动并联放电、雷电流智能分析仪、SPD智能监测仪等组成的新型雷电防护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系统内的智能终端设备进行了防雷电路设计和自身防雷能力试验,智能终端设备被验证均具有Imax(8/20μs)100kA的防雷能力,也给物联网终端产品设计工程师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系统多项核心技术来源于自有专利技术,代表着当前防雷行业最先进的防雷理念和技术水平,已在古建筑、国防军工、电力、化工等行业得到应用,市场前景广阔。

高速TIADC系统误差校准技术研究 下载:59 浏览:421

安珊 杨波 王春阳 《中国仪器》 2018年4期

摘要:
通道失配误差会导致采样信号非均匀,严重影响时间交替并行采样的系统性能。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数延时滤波器的自适应校准方法。利用分数延时滤波器实现时间失配误差的校准,在此基础上引入Farrow结构,当误差值改变时也不用重新设计滤波器系数。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对失配误差进行准确估计,校准后的系统误差频谱明显减少,性能得到大幅提升。

改良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下睑内翻合并内眦赘皮 下载:57 浏览:356

宋晶1 孙英2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合并内眦赘皮的儿童先天性下睑内翻的不同发病机制及对症治疗的效果。方法 35例(68只眼)儿童先天性下睑内翻合并内眦赘皮,年龄3~15岁。根据不同的临床类型实施不同的手术方法予以矫正。结果无明显内眦赘皮或合并轻度内眦赘皮的先天性下睑内翻者行单纯下睑内翻矫正术10例(18只眼),先天性下睑内翻合并逆向型内眦赘皮者行L型切口内眦赘皮矫正+下睑内翻矫正术11例(22只眼),先天性下睑内翻合并非逆向型内眦赘皮者行Y-V型切口内眦赘皮矫正+下睑内翻矫正术14例(28只眼)。术后随访2~6个月,100%的患眼下睑内翻得到完全矫正。结论儿童先天性下睑内翻合并内眦赘皮者根据其临床体征的不同,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癌48例临床分析 下载:30 浏览:274

迟晓蕊 郭彦君 王镭蓉 孙洋 《肿瘤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总结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癌(IPF-LC)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48例IPF-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48例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5例,平均发病年龄74岁,临床表现以咳嗽(35/48)、咳痰(31/48)、憋气(26/48)为主。46例患者胸部CT中26例患者肿块发生在肺纤维化病变较为明显的周边区域,20例患者出现在右肺下叶。实验室检查以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升高较多,病理类型以鳞癌(21/38)、腺癌(10/38)为主,且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处于Ⅳ期。治疗过程中3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11例出现Ⅰ型呼吸衰竭,2例出现Ⅱ型呼吸衰竭。24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6.3个月。[结论] IPF-LC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一定特异性,容易造成漏诊。对特发性肺间质肺纤维化治疗过程中应密切随访,及时排查肿瘤可能,尽可能提高患者疗效。

基于TFOS DEWSⅡ标准的单纯红斑狼疮患者合并干眼的相关研究 下载:54 浏览:380

顾正宇 许亚静 李阳 廖荣丰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参照最新国际泪膜和眼表协会干眼疾病工作组第二次会议(TFOS DEWSⅡ)干眼诊断标准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眼部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改变,研究SLE与干眼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择70例SLE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7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参照TFOS DEWSⅡ标准对患者进行干眼检查,在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评分的基础上;用Keratograph5M眼表综合分析仪对干眼患者进行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脂质层分级、睑板腺面积缺失等评估。分析SLE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眼表检测参数及干眼发病率的差异,并对SLE干眼进行分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LE组更易发生干眼(41%vs.23%,P <0. 05)。SLE组的OSDI评分、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脂质层分级、睑板腺面积缺失较对照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的睑板腺开口分级、角膜荧光染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SLE干眼可分为3型:水液缺乏型、蒸发过强型、混合型。结论 TFOS DEWSⅡ干眼诊断标准弥补了传统诊断标准的不足,能够更加全面、客观的对干眼进行诊断。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人相比较,有更大比例的SLE参与者符合TFOS DEWSⅡ干眼诊断标准,干眼风险增加。

大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并内界膜翻瓣填塞的临床疗效 下载:53 浏览:342

胥利平 周明 孟祥俊 沈健 刘豪杰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并内界膜翻瓣填塞治疗大直径特发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眼科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并内界膜翻瓣填塞治疗的大直径(最小直径>400μm)特发性黄斑裂孔26例(26只眼)。手术方法均采用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23G玻璃体切除术。手术中清除玻璃体后皮质后,曲安奈德辅助标记黄斑区内界膜,约2个视盘直径处环形剥除内界膜,但黄斑裂孔边缘处不完全剥除,玻璃体剪对剥离内界膜进行修剪后,用玻璃体切割头将黄斑裂孔周围的内界膜瓣翻折后轻轻填塞到黄斑裂孔中,气液交换。俯卧位3~4 d。术后至少随访3个月,观察术后视力变化、中心暗点、黄斑裂孔闭合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 0. 04~0. 6,黄斑裂孔均闭合,其中1型闭合6只眼,视力0. 04~0. 1; 2型闭合3只眼,视力0. 08~0. 25; 3型闭合12只眼,视力0. 15~0. 3,4型闭合5只眼,视力为0. 4~0. 6。Amsler方格表检查24只眼中心暗点消失,但12只眼存在视物颜色改变。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少量点状出血,术后自诉闪光感6只眼。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并内界膜翻瓣填塞治疗最小直径>400μm的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良好。

ENO1在胰腺上皮内瘤变和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表达 下载:21 浏览:220

王磊1 毕蓉蓉2 尹航1 袁平3 《肿瘤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检测烯醇化酶-1(ENO1)在人和大鼠胰腺上皮内瘤变(PanIN)和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病理科存档人组织标本,胰腺导管腺癌18例,PanIN 4例,正常胰腺组织7例,免疫组化检测ENO1蛋白表达。SD大鼠20只采用胰腺包埋种植7,12-二甲基苯并蒽(DMBA)诱导法,建立大鼠PanIN和胰腺导管腺癌模型,Real-time PCR检测ENO1 mRNA表达,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检测ENO1蛋白表达。[结果 ] ENO1蛋白在人PanIN(9.63±1.80)和胰腺导管腺癌组织(12.14±2.71)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人正常胰腺组织(P<0.01)。与造模后大鼠正常胰腺比较,ENO1 mRNA在大鼠PanIN-3(P<0.01)和胰腺导管腺癌组织(P<0.001)中表达显著增加,在大鼠PanIN-2(P<0.001)、PanIN-3(P<0.01)和PDAC(P<0.001)组织中,ENO1蛋白表达呈进行性升高。[结论] ENO1在PanIN和胰腺导管腺癌的表达显著增高,在胰腺上皮的癌变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拿来并接受:20世纪中叶以前滇剧的传承模式 下载:64 浏览:414

江捷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自元明以来,云南地区逐步加快了进入主流文化圈的步伐,为滇剧的出现开辟了一片较为开放的文化土壤。当然,到了清中叶滇剧渐渐成熟之时,其依然继承了这种开放的基因,无论是声腔、剧目,还是演员都可以兼收并蓄地代代传承。即便到了民国初年,即1910年代至1930年代,在地方意识不断加强的同时,滇剧艺术仍能在很多方面保有与外界学习对话的基本精神而不受时风左右,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至于在行业内外,人员的吸纳与接续也极力做到了灵活多样与资源最大化整合,并且通过专业与业余互存的方式加固了滇剧的民间基础、提升了滇剧的专业水准。不以地方中心主义自限,既能以云南地区为根基,又能不断地吸取着外来"营养",从而极大程度地丰富着自身的内涵——这就是20世纪中叶以前滇剧形成乃至发展中呈现出的开放的传承模式。

Acrysof Toric复曲面人工晶状体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散光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旋转稳定性 下载:58 浏览:354

钟志伟1 孙康2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Acrysof Toric复曲面人工晶状体(IOL)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散光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旋转稳定性。方法选取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散光的患者51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植入AcrySof Toric IOL和AcrySof Natural IOL,比较两组患者植入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患者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残余散光、观察组IOL轴位旋转稳定性。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观察组患者UCVA≥0.8眼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同研究时间点残余散光度对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28只眼IOL轴位旋转度均<20°,平均(3.1±1.2)°。结论 Acrysof Toric复曲面人工晶状体应用于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散光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旋转稳定性高。

直肠癌术后随访及常见并发症的影像学评估进展 下载:26 浏览:249

邓慧媛 许泽艳 廖承德 《肿瘤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直肠癌治疗的手术方式日趋繁多,术后解剖改变情况复杂,选择合理或最佳的影像学检查对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后评估尤为重要。全文就接受不同手术方式的直肠癌患者术后随访、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的影像学特点及检查方法选择进行综述。

外伤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合并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及手术疗效分析 下载:54 浏览:398

袁满 武丽娜 程谷萌 杨安怀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外伤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合并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外伤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11例(11只眼),均行Ⅱ期玻璃体切除联合后巩膜切开术引流脉络膜上腔积血,术中玻璃体腔硅油填充。术后观察眼部表现及视网膜复位率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30个月,11只眼均成功引流脉络膜上腔积血,视网膜平伏在位,大多数眼球均可保存,其中6只眼视力较术前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在Ⅰ期手术规范处理的条件下,经Ⅱ期引流脉络膜上腔积血及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复位后,大多数严重的外伤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均可保留眼球,部分患者可获得视功能改善。

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抗VEGF治疗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的变化 下载:62 浏览:406

李瑾1 张胜娟2 赵伟3 闫配4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评价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合并黄斑水肿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8年4~6月临床确诊为RVO合并黄斑水肿的44例患者纳入研究,分为治疗组(n=23例,玻璃体腔注射0. 5 mg/0. 05 ml康柏西普)和对照组(不采用任何干预)。对比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行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软件自动识别及测量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网FAZ面积的变化。结果随访时间为1个月,治疗组BC-VA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治疗组患者BCVA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CMT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患者CM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后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网FAZ面积变化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单次抗VEGF治疗RVO合并黄斑水肿在短期内平均BCVA和CMT明显好转,并且未加重黄斑缺血。

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疗效观察 下载:58 浏览:422

林云志 赵伟 姚勇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3期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70例(70只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患眼分为两组,A组35只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前房角分离,B组35只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7 d、3个月、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形态、并发症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各时间点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视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眼压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眼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间各时间点术后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前房深度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前房角开放程度与术前相比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前房角度比较,A组较B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 365,P=0. 000)。各时间点B组手术并发症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231例葡萄膜炎临床分析 下载:56 浏览:360

闫璐1 刘晓弟1 丁琳2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葡萄膜炎临床类型、病因及预后。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7年9月我院诊治的231例(290只眼)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1例葡萄膜炎患者中,男性124例,女性107例,男女比例1. 16:l,患者平均年龄(43. 9±17. 5)岁;汉族93例(40. 26%),维吾尔族101例(43. 7%),其他37例(16. 01%)。按解剖位置分类,前葡萄膜炎138例(59. 74%),中间葡萄膜炎11例(4. 76%),后葡萄膜炎25例(10. 82%),全葡萄膜炎57例(24. 68%)。能够确定病因或归于特定类型的患者109例(47. 19%),其余为特发性葡萄膜炎122例(52. 81%)。结论葡萄膜炎多发于青壮年,男性整体上稍多于女性,少数民族整体多于汉族。就诊后很大一部分患者因伴随眼部并发症视力不理想。除特发性葡萄膜炎外,以强直性脊柱炎、VKH综合征、Behcet病所致的葡萄膜炎最为常见。

支撑喉镜下低温射频等离子手术在早期声门型喉癌术中的应用 下载:36 浏览:222

胡雪飞 张碧波 《肿瘤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下低温射频等离子手术在早期声门型喉癌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2月到2016年1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支撑喉镜下常规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支撑喉镜下低温射频等离子手术治疗,记录两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P=0.001)。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呼吸困难、黏膜水肿、发音功能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5%,对照组为19.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882,P=0.001)。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值分别为0.28%±0.11%和1.43%±0.6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36%±0.21%和2.18%±0.19%(P均<0.001),同时两组术后值均明显低于术前(P均<0.001)。两组的复发率、生存情况、颈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撑喉镜下低温射频等离子手术在早期声门型喉癌术中的应用具有更好的微创性,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发音功能的恢复。

32例脑膜瘤患者术后死亡原因分析 下载:22 浏览:216

武宏杰 李静 徐东晓 张谦生 崔涛 《肿瘤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脑膜瘤患者术后的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脑膜瘤患者共计1086例,其中术后住院期间死亡32例,对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措施进行总结,分析影响死亡的原因。[结果]在32例死亡病例中,23例肿瘤位于颅底,占71.8%。其中术后脑血管痉挛11例,占22.92%,其他依次为术中出现失血性休克(8例)、术后颅内血肿(8例)、术后重度脑水肿(8例)、术中脑膨出(5例)、术中血管直接损伤(3例)等。[结论]颅底脑膜瘤患者死亡率最高;术后脑血管痉挛乃至脑梗死的患者死亡居多,术后失血性休克、颅内血肿、重度脑水肿及因术中脑膨出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经胃镜止血的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下载:53 浏览:289

吴云海 马玉梅 张丽瑶 《肿瘤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经急诊胃镜止血的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根据转归情况将146例经急诊胃镜止血的肝癌合并上消化出血患者分为好转组和死亡组,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好转组135例,死亡组11例,两组患间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GB)、白蛋白水平(ALB)、血小板计数(PLT)、术前出血量、手术方式、Child-Pugh分级、APACHEⅡ评分及存在门静脉血栓(PVT)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常规指标、术前出血量、Child-Pugh分级、APACHEⅡ评分和门静脉血栓对肝癌并上消化道出血经急诊胃镜止血患者的预后评估可能有一定意义。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的临床观察 下载:56 浏览:392

李梅 谢驰 于燕 方严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观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观察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从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1例(44只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最佳矫正视力≤0.5,眼底C/D≤0.6,动态下前房角镜检查房角关闭范围≤270°,房角镜检查(Scheie):房角呈窄Ⅲ、Ⅳ,晶状体按Emery分级标准为ⅡⅢ度,在降眼压药物治疗下眼压≤21 mmHg,瞳孔基本恢复正常者]均常规行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前及术后1 d、1周,1、3、6个月不同时间段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结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视神经纤维层OCT检查、视野及其它并发症情况。结果 40例(43只眼)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眼压下降、中央前房深度加深、前房角结构加深、开放度增加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视神经纤维层OCT检查、视野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角膜水肿9只眼,前房炎性渗出6只眼,经治疗均在3~7 d内好转、消退。无后囊破裂及玻璃体溢出、无虹膜损伤及恶性青光眼病例。1例(1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视力提高、前房深度加深、前房角开放,但眼压持续在30~40 mm Hg,再次行小梁切除术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1/50]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