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省际次区域合作机制有效吗?——空间结构与治理模式的联合调节效应 下载:78 浏览:409

叶建木1 张帆1 熊壮1 张权1 张超2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具有次区域特点的省际毗邻区,成为提高区域合作发展效率的"洼地"。通过文献梳理,本文界定了省际次区域及次区域合作的内涵并提出了理论假设,以7个典型的中部省际次区域为例,运用2个层面的面板数据考察了省际次区域合作机制,通过引入相关控制变量,假设检验了省际次区域合作的演化机理。研究发现:(1)省际次区域合作机制之间互动程度不足,存在一定脱节和"真空地带";(2)省际次区域合作受空间结构、治理模式影响显著,边界效应主要为"屏蔽效应";(3)空间规模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受制于"空间交叉结点""中介效应"的强弱;(4)产业异质性与省际次区域合作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5)合作框架协议尚不能有效推进"省际次区域合作区"升级,边界重构效应不显著,有必要进一步提升其政策有效性。

基于“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下载:51 浏览:255

张帆1 初立伟2 《体育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现阶段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率下降,社会实践能力不足,课程设置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因此,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时间,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丰富实践资源,培养出"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

沈阳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有机废弃物归趋 下载:61 浏览:348

李子音1,2 马玉涛3 张帆1 许翼1 袁英兰1 孙莹4 夏霏5 《中国环境保护》 2020年11期

摘要:
采用实地观察法、文献调查法对沈阳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基本状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沈阳市已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97处,有机废弃物产生量(干重)约为:剩余污泥637 t/a、湿地植物废弃物169 t/a。

东北地区中小流域污染综合防控策略探析 下载:53 浏览:369

许翼1,2 曹小磊1,2 袁英兰1,2 张华1,2 张帆1,2 李子音1,2 孙莹3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11期

摘要:
我国正在经历城镇化发展过程,形成了中小流域不同河段的自然形态和污染特征。文章以白塔堡河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重点污染源及污染物分布特征,分析诊断农村段、城镇段和城市段河道所存在的问题。结果认为,退耕封育和物理隔离可有效控制农业面源和畜禽养殖污染,是农村河段短期内实现生态保护目标的重要方式。城镇河段的治理重点在于消除住宅小区的生活污水直排现象,严格控制非法排污口可明显河道水质。城市河段必须确保污水厂正常运行并尽量实现雨污分流,同时应强化生态修复以丰富生物多样性并构建优美的水景观。

miR-17-5p靶向信号调节基因SIRPα调控巨噬细胞抗结核分枝杆菌的炎症反应 下载:82 浏览:488

张帆1 何萌1 李元1 王淑娥1 洪丹彤1 王雅蓉1 刘宏鹏1 姜中佳1 安维军2 郭乐3,1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验证miR-17-5p对TLRs负向调控因子SIRPα的靶向性,探讨其对抗结核分枝杆菌(MTB)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miR-17-5p对SIRPα的靶向性,构建SIRPα野生型和突变型报告载体,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法、Western Blot、激光共聚焦等技术验证miR-17-5p对SIRPα的靶向性;通过H37Ra感染THP-1巨噬细胞,用miR-17-5p mimics及其inhibitor处理细胞。利用Q-PCR检测H37Ra感染后miR-17-5p的表达;通过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和ELISA等技术检测SIRPα和细胞因子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H37Ra感染可下调miR-17-5p表达,且随感染复数的增加,下调表达愈加显著;荧光素酶报告法、Western Blot等结果证实miR-17-5p可靶向结合SIRPα3’-UTR,下调SIRPα的表达,进而上调细胞因子TNF-α的表达。[结论]MTB可下调miR-17-5p表达,而miR-17-5p可靶向抑制SIRPα的表达,从而调控巨噬细胞抗MTB的炎症反应。

数控机床回参考点故障诊断及解决措施 下载:76 浏览:485

张帆1,2 曹巨江1 《中国设备》 2018年1期

摘要:
在数控机床的装配、调试或修理中,对数控轴采用增量式光电编码器的半闭环系统建立机床原点至关重要。介绍机床在返回参考点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调整与修复的经验。

3 T MR的T2WI和磁敏感成像序列对帕金森病、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帕金森型及多系统萎缩帕金森型的鉴别价值 下载:81 浏览:515

​方星1 张帆1 杨晶晶1 宋金辉1 高平2 王普清1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评估脑部壳核、齿状核、红核、苍白球在磁敏感成像(SWI)的低信号强度与低信号层数,黑质燕尾征的消失及额颞叶萎缩程度对帕金森病(PD)、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帕金森型(PSP-P)及多系统萎缩帕金森型(MSA-P)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MRI的T2WI和SWI序列对30名健康对照、80例PD患者、22例PSP-P患者及17例MSA-P患者进行检查,观察患者脑部壳核、齿状核、红核、苍白球在SWI的低信号强度与低信号层数,黑质燕尾征的消失及额颞叶萎缩程度。采用ROC曲线评价其鉴别诊断价值。结果与PD组比较,PSP-P组壳核低信号强度分级显著升高(P=0. 007),PSP-P组和MSA-P组红核低信号强度分级显著降低(P=0. 000,P=0. 000)。与PSP-P组比较,PD组齿状核、苍白球及MSA-P组苍白球低信号层数显著增加(P=0. 002,P=0. 000,P=0. 00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D组、PSP-P组和MSA-P组燕尾征消失比率均显著升高(均P <0. 008),但PD、PSP-P、MSA-P三组间燕尾征消失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SP-P组比较,PD组和MSA-P组额颞叶萎缩较轻(P=0. 000,P=0. 001)。壳核低信号强度鉴别PSP-P与PD的最佳截点为0. 5,此时敏感度为88. 2%,特异性为66. 4%,曲线下面积(AUC)为0. 70;额颞叶萎缩程度鉴别PD与PSP-P的最佳截点为0. 5,在调整为轻度萎缩后,敏感度为88. 2%,特异性为45. 1%,AUC为0. 74。壳核及红核信号强度、齿状核及苍白球层数、额颞叶萎缩程度联合鉴别PSP-P和PD的AUC为0. 939,标准误为0. 026,P值为0. 000。利用燕尾征消失鉴别健康者和PD、PSP-P时,AUC为95. 5。结论壳核和红核信号强度分级、齿状核和苍白球层数、额颞叶萎缩程度对PD、PSP-P、MSA-P的鉴别有一定参考价值。

“老十针”组穴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及过度觉醒的影响 下载:81 浏览:511

张帆1,2 唐启盛3 郭静2 王桂玲2 胡俊霞2 王少松2 张涛2 袁芳2 杜鑫2 王金钢2 韩明4 《当代中医药》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观察"老十针"组穴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过度觉醒程度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慢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取穴为"老十针"组穴,对照组取穴为对失眠无治疗作用的穴位。两组均每周针刺3次,共治疗4周,并于治疗结束后8周进行随访。治疗前后两组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过度觉醒量表(HAS)评分,通过患者失眠日记评价睡眠情况(包括睡眠潜伏时间、总睡眠时间和觉醒次数),并测定血清食欲素A含量。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时PSQI总分、睡眠潜伏时间、总睡眠时间、H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随访时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觉醒次数、食欲素A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及随访时PSQI总分、睡眠潜伏时间、总睡眠时间、觉醒次数、HAS评分、食欲素A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时PSQI评分和睡眠潜伏时间、总睡眠时间、HAS评分均明显改善,治疗后觉醒次数和食欲素A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老十针"组穴能够改善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总睡眠时间、觉醒次数和睡眠潜伏时间和过度觉醒程度,调节血清食欲素A含量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